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另請高明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夢棣連忙說道:“這不是過年了麽,我得快馬加鞭迴一趟樂壽,與家人報聲平安。”
玉簪女俠問道:“你是樂壽人?那可是契丹的地盤呀!”
“更是中山故郡!”
“你因為是樂壽人才叫中山奇俠的?”
“是!”
“那你迴你的吧,怎麽了?可是銀子不湊手?沒有盤纏?”
劉夢棣連忙搖頭說道:“不不不,六爺賞賜頗豐,銀子我還是夠使的,就是我這一迴去,怕六爺那裏就……”
“他又怎麽了?”
“哦,明天或是後天,六爺要去辦一件大事,我這又要迴家過年,所以……”
那玉簪女俠冷笑一聲說道:“大事?他也有大事?是為哪個美人喊冤打官司,還是幫著哪個紅顏經營產業?”
劉夢棣苦笑一聲說道:“平冤是平冤,但不是為了什麽女人……也算是為了女人吧。”
“不去!”
玉簪女俠話都沒聽完就一口迴絕了。
劉夢棣心中好像十分清楚玉簪女俠的心中所想。
畢竟之前他與玉簪女俠接觸之時便發現玉簪女俠對自己的多情十分憎恨,還用劍指過沈琳琅!
劉夢棣連忙說道:“不是的。是兵部蔣侍郎的女人!”
“阿?兵部蔣侍郎的女人?沒聽說他成親了呀?他好似也沒什麽相好的吧?”
劉夢棣解釋道:“他的相好數年前便已死了,前些日子那女子的屍體卻是突然出現在了宮中,使得蔣侍郎麻煩纏身。原本夏采荷是要去大理寺告蔣侍郎殺死其父的狀的,隻是被六爺給擋了下來。枯榮禪師之死怕也得算到蔣侍郎的身上去。前禮部侍郎吳渤之子吳遼失蹤了,這一兩日定也會扯到他的頭上,誰讓吳遼失蹤前最後一個見到的即是蔣侍郎呢。”
“略有耳聞,可那又如何?”
劉夢棣言道:“六爺想為蔣侍郎平冤,但人手好似不太夠,且還有一勁敵需要處理,所以隻能找女俠您幫忙了!”
“你別迴家不就行了嗎?”
劉夢棣道:“不迴不行呀,已經去了信了,且六爺他也沒阻止我,隻說孝行為重,叫我不要擔心他。”
劉夢棣這些謊話是張嘴就來,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圓得上。
可那玉簪女俠卻是當了真。
她說道:“這倒像是他能說出來的話。他自小失了母妃,雖然在人前總是大大咧咧、癡癡笑笑,可又有幾人知曉他總是一個人抱著一本書沉思苦久、念想親人。能為一句‘床前看月光’而久凝半日。”
靜夜詩的版本眾多,有兩個版本流傳的最廣。
一個是現代人常看到的“床前明月光”另一個即是“床前看月光”。
其實這兩個版本在古書中的出現幾率是差不多的。
劉夢棣冥思苦想的是這兩個版本到底哪一個是李白的原作,而非是什麽思念親人。
不過劉夢棣此時已經十分肯定,玉簪女俠自己一定是見過,隻是一時間認不出這到底是誰。
玉簪女俠心中有些軟了下來,輕語言道:“若是以孝行告相,再無理的要求,想來他都會接受……”
劉夢棣馬上言道:“他身邊雖然有不少的好手,但畢竟江有汜的武功超絕,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
“江有汜?”玉簪女俠驚了一下問道:“如何牽扯上他了?”
“這事現在不好說,等到時候您就明白了。您若是不去,怕六爺真就……”
劉夢棣耳中微微聽到了玉簪女俠磨牙的聲音,知道對方一定是在咬牙想事。
或者說,她還在猶豫。
劉夢棣剛要再言語幾句,玉簪玉俠便說道:“隻能明天夜裏,後天我沒空。”
“這事真說不好是哪一天,但一定就是這幾日了。”
玉簪女俠白了劉夢棣一眼說道:“不是,你為了行孝道要迴家,我也有事呀,後天祭灶神,我得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吃灶糖呀!”
劉夢棣一拍腦門說道:“把這事給忘了!呀,這麽說來……是呀,每逢佳節倍思親,想來那天大家都在家中祭灶神,那人一定就會覺得在這一天行動一定會十分安全,報複起來也最為……他一定會在這一天來的!”
玉簪女俠連忙說道:“那我就沒辦法了,你另請高明吧!”
劉夢棣馬上說道:“您就行行好吧,六爺待我不薄,您就……吃灶糖也就一會兒,您不是都是深夜而行的麽?時間趕得上!”
“嗯?難不成還是在後半夜?”
“差不多在那時候!”
