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草擬聖旨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31章 草擬聖旨
秦謙疑問道:“六爺,您這是怎麽了?什麽完了?”
劉夢棣急道:“我完了呀!元宵呀!”
秦謙眉頭一皺,細想了一下,這才反應了過來。
他連忙說道:“是了!六爺您的生意做得極大,關中的茶貨大宗生意皆由您來支配,元宵那天您還得去青衿堂那裏主持今年的茶葉出貨交易,最主要的是蒙國三部還等著您的茶葉呢。您若是不出麵,那些茶貨將來進不到榷場,怕真要出大事!此事還是皇上與臣說的,即是皇上知曉……他應該是會在元宵節之前迴來,並將您放出去的吧?”
秦謙此時才表現出了擔心的神情出來。
劉夢棣卻是說道:“什麽呀!本王是個甩手東家,誰愛管這事呀!蒙人能不能買到茶葉又與本王有何幹係!他們要鬧就讓他們鬧去,反正鬧不到本王身上來,煩的也是他戶部與盧相!”
“那六爺您說的是什麽事情?”
劉夢棣急道:“本王與一美人約好了在元宵節那天幽會的!父皇要是不迴來……美人呀!我的美人!”
劉夢棣這話是真的。
當初劉夢棣與王璿璣約定好了見麵商量女書院之事,但劉夢棣自己沒去,卻是讓太子去了。
也因此王璿璣顯得很生氣。
不過事前劉夢棣就與王璿璣說自己未必會到場,而王璿璣也因此提出了個條件,那就是過完了年劉夢棣得與自己出來一趟。
雖然當時王璿璣沒說什麽時候一起出來,但以劉夢棣對少女心性的了解,他當時就猜出了王璿璣的所思所想。
王璿璣一定就會在元宵節那天讓劉夢棣陪自己去看花燈,甚至還會出點什麽幺蛾子細戲弄自己也說不定!
上一次劉夢棣讓王璿璣去見太子,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支開王璿璣而去到石奇川家裏把那幾件陳年的往事給說個明白。
可這一次,他卻是不想再失約失信於王璿璣了!
秦謙聽到這裏,翻了個白眼說道:“六爺!國之大事可比兒女情長重要得多!”
“又沒發生在你身上,你自然是不會急了!話說迴來了,隴西那個辛適之快到長安城了吧?他女兒也應該會帶來,這老姑娘,聽說到現在還沒有出嫁呢,也不知是誰耽誤了她的一生!”
“六爺,您不必這般損臣,臣並不生氣。”
劉夢棣擺出一副好奇的表情問道:“秦相,你是過來人,本王有件事情想問問你。就是……就是這麽兩名女子,她們之間相互認識,是極為要好的閨中密友,卻同時看上了一個男人,你說這兩個女子會不會鬧矛盾?她們之間會好好相處麽?”
秦謙此時卻是側著頭說道:“六爺,您這話裏有話呀!臣之亡妻的確是與辛知縣的女兒認識……”
“誰說你了!本王說的是……算了算了!問你也是白問!”
秦謙言道:“六爺!現在最要緊的是處理那些奏疏!還要以皇上的口氣下發幾道聖旨,省得被別人知曉……”
“合著本王剛剛的話全白說了?”劉夢棣佯裝生氣地說:“你又不肯即擬條又批紅,本王能有什麽辦法?本王那一手狗刨字能拿得出來?且不就是讓人一眼知道父皇不在宮中麽?不是!父皇定是有別的安排呀,就我們兩人怎麽做這事?”
秦謙想了想說道:“難不成……”
“什麽?”劉夢棣問。
此時那禦前侍中卻是說道:“早些時候戶部的孟侍郎來過,奴才沒敢讓他進來。”
劉夢棣疑問道:“就是那個手無縛雞之力卻是要與上司堂官爭執撕打的孟傳臣?他來過?這大過年的他進宮來做甚?”
