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彩之光消失,交接禮儀算是完成了。
張天在邏些城鎮守了幾天,接見了一些密宗、苯教,以及各個部落的首領。
然後舉行了一個小儀式,給他們“賜福”,以安撫民心。
那個胖子讚普,張天作主,給他封了一個“順安公”,澤被三代。
剩下的具體事務,就不需要張天經手了,由傅瑾瑜等安朝官員負責即可。
傅瑾瑜、白玉蟾、慧圓方丈等人,暫時還得留在吐蕃高原之上。
接下來的日子,政事上需要傅瑾瑜等官員處理,還要對接朝廷的命令。
吐蕃地廣人稀,信仰根深蒂固,徹底消除密宗的流毒,非一朝一夕。
很多地區,還需要道佛兩家繼續傳教,以徹底消滅那種落後愚昧的邪惡傳統。
光是整個吐蕃高原走一遍,三五年時間就少不了。
不過,儒、道、佛三家已經非常滿意了。
原本計劃起碼十年起步的“滅佛”計劃,沒想到張天親自出手,一兩月就解決了最核心的難題。
教化一國之民的無量功德,簡直相當於是撿來的。
甚至還沾了一絲“開疆拓土”之功。
雖然道、佛兩家號稱出世之人,但能夠獲得開疆拓土的榮耀,沒誰會嫌棄的。
將來無論是在正統史書上,還是道家典籍上,都會留下千古之名。
那胖子“順安公”見這封號是張天親自所封,整天笑得合不攏嘴。
仿佛忘記了自己剛剛丟失了國土,屁顛屁顛的就想追隨張天迴中原。
張天哪有空帶著他迴去,交代幾句,在眾人的注目下,衝天而起,朝東飛去。
不過,張天忘記了一件事。
吐蕃收服了,但是他忘記把那3個控製器收了迴來。
那3個控製器,每個都還有2次機會。
自此之後,這3個控製器分散在儒、道、佛三家,被當作神器供奉著。
在安朝的統治時間裏,沒有機會再次使用。
隨著張天消失,後世之人也不確定還能不能用,反正先供著,當作一個壓箱底的手段。
隨著改朝換代,天下紛爭。
無數人為了爭奪這幾個逆天神器,想得到傳說中的仙神之力,紛紛各出手段,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
張天這邊。
因為宇航服的能量不足以支撐長距離飛行,來時是掛在高空氣球上的。
但現在,一口真氣能夠直飛數百裏路,終於可以天地逍遙了。
張天專門挑選一些偏僻的地方,肆意飛行。
但很快,張天發現了一個有點遺憾的事情。
原本在苯教祭壇附近引發火山噴發的技能,居然失效了。
離開了地震帶,別說火山噴發了,連地震都無法引起。
在非地震帶,腳下的大陸板塊,就像一塊亙古不動的鐵塊似的。
任憑張天如何牽引地核岩漿,卻不動彈分毫。
張天計算了一下,不禁苦笑。
若是在非地震帶,想要衝破數千公裏厚的穩定地殼,就算有上億噸tnt當量都不夠看的。
即使是在地震帶,要確保隨時隨地都能夠引發火山爆發,對能量的要求都是以“萬噸”為單位的tnt當量起步。
上次在祭壇附近,可能是因緣際會,剛好遇到了一個薄弱地帶。
隻需要不多的力量,就能夠通過蝴蝶效應,引發大噴發。
相當於遇到了一堵危牆,看似牆得高高的,但是結構極其不穩定。
隻需要找到受力的脆弱點,用手指輕輕一戳,就能夠令危牆崩塌。
但其他正常的地殼,就像是一堵鋼筋水泥牆。
別說用一根手指了,就算是千萬根手指,都無法動搖。
張天略感遺憾,但細一想想,又覺得這樣才正常。
若是隨便這麽一覺醒,就擁有毀滅地球的能力,那才是不正常。
億萬年來,地殼變動,也僅僅是造成大陸板塊漂移,以及一些地震、火山噴發之類的災難。
地核的力量並非自身所有,自己隻不過是利用身體磁場與地核磁場牽引,借用了一部分力量罷了。
好在失落之餘,張天倒發現了磁場異能的另一個新妙用。
就是能夠用來探查地下的金屬礦場。
這相當於後世的“地震波勘探法”。
後世會人工製造爆炸來產生地震波,這些波會向地下傳播並在不同地層界麵上反射迴來。
通過記錄和分析這些反射波,就可以推斷地下的地質結構和石油的分布情況。
張天的手段與之類似。
地核磁場從地下連通到張天身上,沿途若是有大規模的金屬物質,會在磁場上出現細微變化。
這種變化,張天能夠感應出來,大概在多深地下有東西阻礙磁感線通行。
不過,僅靠感應,始終有些模糊。
但張天可以數據錄入智能手環,通過計算機來計算,頓時地下礦藏就一清二楚了。
不過,磁感線和地震波有所區別。
張天隻能探查到金屬含量比較豐富的地層,對於石油、煤等非金屬類的礦藏,反而感應不出來。
即使如此,張天也足夠滿意了。
就算不用查資料庫,也可以去找金山銀山了。
張天沿途刻意尋找了一番,還真的找到好幾個金屬礦。
然後在附近跑了幾圈,確定礦藏的大概範圍。
心中惡趣味一起,走到一塊大岩石前。
用激光槍刻下了一句話:
“此地無鐵三百萬萬斤,張天留。”
刻完之後,哈哈一笑,禦風而去。
後來之人,看到這句話,人都淩亂了。
這話看著很不正經,不像是威嚴的上仙留的,難道是某些人的惡作劇?