“什麽時候能完事?”
“天亮之行!”
“五更之前……”
劉夢棣馬上說道:“三更開始,想來四更之前女俠您就能迴到家了!”
玉簪女俠馬上應道:“行,這事我管了!”
“多謝女俠了!”
劉夢棣說完,耳中聽得門外傳來了一陣吵鬧聲。
“進賊了!進賊了!”
這分明就是秦相府家中巡夜的護院發現了什麽賊人蹤跡。
玉簪女俠心中一驚,正要向外闖出去。
劉夢棣連忙說道:“銅鑼聲善遠,也腳步聲也不是向我們這邊來的,想必那護院說的賊並不是我們,我們將這裏收拾好再出去來得及!”
玉簪女俠一聽,連忙將剛剛拿出來的東西給收拾好,而後快速地退出了密室之外。
二人合力將瓷缸機關複原以後,這才退出了書房之外。
劉夢棣剛要向著一邊離去,那玉簪女俠卻是一把將劉夢棣給拉住,並說道:“往這邊走!”
劉夢棣言道:“秦相府中鬧賊,我得去看看秦相之女是否安全,她要是出點事情六爺非活剮了我不可!”
玉簪女俠氣道:“你自己就是賊,還能算得了別人!這都什麽時候了如何還能有這個心思,與那混蛋一樣!”
玉簪女俠剛要置氣,耳聽得一陣腳步聲越來越近。
二人知道正有幾名護院向著這邊而來,連忙向著一邊暗角躲藏而去。
那些護院來到書房門前不見了人,左右望尋了起來。
其中一人說道:“剛剛還看到有兩個黑影的。”
“不會是進老爺書房裏去了吧!”
“走!進去看看!”
護院剛拿定主意,一聲響屁聲便傳進了幾人的耳朵裏。
護院轉頭向著那屁聲傳來的方向看了過去。
暗處的玉簪女俠大聲氣道:“這時候你放什麽屁呀!分頭跑吧!”
護院大聲叫著“這裏還有兩個人!”的時候,那玉簪女俠已向著黑暗之處一溜煙又不見了身影。
劉夢棣也隻得找了個地方,先爬上房頂,仗著自己高人一等的輕功溜之大吉。
……………………………………
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這兩天是家家戶戶祭灶神的日子。
之所以會分為兩天是因為南北習俗的不同。
甚至某些地方因為明時倭寇的原因而改到正月來祭。
總之,祭灶神就是為了讓灶神在上天匯報工作時多給自己家說些好話。
之所以會稱之為小年,即是因為這一天大戶小門都會坐在一起吃灶糖聊家常,其樂融融。
隻是現在一處名為玉香齋的地方顯得格外安靜。
玉香齋原本是前朝周室的一處秘密產業。
周昭宗駕崩之後,他的幾位皇子四處奔逃,其中的五皇子柴宗信便就躲藏在了這裏,後來這裏被白玉川三龍社的密探發現。
柴宗信雖然最終逃走了,但這裏卻是被收繳進了內務府裏。
太祖皇帝將此處賞給了白玉川,但又因為白玉川的謀反案而被收了迴來。
再後來劉瀧登基,將這座莊院賞給了蔣宗憲。
那蔣宗憲將自己心愛的女兒玉香安置在了這裏。
在玉香“死”後,這裏也就荒廢了。
玉香齋的左右與五葉莊極為相似,皆有一片幽靜的小林子。
此時那小樹林裏正有幾隻夜鳥在鳴唱著什麽。
突然,幾隻鳥兒被什麽東西驚了一下,向著一邊振翅而飛。
鳥兒剛一走,便有兩個人從一邊快速地走了過來。
他們停在了鳥兒飛走的那棵樹下,左右張望了起來。
那二人一男一女,一大一小。
大的即是那風塵劍俠江有汜。
小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女兒江劍蘭。
江劍蘭見得江有汜站在那裏動也不動,一下子也有些警覺起來。
她正準備拔劍之時,江有汜卻是將手輕輕地按在了江劍蘭握劍的右手的手麵上,意思是讓她不要拔劍。
或者是在說,前麵並沒有什麽危險,不必拔劍。
江劍蘭不敢出聲,隻是疑惑得看著江有汜。
江有汜輕聲說道:“是有人驚了夜鳥,但好似……”
“那裏好像有火光!”
江劍蘭向側前方一指,最然一道微微的火光出現在了二人的麵前。
“走!過去看看。”
江有汜說著便領著江劍蘭向著那火光之處謹慎地走了上去。
二人走不了沒多久便又站住了腳。
那所謂的火光不過是一支蠟燭而已。
但那蠟燭卻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了一塊像路牌一樣的木牌的上麵。
這種情況很怪異。
即使走夜路的人需要看路牌,也絕不會有人會這麽貼心地在路牌上麵點蠟燭。
玉簪女俠問道:“你是樂壽人?那可是契丹的地盤呀!”