秦謙低了低頭說道:“那一日戶部的眾臣工相約在一起吃了一頓飯,臣也去了。孟侍郎他……他當時又與褚戶部爭吵了起來。”
“這一迴又是什麽事情呀?”
“限田策。孟侍郎想讓戶部臣工一起署名請奏限世家大族們的田畝之數。李侍郎是隴西李氏出身,名下田產無數,他自然是不肯的。而褚戶部覺得,清丈田畝已經是困難重重,薛裴韋楊四大豪族能配合已經實屬不易,若是此時再行限田策,怕是會惹怒那些世家豪門,使得清丈田畝無法完成。”
劉夢棣問道:“那秦相你的意思呢?”
“漢齊大戰在即,要不然皇上也不會親自去會那吳國長公主,此時與世家豪強為難,絕不是什麽好事。且不說世家豪強被齊國收買而舉旗造反的虛言,就說這仗打起來,還得靠著那些世家多出人丁、捐稅與糧貢!與國情不利呀!”
“本王是問你,他進宮來做甚?”
“當然是想跳過戶部,直接向皇上進言了!”
劉夢棣笑道:“他一個侍郎,自有上奏之權,不必弄得這般麻煩吧?”
“沒有戶部合力,此事皇上不會同意的!他應該是想親自來說服皇上,讓皇上……”
劉夢棣手一擺,止住了秦謙的話頭。
他反問道:“這麽說來,他並不是太子黨?且還與秦相你及褚文儒他們意見相左?”
“是這樣!”
劉夢棣笑道:“你們戶部那麽多人在一起聚會,裏頭沒有父皇的耳目實在說不過去。至少父皇得知道你們都在一起商量了些什麽事吧?”
秦謙言道:“六爺的意思是……皇上讓他來批紅?”
“你這是在反問我?嗬嗬秦相呀秦相,以你的機智還想不到這一點?你隻是不想讓孟傳臣這個年輕人行意,在父皇麵前出風頭罷了,你更不想因為限田什麽策使得你在戶部的太子黨成為眾矢之的,白白引和世家嫉恨!”
“不瞞六爺,當時臣的確是這麽想的,於是便讓郭監長將孟侍郎給趕走了。”
“你想換個太子黨來給你寫這個東西?而不是父皇預設下的?”
“是!孟傳臣他為人……“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擬一道口諭,訓斥一下孟傳臣,然後將他叫進宮裏來!
秦謙想了想說道:“不如把薛采臣叫來吧?他可是寫得一手好了呀!”
劉夢棣連忙說:“秦相想要提拔薛小子,本王心裏是清楚的。隻不過薛小子為人過於浮誇,而且還是太子妃的親弟弟,必然與秦相你站在一起的,所以父皇並沒有找他來,而是找的孟傳臣,那我們不必去弄得那般麻煩而引得父皇不快。還就隻是孟傳臣吧!”
秦謙想了想說道:“那便依六爺所說吧。臣這便草擬一道口諭,您過一下目。”
“不必過目了,你直接擬,讓小鍋子馬上把孟傳臣弄來。還有,皇上不差餓兵,你去禦茶監弄點茶水點心過來,爺我餓了,早飯都沒怎麽吃就過來了!再有!給爺我拿把搖椅來,這個位置還是留給孟傳臣去坐吧。”
“是!”郭健應了一聲,連忙向外而出。
秦謙也拿起了筆開始擬一道口諭,而此時劉夢棣卻是想起了別的事情來。
秦謙把口諭寫好時劉夢棣還在發呆。
他喚聲道:“六爺!六爺!”
“什麽?”劉夢棣迴過神來問了一聲。
秦謙言道:“口諭已經擬好了。”
“讓小鍋子叫一名禁軍侍郎前去傳旨即是了,這種小事不必問本王,本王剛剛也走神了。”
“您還是看看的好!”
