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斷玉亡玉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瀧說道:“不是,我是說你這次來關中都有誰知道?吳帝知曉嗎?”
吳國長公主輕笑道:“他當然知道了。吳國有些人說我把持朝務,其實我哪裏有,就隻是幫著父皇在處事而已。我要出來,自然是得與他說一聲,讓他辛苦些時日,等我迴去他就輕省多了。”
吳帝與太祖皇帝是同一時期的人,如今早就年老體衰了。
即使吳國長公主還政於吳帝,怕吳帝也沒有那個精力去處理那些事情。
最有可能是長公主留下了幾名心腹幫著吳帝處理內政。
說是讓吳帝辛苦些時日,其實做決策的還是吳國長公主的人。
劉瀧點頭說道:“隻要吳國之朝務還在你們父女的手中,未被那些仕族所侵吞那便是最好的。唉,迴想起來也不知這是福還是禍,當初若是你嫁到關中而不是你妹妹,此時吳國想來又是另一副場景吧。也許讓你妹妹嫁到關中亦是吳帝想將你留在吳國。”
“才不是呢。”吳國長公主言道:“這事就得怪你,若是當時你表明了身份,我妹妹也就不會代我出嫁了!”
“其實我是想給你一個驚喜的,隻是……哦,當年之事是你妹妹要求的還是吳帝他……”
“你這話何意?”
劉瀧猶豫了一下說道:“我是說,你當時定然是不知所以,但吳帝那裏若是知情呢?”
“恩?”
“我到現在沒想明白,如果吳帝一早知道我要娶的人是你,他還會將你妹妹嫁到關中來的麽?”
吳國長公主想了想說道:“許是……唉,世間哪裏有那許多的如果。她若是沒嫁到關中也許就不會因為生產而……”
“你我難得再遇,如此良辰美景就且不說那些話了吧。逝者逝矣,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呢,吳國可還指望著你呢。若沒有你的聰明才智,吳國還不知會變成何樣。”
“我哪裏有什麽聰明才智,隻不過是靠著父皇的皇威而已。哪一天父皇要是真不行,還不知朝中有幾個會聽我的呢。”
劉瀧笑道:“如何說起這些個喪氣話了,隻要漢吳之間的聯姻在,吳國那些世家為了不被齊國所持所奪,為了保住自己的產業富貴,定會聽你的,誰讓這份聯姻是你主持下來的呢。你若是失權,我漢國又怎麽會與吳國為好?且當初你若不是靠著聰明才智又如何能找著我,我們如何還會再有相見之日呢。”
吳國長公主言道:“那可不是我的聰明才智,是那周老一。”
“周老一?不是你妹妹與你說我想娶的其實是你……”
“你不會與她說這些的!”
“你怎麽知曉?”
吳國長公主癡笑道:“你會在一個女人麵前說起另一個女人的好?你要真那樣說了,怕是會傷死我妹妹的心了!所以她一定不知情,她即是不知情,又如何會與我說呢?”
劉瀧問道:“可這事你是如何知曉,後來又到長安城找我的?”
吳國長公主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麽多年了,你如何才想起來問此事?”
“朕一直以為是你妹妹與你說的呀,即使朕沒與她說,她也應該是知道一些什麽的!”
“她若是一早知曉,也絕不會與我說的。她的情格我最是了解,她不會承認自己其實是我的替代品,甚至她都不會去問,生怕找到安案。她自從嫁到了關中,是一封信也沒有寫迴過吳國!”
“那你後來是如何……”
“不是說了麽,是周老一。”
“又是那個周老一?他告訴你你遇上的其實就是朕?他怎麽猜出來的?”
吳國長公主言道:“我妹妹代我來漢國,而我當時一心就隻想著你,即使當時不知你是漢國皇帝,我也是想著來到漢國來尋你的。所以我便找了個機會再次來到了漢國。”
劉瀧問道:“你這一次又是如何遇到那個周老一的?”
吳國長公主笑道:“他可不似你這般花心,見一個愛一人。那人癡心得很呢,雖然當時他被趕出了破廟,可一直都在破廟外麵等我。”
“等你?”劉瀧疑心地問。
吳國長公主說:“是呀,就在破廟外麵給人寫字解卦為生呢。我當時也想著見他一麵,畢竟還有他的一個小恩情在,我當時也是萬萬沒想到他還在那裏。”
“他與你說什麽了?”