“更是中山故郡!”
“你因為是樂壽人才叫中山奇俠的?”
“是!”
“那你迴你的吧,怎麽了?可是銀子不湊手?沒有盤纏?”
劉夢棣連忙搖頭說道:“不不不,六爺賞賜頗豐,銀子我還是夠使的,就是我這一迴去,怕六爺那裏就……”
“他又怎麽了?”
“哦,明天或是後天,六爺要去辦一件大事,我這又要迴家過年,所以……”
那玉簪女俠冷笑一聲說道:“大事?他也有大事?是為哪個美人喊冤打官司,還是幫著哪個紅顏經營產業?”
劉夢棣苦笑一聲說道:“平冤是平冤,但不是為了什麽女人……也算是為了女人吧。”
“不去!”
玉簪女俠話都沒聽完就一口迴絕了。
劉夢棣心中好像十分清楚玉簪女俠的心中所想。
畢竟之前他與玉簪女俠接觸之時便發現玉簪女俠對自己的多情十分憎恨,還用劍指過沈琳琅!
劉夢棣連忙說道:“不是的。是兵部蔣侍郎的女人!”
“阿?兵部蔣侍郎的女人?沒聽說他成親了呀?他好似也沒什麽相好的吧?”
劉夢棣解釋道:“他的相好數年前便已死了,前些日子那女子的屍體卻是突然出現在了宮中,使得蔣侍郎麻煩纏身。原本夏采荷是要去大理寺告蔣侍郎殺死其父的狀的,隻是被六爺給擋了下來。枯榮禪師之死怕也得算到蔣侍郎的身上去。前禮部侍郎吳渤之子吳遼失蹤了,這一兩日定也會扯到他的頭上,誰讓吳遼失蹤前最後一個見到的即是蔣侍郎呢。”
“略有耳聞,可那又如何?”
劉夢棣言道:“六爺想為蔣侍郎平冤,但人手好似不太夠,且還有一勁敵需要處理,所以隻能找女俠您幫忙了!”
“你別迴家不就行了嗎?”
劉夢棣道:“不迴不行呀,已經去了信了,且六爺他也沒阻止我,隻說孝行為重,叫我不要擔心他。”
劉夢棣這些謊話是張嘴就來,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圓得上。
可那玉簪女俠卻是當了真。
她說道:“這倒像是他能說出來的話。他自小失了母妃,雖然在人前總是大大咧咧、癡癡笑笑,可又有幾人知曉他總是一個人抱著一本書沉思苦久、念想親人。能為一句‘床前看月光’而久凝半日。”
靜夜詩的版本眾多,有兩個版本流傳的最廣。
一個是現代人常看到的“床前明月光”另一個即是“床前看月光”。
其實這兩個版本在古書中的出現幾率是差不多的。
劉夢棣冥思苦想的是這兩個版本到底哪一個是李白的原作,而非是什麽思念親人。
不過劉夢棣此時已經十分肯定,玉簪女俠自己一定是見過,隻是一時間認不出這到底是誰。
玉簪女俠心中有些軟了下來,輕語言道:“若是以孝行告相,再無理的要求,想來他都會接受……”
劉夢棣馬上言道:“他身邊雖然有不少的好手,但畢竟江有汜的武功超絕,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
“江有汜?”玉簪女俠驚了一下問道:“如何牽扯上他了?”
“這事現在不好說,等到時候您就明白了。您若是不去,怕六爺真就……”
劉夢棣耳中微微聽到了玉簪女俠磨牙的聲音,知道對方一定是在咬牙想事。
或者說,她還在猶豫。
劉夢棣剛要再言語幾句,玉簪玉俠便說道:“隻能明天夜裏,後天我沒空。”
“這事真說不好是哪一天,但一定就是這幾日了。”
玉簪女俠白了劉夢棣一眼說道:“不是,你為了行孝道要迴家,我也有事呀,後天祭灶神,我得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吃灶糖呀!”
劉夢棣一拍腦門說道:“把這事給忘了!呀,這麽說來……是呀,每逢佳節倍思親,想來那天大家都在家中祭灶神,那人一定就會覺得在這一天行動一定會十分安全,報複起來也最為……他一定會在這一天來的!”
玉簪女俠連忙說道:“那我就沒辦法了,你另請高明吧!”
劉夢棣馬上說道:“您就行行好吧,六爺待我不薄,您就……吃灶糖也就一會兒,您不是都是深夜而行的麽?時間趕得上!”
“嗯?難不成還是在後半夜?”
“差不多在那時候!”
“什麽時候能完事?”
“天亮之行!”