但又有人持不同意見,萬一真的是上仙所留,考驗咱們凡人呢?
馬上有人反駁道:若是上仙所留,他都言明此處無鐵,咱們就更應該信他。
若是不信,豈不是褻瀆上仙?
其他人又反駁迴來:若是無鐵,怎麽又寫著三百萬萬斤?
最後吵來吵去,終於還是挖土證明。
沒想到一挖,隻挖了薄薄一層,居然就是含量豐富的鐵礦石。
鐵是無比重要的金屬資源,事關家家戶戶。
在如今這時代,開采能力和冶煉技術都不高。
如此大一片礦藏,足夠開發很久了。
於是,以“仙語石”為中心,這一片礦場持續了上百年之久,為無數人提供衣食。
剛開始,大家隻是在“仙語石”上香祭拜,最後慢慢建成了一座大廟。
即使後來鐵礦采挖殆盡,此處也形成了一個觀光之地。
無數人來此朝拜,聽廟裏的老人講述上仙慈悲,化泥為鐵,賜福給眾生的故事……
張天在邏些城鎮守了幾天,接見了一些密宗、苯教,以及各個部落的首領。
然後舉行了一個小儀式,給他們“賜福”,以安撫民心。
那個胖子讚普,張天作主,給他封了一個“順安公”,澤被三代。
剩下的具體事務,就不需要張天經手了,由傅瑾瑜等安朝官員負責即可。
傅瑾瑜、白玉蟾、慧圓方丈等人,暫時還得留在吐蕃高原之上。
接下來的日子,政事上需要傅瑾瑜等官員處理,還要對接朝廷的命令。
吐蕃地廣人稀,信仰根深蒂固,徹底消除密宗的流毒,非一朝一夕。
很多地區,還需要道佛兩家繼續傳教,以徹底消滅那種落後愚昧的邪惡傳統。
光是整個吐蕃高原走一遍,三五年時間就少不了。
不過,儒、道、佛三家已經非常滿意了。
原本計劃起碼十年起步的“滅佛”計劃,沒想到張天親自出手,一兩月就解決了最核心的難題。
教化一國之民的無量功德,簡直相當於是撿來的。
甚至還沾了一絲“開疆拓土”之功。
雖然道、佛兩家號稱出世之人,但能夠獲得開疆拓土的榮耀,沒誰會嫌棄的。
將來無論是在正統史書上,還是道家典籍上,都會留下千古之名。
那胖子“順安公”見這封號是張天親自所封,整天笑得合不攏嘴。
仿佛忘記了自己剛剛丟失了國土,屁顛屁顛的就想追隨張天迴中原。
張天哪有空帶著他迴去,交代幾句,在眾人的注目下,衝天而起,朝東飛去。
不過,張天忘記了一件事。
吐蕃收服了,但是他忘記把那3個控製器收了迴來。
那3個控製器,每個都還有2次機會。
自此之後,這3個控製器分散在儒、道、佛三家,被當作神器供奉著。
在安朝的統治時間裏,沒有機會再次使用。
隨著張天消失,後世之人也不確定還能不能用,反正先供著,當作一個壓箱底的手段。
隨著改朝換代,天下紛爭。
無數人為了爭奪這幾個逆天神器,想得到傳說中的仙神之力,紛紛各出手段,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
張天這邊。
因為宇航服的能量不足以支撐長距離飛行,來時是掛在高空氣球上的。
但現在,一口真氣能夠直飛數百裏路,終於可以天地逍遙了。
張天專門挑選一些偏僻的地方,肆意飛行。
但很快,張天發現了一個有點遺憾的事情。
原本在苯教祭壇附近引發火山噴發的技能,居然失效了。
離開了地震帶,別說火山噴發了,連地震都無法引起。
在非地震帶,腳下的大陸板塊,就像一塊亙古不動的鐵塊似的。
任憑張天如何牽引地核岩漿,卻不動彈分毫。
