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四大弟子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偷看了一眼通往後廳的通道門,輕聲對劉夢棣問道:“六弟,父皇與太後,他們、他們這是怎麽了?”
“不知道!”劉夢棣搖頭應了一聲之後看向了站在一邊的石原與安倍。
那石原正要走,被劉夢棣給趕上給一把拉住,而後瞪了一下捧著盒子的安倍。
他們二人立在那裏動也不敢動。
因為他們知道,劉夢棣是真敢對他們下手的。
劉夢棣一隻手一個,將二人給拉近了一下。
那安倍隻得弓著身子膽怯地問道:“六爺您……您有何吩咐?”
劉夢棣說道:“剛剛父皇與太後是怎麽了?”
“這……奴才不知。”
“看你們這樣子就不像不知道!這樣吧,先說的那一位,本王就不打斷他的腿了!”
安倍一聽,馬上壓著聲音說道:“這軟甲最早是前朝那位異人所有!”
“誰?”
石原也答道:“還能是誰,與太祖皇帝爭天下的那位異人呀,什麽冶金造械、製鹽修築,凡是工科其皆無所不精,聽說他甚至還能與歐羅巴人直接說話呢!”
劉夢棣說:“是他造出來的?那父皇也不至於剛剛那副表情吧?”
石原答道:“這副金絲軟甲刀槍不入,後來不知怎麽得,落到了……”
“你說話大聲點。”
“奴才不敢說!”
“你不信本王打得你滿臉桃花開?”
石原看了一眼安倍,原本是想讓安倍說的,但安倍隻是低著頭不願意開口。
那石原沒有辦法,隻得答道:“後來落到了施雲祿的手上!”
“施雲祿?哪個施雲祿?施太後的哥哥?先帝的結拜兄弟?”
“是!施雲祿死後,這副軟甲就歸了太祖皇帝所有,太祖皇帝不是更喜歡豫王麽?於是便將它賞給了豫王。”
劉夢棣問道:“你不會是想說父皇想派人刺殺豫王,先帝這才把寶甲賞給豫王皇叔的吧?”
“不不不不不!奴才不敢這麽說,也沒有這個意呀!”
在一邊聽著的太子問道:“那後來呢?”
石原說:“後來就不知道了呀!奴才知道的也就隻有這麽多。你問安倍,他可能知道一些。”
安倍馬上言道:“奴才也不清楚呀,知道的也就是石總管剛剛所說的這些宮中傳聞。“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如此說來,這件金絲軟甲後來被豫王賞給了那個大胡子。剛剛太後與父皇看到這寶甲,馬上就想起了施太後、豫王或者是剛剛沒了的洛王?”
太子心中大叫不好,連忙說道:“糟了,父皇他會不會……”
“不會,不知者不怪。”
劉夢棣說著鬆開了石原與安倍,想上前去把太子從地上給扶起來。
那石安二人連忙退了幾步站在一邊。
劉夢棣抬頭一看,劉瀧已從玄武殿後廳裏走了出來。
劉夢棣也沒敢再扶,低著頭站在了一邊。
劉瀧板著臉走上前來,衝著太子即小聲又咬牙切齒地說:“你沒事把這東西帶來惹太後不高興做甚!難得她在小六子的言辭之下願意多吃幾口飯,卻又讓你給整沒了!”
劉夢棣連忙說道:“二哥並不知曉其中之事,父皇還請息怒!兒臣這就去將太後再哄一哄也就是了。”
劉瀧搖著頭歎道:“不必了,太後已經躺下了,且讓她好生休息吧。你拿上你的鹽引與這件軟甲辦你的事去吧,這裏有朕照看著,出不了事。太子起來,站朕身邊,朕與你好好說一說。”
“兒臣……”
“去吧!”
劉夢棣用同情的眼神看了一眼太子,而後帶上那件金絲軟甲與將有鹽引的食盒便出了玄武殿而去。
…………………………
翌日。
太陽總算是出來了,受盡了寒災之苦的災民們也算是鬆了口氣。
但沈家繡樓之中沈琳琅卻還坐在案前癡癡地看著書案上的那把寶琴。
晴兒從外麵推門而入,看著沈琳琅出神的表情連忙將房門給關了起來。
她走到案邊輕聲說道:“小姐,外麵出太陽了,我們出去曬一曬吧,房間裏冷得很。”
沈琳琅輕輕地將琴盒給蓋了起來,又伏在了案上想著什麽事情。
她越想事,那臉頰之上越是紅潤。
晴兒見得沈琳琅沒有應答,又說道:“小姐,你這琴到底哪裏來的呀,我如何都不知道?”
沈琳琅這才起身看著晴兒囑托道:“你別大嘴巴與爹爹說起!知道吧?”
