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粗茶淡飯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夢棣答道:“不可能認識,隻是聽說過他的探花郎的大名。你且等等,我打發了他再與你說。”
劉夢棣轉而對唐正宵問道:“你在此殺豬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唐正宵反問道:“大老爺為何這般問?”
“你且說來即是!”
“賺不了多少錢,就是混個飯吃,一個月八兩左右吧。”
“哦,那一年下來也有近百兩了,算是戶富了呀!”
“下九流之人,談不上什麽戶事。”
劉夢棣言道:“我剛剛看你捕豬殺豬之架勢,好似頗有些力氣呀。齊王府愛惜人才,我介紹你去王府裏做個護衛如何?一個月十二兩,年節另有補貼!”
唐正宵不好意思地說:“小人就是一殺豬的,真高攀不上什麽王府,小人……小人打擾了、打擾了,我、我這就把豬給抬迴去。”
“且慢!”劉夢棣喚了一聲,接著說道:“抬迴去的話也得費此氣力,你且將豬留下吧,這豬多少錢?哦,當然了,你把殺豬分肉的工錢也算上,一齊給我報個價。”
“這豬不怎麽肥,就是力大,也就兩百多斤,我進價……”
“給個全價!”
“四兩。”
“行,我給你五兩!皮掌櫃,你先把銀子給了,迴頭去賬上取。”
剛剛被這大黑豬攪鬧了一場,皮休也是十分擔心劉夢棣安全的。
但他也並不會靠近劉夢棣,因為他知道這是劉夢棣英雄護美的好時機。
即使劉夢棣受了傷,這二人的感情隻會更加精進。
作為常在地麵走動、知曉人情世故的皮休此時卻有了一些疑問:“讓我買豬做什麽?”
劉夢棣笑道:“還有十幾天就過年了,那些流民若是能迴得家去,想來也不會在這裏喝些等清湯寡水的粥。就當作是給他們過個早年吧。把肉都取了,連著內髒垛成臊子,煮一鍋鹹鹵肉醬,明日來此喝粥的災民每人來那麽半勺肉糜開開葷!”
劉夢棣話一說完,那唐正宵卻是不樂意了起來:“那個……我不是不賣這隻豬,就是……吳翰林他最愛吃豬肉,我已答應了給他留三刀了。”
劉夢棣笑道:“那就送他一條三刀肉,就說是齊王府送的,你就別要他銀子了。”
皮休一聽,連忙說道:“能不能也給我留兩塊整肉?”
劉夢棣笑道:“上若嚴苛過甚,下必慌慌不知所行。即是管事之人,多少也得占些便宜,好叫下麵手人安心做事。分完肉以後,我們先取幾塊來先燉上,解解饞再說!”
“好勒!”
皮二說著便去給那唐正宵拿錢去了。
唐正宵拿了銀子又向劉夢棣賠了不是,這才離去。
而剛剛圍觀的眾人也都一一散開,收拾一下準備休息了。
劉夢棣見得人少了,這才迴過身來,但他一時間卻又不知說些什麽好。
他隻得言道:“我……我卻不知該如何麵對與你了。”
沈琳琅眼中帶著微微的小淚花,輕語言道:“你數日避而不見,我卻是未能與你說清。我與家嚴打賭又打贏了,他不會再為難你我了!”
劉夢棣問道:“打賭?打什麽賭?”
“我與他說,你氣節高雅,絕不會受此功名。他說未必,於是我便與他一賭。他若是輸了,便隨我如何,我原本是想與你說的,隻是一直沒找著你……”
“可這……已經奏到皇上案前的奏疏哪裏是說撤就能撤得了的。”
“家嚴急著給你弄這個舉人其實是為了讓你參加年初的春闈,他其實必無惡意。想來是岐山殿下從中使壞,攛掇家嚴這才使其做出些事。明年春闈我們不去考,明之心跡也就是了。”
“可是……”
“三年後再考,無礙的!我等你!即使考不中,我、我也認了!我們粗茶淡飯亦是可以活的。”
劉夢棣聽到這話心中難免生起許多感動來。
太子想要一個真正愛他的人,而不是看中他太子身份的人,導致了他並不喜歡太後及皇帝安排的這個與薛氏的聯姻。
為了自己的這個“理想”太子甚至低三下四地求起了劉夢棣來。
而劉夢棣此時卻是真的遇到了這麽一個不會愛慕虛榮且已做好了與自己吃苦打算的女子。
劉夢棣應聲道:“我絕不會讓你隻過那等粗茶淡飯的生意的!”
他正要伸手去摸那沈琳琅的臉,那晴兒便伸手過來,一把抓住劉夢棣的手腕問道:“你這要做甚!可不要無禮!”
