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百萬擔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柴宗禮歎道:“齊王殿下果是機敏之人,一語中的!”
劉夢棣好奇地問道:“那潁川陳氏派殺手來了嗎?”
柴宗禮搖頭說道:“沒有,我的手下沒等到陳氏的殺手,卻是等來了齊王殿下您的信件,他們覺得事關重大,所以用神鷹給我送了過來。”
劉夢棣看著那柴宗禮有些不自然的神色,又問道:“柴大官人好似對此仍有顧慮?”
柴宗禮苦笑一聲說道:“我乃周室宗人,照理來講,當與亂我天下之漢、齊勢不兩立才是。漢齊國內大亂,我當為之幸喜也。但我長居於齊國,附世家蒙蔽而陰藏,不得不為齊國朝堂世家黨爭而憂思。但有所失,我之不存矣。齊君對陳氏……”
“如何?”
“說來極怪,陳懾雖死,但齊國儲君……哦,即是那齊君的三皇子竟是納了陳懾之女為妃,有意扶為正室。對那陳惕陳悅之更是行賞有嘉,甚至有傳聞說,齊君俗封陳悅之為平陰君!可現在……”
“可現在君齊卻沒讓陳惕去殺那密縣知情之人?”
“正是如此。”
劉夢棣笑道:“柴大官人即是能將此信交迴我手,免了那一場麻煩,我這裏有句言語,不知柴大官人信也不信?”
“哦?齊王殿下謀算深遠,我正欲向您賜教呢,還請教我。”
劉夢棣擺手言道:“賜教不敢當,議論一二倒是可以。我隻是想說,有沒有這麽一種可能,他陳悅之根本分不開身呢?”
“嗯?齊王殿下此話何意?”
“齊公子來關中了!”
“我知道,跟隨在寒潭先崔諳身邊的那位張再繼即是齊公子張承!”
“你猜齊公子為何來關中?”
“這……這我倒也是不知。”
“我也不省得呀!”
柴宗禮笑道:“殿下即出此語必有深意,還望相告。”
劉夢棣答道:“我的確不知道他來關中是為的什麽,但若是陳悅之也在關中,那麽齊公子後隨而至,亦不是什麽意外之舉了!畢竟那陳悅之不是齊公子一係,二者間有什麽權鬥之事皆為自然。”
陳悅之作為齊國重臣秘密前來關中之事劉夢棣可不是猜出來的。
之前劉夢棣就思考過齊公子來關中的目的,想過為何是跟隨寒潭先生崔諳前來。
讓他最不解的是,崔諳之子化名山滔呆在黑白銀勾院裏,遠在齊國的寒潭先生又是怎麽知道的?
隻能說,一定有一個認識山滔的齊國人發現了山滔的蹤跡,迴頭告訴了崔諳。
山滔原名崔滔,是清河崔氏的世家子弟,每日專研棋道,與民間的百姓及商賈並沒有多少接觸。
能在長安撞見山滔之人想來也不是什麽簡單的人物。
當劉夢棣向山滔問起之時,山滔便直言不諱地說,是身在長安城的陳悅之告訴崔諳自己在長安城的。
此時,柴宗禮臉色一變,那眼珠子一陣亂動。
在思考了片刻之後,柴宗禮才說道:“齊王殿下的意思是,陳悅之事前便來了關中欲行某件密事。齊公子後隨而至,或是與之抗衡,或是欲奪其功,總之他就是來了關中!又因陳悅之人在關中行秘密之事,齊君不想使他分心,又因世家會主動去滅口,所以就不叫他去密縣殺那弊案的知情人。所以,並不是因為齊君欲對潁川陳氏不利?”
劉夢棣笑道:“小王隻是如此推測而已。”
“如此說來,若是世家對陳氏發難,齊君未必會對陳氏下手?”
“正好與之相反。若非對陳惕有所倚重,齊君都未必會秘密讓他來關中。齊國世家若是在此時對陳氏發難,壞了齊君在關中所行之事,怕是……”
柴宗禮深吸了口氣說道:“那我得寫封信迴去,叫我那顧主得知此事,隨齊君心意而動,如此即可得齊君信賴。將來他掌了齊國大權,有其庇護,那我在齊國即可逍遙無事了呀!”
柴宗禮說到這裏連忙向劉夢棣拱起手來:“若非今日一談,我當有所災禍焉!再次謝過齊王殿下了!”
“柴大官人客氣了,倒是我該謝謝你沒將此信承轉於我朝大皇帝知曉,要不然我這顆腦袋上的嘴,就沒有機會與你說道這些,早連著腦袋被砍落在地吃灰了。裏通外國、走私糧食,放在哪朝哪代真不是輕罪呀。”
其實劉夢棣根本就不擔心,因為劉瀧一早就知道了。
若非如此,劉瀧也不會突發奇想,讓劉夢棣去齊國弄什麽糧食。
柴宗禮連忙說道:“我雖有些殺手死士侍奉左右,但我其實不好殺人,更不想與齊王殿下為難。若是能與殿下合作一二,那是更好不過的呀。”
“合作?若是生意還可以談一下,若是他事……我畢竟是漢國齊王,柴大官人莫叫我為難才是!”
