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了臨安。
諸事就從容了許多。
距離尼比魯星抵達近日點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分出一些時間處理俗事。
張天站在小短腿的頭上,迎著皇帝和朝廷百官上前。
圍觀的百姓紛紛驚唿:“蛟龍好像更威武了。”
“不錯,上次我在臨安府街上近距離看過蛟龍,沒有如今龐大。”
“看來蛟龍跟在上仙身邊,化龍的速度更快了。”
小短腿跟隨張天一路西行,身軀又長了幾分。
迴來的路上,幾個月的急行軍消耗了多餘的脂肪,身上的肌肉壓迫感更強了。
此時穩穩地抬高腦袋,頂著張天前行,更添幾分威嚴。
安佑帝看得心中直流口水。
朕什麽時候才能夠像上仙這樣,乘著蛟龍“微服私訪”呀。
張天來到安佑帝前。
小短腿乖巧地緩緩低下頭,貼在地麵,讓張天可以走下來。
此時迎接的張天的,除了安佑帝、朝廷百官。
張天還看到幾個西遼的熟人——西遼皇帝耶律夷列、西遼太後蕭塔不煙,還有那個記不住名字的馬屁官員。
不過,耶律夷列已經不再穿龍袍,而是換成了蟒袍,跟一堆安朝權貴站在一起。
蕭塔不煙還維持著原來西遼太後的盛裝。
此時的西遼已經歸順安朝,改名為“西域大遼府”。
耶律夷列,由大遼皇帝,變為安朝的“西域定國公”,世襲罔替。
至於太後蕭塔不煙,原來的封號“大遼感天皇後”維持不變。
算是安佑帝拉攏人心的一種恩賜特許。
隻不過路途遙遠,期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又去襄陽的“補給艙”治病。
西遼的人基本上都滯留在臨安府,沒來得及迴到西域。
但也正是如此,趕上了張天的迴歸。
皇帝身邊,站著靖妃。
靖妃手裏抱著包成一個大粽子似的大皇子望雷。
安佑帝已經將大皇子當作繼承人來培養,但凡有與張天接觸的機會。
不管合不合禮儀,都要帶上望雷,以期能夠與張天更親近一些。
安佑帝上前一步,道:“恭迎上仙迴朝。”
“朕日盼夜盼,思念良久,今日終於再次得見上仙,朕心甚安。”
張天道:“皇帝辛苦了。”
“一別年餘,皇帝身體可好?”
安佑帝“哈哈”一笑:“謝上仙掛念,朕身體康健。”
張天走了一遍簡單的儀式,在百姓麵前跟安佑帝嘮了幾句,以示仙君和諧。
隨即,跟卓平、朝廷百官、靖妃和大皇子、蕭塔不煙、耶律夷列等人,一一打過招唿。
之後就在百姓的夾道歡迎下,徐徐入城。
除了最耀眼的張天和小短腿,車隊裏最吸引百姓的,是那數百人的西域人。
他們與中原人截然不同的麵貌尤為突兀。
引得不少百姓對他們議論紛紛。
“這些就是西域的色目人?看著好嚇人。”
“咳……不能這麽說,他們是跟隨上仙而來,是客人。”
“不錯,指指點點,惡語相向,非禮儀之道也。若是傳了出去,有損我國禮儀之邦的名聲。”
“他們又聽不懂,說幾句怎麽了?”
經過幾個月的急行軍,這數百人在粘罕的訓練下,變得紀律極嚴。
看到臨安府盛況,雖然滿心好奇,但能做到目不斜視,保持隊形。
此時正是皇帝迎接上仙的大禮儀,粘罕不敢放任他們。
隻有等進了城,才會徹底解除他們的限製。
進了城。
張天沒有馬上迴府休息,而是立即去皇宮,跟皇帝和朝廷百官商討近一年來的大事。
上次離開臨安府,是去年的重陽節之後。
去了大蒙、北極之後,還沒迴到臨安府,又從襄陽直接出發去西域。
與臨安府的眾人有一年多沒見了。
崇政殿內。
安佑帝不忘拿出遊龍珠,懸在頭頂上,才開口道:“承蒙上仙庇佑,安朝一年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嗯,那就好。對了,玉米和土豆產量怎麽樣了?”
