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徐聞的長生記1
徐聞在建昌府待了幾天。
用半天時間遊玩,用半天時間教鐵東背誦《真氣境》和《磁力境》。
因為不能記錄在冊,徐聞生怕時間一久,自己有遺漏,或者記錯了。
兩個人記,總比一個有保障。
鐵東頭都要炸了。
萬萬沒想到,自己長生路上的第一個劫難,居然是背書!
而且,背下來了還不行,還得定期相互印證,確保萬無一失。
張天早有要求,這是長生的必修功法。
無論是徐聞,還是鐵東,都必須修煉。
鐵東不敢違抗,硬生生將《真氣境》和《磁力境》背了下來。
一番折騰下來。
鐵東感覺自己的腦子仿佛四分五裂之後,又重新組合起來。
整個人都升華了。
古語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原來念書這麽痛苦,怪不得曆朝曆代做人上人的,都是讀書人,而不是他們這些丘八。
這簡直比行軍打仗、衝鋒陷陣還要煎熬。
嗯……以後可以試試這個手段,用來逼供。
說不定比嚴刑拷打更有用。
因為張天嚴令不得外傳,徐聞有背書經驗,可以默念。
鐵東腦袋一根筋,做不到默念,非得背出聲來。
雖然刻意壓低了聲音,但客棧的人還是聽得出他是在背書。
這些情況,傳到了建昌府知府那裏去。
知府一聽,大為讚歎。
說不愧是上國秀才,果然是在遵聖人教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連在外雲遊,都不忘念書。
仆人尚且如此,那身為主人的秀才,該有多勤奮?
嗯,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不如趁現在結個善緣,說不定他日高中,就是自己在安朝的一根大腿。
於是,三天兩頭的,派人送些禮物過來結交,邀請兩人去府中作客。
若是一般的秀才,自然不介意多這麽一條人脈。
但徐聞、鐵東剛假死脫身,不想節外生枝。
尤其這些高層人士,可能會有徐聞、鐵東等人的畫像。
就算現在沒有察覺,事後想起來,沿著這條線追索下去,也是一大麻煩事。
徐聞隨便找了個借口,便推辭離開。
兩人朝大理腹地行進,走走停停。
覺得舒服的地方,就留下來住上一年半載。
不適宜長住的,就遊玩一番,寫幾篇遊記,記錄當地風土人情。
生活過得悠哉遊哉。
甚至徐聞還一度起了個雄心壯誌,想著一年寫十章遊記,記錄天下風土人情。
一千年下來,就有一萬章。
千年之後,這《一萬章》定然是一篇鴻篇巨著。
結果才過了十幾年,因為頻繁挪窩,導致書稿丟失不少。
徐聞感慨良久,動極思靜。
於是和鐵東商量,找一處山清水秀之地準備長居。
此時兩人已經來到了怒江邊上的騰衝府附近。
見怒江附近的峽穀雄偉,兩岸峭壁如削。
穀底江水洶湧澎湃,氣勢磅礴,極為壯麗。
峽穀兩側的山巒疊嶂,森林茂密,四季景色各異。
正是隱居的好地方。
隻是附近多是傈僳族、怒族等少數民族的寨子。
他們兩個漢人想在這裏長住,極為引人注目。
徐聞心生一計。
找到一處河流平緩的河段,裝作不慎落水。
鐵東在岸邊邊追邊大喊:“救命呀,救救我家公子,我不會遊泳……”
徐聞上一岸,裝作吐了幾口河水,拱手作揖道:“多謝諸位出手相助。”
“在下願將身上金銀,全部贈與諸位,以謝救命之恩。”
這是徐聞的一個測試手段。
看看當地村民對待錢財的態度。
若是村民貪婪,將身上些許錢財全部送給他們倒也無妨,但絕不宜長居。
若是民風淳樸,就可以定居下來。
看著鐵東遞過來的一些碎銀、銅錢,村民紛紛擺手,不肯收下。
最後,一位飲馬的漢子大聲道:“這位公子,不必如此。”
“誰人出門在外,沒個磨難?”