那郭健此時正在幫劉夢棣擺放好搖椅,所以他是什麽都聽到了。
劉夢棣隨手從秦謙那裏拿過口諭,想都沒想就交給了郭健:“去把旨意傳了,父皇將來若是怪罪,我一人獨當之。”
“是!”郭健應了一聲又出去了。
秦謙問道:“六爺您剛剛是在想什麽?難不成是……”
“本王對朝務不感興趣,就是覺得……與秦相說白了吧,本王不太相信巧合!當初父皇與吳國長安主的相遇……沒道理那麽巧的呀!”
“世道就是這麽奇怪,有的時候就是這麽的巧合。”
“如果它不是巧合呢?”
“六爺您這是什麽意思?”
劉夢棣想了想說:“如果這事是秦相你與太祖皇帝有意安排的呢?要不然沒辦法解釋父皇出走的時候豫王卻是什麽都沒做呀?王無歲、趙輊那些豫王幕僚可都不是善茬!或者說……太祖皇帝一開始就知道?並且還能料得到他與吳國長公主能遇上?且後來還能與吳國聯姻?”
“六爺您在亂想些什麽呢!”
劉夢棣迴嘴道:“那秦相您在迴避什麽呢?”
“臣沒有迴避!”
“那本王也沒有亂想!如果吳帝與我朝太祖皇帝一開始就有聯姻之意,以牽製齊國,那他會怎麽做呢?長公主在逃婚之前,小公主也就是我的母妃她知不知情?如果她知情,更知吳國長公主要來關中找沈同和,那麽吳帝會不會從我母妃那裏知曉了?而吳帝會不會派快馬先一步到關中來與太祖皇帝支會一聲?”
秦謙笑道:“六爺,您多疑了!”
“如果,本王是說,如果太祖皇帝從吳帝那裏得到了消息,他又了解父皇的本性,再與你一同合謀,將父皇引到那吳國長公主的所在地去,讓他們二人來個巧遇!如此一來太祖皇帝即能解齊國的壓力,又能讓父皇漸漸不再因豫王之事而……”
秦謙疑問道:“六爺,您這是怎麽了?什麽完了?”
劉夢棣急道:“我完了呀!元宵呀!”
秦謙眉頭一皺,細想了一下,這才反應了過來。
他連忙說道:“是了!六爺您的生意做得極大,關中的茶貨大宗生意皆由您來支配,元宵那天您還得去青衿堂那裏主持今年的茶葉出貨交易,最主要的是蒙國三部還等著您的茶葉呢。您若是不出麵,那些茶貨將來進不到榷場,怕真要出大事!此事還是皇上與臣說的,即是皇上知曉……他應該是會在元宵節之前迴來,並將您放出去的吧?”
秦謙此時才表現出了擔心的神情出來。
劉夢棣卻是說道:“什麽呀!本王是個甩手東家,誰愛管這事呀!蒙人能不能買到茶葉又與本王有何幹係!他們要鬧就讓他們鬧去,反正鬧不到本王身上來,煩的也是他戶部與盧相!”
“那六爺您說的是什麽事情?”
劉夢棣急道:“本王與一美人約好了在元宵節那天幽會的!父皇要是不迴來……美人呀!我的美人!”
劉夢棣這話是真的。
當初劉夢棣與王璿璣約定好了見麵商量女書院之事,但劉夢棣自己沒去,卻是讓太子去了。
也因此王璿璣顯得很生氣。
不過事前劉夢棣就與王璿璣說自己未必會到場,而王璿璣也因此提出了個條件,那就是過完了年劉夢棣得與自己出來一趟。
雖然當時王璿璣沒說什麽時候一起出來,但以劉夢棣對少女心性的了解,他當時就猜出了王璿璣的所思所想。
王璿璣一定就會在元宵節那天讓劉夢棣陪自己去看花燈,甚至還會出點什麽幺蛾子細戲弄自己也說不定!