“哦,不會的。隻是……突然多了這麽一件大東西,房間裏也沒地方藏呀!”
沈琳琅言道:“女大當避,父親又是禮部尚書,自是識得禮數。他也有些日子沒進我房中了,更不會隨意翻我東西,你隻要不亂說話,他哪裏會知曉這些。”
“哦。”
晴兒應了一聲之後,聽得剛剛關好的房門門外又傳來了敲門聲。
晴兒轉而對外麵說道:“誰呀!小姐有些不舒服,讓她自己呆一會兒。”
門外傳來了老媽子的聲音:“家中來了客人,老爺請小姐前去一會。”
沈琳琅一聽,那臉上的表情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她極不樂意地說道:“這迴又是哪路公子王孫?與父親說我不舒服,不去了。”
老媽子說道:“是有幾位公子跟隨,但那些都是隨行的陪客。主賓是位頭發半白且十分有學問之人,連老爺都先生先生地叫著。老爺還讓小姐定要打扮清楚再去與客人一見。”
“先生?就算是翰林院薛掌院,父親也不見得叫他一聲先生呀!”
沈琳琅深吸了口氣,說道:“不會是寒潭先生真的來了吧?父親要是真把那畫拿出來……糟了!”
沈琳琅連忙說道:“你與父親說,我梳妝一下即刻就來!”
“是!”
老媽子的腳步聲遠去之時,沈琳琅趕忙坐在梳妝台前精細地打扮了起來。
大戶人家主堂廳的正牆麵上一般都擺放著供奉天地牌位的長案。
牌位長案前麵會有一個供奉瓜果的供案。
供案的再前麵則是擺著一張比四方桌還大一圈的四方供桌。
這張供桌可不是用來吃飯的,而是在節慶之時用來放祭祖用的供品的。
平日吃飯是在後堂的小桌上吃,這張四方平日也就臨時隨手放個東西而已。
四方供桌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張椅子。
如果是祭祀,這兩張椅子是不許坐人的,因為它是給祖先坐的。
要是年節兒孫行叩拜禮,這兩張椅子則是給高堂坐的。
一般的客人到來,則是坐在廳堂左右兩排帶有茶幾的椅子上。
若是重要賓客,又分兩種情況。
如果客人的身份很高,那客人就坐在左位。
若是客人的身份與自己相當,則就坐在右位。
此時那沈同和就坐在那左邊椅子的主人位上笑臉盈盈地看著在場的賓客們。
右邊的主賓位上坐著的是一個五十多歲,但早已是滿頭白發的“老人”。
那“老人”好似經受了不少歲月的折磨,不僅頭發看起來有些稀鬆,人也顯得有些枯瘦。
這是精神過度損耗帶來的不良後果。
因為舟車勞頓的原因,“老頭”的精神雖然不是很好,但笑起來卻是十分的真誠。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十大儒中的棋聖寒潭先生崔諳崔曉悉。
寒潭先生要來漢國拜訪是早有計劃的。
他在出發之前便給沈同和送來了信件,出發之時也與對方說了預計到達的時間。
在快到達長安城之前,十分有禮貌地派了快腳過來先行通了個信。
在隔了幾日之後,這位寒潭先生總算是到了長安城。
即是能先派快腳過來,說明寒潭先生並不是一個人來的。
隨他一起來的除了崔氏的許多家仆之外,還有他的三名入室弟子。
而這三名入室弟子現在就坐在大堂左右兩邊帶有茶幾的賓客位上。
沈同和看著堂下坐著的四個人,發出了一陣陣的姨母笑。
因為這四個人寒潭先生的弟子個個都英俊不凡。
他們不僅看上去出身不凡,而且個人長得是一表人才。
崔諳隻帶了三名入室弟子來長安城,但此時卻來了四人,那是因為有一個人一早就到了長安城了。
那人不是別人,正是齊國使者王銘王仲樓。
此時王仲樓正坐右邊賓客位的第一個位置上。
第二個位置坐著的是一個身穿華服的子弟,那人也不過二十歲上下,一臉的世家豪橫樣子。
雖然他看上去彬彬有禮,但骨子裏好像藏著某種陰險,與漢國四皇子的神態倒是有幾分相似。
第三、四位雖然也是青年才俊,但與前麵這兩位相比就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了。
此時,一邊的丫鬟走上前來給眾人換過了茶之後,那沈同和笑著馬上伸手示意道:“先生非漢國官吏,此盞茶亦不是官道上的送客茶,還請先生及一眾高徒不必拘謹,盡情品鑒即是。”
沈同和說著主動將茶碗拿了起來。
那寒潭先生笑著也拿起了碗,十分優雅地呡了一口。
隻這一口就讓寒潭先生發出了一聲驚歎:“好茶!真是好茶!這冬季裏如何還能喝到這雨前龍井呢?”
