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歲月靜好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夢棣向大皇走了幾步,接著說道:“萬一我進貢的貢銀比你多,到時候你這個表率之稱蕩然無存,定會覺得自己失了臉麵!我不進貢是為了你好!這樣,你服個軟,就說自己不是再也不逞強去做什麽宗室表率,再也不與太子爭了,六弟我就不進貢了。”
皇帝劉瀧輕咳了幾聲,也不知是在讓劉夢棣不要亂說話還是在提醒隴王一些什麽。
但此時大皇子劉夢權哪裏能注意到皇帝的咳嗽,他冷笑著說道:“六弟放心,我自是會進貢得比你多的!”
其實隴王並不失智,隻是有的時候他就要與這個六弟爭得勝,所以次次才會著了對方的道。
而對於劉夢棣而言,隻是感覺世道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劉夢棣連忙對皇帝劉瀧問道:“父皇,之前您與兒臣說讓兒臣每年進貢多少來著?您可不能偏袒大哥而亂說一氣!您可是一言九鼎的皇帝!”
劉瀧此時才言道:“朕給你減免一些也就是了。”
劉瀧其實也是很希望隴王多進貢一些貢銀上來。
隴王身邊有那麽多的隴王黨,一年花在公關、籠絡的花費就有不少。
劉瀧是希望大皇子別搞這些,花銀子買來的關係那不叫關係,不如上貢給自己。
劉夢棣連忙說道:“不可!大哥剛剛也說了,進貢是兒臣本份,是在為君父分憂!”
隴王聽出了其中的不對勁,連忙向劉瀧言道:“父皇,不知六弟他、他進貢……”
“每年四萬兩!”劉瀧沒好氣得說了一句,好似在抱怨隴王不該與他爭。
“四、四萬兩?”劉夢權驚了一下。
四萬兩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差不多是隴王一個季度的總營收。
要是每年真上交四萬兩上去,大皇子還真得每年青菜豆腐的吃著了。
劉夢棣道:“怎麽?大哥還不滿意?還是你要食言?不願意也進貢這麽多?你不送六弟我去封地,連進貢之事也要推三阻四?你不想為父皇分憂了?做大哥要有做大哥的樣子!算了,我們還是以太子唯馬是瞻吧!你呀就算咯,沒那麽大的嘴,吃那麽大的瓜做甚!你這個大哥當的可真是……”
隴王聽得太子二字,也不管身後人如何拉扯自己的衣服,一咬牙氣道:“四萬就四萬!”
劉夢棣馬上說道:“你剛剛說的可不是要與我一樣,而是要比我多!”
“那、那、那就四萬零一文錢!”
隴王被劉夢棣氣得都快當場吐了血。
劉瀧此時才喝道:“齊王!見好就收!”
劉夢棣堵著一口氣說道:“父皇!你講點理吧!兒臣見著什麽好了就讓我收?除了那個一字王的虛名,兒臣還有什麽?說是萬戶,那萬戶還指不定在齊國境內的什麽地方呢!大哥封一字王那會兒你給了他多少好東西!就那塊大玉璧,兒臣到現在還惦記著呢!兒臣沒得什麽好,還被抄了家青樓,往外搭了四萬兩銀子。就這樣了,還不能讓我痛快痛快嘴?”
劉夢棣不是想要故意氣劉瀧,而是他剛剛突然迴味過來一件事情。
皇帝劉瀧根本就不是想要補貼他點什麽東西,而是要將他拉入這混亂的朝局之中。
現在朝堂的局勢其實很明朗了。
五皇子雖然有時也看不上太子,且五爺黨與太子黨還有所嫌隙,但若遇大事這二撥人一定會聯合起來。
三皇子則是跟著大皇子過,形成了一種聯盟。
七皇子在朝堂裏根本就說不上話,就隻有四皇子的人在左右觀望。
原本按皇帝劉瀧的意思,哪一邊弱就讓四皇子去與哪一邊人相合去對抗強的那一邊,這樣就能製衡朝中的各個勢力。
可問題是四皇子現在根本就不想被當成一個製衡的棋子。
他想要自己獨成一派,並且與大皇子及太子相爭。
所以四皇子四處籠絡讀書,如今此策已有成效,許多四爺門人被安排在了地方任職。
用不了幾年,這些人便會升上來。
到那時,四皇子必定去幫助太子黨與隴王黨較勁。
等隴王黨倒了以後,皇帝為了製衡太子黨就隻能將四爺黨給扶植起來。
如此,將來的朝局就是太子黨與四爺黨相爭了。
四皇子的算盤是打得很好,但皇帝劉瀧可不是雛!你既然不想當棋子,那你就別當棋子了!
但若是突然將四皇子給擼下去,沒了四爺黨那沈同和那些人又能去哪裏呢?
以沈同和與何溯之的交情,他一定會選擇加入太子黨的!