上一次劉夢棣讓王璿璣去見太子,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支開王璿璣而去到石奇川家裏把那幾件陳年的往事給說個明白。
可這一次,他卻是不想再失約失信於王璿璣了!
秦謙聽到這裏,翻了個白眼說道:“六爺!國之大事可比兒女情長重要得多!”
“又沒發生在你身上,你自然是不會急了!話說迴來了,隴西那個辛適之快到長安城了吧?他女兒也應該會帶來,這老姑娘,聽說到現在還沒有出嫁呢,也不知是誰耽誤了她的一生!”
“六爺,您不必這般損臣,臣並不生氣。”
劉夢棣擺出一副好奇的表情問道:“秦相,你是過來人,本王有件事情想問問你。就是……就是這麽兩名女子,她們之間相互認識,是極為要好的閨中密友,卻同時看上了一個男人,你說這兩個女子會不會鬧矛盾?她們之間會好好相處麽?”
秦謙此時卻是側著頭說道:“六爺,您這話裏有話呀!臣之亡妻的確是與辛知縣的女兒認識……”
“誰說你了!本王說的是……算了算了!問你也是白問!”
秦謙言道:“六爺!現在最要緊的是處理那些奏疏!還要以皇上的口氣下發幾道聖旨,省得被別人知曉……”
“合著本王剛剛的話全白說了?”劉夢棣佯裝生氣地說:“你又不肯即擬條又批紅,本王能有什麽辦法?本王那一手狗刨字能拿得出來?且不就是讓人一眼知道父皇不在宮中麽?不是!父皇定是有別的安排呀,就我們兩人怎麽做這事?”
秦謙想了想說道:“難不成……”
“什麽?”劉夢棣問。
此時那禦前侍中卻是說道:“早些時候戶部的孟侍郎來過,奴才沒敢讓他進來。”
劉夢棣疑問道:“就是那個手無縛雞之力卻是要與上司堂官爭執撕打的孟傳臣?他來過?這大過年的他進宮來做甚?”
秦謙低了低頭說道:“那一日戶部的眾臣工相約在一起吃了一頓飯,臣也去了。孟侍郎他……他當時又與褚戶部爭吵了起來。”
“這一迴又是什麽事情呀?”
“限田策。孟侍郎想讓戶部臣工一起署名請奏限世家大族們的田畝之數。李侍郎是隴西李氏出身,名下田產無數,他自然是不肯的。而褚戶部覺得,清丈田畝已經是困難重重,薛裴韋楊四大豪族能配合已經實屬不易,若是此時再行限田策,怕是會惹怒那些世家豪門,使得清丈田畝無法完成。”
劉夢棣問道:“那秦相你的意思呢?”
“漢齊大戰在即,要不然皇上也不會親自去會那吳國長公主,此時與世家豪強為難,絕不是什麽好事。且不說世家豪強被齊國收買而舉旗造反的虛言,就說這仗打起來,還得靠著那些世家多出人丁、捐稅與糧貢!與國情不利呀!”
“本王是問你,他進宮來做甚?”
“當然是想跳過戶部,直接向皇上進言了!”
劉夢棣笑道:“他一個侍郎,自有上奏之權,不必弄得這般麻煩吧?”
“沒有戶部合力,此事皇上不會同意的!他應該是想親自來說服皇上,讓皇上……”
劉夢棣手一擺,止住了秦謙的話頭。
他反問道:“這麽說來,他並不是太子黨?且還與秦相你及褚文儒他們意見相左?”
“是這樣!”
劉夢棣笑道:“你們戶部那麽多人在一起聚會,裏頭沒有父皇的耳目實在說不過去。至少父皇得知道你們都在一起商量了些什麽事吧?”
秦謙言道:“六爺的意思是……皇上讓他來批紅?”
“你這是在反問我?嗬嗬秦相呀秦相,以你的機智還想不到這一點?你隻是不想讓孟傳臣這個年輕人行意,在父皇麵前出風頭罷了,你更不想因為限田什麽策使得你在戶部的太子黨成為眾矢之的,白白引和世家嫉恨!”