“不知道!”劉夢棣搖頭應了一聲之後看向了站在一邊的石原與安倍。
那石原正要走,被劉夢棣給趕上給一把拉住,而後瞪了一下捧著盒子的安倍。
他們二人立在那裏動也不敢動。
因為他們知道,劉夢棣是真敢對他們下手的。
劉夢棣一隻手一個,將二人給拉近了一下。
那安倍隻得弓著身子膽怯地問道:“六爺您……您有何吩咐?”
劉夢棣說道:“剛剛父皇與太後是怎麽了?”
“這……奴才不知。”
“看你們這樣子就不像不知道!這樣吧,先說的那一位,本王就不打斷他的腿了!”
安倍一聽,馬上壓著聲音說道:“這軟甲最早是前朝那位異人所有!”
“誰?”
石原也答道:“還能是誰,與太祖皇帝爭天下的那位異人呀,什麽冶金造械、製鹽修築,凡是工科其皆無所不精,聽說他甚至還能與歐羅巴人直接說話呢!”
劉夢棣說:“是他造出來的?那父皇也不至於剛剛那副表情吧?”
石原答道:“這副金絲軟甲刀槍不入,後來不知怎麽得,落到了……”
“你說話大聲點。”
“奴才不敢說!”
“你不信本王打得你滿臉桃花開?”
石原看了一眼安倍,原本是想讓安倍說的,但安倍隻是低著頭不願意開口。
那石原沒有辦法,隻得答道:“後來落到了施雲祿的手上!”
“施雲祿?哪個施雲祿?施太後的哥哥?先帝的結拜兄弟?”
“是!施雲祿死後,這副軟甲就歸了太祖皇帝所有,太祖皇帝不是更喜歡豫王麽?於是便將它賞給了豫王。”
劉夢棣問道:“你不會是想說父皇想派人刺殺豫王,先帝這才把寶甲賞給豫王皇叔的吧?”
“不不不不不!奴才不敢這麽說,也沒有這個意呀!”
在一邊聽著的太子問道:“那後來呢?”
石原說:“後來就不知道了呀!奴才知道的也就隻有這麽多。你問安倍,他可能知道一些。”
安倍馬上言道:“奴才也不清楚呀,知道的也就是石總管剛剛所說的這些宮中傳聞。“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如此說來,這件金絲軟甲後來被豫王賞給了那個大胡子。剛剛太後與父皇看到這寶甲,馬上就想起了施太後、豫王或者是剛剛沒了的洛王?”
太子心中大叫不好,連忙說道:“糟了,父皇他會不會……”
“不會,不知者不怪。”
劉夢棣說著鬆開了石原與安倍,想上前去把太子從地上給扶起來。
那石安二人連忙退了幾步站在一邊。
劉夢棣抬頭一看,劉瀧已從玄武殿後廳裏走了出來。
劉夢棣也沒敢再扶,低著頭站在了一邊。
劉瀧板著臉走上前來,衝著太子即小聲又咬牙切齒地說:“你沒事把這東西帶來惹太後不高興做甚!難得她在小六子的言辭之下願意多吃幾口飯,卻又讓你給整沒了!”
劉夢棣連忙說道:“二哥並不知曉其中之事,父皇還請息怒!兒臣這就去將太後再哄一哄也就是了。”
劉瀧搖著頭歎道:“不必了,太後已經躺下了,且讓她好生休息吧。你拿上你的鹽引與這件軟甲辦你的事去吧,這裏有朕照看著,出不了事。太子起來,站朕身邊,朕與你好好說一說。”
“兒臣……”
“去吧!”
劉夢棣用同情的眼神看了一眼太子,而後帶上那件金絲軟甲與將有鹽引的食盒便出了玄武殿而去。
…………………………
翌日。
太陽總算是出來了,受盡了寒災之苦的災民們也算是鬆了口氣。
但沈家繡樓之中沈琳琅卻還坐在案前癡癡地看著書案上的那把寶琴。
晴兒從外麵推門而入,看著沈琳琅出神的表情連忙將房門給關了起來。
她走到案邊輕聲說道:“小姐,外麵出太陽了,我們出去曬一曬吧,房間裏冷得很。”
沈琳琅輕輕地將琴盒給蓋了起來,又伏在了案上想著什麽事情。
她越想事,那臉頰之上越是紅潤。
晴兒見得沈琳琅沒有應答,又說道:“小姐,你這琴到底哪裏來的呀,我如何都不知道?”
沈琳琅這才起身看著晴兒囑托道:“你別大嘴巴與爹爹說起!知道吧?”
“哦,不會的。隻是……突然多了這麽一件大東西,房間裏也沒地方藏呀!”