吳國長公主應道:“我與他直截了當地說我是來長安城找人的,還拿出了當初你送我的信物。他在看了一眼,就什麽都明白了。”
“阿?”
“他先是問我是不是吳國人,說是口音很好認,還說我當初給他留的銀子雖然上麵沒有印記,但從成色裏就看出了那是浙銀,說我一定就是吳國人。還說我身上有一樣東西是別人沒有的,可以肯定我是出自吳國的世家豪門!”
“什麽東西?”劉瀧好奇地問。
吳國長公主應道:“說是氣質!”
劉瀧卻是笑了一聲出來:“不可能這麽簡單的,他一定是看到了什麽,隻是不好說話,隻以資質為說辭。”
吳國長公主欽佩地說道:“你還是和以前一樣聰明,他看到的東西可不隻是氣質,還是一件實物。”
“什麽實物?”
“還能是什麽?我來長安人生地不熟的,萬一出點事情,不得有點依靠?”
“依靠?你指的是沈尚書還是你妹妹?”
“我與沈練沒有交情,說的自然是我妹妹。”
劉瀧問道:“你們之間不是沒有通信麽?”
“是沒有。不過我妹妹當年出吳國時卻是留下了個念想給我!”
“念想?”
吳國長公主癡笑道:“其實就是一塊玉!我當時就想著,即使我的事情辦得不順利,也可以將此玉遞送進東宮,找我妹妹求援。至少安全迴到吳國是可行的!”
“玉?那能看出什麽來?”
吳國長公主應道:“那周老一十分博學,特別是工科之物,他一眼就能明識,並且言說此乃江南工藝,玉石也是產自江南,且還是吳國皇宮之物。當時周老一身邊還有一女子,那女子好似對玉石也有所研究,甚至還能精確地說出那塊玉是出自哪個坑,上麵的工藝都是什麽工藝!”
“當時周老一將你身份說出來了?”
“他雖然沒有直接說,但我肯定他應該是已經猜出來了。還問我為何不潛藏在小公主的婚隊裏進到關中,那樣可比一個人走道要安全得多。”
劉瀧也說道:“那個周老一說得對呀。你就是不該一個人出來!一個女人行走在外,誰知會發生什麽事情!”
吳國長公主笑道:“第一次出門的時候我是一個人出來的,可第二次卻不是,還帶了幾名護衛呢!怎麽可能像以前一樣!”
“周老一即是沒說破你的身份……他更不該知道朕的身份呀!”
“此事我也迷糊,但他好似就是猜出來了。也許……也許他先是推算出了我公主的身份,然後在問過我之後知道我是來長安城找一公子,而後想到了吳國嫁錯了公主之事。也可能是我與他說話聊天說到你之時猜出來的。”
“也許二者皆有之吧。這麽說來,當時用計引我出東宮之人是他而不是你?”
“那是自然,我當時哪裏知道你們漢國的那些事情,自是他出主意給豫王送了塊斷玉,言說是你送的。急得你是四處找那個送玉之人,這才引得你與我一見!不過我到現在還是沒明白,那塊斷玉到底是什麽意思?”
劉瀧尷尬地笑了一笑說道:“這裏不該叫斷玉,而應該叫玉亡。”
“玉亡?豫王?你二弟?”
劉瀧點頭說道:“就是豫王該斷死的意思。玉者,國之大器,可喻為一同儲君。送他一塊斷玉,就是說,他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太子,太子之位也不是他可以撼動、謀奪的。說得再明白一些……這是離間我兄弟二人之物件呀。而我當時並不想與豫王有過多的矛盾,故爾著急找人,以證明不是朕要送的。誰知……”
“誰知送玉的是我?”
“即是你送的,那便與朕送的無有兩樣了!朕當然不會將你交出去,也就默認了此事,這也導致了朕與豫王之間的關係的決裂。朕登基以後,秦相……秦相亦是送了一塊斷玉過去。豫王見到斷玉以後便……便揮劍自刎了。”
吳國長公主愣了一下,有些自責地說:“我、我不知會有這樣的後果……”
“不關你事,皇族宗室本就是這樣……”
劉瀧重新收拾起心情,說道:“對了,那個周老一看來是個人才呀,你即是找不著他,朕卻是極想著找一找。他若真有其才,朕倒是想抬舉他一下。你還知曉他的什麽?”
吳國長公主卻是突然癡笑道:“你這二十年的陳醋你還吃呀?”