大司農聞作民道:“經過農科秀才的培育,產量在穩步提高,但亦發現了一些問題。”
“好像有一些種子會退化,性狀也不穩定。”
“目前正在安排農科秀才探討改良,若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中產生農科舉人。”
“如此甚好。”張天點頭肯定。
隻要這種科學研究的精神開始萌芽,後麵各種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將來即使改朝換代,遭遇戰爭動亂,這種精神也不會熄滅。
接下來,朝廷又簡短地跟張天稟報了這一年多的大事。
曾經的天金、西夏、吐蕃、西遼等國,都是張天打下的。
還有一個因為太鬆散,難以合並統治的大蒙草原。
這些疆域是否安穩,極其依賴張天的威望。
大部分事情都不需要張天插手,隻是例行稟報,詢問一下張天的意見。
不過,有一件事引起了張天的注意。
之前安佑帝說派了一支海軍前往東邊的島國。
原本是想直接占領島國,永絕後患的。
前期戰事也如安朝朝廷所願,一路勢如破竹,輕易就摧毀了當地權貴的統治。
但是,當地政權可以摧毀,那麽多島國人卻不可能殺絕。
他們見戰事不利,四散逃跑,藏身於偏僻村莊、山林中,很難一一清除。
島國人本就對中原極為仰慕,聽說這支大軍來自中原。
不少人紛紛投誠,極盡卑躬屈膝之事。
安朝海軍畢竟是王師,對這些送上門的俘虜殺不下手。
恰好在島國上麵又發現了幾個巨大的銀礦,光靠從中原本土運送民夫去工作,極為勞民傷財。
如今有送上門的人力,便將這些人貶去挖礦。
稟報完此事。
朝廷眾人,有些忐忑地看張天的反應,生怕張天不喜。
張天暗歎一聲。
就算不考慮後世的民族仇恨,光從國家利益出發,留著也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隻是,在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的辦法。
島國除了四個大島以外,還有六七千個大大小的島嶼。
想靠人力去圍殲是不可能的。
當地島人熟悉地形,隨便一藏,找都找不到。
若是分散兵力圍剿,反而會被拖入遊擊戰的泥潭,被逐一擊破。
隻希望有自己的提醒,後世子孫能夠有所警惕。
張天道:“既然你們已有處置方案,那就隻能這樣了。”
“是,上仙。”
朝廷大事商討完畢。
張天沒有過多停留,離開皇宮,迴張府與眾人團聚。
安佑帝望著張天離去,欲言又止。
史尚書問道:“皇上可是有言不便當麵詢問上仙?可需要微臣去跟徐翰林探探口風?”
安佑帝歎道:“罷了,不必去問了。”
“朕聽徐卿家說,上仙在西域顯現神跡,助阿尤布大皇子登基。”
“如今朕在上仙的幫助下,開疆拓土,遠邁漢唐,還想著能不能去泰山封禪,唉……”
諸事就從容了許多。
距離尼比魯星抵達近日點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分出一些時間處理俗事。
張天站在小短腿的頭上,迎著皇帝和朝廷百官上前。
圍觀的百姓紛紛驚唿:“蛟龍好像更威武了。”
“不錯,上次我在臨安府街上近距離看過蛟龍,沒有如今龐大。”
“看來蛟龍跟在上仙身邊,化龍的速度更快了。”
小短腿跟隨張天一路西行,身軀又長了幾分。
迴來的路上,幾個月的急行軍消耗了多餘的脂肪,身上的肌肉壓迫感更強了。
此時穩穩地抬高腦袋,頂著張天前行,更添幾分威嚴。
安佑帝看得心中直流口水。
朕什麽時候才能夠像上仙這樣,乘著蛟龍“微服私訪”呀。
張天來到安佑帝前。
小短腿乖巧地緩緩低下頭,貼在地麵,讓張天可以走下來。
此時迎接的張天的,除了安佑帝、朝廷百官。
張天還看到幾個西遼的熟人——西遼皇帝耶律夷列、西遼太後蕭塔不煙,還有那個記不住名字的馬屁官員。
不過,耶律夷列已經不再穿龍袍,而是換成了蟒袍,跟一堆安朝權貴站在一起。
蕭塔不煙還維持著原來西遼太後的盛裝。
此時的西遼已經歸順安朝,改名為“西域大遼府”。
耶律夷列,由大遼皇帝,變為安朝的“西域定國公”,世襲罔替。
至於太後蕭塔不煙,原來的封號“大遼感天皇後”維持不變。
算是安佑帝拉攏人心的一種恩賜特許。
隻不過路途遙遠,期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又去襄陽的“補給艙”治病。
西遼的人基本上都滯留在臨安府,沒來得及迴到西域。
但也正是如此,趕上了張天的迴歸。
皇帝身邊,站著靖妃。
靖妃手裏抱著包成一個大粽子似的大皇子望雷。
安佑帝已經將大皇子當作繼承人來培養,但凡有與張天接觸的機會。
不管合不合禮儀,都要帶上望雷,以期能夠與張天更親近一些。
安佑帝上前一步,道:“恭迎上仙迴朝。”
“朕日盼夜盼,思念良久,今日終於再次得見上仙,朕心甚安。”
張天道:“皇帝辛苦了。”
“一別年餘,皇帝身體可好?”