如此一來,將來太子黨便會勢不可遏,將五爺黨與隴王黨壓著打,劉瀧自己變成太上皇也是遲早之事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得有個人出來或是代替四爺黨,或是與四爺黨之間產生一個平衡!
皇帝劉瀧也想過加權七皇子的實力,但兵部尚書彭細紳就是不願意合作,就是想一個人一個派係。
而八皇子又過於單純,站在朝堂上沒一個迴合就能讓秦謙與盧檢給玩死。
九皇子那更不用說了。
劉夢棣的紈絝是裝出來的,但九皇子是真的紈絝,他根本就勝不了任。
劉瀧想來想去,隻能讓自己的六皇子出來充當這個棋子了。
但劉夢棣的想法卻與劉瀧是相悖的,自己是千萬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卷入朝局的。
他在外麵如何無賴,隻要不參政誰都參不倒他。
但他要是邁入朝堂權力的邊緣,秦謙與盧檢必會來對付自己。
雖然劉夢棣自認為有些聰明才智,但自我認同與自大是有本質匹別的。
他不會自大到認為以自己現在的情況能與秦謙和盧檢在朝堂上叫板。
即是皇帝要拉他入局,劉夢棣現在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惹皇帝生氣,他一生氣就不會再理會自己。
隻要不被治大罪,產業不抄、不被圈禁,劉夢棣都有辦法把劉瀧給哄好。
劉瀧看著劉夢棣抱怨自己偏心眼,卻是已經看出了劉夢棣的用意了。
因為之前劉瀧是與劉夢棣說過封一字王的事情。
當時劉夢棣並沒有太多的要求,沒有一句話是要與隴王去比的。
現在劉夢棣一反常態,那隻能說明劉夢棣是故意的。
劉瀧看出了劉夢棣的心思,擺著不高興的表情說道:“齊王無禮!朕原本是想賞你黃金萬兩、良田百頃的。你即是如此不自愛,那朕便隻得收迴!但你畢竟是封了王了,宗室的臉麵還是要的,朕多少得賜你一座王府,省得你再說朕厚此薄彼!”
與劉夢棣要好的八皇子連忙小聲地說道:“六哥六哥!別強了,快謝恩呀。別再惹父皇生氣了!父皇臉色越發不好看了呀!”
劉夢棣卻是應道:“那本就是我該得的,有什麽好謝的。我能分到的家產也就是座王府了,別的東西也都與我無關。還不知道將來誰坐上龍椅會給我頭上來一刀呢。”
八皇子一聽,連忙出了班列,給劉瀧跪了下去。
他說道:“父皇,六哥不是那個意思,六哥他其實……”
八皇子拉著劉夢棣的衣服,要讓劉夢棣跪下認錯。
劉瀧卻是哼了一聲說道:“行了,你也不必給他說好話,他什麽樣朕還能不知道?也別讓他跪了,他向來有仇必報,省得哪天朕給再他跪迴去!還想著瀟灑自在地過日子?生在皇家宗室哪裏真能那般歲月靜好?侍衛何在!將齊王給朕打出去!”
劉瀧的話說得很明白了,自己不會對他今日說的話進行什麽懲戒,但是他也別想真能逃離開這個朝局上的旋渦!
四名禦前侍衛昂頭闊步地走了過來,其中一人小聲地說道:“六爺,別讓小人們為難!”
劉夢棣一甩衣袖大搖大擺得就被侍衛帶出了宣政殿外。
朝臣們此時皆是一言不發。
他們真是弄不懂劉瀧。
在朝堂上說出那樣的話出來,奪爵圈禁、貶為庶人也都夠了。
可劉瀧偏偏就不這麽做!
但同時他們也看出了劉瀧現在很生氣。
皇帝即是在氣頭上,誰又敢出來說話讓劉瀧把氣撒在自己身上呢。
劉夢棣出了宣政殿外,在迴廊處緩緩地走著。
他臉上滿是疑重,步子也越走越慢。
要是說劉夢棣今天的表現有些反常,那看破劉夢棣所想的劉瀧便更反常了。
劉夢棣一下子有些弄不明白劉瀧還有什麽事情要讓自己去做。
劉夢棣正想著事,耳中聽得宣政殿大門外出了一陣齊唿“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夢棣迴過頭去,隻見得皇帝的儀仗隨從從一邊急跑了過來,紛紛在宣政殿門口等候著。
不一時,太子便扶著劉瀧從殿裏走了來,十分疲憊地坐上了龍輦向著一一邊而去。
劉瀧一走,宣政殿裏馬上就熱鬧了起來,傳出了像菜市場裏買菜一般的喧鬧聲。
劉夢棣抬頭看了看天色,皺著眉頭自言自語地說:“這不對吧?朝會才開始多久呀,半個時辰都不到如何就散朝了呢?”