劉夢棣笑道:“晴姑娘,我隻是看到琳兒臉上落了一小塊炭黑,想幫她挑去……”
晴兒急道:“用不著,這些我會做!你也別琳兒琳兒的,明媒正娶以後再叫吧你!”
“晴兒,不許胡言!”
那沈琳琅一下子有些嬌羞起來。
劉夢棣笑道:“晴姑娘好似很不開心呀,是怕小姐以後過苦日子吧?”
“要你多事!”
劉夢棣此時卻是突然問道:“卻不知晴姑娘今年芳齡幾何?”
晴兒不高興地問:“你問這做甚?”
“將來我怕養不活你,所以……”
晴兒嘟著嘴十分不高興地說:“我自有老爺管著,用不著你多這個嘴!”
“我隻是這麽一問,晴兒若是有娘人,那我可以送你……”
晴兒臉上露出一些漠然的表情來,她生氣地說:“我自小是在沈家長大,是買來的,哪裏有什麽娘家,你休要讓我離開小姐,想都別想!”
劉夢棣疑聲問道:“你不知道你家世為何?”
沈琳琅幫著晴兒答道:“爹爹說她是鹹元二年來的我家,當時還是嬰孩,想來也是那一年生的吧。”
劉夢棣突然意識到了什麽,他怕被人看出自己問這話的目的,連忙換了個話題。
“這麽晚了還沒迴去,想來沈禮部定是會擔心的,他也一定會過問。你迴去以後便說在街上看到了些桑農打扮的流民,於是來到了粥廠查看一番。”
“桑農?”
劉夢棣接著說道:“沈禮部若是問起我是如何看待此事,你便說我不讓你管這事,最好當作沒有看見。”
“這是為何?”
“此事……此事無需多言,沈禮部會明白的。哦,我派人送你迴去吧,我也得早些迴了,明日還有些事情。”
“我們……”
沈琳琅明顯是有些依依不舍。
劉夢棣說:“明日我真有事情要辦,原長安知府文延貞乃是一名清官,他因一些事情損在了大理寺。我與文延貞之女求了好久,才讓六爺花了些手段將文知府屍身弄進了大慈恩寺。”
“我好似聽訪客言過此事。”
“因皇上很是忌諱有再提文延貞之事,故得及早將文知府秘密發喪,若是遲上半日,怕是四爺他們會將此事傳揚出去而讓百官前來吊唁,而節外生枝。那般隻會讓皇上難堪,讓六爺難做。”
“那、那我……”
“迴吧。我……我若是有事,便去找晴姑娘,讓她幫忙帶句話什麽的。”
“好!”沈琳琅一口便應了下來。
晴兒卻早不高興地說道:“你們八字都沒一撇呢,卻叫我做這等溝通內外之事,我可不做這種挨罵的事情!”
沈琳琅此時覺得自己與劉夢棣已無誤會,那臉上也漸漸有了紅暈。
她輕聲說道:“晴兒不得胡鬧,我們走。”
“這就饒了他了呀?”
“別胡說,這事是爹爹做的不對在先,我們且快些迴去,得把流民之事告知!”
沈琳琅輕輕拉了一下晴兒,而後向著外麵而去。
晴兒隻得不情願得跟了上去,迴頭還瞪了劉夢棣一眼。
……………………………………
大慈恩寺裏枯榮禪師剛死,那一邊文延貞又停屍在裏頭準備發喪。
眾和尚們都感覺到了一些晦氣感。
也好在許多和尚因修行日久而對生死看得很淡,並沒有因這兩件事情而引起太大的恐慌。
但還是有一些和尚感覺到了大慈恩寺最近發生的事情有些過於蹊蹺。
隻是他們一時間找不著其中的聯係來。
之前因為大雁塔發生的事情蔣宗憲在大慈恩寺加派了人手,現在枯榮禪師又莫名其妙地死了,這讓蔣宗憲越發得重視起這個地方。
他抽調了大量的緝校司裏人手來在大恩寺裏警戒並尋找枯榮禪師死亡的線索,但仍舊一無所獲。
由於有蔣宗憲的人在,大慈恩寺裏並沒有發生任何的混亂。
和尚們在給枯榮禪師誦經禱告的時候,劉夢棣已經讓文卿梅穿著孝衣,拉著文延貞的屍身向外城外而去。
知道文延貞發喪消息的文臣們不敢陪同而去,不知道這個消息的長安百姓沒有跟隨而來。
所以這一場喪事辦得並不熱鬧。
意外的是太子劉夢權卻是到場了。
劉夢棣將太子好一陣誇獎,說是他終於知道怎麽收攏人心,怎麽當好太子了。
可那有些木訥的太子根本就沒往劉夢棣所說的地方去想。
太子與來找劉夢棣一同去給文延貞送葬,一是因為太子單純地覺得文延貞是個好官,有必要在下葬之前來吊唁一下。
二是因為他想讓劉夢棣帶他一起去找王璿璣,所以這才來發喪的。
劉夢棣轉而對唐正宵問道:“你在此殺豬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唐正宵反問道:“大老爺為何這般問?”