柴宗禮也笑道:“必不叫殿下為難,我說的即是生意上的事情。那走私商人一死,可就斷了殿下糧食之來路了。如若殿下還想要糧食的話,我這裏倒是還能提供一些!”
“哦?你不怕齊君查到你頭上來?”
“不怕。隻要我之顧主還是世家子弟,還是朝堂權臣,我便無所畏懼。與您明說,這些糧食的確亦是來路不正,但我想殿下您也不會去理會吧?您要的是糧食,我要的銀子,合則兩利,何樂不為?”
劉夢棣笑道:“確實,糧食是哪裏來的我的確是管不著,我現在隻想知道你有多少糧食?”
“那要看您要多少了。”
“你有多少我便要多少!”
“你要多少,我便有多少!”
劉夢棣哈哈笑了起來:“即是如此,那我便先要一百萬擔吧。”
皇帝劉瀧讓劉夢棣去弄三十萬擔糧食,即使是這個數,在皇帝劉瀧看來劉夢棣也是辦不到的。
那麽賣鹽引買糧食之後必定會剩下許多銀子,那些銀子劉瀧其實早安排好了,就是讓劉夢棣去招募鄉勇,豢養府衛,好在將來漢齊開戰之後將這些人調到前線軍中作為優選的預備兵源使用。
劉夢棣一開口就要一百萬擔,這其實是獅子大開口。
或者是劉夢棣覺得柴宗禮根本沒有這麽多的糧食。
卻不想那柴宗禮卻是點頭笑道:“好,那便一百萬擔!”
劉夢棣愣了一下問道:“你真有一百萬擔?”
柴宗禮得意地說:“兩百萬擔也有,三百萬或許有些不夠,但隻要銀子給的足,想來也不成什麽問題。隻是……漢國現在的國庫怕是見底了吧?拿不出這麽多銀子出來吧?”
劉夢棣笑道:“柴大官人不必在此試探小王,小王若是為皇帝辦的差,何必去擔心這封信落入皇帝之手呢?國庫是沒多少錢了,但小王卻有百萬兩身家!想來與你做那百萬擔糧食的生意還是有的!”
“如此說來你不是為了討皇帝開心才買的糧食?”
“我朝太子與小王交情還是不錯的,且我隻好錢財,對龍椅皇位卻是不感興趣,何必費那心思去討皇帝開心?現在我就隻想要發點小財而已,特別是開戰以後!”
“你也知道齊漢兩國要交戰了?”
“晉國疲弱,周主無心,蜀國偏安一域,吳國無兵鋒之利,將來能一統天下者,非漢即齊。齊君老而智昏,當是最佳時候。”
柴宗禮搖頭說道:“我倒是覺得最好是等漢國整治好內務,等齊國弊政一一觸發,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之時再行開戰來得好吧?”
劉夢棣笑道:“柴大官人所言甚是,但大漢皇帝自有謀算。他的事情小王並不想管,小王剛剛說了,隻想好好發財而已。即是柴大官人有發財的通路,那我們隻言生意上之事即可,別的不談了吧?”
柴宗禮笑道:“不瞞齊王,剛剛所言其實是擔心此事被漢帝知曉,順藤摸瓜而使我有所災禍。蔣宗憲在漢國不隻有緝校司,在齊國亦有樞密司的密探在行事,我實在不想被他找著。且你也知曉,這些糧食不是什麽正經來路,亦不能被齊國其它旁人得知!”
“哈哈哈,小王也正想與大官人說此事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幾事不密,必成其害。興許你也知曉,我父皇吝嗇得很,且又見財眼開,不久前可剛抄了我一萬多兩銀子呢。”
“聽說了。即是你我合為一拍,倒還有件事呢必須要解決。這麽多的糧食要想掩人耳目可不是一件易事呀!”
“隻要你能走水道運糧,剩下的事情便由我來給你辦。”
“水道?黃河結凍可有些時日了!”
“元宵過後即會開始解凍,正月沒過完即可通船!小王這裏還可以給你一些路引,省得被漢國軍士盤查而露餡。。”
“我要你漢國路引無用,我並不想把我的人費在漢國,除了你別人我並不信任!”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那這般,你用船拉著糧食沿黃河西行至我漢國洛陽孟津碼頭處。我派人當場卸貨、清點,並交割現銀,讓那些銀子隨船而迴。小王隻有一個要求,船出發時得與我通言一聲,也好讓我有時間準備好現錢給你。”
劉夢棣好奇地問道:“那潁川陳氏派殺手來了嗎?”