“我們見到了,搭把手是順便的事,談不上救命之恩。”
“公子出門在外,還需要盤纏。”
“給了我們,你們如何迴去?此話休要再提。”
徐聞大為滿意,借口說衣服已濕,想到寨子裏借個地方換洗晾幹再走。
村民自無不可。
此地離騰衝府不遠,倒不是那種窮山惡水之地。
走過一段山路,來到了一個名為“霧裏村”的村寨。
遠來是客,霧裏村倉促辦了一桌飯菜,招待徐聞鐵東。
一番應酬下來。
徐聞憑借自己多年的人情世故,與村寨眾人混得相熟,打探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吃完飯後,徐聞裝作慚愧的樣子,道:“你們對我有救命之恩,還以酒席招待。”
“既然你們不肯收我錢財,我溫言無以為報,隻會讀書寫字。”
“若是不嫌棄,我願意留下來,替你們霧裏村的孩童開蒙。”
村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連富庶的中原,識字率都那麽低。
大理這種偏遠小國,想要學習就更難了。
他們的村寨,往往集全寨之力,供養一兩個人,送到外麵的城鎮去上學。
這隻是開蒙,能讀會算就行了。
想走科舉,那是萬萬不敢想的。
“學成歸來”的這幾個孩子,將來若是沒特殊情況,幾乎就是當地的村長、寨長。
如果有先生肯到寨裏來教,自然是求之不得。
牽馬的漢子有些猶豫道:“先生,你們在外雲遊,始終要迴去的。”
“怎麽可以滯留在我們寨子教書呢?”
徐聞微笑道:“《禮記》有雲: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
“你們救我,又以飯菜待我,我豈能不有所表示?”
“亞聖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諸位若是不讓我迴報一二,在下就會有違孟子教誨,不配為人。”
一眾村民果然被徐聞一陣掉書袋給嚇到了。
不讓徐聞報答,問題好像很嚴重。
當然,此時他們也不能反悔說,你留下一些金銀當作報答,然後滾蛋。
牽馬漢子道:“那……那……既然有聖人的規定,公子就留下教幾天吧。”
“哎……”徐聞故作不悅,“教幾天怎麽能?”
“傳道解惑,豈能半途而廢?”
“至少得教十年。”
“啊?!”村民一愣。
徐聞在建昌府待了幾天。
用半天時間遊玩,用半天時間教鐵東背誦《真氣境》和《磁力境》。
因為不能記錄在冊,徐聞生怕時間一久,自己有遺漏,或者記錯了。
兩個人記,總比一個有保障。
鐵東頭都要炸了。
萬萬沒想到,自己長生路上的第一個劫難,居然是背書!
而且,背下來了還不行,還得定期相互印證,確保萬無一失。
張天早有要求,這是長生的必修功法。
無論是徐聞,還是鐵東,都必須修煉。
鐵東不敢違抗,硬生生將《真氣境》和《磁力境》背了下來。
一番折騰下來。
鐵東感覺自己的腦子仿佛四分五裂之後,又重新組合起來。
整個人都升華了。
古語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原來念書這麽痛苦,怪不得曆朝曆代做人上人的,都是讀書人,而不是他們這些丘八。
這簡直比行軍打仗、衝鋒陷陣還要煎熬。
嗯……以後可以試試這個手段,用來逼供。
說不定比嚴刑拷打更有用。
因為張天嚴令不得外傳,徐聞有背書經驗,可以默念。
鐵東腦袋一根筋,做不到默念,非得背出聲來。
雖然刻意壓低了聲音,但客棧的人還是聽得出他是在背書。
這些情況,傳到了建昌府知府那裏去。
知府一聽,大為讚歎。
說不愧是上國秀才,果然是在遵聖人教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連在外雲遊,都不忘念書。
仆人尚且如此,那身為主人的秀才,該有多勤奮?