安佑帝“哈哈”一笑:“謝上仙掛念,朕身體康健。”
張天走了一遍簡單的儀式,在百姓麵前跟安佑帝嘮了幾句,以示仙君和諧。
隨即,跟卓平、朝廷百官、靖妃和大皇子、蕭塔不煙、耶律夷列等人,一一打過招唿。
之後就在百姓的夾道歡迎下,徐徐入城。
除了最耀眼的張天和小短腿,車隊裏最吸引百姓的,是那數百人的西域人。
他們與中原人截然不同的麵貌尤為突兀。
引得不少百姓對他們議論紛紛。
“這些就是西域的色目人?看著好嚇人。”
“咳……不能這麽說,他們是跟隨上仙而來,是客人。”
“不錯,指指點點,惡語相向,非禮儀之道也。若是傳了出去,有損我國禮儀之邦的名聲。”
“他們又聽不懂,說幾句怎麽了?”
經過幾個月的急行軍,這數百人在粘罕的訓練下,變得紀律極嚴。
看到臨安府盛況,雖然滿心好奇,但能做到目不斜視,保持隊形。
此時正是皇帝迎接上仙的大禮儀,粘罕不敢放任他們。
隻有等進了城,才會徹底解除他們的限製。
進了城。
張天沒有馬上迴府休息,而是立即去皇宮,跟皇帝和朝廷百官商討近一年來的大事。
上次離開臨安府,是去年的重陽節之後。
去了大蒙、北極之後,還沒迴到臨安府,又從襄陽直接出發去西域。
與臨安府的眾人有一年多沒見了。
崇政殿內。
安佑帝不忘拿出遊龍珠,懸在頭頂上,才開口道:“承蒙上仙庇佑,安朝一年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嗯,那就好。對了,玉米和土豆產量怎麽樣了?”
大司農聞作民道:“經過農科秀才的培育,產量在穩步提高,但亦發現了一些問題。”
“好像有一些種子會退化,性狀也不穩定。”
“目前正在安排農科秀才探討改良,若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中產生農科舉人。”
“如此甚好。”張天點頭肯定。
隻要這種科學研究的精神開始萌芽,後麵各種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將來即使改朝換代,遭遇戰爭動亂,這種精神也不會熄滅。
接下來,朝廷又簡短地跟張天稟報了這一年多的大事。
曾經的天金、西夏、吐蕃、西遼等國,都是張天打下的。
還有一個因為太鬆散,難以合並統治的大蒙草原。
這些疆域是否安穩,極其依賴張天的威望。
大部分事情都不需要張天插手,隻是例行稟報,詢問一下張天的意見。
不過,有一件事引起了張天的注意。
之前安佑帝說派了一支海軍前往東邊的島國。
原本是想直接占領島國,永絕後患的。
前期戰事也如安朝朝廷所願,一路勢如破竹,輕易就摧毀了當地權貴的統治。
但是,當地政權可以摧毀,那麽多島國人卻不可能殺絕。
他們見戰事不利,四散逃跑,藏身於偏僻村莊、山林中,很難一一清除。
島國人本就對中原極為仰慕,聽說這支大軍來自中原。
不少人紛紛投誠,極盡卑躬屈膝之事。
安朝海軍畢竟是王師,對這些送上門的俘虜殺不下手。
恰好在島國上麵又發現了幾個巨大的銀礦,光靠從中原本土運送民夫去工作,極為勞民傷財。
如今有送上門的人力,便將這些人貶去挖礦。
稟報完此事。
朝廷眾人,有些忐忑地看張天的反應,生怕張天不喜。
張天暗歎一聲。
就算不考慮後世的民族仇恨,光從國家利益出發,留著也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隻是,在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的辦法。
島國除了四個大島以外,還有六七千個大大小的島嶼。
想靠人力去圍殲是不可能的。
當地島人熟悉地形,隨便一藏,找都找不到。
若是分散兵力圍剿,反而會被拖入遊擊戰的泥潭,被逐一擊破。
隻希望有自己的提醒,後世子孫能夠有所警惕。
張天道:“既然你們已有處置方案,那就隻能這樣了。”
“是,上仙。”
朝廷大事商討完畢。
張天沒有過多停留,離開皇宮,迴張府與眾人團聚。
安佑帝望著張天離去,欲言又止。
史尚書問道:“皇上可是有言不便當麵詢問上仙?可需要微臣去跟徐翰林探探口風?”
安佑帝歎道:“罷了,不必去問了。”
“朕聽徐卿家說,上仙在西域顯現神跡,助阿尤布大皇子登基。”
“如今朕在上仙的幫助下,開疆拓土,遠邁漢唐,還想著能不能去泰山封禪,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