“你且說來即是!”
“賺不了多少錢,就是混個飯吃,一個月八兩左右吧。”
“哦,那一年下來也有近百兩了,算是戶富了呀!”
“下九流之人,談不上什麽戶事。”
劉夢棣言道:“我剛剛看你捕豬殺豬之架勢,好似頗有些力氣呀。齊王府愛惜人才,我介紹你去王府裏做個護衛如何?一個月十二兩,年節另有補貼!”
唐正宵不好意思地說:“小人就是一殺豬的,真高攀不上什麽王府,小人……小人打擾了、打擾了,我、我這就把豬給抬迴去。”
“且慢!”劉夢棣喚了一聲,接著說道:“抬迴去的話也得費此氣力,你且將豬留下吧,這豬多少錢?哦,當然了,你把殺豬分肉的工錢也算上,一齊給我報個價。”
“這豬不怎麽肥,就是力大,也就兩百多斤,我進價……”
“給個全價!”
“四兩。”
“行,我給你五兩!皮掌櫃,你先把銀子給了,迴頭去賬上取。”
剛剛被這大黑豬攪鬧了一場,皮休也是十分擔心劉夢棣安全的。
但他也並不會靠近劉夢棣,因為他知道這是劉夢棣英雄護美的好時機。
即使劉夢棣受了傷,這二人的感情隻會更加精進。
作為常在地麵走動、知曉人情世故的皮休此時卻有了一些疑問:“讓我買豬做什麽?”
劉夢棣笑道:“還有十幾天就過年了,那些流民若是能迴得家去,想來也不會在這裏喝些等清湯寡水的粥。就當作是給他們過個早年吧。把肉都取了,連著內髒垛成臊子,煮一鍋鹹鹵肉醬,明日來此喝粥的災民每人來那麽半勺肉糜開開葷!”
劉夢棣話一說完,那唐正宵卻是不樂意了起來:“那個……我不是不賣這隻豬,就是……吳翰林他最愛吃豬肉,我已答應了給他留三刀了。”
劉夢棣笑道:“那就送他一條三刀肉,就說是齊王府送的,你就別要他銀子了。”
皮休一聽,連忙說道:“能不能也給我留兩塊整肉?”
劉夢棣笑道:“上若嚴苛過甚,下必慌慌不知所行。即是管事之人,多少也得占些便宜,好叫下麵手人安心做事。分完肉以後,我們先取幾塊來先燉上,解解饞再說!”
“好勒!”
皮二說著便去給那唐正宵拿錢去了。
唐正宵拿了銀子又向劉夢棣賠了不是,這才離去。
而剛剛圍觀的眾人也都一一散開,收拾一下準備休息了。
劉夢棣見得人少了,這才迴過身來,但他一時間卻又不知說些什麽好。
他隻得言道:“我……我卻不知該如何麵對與你了。”
沈琳琅眼中帶著微微的小淚花,輕語言道:“你數日避而不見,我卻是未能與你說清。我與家嚴打賭又打贏了,他不會再為難你我了!”
劉夢棣問道:“打賭?打什麽賭?”
“我與他說,你氣節高雅,絕不會受此功名。他說未必,於是我便與他一賭。他若是輸了,便隨我如何,我原本是想與你說的,隻是一直沒找著你……”
“可這……已經奏到皇上案前的奏疏哪裏是說撤就能撤得了的。”
“家嚴急著給你弄這個舉人其實是為了讓你參加年初的春闈,他其實必無惡意。想來是岐山殿下從中使壞,攛掇家嚴這才使其做出些事。明年春闈我們不去考,明之心跡也就是了。”
“可是……”
“三年後再考,無礙的!我等你!即使考不中,我、我也認了!我們粗茶淡飯亦是可以活的。”
劉夢棣聽到這話心中難免生起許多感動來。
太子想要一個真正愛他的人,而不是看中他太子身份的人,導致了他並不喜歡太後及皇帝安排的這個與薛氏的聯姻。
為了自己的這個“理想”太子甚至低三下四地求起了劉夢棣來。
而劉夢棣此時卻是真的遇到了這麽一個不會愛慕虛榮且已做好了與自己吃苦打算的女子。
劉夢棣應聲道:“我絕不會讓你隻過那等粗茶淡飯的生意的!”
他正要伸手去摸那沈琳琅的臉,那晴兒便伸手過來,一把抓住劉夢棣的手腕問道:“你這要做甚!可不要無禮!”
劉夢棣笑道:“晴姑娘,我隻是看到琳兒臉上落了一小塊炭黑,想幫她挑去……”
晴兒急道:“用不著,這些我會做!你也別琳兒琳兒的,明媒正娶以後再叫吧你!”