劉夢棣連忙往迴走去。
他原本想叫住一個什麽人來問一問,卻沒想到首輔秦謙從宣政殿大門邁了出來正向迴廊處張望著。
皇帝劉瀧輕咳了幾聲,也不知是在讓劉夢棣不要亂說話還是在提醒隴王一些什麽。
但此時大皇子劉夢權哪裏能注意到皇帝的咳嗽,他冷笑著說道:“六弟放心,我自是會進貢得比你多的!”
其實隴王並不失智,隻是有的時候他就要與這個六弟爭得勝,所以次次才會著了對方的道。
而對於劉夢棣而言,隻是感覺世道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劉夢棣連忙對皇帝劉瀧問道:“父皇,之前您與兒臣說讓兒臣每年進貢多少來著?您可不能偏袒大哥而亂說一氣!您可是一言九鼎的皇帝!”
劉瀧此時才言道:“朕給你減免一些也就是了。”
劉瀧其實也是很希望隴王多進貢一些貢銀上來。
隴王身邊有那麽多的隴王黨,一年花在公關、籠絡的花費就有不少。
劉瀧是希望大皇子別搞這些,花銀子買來的關係那不叫關係,不如上貢給自己。
劉夢棣連忙說道:“不可!大哥剛剛也說了,進貢是兒臣本份,是在為君父分憂!”
隴王聽出了其中的不對勁,連忙向劉瀧言道:“父皇,不知六弟他、他進貢……”
“每年四萬兩!”劉瀧沒好氣得說了一句,好似在抱怨隴王不該與他爭。
“四、四萬兩?”劉夢權驚了一下。
四萬兩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差不多是隴王一個季度的總營收。
要是每年真上交四萬兩上去,大皇子還真得每年青菜豆腐的吃著了。
劉夢棣道:“怎麽?大哥還不滿意?還是你要食言?不願意也進貢這麽多?你不送六弟我去封地,連進貢之事也要推三阻四?你不想為父皇分憂了?做大哥要有做大哥的樣子!算了,我們還是以太子唯馬是瞻吧!你呀就算咯,沒那麽大的嘴,吃那麽大的瓜做甚!你這個大哥當的可真是……”
隴王聽得太子二字,也不管身後人如何拉扯自己的衣服,一咬牙氣道:“四萬就四萬!”
劉夢棣馬上說道:“你剛剛說的可不是要與我一樣,而是要比我多!”
“那、那、那就四萬零一文錢!”
隴王被劉夢棣氣得都快當場吐了血。
劉瀧此時才喝道:“齊王!見好就收!”
劉夢棣堵著一口氣說道:“父皇!你講點理吧!兒臣見著什麽好了就讓我收?除了那個一字王的虛名,兒臣還有什麽?說是萬戶,那萬戶還指不定在齊國境內的什麽地方呢!大哥封一字王那會兒你給了他多少好東西!就那塊大玉璧,兒臣到現在還惦記著呢!兒臣沒得什麽好,還被抄了家青樓,往外搭了四萬兩銀子。就這樣了,還不能讓我痛快痛快嘴?”
劉夢棣不是想要故意氣劉瀧,而是他剛剛突然迴味過來一件事情。
皇帝劉瀧根本就不是想要補貼他點什麽東西,而是要將他拉入這混亂的朝局之中。
現在朝堂的局勢其實很明朗了。
五皇子雖然有時也看不上太子,且五爺黨與太子黨還有所嫌隙,但若遇大事這二撥人一定會聯合起來。
三皇子則是跟著大皇子過,形成了一種聯盟。
七皇子在朝堂裏根本就說不上話,就隻有四皇子的人在左右觀望。
原本按皇帝劉瀧的意思,哪一邊弱就讓四皇子去與哪一邊人相合去對抗強的那一邊,這樣就能製衡朝中的各個勢力。
可問題是四皇子現在根本就不想被當成一個製衡的棋子。
他想要自己獨成一派,並且與大皇子及太子相爭。
所以四皇子四處籠絡讀書,如今此策已有成效,許多四爺門人被安排在了地方任職。
用不了幾年,這些人便會升上來。
到那時,四皇子必定去幫助太子黨與隴王黨較勁。
等隴王黨倒了以後,皇帝為了製衡太子黨就隻能將四爺黨給扶植起來。
如此,將來的朝局就是太子黨與四爺黨相爭了。
四皇子的算盤是打得很好,但皇帝劉瀧可不是雛!你既然不想當棋子,那你就別當棋子了!
但若是突然將四皇子給擼下去,沒了四爺黨那沈同和那些人又能去哪裏呢?
以沈同和與何溯之的交情,他一定會選擇加入太子黨的!
如此一來,將來太子黨便會勢不可遏,將五爺黨與隴王黨壓著打,劉瀧自己變成太上皇也是遲早之事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得有個人出來或是代替四爺黨,或是與四爺黨之間產生一個平衡!
