慧圓上前道:“阿彌陀佛,佛曰普渡眾生。”
“密宗以人製器,有傷天理,當日臨安鬥法,如來佛祖顯靈,現百丈金身教誨貧僧。”
“隻要密宗承諾博愛眾生,不再用人製作法器,遵從如來佛祖佛旨。”
“即使貧僧鬥法勝了,亦會允許密宗保留傳承。”
此話一出,天下教徒嘩然一片。
如來佛祖釋迦牟尼,鼎鼎大名,即使不信佛教的其他教派,亦如雷貫耳。
聽到如來佛祖曾對眼前的肥胖僧人現百丈金身,眾人又中震驚又是懷疑。
“此事發生在東方,到底是真是假?”
“我覺得有可能是真的。”
“昨日那僧人向聖湖化緣,聖湖居然迴應了,一個浪花送上了一堆金銀神物。”
“原來如此,果然是佛祖眷顧之人。”
慧圓慈悲一笑,這正是他要的效果。
密宗喇嘛一見事態不妙,他們雖然不是很相信如來佛祖真的顯靈。
但在聖山麵前,別人如果說見到某某神靈向自己顯靈,沒有證據是不能隨便質疑的。
密宗喇嘛道:“廢話少說,咱們開始鬥法。”
“九為數之極,我等修佛,講究九九歸真。”
“今日就以九道題為限,一人出一題,做不到的一方便是輸了。”
“我方是吐蕃本地教派,這第一題,就由我們先出。”
慧圓、白玉蟾、傅瑾瑜三人對視一眼,一下子就看出密宗喇嘛的小心思。
一般來說,出題自然是選擇對己方有利的,若是尋常鬥法,幾乎可以說是必勝。
既然分為九道題,密宗又先出題,算下來密宗可出題5次,而安朝這邊,隻有4次。
三人稍稍商討了一下。
雖然對方提的規則對中原一方不利,但有上仙助力,他們可不相信密宗能夠拖到第9次鬥法。
傅瑾瑜對著千裏眼道:“不知上仙可有指示?”
等了一會,見千裏眼沒有聲音。
於是,慧圓道:“好,貧僧代表中原答應你們。請出題!”
喇嘛一笑,以為中原之人中計了,高聲道:“我們雙方鬥法,請神山見證。”
“這第一題,就是攀登神山。”
“神山有靈,誰若是先登上,便是得了神山眷顧。”
話一出來,底下各個教派神色各異。
岡仁波齊山身為四大教的神山,一般來說是不允許攀登的。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鬥法。
傳說岡仁波齊山南麵的卍字符號,就是兩大宗教祖師鬥法,其中一位鬥法失敗,從山頂滑落下來,劃開山峰巨石山泥,才留下了那一道深槽。
雖然其他教派心中略有不爽,但見雙方是遵循上古先例,倒沒有出言阻止。
傅瑾瑜臉色一喜,對著一位護衛道:“聞化山,你出來,此題便由你應戰。”
“是,傅大人。”
一位長相與聞化石有幾分相似的漢子,從護衛隊中走出來。
腳上的靴子踏在地上,發出金石相碰的兵戈之聲。
高台上的喇嘛見傅瑾瑜的臉色,突然道:“我話未說完,神山不容褻瀆,為表虔誠,須得赤手赤足攀登,否則就是對神山不敬。”
此話一出,聞化山看向傅瑾瑜。
傅瑾瑜頓時意識到自己失態了,俗話說“高興得太早”。
喜悅的臉色被對方捕捉到,當場添加了一條限製。
偏偏這條規矩合情合理,還不能拒絕。
若是拒絕,堅持要穿著靴子登山,恐怕會引起眾怒。
通過千裏眼看到這邊的張天,微微搖頭。
怪不得很多長者老是說年輕人需要曆練,真正麵臨大事,稍微有一絲放鬆,可能就被對方抓到破綻,不得不慎。
張天料想鬥法之中,很有可能會有登山這一項。
畢竟這項既符合當地人的信仰,又是吐蕃人的強項。
於是,就準備了一些器件,藏在靴子裏。
相當於一雙改造過的登山鞋。
不但可以防滑,甚至能夠硬生生插入岩壁之中,強行攀登。
本來有很大勝率的第一題,結果被傅瑾瑜一個臉色,被對方察覺到異樣。
見安朝這邊沉默,密宗喇嘛哈哈一笑,道:“如若不敢,可以認輸。”
傅瑾瑜隻好咬牙道:“敢,開始吧。”