“晴兒,不許胡言!”
那沈琳琅一下子有些嬌羞起來。
劉夢棣笑道:“晴姑娘好似很不開心呀,是怕小姐以後過苦日子吧?”
“要你多事!”
劉夢棣此時卻是突然問道:“卻不知晴姑娘今年芳齡幾何?”
晴兒不高興地問:“你問這做甚?”
“將來我怕養不活你,所以……”
晴兒嘟著嘴十分不高興地說:“我自有老爺管著,用不著你多這個嘴!”
“我隻是這麽一問,晴兒若是有娘人,那我可以送你……”
晴兒臉上露出一些漠然的表情來,她生氣地說:“我自小是在沈家長大,是買來的,哪裏有什麽娘家,你休要讓我離開小姐,想都別想!”
劉夢棣疑聲問道:“你不知道你家世為何?”
沈琳琅幫著晴兒答道:“爹爹說她是鹹元二年來的我家,當時還是嬰孩,想來也是那一年生的吧。”
劉夢棣突然意識到了什麽,他怕被人看出自己問這話的目的,連忙換了個話題。
“這麽晚了還沒迴去,想來沈禮部定是會擔心的,他也一定會過問。你迴去以後便說在街上看到了些桑農打扮的流民,於是來到了粥廠查看一番。”
“桑農?”
劉夢棣接著說道:“沈禮部若是問起我是如何看待此事,你便說我不讓你管這事,最好當作沒有看見。”
“這是為何?”
“此事……此事無需多言,沈禮部會明白的。哦,我派人送你迴去吧,我也得早些迴了,明日還有些事情。”
“我們……”
沈琳琅明顯是有些依依不舍。
劉夢棣說:“明日我真有事情要辦,原長安知府文延貞乃是一名清官,他因一些事情損在了大理寺。我與文延貞之女求了好久,才讓六爺花了些手段將文知府屍身弄進了大慈恩寺。”
“我好似聽訪客言過此事。”
“因皇上很是忌諱有再提文延貞之事,故得及早將文知府秘密發喪,若是遲上半日,怕是四爺他們會將此事傳揚出去而讓百官前來吊唁,而節外生枝。那般隻會讓皇上難堪,讓六爺難做。”
“那、那我……”
“迴吧。我……我若是有事,便去找晴姑娘,讓她幫忙帶句話什麽的。”
“好!”沈琳琅一口便應了下來。
晴兒卻早不高興地說道:“你們八字都沒一撇呢,卻叫我做這等溝通內外之事,我可不做這種挨罵的事情!”
沈琳琅此時覺得自己與劉夢棣已無誤會,那臉上也漸漸有了紅暈。
她輕聲說道:“晴兒不得胡鬧,我們走。”
“這就饒了他了呀?”
“別胡說,這事是爹爹做的不對在先,我們且快些迴去,得把流民之事告知!”
沈琳琅輕輕拉了一下晴兒,而後向著外麵而去。
晴兒隻得不情願得跟了上去,迴頭還瞪了劉夢棣一眼。
……………………………………
大慈恩寺裏枯榮禪師剛死,那一邊文延貞又停屍在裏頭準備發喪。
眾和尚們都感覺到了一些晦氣感。
也好在許多和尚因修行日久而對生死看得很淡,並沒有因這兩件事情而引起太大的恐慌。
但還是有一些和尚感覺到了大慈恩寺最近發生的事情有些過於蹊蹺。
隻是他們一時間找不著其中的聯係來。
之前因為大雁塔發生的事情蔣宗憲在大慈恩寺加派了人手,現在枯榮禪師又莫名其妙地死了,這讓蔣宗憲越發得重視起這個地方。
他抽調了大量的緝校司裏人手來在大恩寺裏警戒並尋找枯榮禪師死亡的線索,但仍舊一無所獲。
由於有蔣宗憲的人在,大慈恩寺裏並沒有發生任何的混亂。
和尚們在給枯榮禪師誦經禱告的時候,劉夢棣已經讓文卿梅穿著孝衣,拉著文延貞的屍身向外城外而去。
知道文延貞發喪消息的文臣們不敢陪同而去,不知道這個消息的長安百姓沒有跟隨而來。
所以這一場喪事辦得並不熱鬧。
意外的是太子劉夢權卻是到場了。
劉夢棣將太子好一陣誇獎,說是他終於知道怎麽收攏人心,怎麽當好太子了。
可那有些木訥的太子根本就沒往劉夢棣所說的地方去想。
太子與來找劉夢棣一同去給文延貞送葬,一是因為太子單純地覺得文延貞是個好官,有必要在下葬之前來吊唁一下。
二是因為他想讓劉夢棣帶他一起去找王璿璣,所以這才來發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