嗯,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不如趁現在結個善緣,說不定他日高中,就是自己在安朝的一根大腿。
於是,三天兩頭的,派人送些禮物過來結交,邀請兩人去府中作客。
若是一般的秀才,自然不介意多這麽一條人脈。
但徐聞、鐵東剛假死脫身,不想節外生枝。
尤其這些高層人士,可能會有徐聞、鐵東等人的畫像。
就算現在沒有察覺,事後想起來,沿著這條線追索下去,也是一大麻煩事。
徐聞隨便找了個借口,便推辭離開。
兩人朝大理腹地行進,走走停停。
覺得舒服的地方,就留下來住上一年半載。
不適宜長住的,就遊玩一番,寫幾篇遊記,記錄當地風土人情。
生活過得悠哉遊哉。
甚至徐聞還一度起了個雄心壯誌,想著一年寫十章遊記,記錄天下風土人情。
一千年下來,就有一萬章。
千年之後,這《一萬章》定然是一篇鴻篇巨著。
結果才過了十幾年,因為頻繁挪窩,導致書稿丟失不少。
徐聞感慨良久,動極思靜。
於是和鐵東商量,找一處山清水秀之地準備長居。
此時兩人已經來到了怒江邊上的騰衝府附近。
見怒江附近的峽穀雄偉,兩岸峭壁如削。
穀底江水洶湧澎湃,氣勢磅礴,極為壯麗。
峽穀兩側的山巒疊嶂,森林茂密,四季景色各異。
正是隱居的好地方。
隻是附近多是傈僳族、怒族等少數民族的寨子。
他們兩個漢人想在這裏長住,極為引人注目。
徐聞心生一計。
找到一處河流平緩的河段,裝作不慎落水。
鐵東在岸邊邊追邊大喊:“救命呀,救救我家公子,我不會遊泳……”
徐聞上一岸,裝作吐了幾口河水,拱手作揖道:“多謝諸位出手相助。”
“在下願將身上金銀,全部贈與諸位,以謝救命之恩。”
這是徐聞的一個測試手段。
看看當地村民對待錢財的態度。
若是村民貪婪,將身上些許錢財全部送給他們倒也無妨,但絕不宜長居。
若是民風淳樸,就可以定居下來。
看著鐵東遞過來的一些碎銀、銅錢,村民紛紛擺手,不肯收下。
最後,一位飲馬的漢子大聲道:“這位公子,不必如此。”
“誰人出門在外,沒個磨難?”
“我們見到了,搭把手是順便的事,談不上救命之恩。”
“公子出門在外,還需要盤纏。”
“給了我們,你們如何迴去?此話休要再提。”
徐聞大為滿意,借口說衣服已濕,想到寨子裏借個地方換洗晾幹再走。
村民自無不可。
此地離騰衝府不遠,倒不是那種窮山惡水之地。
走過一段山路,來到了一個名為“霧裏村”的村寨。
遠來是客,霧裏村倉促辦了一桌飯菜,招待徐聞鐵東。
一番應酬下來。
徐聞憑借自己多年的人情世故,與村寨眾人混得相熟,打探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吃完飯後,徐聞裝作慚愧的樣子,道:“你們對我有救命之恩,還以酒席招待。”
“既然你們不肯收我錢財,我溫言無以為報,隻會讀書寫字。”
“若是不嫌棄,我願意留下來,替你們霧裏村的孩童開蒙。”
村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連富庶的中原,識字率都那麽低。
大理這種偏遠小國,想要學習就更難了。
他們的村寨,往往集全寨之力,供養一兩個人,送到外麵的城鎮去上學。
這隻是開蒙,能讀會算就行了。
想走科舉,那是萬萬不敢想的。
“學成歸來”的這幾個孩子,將來若是沒特殊情況,幾乎就是當地的村長、寨長。
如果有先生肯到寨裏來教,自然是求之不得。
牽馬的漢子有些猶豫道:“先生,你們在外雲遊,始終要迴去的。”
“怎麽可以滯留在我們寨子教書呢?”
徐聞微笑道:“《禮記》有雲: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
“你們救我,又以飯菜待我,我豈能不有所表示?”
“亞聖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諸位若是不讓我迴報一二,在下就會有違孟子教誨,不配為人。”
一眾村民果然被徐聞一陣掉書袋給嚇到了。
不讓徐聞報答,問題好像很嚴重。
當然,此時他們也不能反悔說,你留下一些金銀當作報答,然後滾蛋。
牽馬漢子道:“那……那……既然有聖人的規定,公子就留下教幾天吧。”
“哎……”徐聞故作不悅,“教幾天怎麽能?”
“傳道解惑,豈能半途而廢?”
“至少得教十年。”
“啊?!”村民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