聞化山隻得脫下靴子,靴子扔到地上的時候,發出沉重的金屬碰撞聲音。
結果沒有意外。
密宗派出的人,皮膚黝黑,手腳布滿老繭,顯然是常年爬山之人。
對方似乎對岡仁波齊山很熟悉,猶如猿猴一般,不斷騰挪,如履平地。
很快就登上了峰頂。
聞化山沿著卍字符號中間那道凹槽而上,屢次被積雪影響,滑落下來。
最後在眾人的笑聲中,被傅瑾瑜召喚迴來。
頓時密宗氣勢更盛,周圍的朝聖者更是對著密宗一眾喇嘛發出自己的祝福。
既然神山沒有阻止密宗的人登山,說明神山認可他們,正合他們的心意。
傅瑾瑜臉色很不好看,道:“是在下失策了。”
白玉蟾道:“本來第2題是讓弘願大師上陣的,但對方借神山之威,大漲氣勢。”
“不如稍改一下順序,由貧道上場,先將對方的氣勢打壓下來。”
慧圓和傅瑾瑜點點頭:“好,那有勞白道長了。”
慧圓高聲道:“第二題,該由我方出題,請細聽。”
周圍的人漸漸安靜下來。
白玉蟾上前兩步,高聲道:“傳聞達摩禪師來中原傳教,曾經一葦渡江。”
“貧道雖然未曾得道,但亦想效仿達摩禪師,得到瑪旁雍錯聖湖的認可。”
“這第2題,就是從神山這邊,赤手赤足,越過聖湖中心,抵達彼岸。”
白玉蟾此話一出,眾人嘩然一片。
“難道這中原道士,想學達摩禪師一葦渡江?”
“如若成功,豈不是有達摩之力?可做祖師。”
“不對,這道士說是赤手赤足,若是用了蘆葦,就算不得赤誠了。”
“哇……那豈不是比達摩禪師還要高那麽一點點?”
“不可能吧?會不會隻是遊過去?”
白玉蟾這番話,借達摩祖師為自己開場,其實隱含了一些小心思。
道教在吐蕃並無根基,若是想傳教,須得表現出一些特異之處才行。
之前傳小周天功殘篇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借著達摩之名,隻要贏得漂亮,以後各大教徒,必然會傳誦說:
中原道士赤手赤足渡過聖湖,比傳說中的達摩祖師還要強上那麽一分。
無形中就壓佛門一頭。
“密宗以人製器,有傷天理,當日臨安鬥法,如來佛祖顯靈,現百丈金身教誨貧僧。”
“隻要密宗承諾博愛眾生,不再用人製作法器,遵從如來佛祖佛旨。”
“即使貧僧鬥法勝了,亦會允許密宗保留傳承。”
此話一出,天下教徒嘩然一片。
如來佛祖釋迦牟尼,鼎鼎大名,即使不信佛教的其他教派,亦如雷貫耳。
聽到如來佛祖曾對眼前的肥胖僧人現百丈金身,眾人又中震驚又是懷疑。
“此事發生在東方,到底是真是假?”
“我覺得有可能是真的。”
“昨日那僧人向聖湖化緣,聖湖居然迴應了,一個浪花送上了一堆金銀神物。”
“原來如此,果然是佛祖眷顧之人。”
慧圓慈悲一笑,這正是他要的效果。
密宗喇嘛一見事態不妙,他們雖然不是很相信如來佛祖真的顯靈。
但在聖山麵前,別人如果說見到某某神靈向自己顯靈,沒有證據是不能隨便質疑的。
密宗喇嘛道:“廢話少說,咱們開始鬥法。”
“九為數之極,我等修佛,講究九九歸真。”
“今日就以九道題為限,一人出一題,做不到的一方便是輸了。”
“我方是吐蕃本地教派,這第一題,就由我們先出。”
慧圓、白玉蟾、傅瑾瑜三人對視一眼,一下子就看出密宗喇嘛的小心思。
一般來說,出題自然是選擇對己方有利的,若是尋常鬥法,幾乎可以說是必勝。
既然分為九道題,密宗又先出題,算下來密宗可出題5次,而安朝這邊,隻有4次。
三人稍稍商討了一下。
雖然對方提的規則對中原一方不利,但有上仙助力,他們可不相信密宗能夠拖到第9次鬥法。
傅瑾瑜對著千裏眼道:“不知上仙可有指示?”
等了一會,見千裏眼沒有聲音。
於是,慧圓道:“好,貧僧代表中原答應你們。請出題!”