“不是!”劉瀧連忙說:“朕是一國之君,怎麽可能會以這等事情為難一小民,隻是覺得此人謀策非常,若是用得好,極可能在與齊國征戰時有所作用!”
吳國長公主輕笑道:“他當然知道了。吳國有些人說我把持朝務,其實我哪裏有,就隻是幫著父皇在處事而已。我要出來,自然是得與他說一聲,讓他辛苦些時日,等我迴去他就輕省多了。”
吳帝與太祖皇帝是同一時期的人,如今早就年老體衰了。
即使吳國長公主還政於吳帝,怕吳帝也沒有那個精力去處理那些事情。
最有可能是長公主留下了幾名心腹幫著吳帝處理內政。
說是讓吳帝辛苦些時日,其實做決策的還是吳國長公主的人。
劉瀧點頭說道:“隻要吳國之朝務還在你們父女的手中,未被那些仕族所侵吞那便是最好的。唉,迴想起來也不知這是福還是禍,當初若是你嫁到關中而不是你妹妹,此時吳國想來又是另一副場景吧。也許讓你妹妹嫁到關中亦是吳帝想將你留在吳國。”
“才不是呢。”吳國長公主言道:“這事就得怪你,若是當時你表明了身份,我妹妹也就不會代我出嫁了!”
“其實我是想給你一個驚喜的,隻是……哦,當年之事是你妹妹要求的還是吳帝他……”
“你這話何意?”
劉瀧猶豫了一下說道:“我是說,你當時定然是不知所以,但吳帝那裏若是知情呢?”
“恩?”
“我到現在沒想明白,如果吳帝一早知道我要娶的人是你,他還會將你妹妹嫁到關中來的麽?”
吳國長公主想了想說道:“許是……唉,世間哪裏有那許多的如果。她若是沒嫁到關中也許就不會因為生產而……”
“你我難得再遇,如此良辰美景就且不說那些話了吧。逝者逝矣,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呢,吳國可還指望著你呢。若沒有你的聰明才智,吳國還不知會變成何樣。”
“我哪裏有什麽聰明才智,隻不過是靠著父皇的皇威而已。哪一天父皇要是真不行,還不知朝中有幾個會聽我的呢。”
劉瀧笑道:“如何說起這些個喪氣話了,隻要漢吳之間的聯姻在,吳國那些世家為了不被齊國所持所奪,為了保住自己的產業富貴,定會聽你的,誰讓這份聯姻是你主持下來的呢。你若是失權,我漢國又怎麽會與吳國為好?且當初你若不是靠著聰明才智又如何能找著我,我們如何還會再有相見之日呢。”
吳國長公主言道:“那可不是我的聰明才智,是那周老一。”
“周老一?不是你妹妹與你說我想娶的其實是你……”
“你不會與她說這些的!”
“你怎麽知曉?”
吳國長公主癡笑道:“你會在一個女人麵前說起另一個女人的好?你要真那樣說了,怕是會傷死我妹妹的心了!所以她一定不知情,她即是不知情,又如何會與我說呢?”
劉瀧問道:“可這事你是如何知曉,後來又到長安城找我的?”
吳國長公主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麽多年了,你如何才想起來問此事?”
“朕一直以為是你妹妹與你說的呀,即使朕沒與她說,她也應該是知道一些什麽的!”
“她若是一早知曉,也絕不會與我說的。她的情格我最是了解,她不會承認自己其實是我的替代品,甚至她都不會去問,生怕找到安案。她自從嫁到了關中,是一封信也沒有寫迴過吳國!”
“那你後來是如何……”
“不是說了麽,是周老一。”
“又是那個周老一?他告訴你你遇上的其實就是朕?他怎麽猜出來的?”
吳國長公主言道:“我妹妹代我來漢國,而我當時一心就隻想著你,即使當時不知你是漢國皇帝,我也是想著來到漢國來尋你的。所以我便找了個機會再次來到了漢國。”
劉瀧問道:“你這一次又是如何遇到那個周老一的?”
吳國長公主笑道:“他可不似你這般花心,見一個愛一人。那人癡心得很呢,雖然當時他被趕出了破廟,可一直都在破廟外麵等我。”
“等你?”劉瀧疑心地問。
吳國長公主說:“是呀,就在破廟外麵給人寫字解卦為生呢。我當時也想著見他一麵,畢竟還有他的一個小恩情在,我當時也是萬萬沒想到他還在那裏。”
“他與你說什麽了?”