“五更之前……”
劉夢棣馬上說道:“三更開始,想來四更之前女俠您就能迴到家了!”
玉簪女俠馬上應道:“行,這事我管了!”
“多謝女俠了!”
劉夢棣說完,耳中聽得門外傳來了一陣吵鬧聲。
“進賊了!進賊了!”
這分明就是秦相府家中巡夜的護院發現了什麽賊人蹤跡。
玉簪女俠心中一驚,正要向外闖出去。
劉夢棣連忙說道:“銅鑼聲善遠,也腳步聲也不是向我們這邊來的,想必那護院說的賊並不是我們,我們將這裏收拾好再出去來得及!”
玉簪女俠一聽,連忙將剛剛拿出來的東西給收拾好,而後快速地退出了密室之外。
二人合力將瓷缸機關複原以後,這才退出了書房之外。
劉夢棣剛要向著一邊離去,那玉簪女俠卻是一把將劉夢棣給拉住,並說道:“往這邊走!”
劉夢棣言道:“秦相府中鬧賊,我得去看看秦相之女是否安全,她要是出點事情六爺非活剮了我不可!”
玉簪女俠氣道:“你自己就是賊,還能算得了別人!這都什麽時候了如何還能有這個心思,與那混蛋一樣!”
玉簪女俠剛要置氣,耳聽得一陣腳步聲越來越近。
二人知道正有幾名護院向著這邊而來,連忙向著一邊暗角躲藏而去。
那些護院來到書房門前不見了人,左右望尋了起來。
其中一人說道:“剛剛還看到有兩個黑影的。”
“不會是進老爺書房裏去了吧!”
“走!進去看看!”
護院剛拿定主意,一聲響屁聲便傳進了幾人的耳朵裏。
護院轉頭向著那屁聲傳來的方向看了過去。
暗處的玉簪女俠大聲氣道:“這時候你放什麽屁呀!分頭跑吧!”
護院大聲叫著“這裏還有兩個人!”的時候,那玉簪女俠已向著黑暗之處一溜煙又不見了身影。
劉夢棣也隻得找了個地方,先爬上房頂,仗著自己高人一等的輕功溜之大吉。
……………………………………
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這兩天是家家戶戶祭灶神的日子。
之所以會分為兩天是因為南北習俗的不同。
甚至某些地方因為明時倭寇的原因而改到正月來祭。
總之,祭灶神就是為了讓灶神在上天匯報工作時多給自己家說些好話。
之所以會稱之為小年,即是因為這一天大戶小門都會坐在一起吃灶糖聊家常,其樂融融。
隻是現在一處名為玉香齋的地方顯得格外安靜。
玉香齋原本是前朝周室的一處秘密產業。
周昭宗駕崩之後,他的幾位皇子四處奔逃,其中的五皇子柴宗信便就躲藏在了這裏,後來這裏被白玉川三龍社的密探發現。
柴宗信雖然最終逃走了,但這裏卻是被收繳進了內務府裏。
太祖皇帝將此處賞給了白玉川,但又因為白玉川的謀反案而被收了迴來。
再後來劉瀧登基,將這座莊院賞給了蔣宗憲。
那蔣宗憲將自己心愛的女兒玉香安置在了這裏。
在玉香“死”後,這裏也就荒廢了。
玉香齋的左右與五葉莊極為相似,皆有一片幽靜的小林子。
此時那小樹林裏正有幾隻夜鳥在鳴唱著什麽。
突然,幾隻鳥兒被什麽東西驚了一下,向著一邊振翅而飛。
鳥兒剛一走,便有兩個人從一邊快速地走了過來。
他們停在了鳥兒飛走的那棵樹下,左右張望了起來。
那二人一男一女,一大一小。
大的即是那風塵劍俠江有汜。
小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女兒江劍蘭。
江劍蘭見得江有汜站在那裏動也不動,一下子也有些警覺起來。
她正準備拔劍之時,江有汜卻是將手輕輕地按在了江劍蘭握劍的右手的手麵上,意思是讓她不要拔劍。
或者是在說,前麵並沒有什麽危險,不必拔劍。
江劍蘭不敢出聲,隻是疑惑得看著江有汜。
江有汜輕聲說道:“是有人驚了夜鳥,但好似……”
“那裏好像有火光!”
江劍蘭向側前方一指,最然一道微微的火光出現在了二人的麵前。
“走!過去看看。”
江有汜說著便領著江劍蘭向著那火光之處謹慎地走了上去。
二人走不了沒多久便又站住了腳。
那所謂的火光不過是一支蠟燭而已。
但那蠟燭卻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了一塊像路牌一樣的木牌的上麵。
這種情況很怪異。
即使走夜路的人需要看路牌,也絕不會有人會這麽貼心地在路牌上麵點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