張天計算了一下,不禁苦笑。
若是在非地震帶,想要衝破數千公裏厚的穩定地殼,就算有上億噸tnt當量都不夠看的。
即使是在地震帶,要確保隨時隨地都能夠引發火山爆發,對能量的要求都是以“萬噸”為單位的tnt當量起步。
上次在祭壇附近,可能是因緣際會,剛好遇到了一個薄弱地帶。
隻需要不多的力量,就能夠通過蝴蝶效應,引發大噴發。
相當於遇到了一堵危牆,看似牆得高高的,但是結構極其不穩定。
隻需要找到受力的脆弱點,用手指輕輕一戳,就能夠令危牆崩塌。
但其他正常的地殼,就像是一堵鋼筋水泥牆。
別說用一根手指了,就算是千萬根手指,都無法動搖。
張天略感遺憾,但細一想想,又覺得這樣才正常。
若是隨便這麽一覺醒,就擁有毀滅地球的能力,那才是不正常。
億萬年來,地殼變動,也僅僅是造成大陸板塊漂移,以及一些地震、火山噴發之類的災難。
地核的力量並非自身所有,自己隻不過是利用身體磁場與地核磁場牽引,借用了一部分力量罷了。
好在失落之餘,張天倒發現了磁場異能的另一個新妙用。
就是能夠用來探查地下的金屬礦場。
這相當於後世的“地震波勘探法”。
後世會人工製造爆炸來產生地震波,這些波會向地下傳播並在不同地層界麵上反射迴來。
通過記錄和分析這些反射波,就可以推斷地下的地質結構和石油的分布情況。
張天的手段與之類似。
地核磁場從地下連通到張天身上,沿途若是有大規模的金屬物質,會在磁場上出現細微變化。
這種變化,張天能夠感應出來,大概在多深地下有東西阻礙磁感線通行。
不過,僅靠感應,始終有些模糊。
但張天可以數據錄入智能手環,通過計算機來計算,頓時地下礦藏就一清二楚了。
不過,磁感線和地震波有所區別。
張天隻能探查到金屬含量比較豐富的地層,對於石油、煤等非金屬類的礦藏,反而感應不出來。
即使如此,張天也足夠滿意了。
就算不用查資料庫,也可以去找金山銀山了。
張天沿途刻意尋找了一番,還真的找到好幾個金屬礦。
然後在附近跑了幾圈,確定礦藏的大概範圍。
心中惡趣味一起,走到一塊大岩石前。
用激光槍刻下了一句話:
“此地無鐵三百萬萬斤,張天留。”
刻完之後,哈哈一笑,禦風而去。
後來之人,看到這句話,人都淩亂了。
這話看著很不正經,不像是威嚴的上仙留的,難道是某些人的惡作劇?
但又有人持不同意見,萬一真的是上仙所留,考驗咱們凡人呢?
馬上有人反駁道:若是上仙所留,他都言明此處無鐵,咱們就更應該信他。
若是不信,豈不是褻瀆上仙?
其他人又反駁迴來:若是無鐵,怎麽又寫著三百萬萬斤?
最後吵來吵去,終於還是挖土證明。
沒想到一挖,隻挖了薄薄一層,居然就是含量豐富的鐵礦石。
鐵是無比重要的金屬資源,事關家家戶戶。
在如今這時代,開采能力和冶煉技術都不高。
如此大一片礦藏,足夠開發很久了。
於是,以“仙語石”為中心,這一片礦場持續了上百年之久,為無數人提供衣食。
剛開始,大家隻是在“仙語石”上香祭拜,最後慢慢建成了一座大廟。
即使後來鐵礦采挖殆盡,此處也形成了一個觀光之地。
無數人來此朝拜,聽廟裏的老人講述上仙慈悲,化泥為鐵,賜福給眾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