皇帝劉瀧也想過加權七皇子的實力,但兵部尚書彭細紳就是不願意合作,就是想一個人一個派係。
而八皇子又過於單純,站在朝堂上沒一個迴合就能讓秦謙與盧檢給玩死。
九皇子那更不用說了。
劉夢棣的紈絝是裝出來的,但九皇子是真的紈絝,他根本就勝不了任。
劉瀧想來想去,隻能讓自己的六皇子出來充當這個棋子了。
但劉夢棣的想法卻與劉瀧是相悖的,自己是千萬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卷入朝局的。
他在外麵如何無賴,隻要不參政誰都參不倒他。
但他要是邁入朝堂權力的邊緣,秦謙與盧檢必會來對付自己。
雖然劉夢棣自認為有些聰明才智,但自我認同與自大是有本質匹別的。
他不會自大到認為以自己現在的情況能與秦謙和盧檢在朝堂上叫板。
即是皇帝要拉他入局,劉夢棣現在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惹皇帝生氣,他一生氣就不會再理會自己。
隻要不被治大罪,產業不抄、不被圈禁,劉夢棣都有辦法把劉瀧給哄好。
劉瀧看著劉夢棣抱怨自己偏心眼,卻是已經看出了劉夢棣的用意了。
因為之前劉瀧是與劉夢棣說過封一字王的事情。
當時劉夢棣並沒有太多的要求,沒有一句話是要與隴王去比的。
現在劉夢棣一反常態,那隻能說明劉夢棣是故意的。
劉瀧看出了劉夢棣的心思,擺著不高興的表情說道:“齊王無禮!朕原本是想賞你黃金萬兩、良田百頃的。你即是如此不自愛,那朕便隻得收迴!但你畢竟是封了王了,宗室的臉麵還是要的,朕多少得賜你一座王府,省得你再說朕厚此薄彼!”
與劉夢棣要好的八皇子連忙小聲地說道:“六哥六哥!別強了,快謝恩呀。別再惹父皇生氣了!父皇臉色越發不好看了呀!”
劉夢棣卻是應道:“那本就是我該得的,有什麽好謝的。我能分到的家產也就是座王府了,別的東西也都與我無關。還不知道將來誰坐上龍椅會給我頭上來一刀呢。”
八皇子一聽,連忙出了班列,給劉瀧跪了下去。
他說道:“父皇,六哥不是那個意思,六哥他其實……”
八皇子拉著劉夢棣的衣服,要讓劉夢棣跪下認錯。
劉瀧卻是哼了一聲說道:“行了,你也不必給他說好話,他什麽樣朕還能不知道?也別讓他跪了,他向來有仇必報,省得哪天朕給再他跪迴去!還想著瀟灑自在地過日子?生在皇家宗室哪裏真能那般歲月靜好?侍衛何在!將齊王給朕打出去!”
劉瀧的話說得很明白了,自己不會對他今日說的話進行什麽懲戒,但是他也別想真能逃離開這個朝局上的旋渦!
四名禦前侍衛昂頭闊步地走了過來,其中一人小聲地說道:“六爺,別讓小人們為難!”
劉夢棣一甩衣袖大搖大擺得就被侍衛帶出了宣政殿外。
朝臣們此時皆是一言不發。
他們真是弄不懂劉瀧。
在朝堂上說出那樣的話出來,奪爵圈禁、貶為庶人也都夠了。
可劉瀧偏偏就不這麽做!
但同時他們也看出了劉瀧現在很生氣。
皇帝即是在氣頭上,誰又敢出來說話讓劉瀧把氣撒在自己身上呢。
劉夢棣出了宣政殿外,在迴廊處緩緩地走著。
他臉上滿是疑重,步子也越走越慢。
要是說劉夢棣今天的表現有些反常,那看破劉夢棣所想的劉瀧便更反常了。
劉夢棣一下子有些弄不明白劉瀧還有什麽事情要讓自己去做。
劉夢棣正想著事,耳中聽得宣政殿大門外出了一陣齊唿“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夢棣迴過頭去,隻見得皇帝的儀仗隨從從一邊急跑了過來,紛紛在宣政殿門口等候著。
不一時,太子便扶著劉瀧從殿裏走了來,十分疲憊地坐上了龍輦向著一一邊而去。
劉瀧一走,宣政殿裏馬上就熱鬧了起來,傳出了像菜市場裏買菜一般的喧鬧聲。
劉夢棣抬頭看了看天色,皺著眉頭自言自語地說:“這不對吧?朝會才開始多久呀,半個時辰都不到如何就散朝了呢?”
劉夢棣連忙往迴走去。
他原本想叫住一個什麽人來問一問,卻沒想到首輔秦謙從宣政殿大門邁了出來正向迴廊處張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