柴宗禮搖頭說道:“沒有,我的手下沒等到陳氏的殺手,卻是等來了齊王殿下您的信件,他們覺得事關重大,所以用神鷹給我送了過來。”
劉夢棣看著那柴宗禮有些不自然的神色,又問道:“柴大官人好似對此仍有顧慮?”
柴宗禮苦笑一聲說道:“我乃周室宗人,照理來講,當與亂我天下之漢、齊勢不兩立才是。漢齊國內大亂,我當為之幸喜也。但我長居於齊國,附世家蒙蔽而陰藏,不得不為齊國朝堂世家黨爭而憂思。但有所失,我之不存矣。齊君對陳氏……”
“如何?”
“說來極怪,陳懾雖死,但齊國儲君……哦,即是那齊君的三皇子竟是納了陳懾之女為妃,有意扶為正室。對那陳惕陳悅之更是行賞有嘉,甚至有傳聞說,齊君俗封陳悅之為平陰君!可現在……”
“可現在君齊卻沒讓陳惕去殺那密縣知情之人?”
“正是如此。”
劉夢棣笑道:“柴大官人即是能將此信交迴我手,免了那一場麻煩,我這裏有句言語,不知柴大官人信也不信?”
“哦?齊王殿下謀算深遠,我正欲向您賜教呢,還請教我。”
劉夢棣擺手言道:“賜教不敢當,議論一二倒是可以。我隻是想說,有沒有這麽一種可能,他陳悅之根本分不開身呢?”
“嗯?齊王殿下此話何意?”
“齊公子來關中了!”
“我知道,跟隨在寒潭先崔諳身邊的那位張再繼即是齊公子張承!”
“你猜齊公子為何來關中?”
“這……這我倒也是不知。”
“我也不省得呀!”
柴宗禮笑道:“殿下即出此語必有深意,還望相告。”
劉夢棣答道:“我的確不知道他來關中是為的什麽,但若是陳悅之也在關中,那麽齊公子後隨而至,亦不是什麽意外之舉了!畢竟那陳悅之不是齊公子一係,二者間有什麽權鬥之事皆為自然。”
陳悅之作為齊國重臣秘密前來關中之事劉夢棣可不是猜出來的。
之前劉夢棣就思考過齊公子來關中的目的,想過為何是跟隨寒潭先生崔諳前來。
讓他最不解的是,崔諳之子化名山滔呆在黑白銀勾院裏,遠在齊國的寒潭先生又是怎麽知道的?
隻能說,一定有一個認識山滔的齊國人發現了山滔的蹤跡,迴頭告訴了崔諳。
山滔原名崔滔,是清河崔氏的世家子弟,每日專研棋道,與民間的百姓及商賈並沒有多少接觸。
能在長安撞見山滔之人想來也不是什麽簡單的人物。
當劉夢棣向山滔問起之時,山滔便直言不諱地說,是身在長安城的陳悅之告訴崔諳自己在長安城的。
此時,柴宗禮臉色一變,那眼珠子一陣亂動。
在思考了片刻之後,柴宗禮才說道:“齊王殿下的意思是,陳悅之事前便來了關中欲行某件密事。齊公子後隨而至,或是與之抗衡,或是欲奪其功,總之他就是來了關中!又因陳悅之人在關中行秘密之事,齊君不想使他分心,又因世家會主動去滅口,所以就不叫他去密縣殺那弊案的知情人。所以,並不是因為齊君欲對潁川陳氏不利?”
劉夢棣笑道:“小王隻是如此推測而已。”
“如此說來,若是世家對陳氏發難,齊君未必會對陳氏下手?”
“正好與之相反。若非對陳惕有所倚重,齊君都未必會秘密讓他來關中。齊國世家若是在此時對陳氏發難,壞了齊君在關中所行之事,怕是……”
柴宗禮深吸了口氣說道:“那我得寫封信迴去,叫我那顧主得知此事,隨齊君心意而動,如此即可得齊君信賴。將來他掌了齊國大權,有其庇護,那我在齊國即可逍遙無事了呀!”
柴宗禮說到這裏連忙向劉夢棣拱起手來:“若非今日一談,我當有所災禍焉!再次謝過齊王殿下了!”
“柴大官人客氣了,倒是我該謝謝你沒將此信承轉於我朝大皇帝知曉,要不然我這顆腦袋上的嘴,就沒有機會與你說道這些,早連著腦袋被砍落在地吃灰了。裏通外國、走私糧食,放在哪朝哪代真不是輕罪呀。”
其實劉夢棣根本就不擔心,因為劉瀧一早就知道了。
若非如此,劉瀧也不會突發奇想,讓劉夢棣去齊國弄什麽糧食。
柴宗禮連忙說道:“我雖有些殺手死士侍奉左右,但我其實不好殺人,更不想與齊王殿下為難。若是能與殿下合作一二,那是更好不過的呀。”
“合作?若是生意還可以談一下,若是他事……我畢竟是漢國齊王,柴大官人莫叫我為難才是!”