“不瞞六爺,當時臣的確是這麽想的,於是便讓郭監長將孟侍郎給趕走了。”
“你想換個太子黨來給你寫這個東西?而不是父皇預設下的?”
“是!孟傳臣他為人……“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擬一道口諭,訓斥一下孟傳臣,然後將他叫進宮裏來!
秦謙想了想說道:“不如把薛采臣叫來吧?他可是寫得一手好了呀!”
劉夢棣連忙說:“秦相想要提拔薛小子,本王心裏是清楚的。隻不過薛小子為人過於浮誇,而且還是太子妃的親弟弟,必然與秦相你站在一起的,所以父皇並沒有找他來,而是找的孟傳臣,那我們不必去弄得那般麻煩而引得父皇不快。還就隻是孟傳臣吧!”
秦謙想了想說道:“那便依六爺所說吧。臣這便草擬一道口諭,您過一下目。”
“不必過目了,你直接擬,讓小鍋子馬上把孟傳臣弄來。還有,皇上不差餓兵,你去禦茶監弄點茶水點心過來,爺我餓了,早飯都沒怎麽吃就過來了!再有!給爺我拿把搖椅來,這個位置還是留給孟傳臣去坐吧。”
“是!”郭健應了一聲,連忙向外而出。
秦謙也拿起了筆開始擬一道口諭,而此時劉夢棣卻是想起了別的事情來。
秦謙把口諭寫好時劉夢棣還在發呆。
他喚聲道:“六爺!六爺!”
“什麽?”劉夢棣迴過神來問了一聲。
秦謙言道:“口諭已經擬好了。”
“讓小鍋子叫一名禁軍侍郎前去傳旨即是了,這種小事不必問本王,本王剛剛也走神了。”
“您還是看看的好!”
那郭健此時正在幫劉夢棣擺放好搖椅,所以他是什麽都聽到了。
劉夢棣隨手從秦謙那裏拿過口諭,想都沒想就交給了郭健:“去把旨意傳了,父皇將來若是怪罪,我一人獨當之。”
“是!”郭健應了一聲又出去了。
秦謙問道:“六爺您剛剛是在想什麽?難不成是……”
“本王對朝務不感興趣,就是覺得……與秦相說白了吧,本王不太相信巧合!當初父皇與吳國長安主的相遇……沒道理那麽巧的呀!”
“世道就是這麽奇怪,有的時候就是這麽的巧合。”
“如果它不是巧合呢?”
“六爺您這是什麽意思?”
劉夢棣想了想說:“如果這事是秦相你與太祖皇帝有意安排的呢?要不然沒辦法解釋父皇出走的時候豫王卻是什麽都沒做呀?王無歲、趙輊那些豫王幕僚可都不是善茬!或者說……太祖皇帝一開始就知道?並且還能料得到他與吳國長公主能遇上?且後來還能與吳國聯姻?”
“六爺您在亂想些什麽呢!”
劉夢棣迴嘴道:“那秦相您在迴避什麽呢?”
“臣沒有迴避!”
“那本王也沒有亂想!如果吳帝與我朝太祖皇帝一開始就有聯姻之意,以牽製齊國,那他會怎麽做呢?長公主在逃婚之前,小公主也就是我的母妃她知不知情?如果她知情,更知吳國長公主要來關中找沈同和,那麽吳帝會不會從我母妃那裏知曉了?而吳帝會不會派快馬先一步到關中來與太祖皇帝支會一聲?”
秦謙笑道:“六爺,您多疑了!”
“如果,本王是說,如果太祖皇帝從吳帝那裏得到了消息,他又了解父皇的本性,再與你一同合謀,將父皇引到那吳國長公主的所在地去,讓他們二人來個巧遇!如此一來太祖皇帝即能解齊國的壓力,又能讓父皇漸漸不再因豫王之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