沈琳琅言道:“女大當避,父親又是禮部尚書,自是識得禮數。他也有些日子沒進我房中了,更不會隨意翻我東西,你隻要不亂說話,他哪裏會知曉這些。”
“哦。”
晴兒應了一聲之後,聽得剛剛關好的房門門外又傳來了敲門聲。
晴兒轉而對外麵說道:“誰呀!小姐有些不舒服,讓她自己呆一會兒。”
門外傳來了老媽子的聲音:“家中來了客人,老爺請小姐前去一會。”
沈琳琅一聽,那臉上的表情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她極不樂意地說道:“這迴又是哪路公子王孫?與父親說我不舒服,不去了。”
老媽子說道:“是有幾位公子跟隨,但那些都是隨行的陪客。主賓是位頭發半白且十分有學問之人,連老爺都先生先生地叫著。老爺還讓小姐定要打扮清楚再去與客人一見。”
“先生?就算是翰林院薛掌院,父親也不見得叫他一聲先生呀!”
沈琳琅深吸了口氣,說道:“不會是寒潭先生真的來了吧?父親要是真把那畫拿出來……糟了!”
沈琳琅連忙說道:“你與父親說,我梳妝一下即刻就來!”
“是!”
老媽子的腳步聲遠去之時,沈琳琅趕忙坐在梳妝台前精細地打扮了起來。
大戶人家主堂廳的正牆麵上一般都擺放著供奉天地牌位的長案。
牌位長案前麵會有一個供奉瓜果的供案。
供案的再前麵則是擺著一張比四方桌還大一圈的四方供桌。
這張供桌可不是用來吃飯的,而是在節慶之時用來放祭祖用的供品的。
平日吃飯是在後堂的小桌上吃,這張四方平日也就臨時隨手放個東西而已。
四方供桌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張椅子。
如果是祭祀,這兩張椅子是不許坐人的,因為它是給祖先坐的。
要是年節兒孫行叩拜禮,這兩張椅子則是給高堂坐的。
一般的客人到來,則是坐在廳堂左右兩排帶有茶幾的椅子上。
若是重要賓客,又分兩種情況。
如果客人的身份很高,那客人就坐在左位。
若是客人的身份與自己相當,則就坐在右位。
此時那沈同和就坐在那左邊椅子的主人位上笑臉盈盈地看著在場的賓客們。
右邊的主賓位上坐著的是一個五十多歲,但早已是滿頭白發的“老人”。
那“老人”好似經受了不少歲月的折磨,不僅頭發看起來有些稀鬆,人也顯得有些枯瘦。
這是精神過度損耗帶來的不良後果。
因為舟車勞頓的原因,“老頭”的精神雖然不是很好,但笑起來卻是十分的真誠。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十大儒中的棋聖寒潭先生崔諳崔曉悉。
寒潭先生要來漢國拜訪是早有計劃的。
他在出發之前便給沈同和送來了信件,出發之時也與對方說了預計到達的時間。
在快到達長安城之前,十分有禮貌地派了快腳過來先行通了個信。
在隔了幾日之後,這位寒潭先生總算是到了長安城。
即是能先派快腳過來,說明寒潭先生並不是一個人來的。
隨他一起來的除了崔氏的許多家仆之外,還有他的三名入室弟子。
而這三名入室弟子現在就坐在大堂左右兩邊帶有茶幾的賓客位上。
沈同和看著堂下坐著的四個人,發出了一陣陣的姨母笑。
因為這四個人寒潭先生的弟子個個都英俊不凡。
他們不僅看上去出身不凡,而且個人長得是一表人才。
崔諳隻帶了三名入室弟子來長安城,但此時卻來了四人,那是因為有一個人一早就到了長安城了。
那人不是別人,正是齊國使者王銘王仲樓。
此時王仲樓正坐右邊賓客位的第一個位置上。
第二個位置坐著的是一個身穿華服的子弟,那人也不過二十歲上下,一臉的世家豪橫樣子。
雖然他看上去彬彬有禮,但骨子裏好像藏著某種陰險,與漢國四皇子的神態倒是有幾分相似。
第三、四位雖然也是青年才俊,但與前麵這兩位相比就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了。
此時,一邊的丫鬟走上前來給眾人換過了茶之後,那沈同和笑著馬上伸手示意道:“先生非漢國官吏,此盞茶亦不是官道上的送客茶,還請先生及一眾高徒不必拘謹,盡情品鑒即是。”
沈同和說著主動將茶碗拿了起來。
那寒潭先生笑著也拿起了碗,十分優雅地呡了一口。
隻這一口就讓寒潭先生發出了一聲驚歎:“好茶!真是好茶!這冬季裏如何還能喝到這雨前龍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