柴宗禮也笑道:“必不叫殿下為難,我說的即是生意上的事情。那走私商人一死,可就斷了殿下糧食之來路了。如若殿下還想要糧食的話,我這裏倒是還能提供一些!”
“哦?你不怕齊君查到你頭上來?”
“不怕。隻要我之顧主還是世家子弟,還是朝堂權臣,我便無所畏懼。與您明說,這些糧食的確亦是來路不正,但我想殿下您也不會去理會吧?您要的是糧食,我要的銀子,合則兩利,何樂不為?”
劉夢棣笑道:“確實,糧食是哪裏來的我的確是管不著,我現在隻想知道你有多少糧食?”
“那要看您要多少了。”
“你有多少我便要多少!”
“你要多少,我便有多少!”
劉夢棣哈哈笑了起來:“即是如此,那我便先要一百萬擔吧。”
皇帝劉瀧讓劉夢棣去弄三十萬擔糧食,即使是這個數,在皇帝劉瀧看來劉夢棣也是辦不到的。
那麽賣鹽引買糧食之後必定會剩下許多銀子,那些銀子劉瀧其實早安排好了,就是讓劉夢棣去招募鄉勇,豢養府衛,好在將來漢齊開戰之後將這些人調到前線軍中作為優選的預備兵源使用。
劉夢棣一開口就要一百萬擔,這其實是獅子大開口。
或者是劉夢棣覺得柴宗禮根本沒有這麽多的糧食。
卻不想那柴宗禮卻是點頭笑道:“好,那便一百萬擔!”
劉夢棣愣了一下問道:“你真有一百萬擔?”
柴宗禮得意地說:“兩百萬擔也有,三百萬或許有些不夠,但隻要銀子給的足,想來也不成什麽問題。隻是……漢國現在的國庫怕是見底了吧?拿不出這麽多銀子出來吧?”
劉夢棣笑道:“柴大官人不必在此試探小王,小王若是為皇帝辦的差,何必去擔心這封信落入皇帝之手呢?國庫是沒多少錢了,但小王卻有百萬兩身家!想來與你做那百萬擔糧食的生意還是有的!”
“如此說來你不是為了討皇帝開心才買的糧食?”
“我朝太子與小王交情還是不錯的,且我隻好錢財,對龍椅皇位卻是不感興趣,何必費那心思去討皇帝開心?現在我就隻想要發點小財而已,特別是開戰以後!”
“你也知道齊漢兩國要交戰了?”
“晉國疲弱,周主無心,蜀國偏安一域,吳國無兵鋒之利,將來能一統天下者,非漢即齊。齊君老而智昏,當是最佳時候。”
柴宗禮搖頭說道:“我倒是覺得最好是等漢國整治好內務,等齊國弊政一一觸發,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之時再行開戰來得好吧?”
劉夢棣笑道:“柴大官人所言甚是,但大漢皇帝自有謀算。他的事情小王並不想管,小王剛剛說了,隻想好好發財而已。即是柴大官人有發財的通路,那我們隻言生意上之事即可,別的不談了吧?”
柴宗禮笑道:“不瞞齊王,剛剛所言其實是擔心此事被漢帝知曉,順藤摸瓜而使我有所災禍。蔣宗憲在漢國不隻有緝校司,在齊國亦有樞密司的密探在行事,我實在不想被他找著。且你也知曉,這些糧食不是什麽正經來路,亦不能被齊國其它旁人得知!”
“哈哈哈,小王也正想與大官人說此事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幾事不密,必成其害。興許你也知曉,我父皇吝嗇得很,且又見財眼開,不久前可剛抄了我一萬多兩銀子呢。”
“聽說了。即是你我合為一拍,倒還有件事呢必須要解決。這麽多的糧食要想掩人耳目可不是一件易事呀!”
“隻要你能走水道運糧,剩下的事情便由我來給你辦。”
“水道?黃河結凍可有些時日了!”
“元宵過後即會開始解凍,正月沒過完即可通船!小王這裏還可以給你一些路引,省得被漢國軍士盤查而露餡。。”
“我要你漢國路引無用,我並不想把我的人費在漢國,除了你別人我並不信任!”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那這般,你用船拉著糧食沿黃河西行至我漢國洛陽孟津碼頭處。我派人當場卸貨、清點,並交割現銀,讓那些銀子隨船而迴。小王隻有一個要求,船出發時得與我通言一聲,也好讓我有時間準備好現錢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