喇嘛一笑,以為中原之人中計了,高聲道:“我們雙方鬥法,請神山見證。”
“這第一題,就是攀登神山。”
“神山有靈,誰若是先登上,便是得了神山眷顧。”
話一出來,底下各個教派神色各異。
岡仁波齊山身為四大教的神山,一般來說是不允許攀登的。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鬥法。
傳說岡仁波齊山南麵的卍字符號,就是兩大宗教祖師鬥法,其中一位鬥法失敗,從山頂滑落下來,劃開山峰巨石山泥,才留下了那一道深槽。
雖然其他教派心中略有不爽,但見雙方是遵循上古先例,倒沒有出言阻止。
傅瑾瑜臉色一喜,對著一位護衛道:“聞化山,你出來,此題便由你應戰。”
“是,傅大人。”
一位長相與聞化石有幾分相似的漢子,從護衛隊中走出來。
腳上的靴子踏在地上,發出金石相碰的兵戈之聲。
高台上的喇嘛見傅瑾瑜的臉色,突然道:“我話未說完,神山不容褻瀆,為表虔誠,須得赤手赤足攀登,否則就是對神山不敬。”
此話一出,聞化山看向傅瑾瑜。
傅瑾瑜頓時意識到自己失態了,俗話說“高興得太早”。
喜悅的臉色被對方捕捉到,當場添加了一條限製。
偏偏這條規矩合情合理,還不能拒絕。
若是拒絕,堅持要穿著靴子登山,恐怕會引起眾怒。
通過千裏眼看到這邊的張天,微微搖頭。
怪不得很多長者老是說年輕人需要曆練,真正麵臨大事,稍微有一絲放鬆,可能就被對方抓到破綻,不得不慎。
張天料想鬥法之中,很有可能會有登山這一項。
畢竟這項既符合當地人的信仰,又是吐蕃人的強項。
於是,就準備了一些器件,藏在靴子裏。
相當於一雙改造過的登山鞋。
不但可以防滑,甚至能夠硬生生插入岩壁之中,強行攀登。
本來有很大勝率的第一題,結果被傅瑾瑜一個臉色,被對方察覺到異樣。
見安朝這邊沉默,密宗喇嘛哈哈一笑,道:“如若不敢,可以認輸。”
傅瑾瑜隻好咬牙道:“敢,開始吧。”
聞化山隻得脫下靴子,靴子扔到地上的時候,發出沉重的金屬碰撞聲音。
結果沒有意外。
密宗派出的人,皮膚黝黑,手腳布滿老繭,顯然是常年爬山之人。
對方似乎對岡仁波齊山很熟悉,猶如猿猴一般,不斷騰挪,如履平地。
很快就登上了峰頂。
聞化山沿著卍字符號中間那道凹槽而上,屢次被積雪影響,滑落下來。
最後在眾人的笑聲中,被傅瑾瑜召喚迴來。
頓時密宗氣勢更盛,周圍的朝聖者更是對著密宗一眾喇嘛發出自己的祝福。
既然神山沒有阻止密宗的人登山,說明神山認可他們,正合他們的心意。
傅瑾瑜臉色很不好看,道:“是在下失策了。”
白玉蟾道:“本來第2題是讓弘願大師上陣的,但對方借神山之威,大漲氣勢。”
“不如稍改一下順序,由貧道上場,先將對方的氣勢打壓下來。”
慧圓和傅瑾瑜點點頭:“好,那有勞白道長了。”
慧圓高聲道:“第二題,該由我方出題,請細聽。”
周圍的人漸漸安靜下來。
白玉蟾上前兩步,高聲道:“傳聞達摩禪師來中原傳教,曾經一葦渡江。”
“貧道雖然未曾得道,但亦想效仿達摩禪師,得到瑪旁雍錯聖湖的認可。”
“這第2題,就是從神山這邊,赤手赤足,越過聖湖中心,抵達彼岸。”
白玉蟾此話一出,眾人嘩然一片。
“難道這中原道士,想學達摩禪師一葦渡江?”
“如若成功,豈不是有達摩之力?可做祖師。”
“不對,這道士說是赤手赤足,若是用了蘆葦,就算不得赤誠了。”
“哇……那豈不是比達摩禪師還要高那麽一點點?”
“不可能吧?會不會隻是遊過去?”
白玉蟾這番話,借達摩祖師為自己開場,其實隱含了一些小心思。
道教在吐蕃並無根基,若是想傳教,須得表現出一些特異之處才行。
之前傳小周天功殘篇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借著達摩之名,隻要贏得漂亮,以後各大教徒,必然會傳誦說:
中原道士赤手赤足渡過聖湖,比傳說中的達摩祖師還要強上那麽一分。
無形中就壓佛門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