吳國長公主應道:“我與他直截了當地說我是來長安城找人的,還拿出了當初你送我的信物。他在看了一眼,就什麽都明白了。”
“阿?”
“他先是問我是不是吳國人,說是口音很好認,還說我當初給他留的銀子雖然上麵沒有印記,但從成色裏就看出了那是浙銀,說我一定就是吳國人。還說我身上有一樣東西是別人沒有的,可以肯定我是出自吳國的世家豪門!”
“什麽東西?”劉瀧好奇地問。
吳國長公主應道:“說是氣質!”
劉瀧卻是笑了一聲出來:“不可能這麽簡單的,他一定是看到了什麽,隻是不好說話,隻以資質為說辭。”
吳國長公主欽佩地說道:“你還是和以前一樣聰明,他看到的東西可不隻是氣質,還是一件實物。”
“什麽實物?”
“還能是什麽?我來長安人生地不熟的,萬一出點事情,不得有點依靠?”
“依靠?你指的是沈尚書還是你妹妹?”
“我與沈練沒有交情,說的自然是我妹妹。”
劉瀧問道:“你們之間不是沒有通信麽?”
“是沒有。不過我妹妹當年出吳國時卻是留下了個念想給我!”
“念想?”
吳國長公主癡笑道:“其實就是一塊玉!我當時就想著,即使我的事情辦得不順利,也可以將此玉遞送進東宮,找我妹妹求援。至少安全迴到吳國是可行的!”
“玉?那能看出什麽來?”
吳國長公主應道:“那周老一十分博學,特別是工科之物,他一眼就能明識,並且言說此乃江南工藝,玉石也是產自江南,且還是吳國皇宮之物。當時周老一身邊還有一女子,那女子好似對玉石也有所研究,甚至還能精確地說出那塊玉是出自哪個坑,上麵的工藝都是什麽工藝!”
“當時周老一將你身份說出來了?”
“他雖然沒有直接說,但我肯定他應該是已經猜出來了。還問我為何不潛藏在小公主的婚隊裏進到關中,那樣可比一個人走道要安全得多。”
劉瀧也說道:“那個周老一說得對呀。你就是不該一個人出來!一個女人行走在外,誰知會發生什麽事情!”
吳國長公主笑道:“第一次出門的時候我是一個人出來的,可第二次卻不是,還帶了幾名護衛呢!怎麽可能像以前一樣!”
“周老一即是沒說破你的身份……他更不該知道朕的身份呀!”
“此事我也迷糊,但他好似就是猜出來了。也許……也許他先是推算出了我公主的身份,然後在問過我之後知道我是來長安城找一公子,而後想到了吳國嫁錯了公主之事。也可能是我與他說話聊天說到你之時猜出來的。”
“也許二者皆有之吧。這麽說來,當時用計引我出東宮之人是他而不是你?”
“那是自然,我當時哪裏知道你們漢國的那些事情,自是他出主意給豫王送了塊斷玉,言說是你送的。急得你是四處找那個送玉之人,這才引得你與我一見!不過我到現在還是沒明白,那塊斷玉到底是什麽意思?”
劉瀧尷尬地笑了一笑說道:“這裏不該叫斷玉,而應該叫玉亡。”
“玉亡?豫王?你二弟?”
劉瀧點頭說道:“就是豫王該斷死的意思。玉者,國之大器,可喻為一同儲君。送他一塊斷玉,就是說,他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太子,太子之位也不是他可以撼動、謀奪的。說得再明白一些……這是離間我兄弟二人之物件呀。而我當時並不想與豫王有過多的矛盾,故爾著急找人,以證明不是朕要送的。誰知……”
“誰知送玉的是我?”
“即是你送的,那便與朕送的無有兩樣了!朕當然不會將你交出去,也就默認了此事,這也導致了朕與豫王之間的關係的決裂。朕登基以後,秦相……秦相亦是送了一塊斷玉過去。豫王見到斷玉以後便……便揮劍自刎了。”
吳國長公主愣了一下,有些自責地說:“我、我不知會有這樣的後果……”
“不關你事,皇族宗室本就是這樣……”
劉瀧重新收拾起心情,說道:“對了,那個周老一看來是個人才呀,你即是找不著他,朕卻是極想著找一找。他若真有其才,朕倒是想抬舉他一下。你還知曉他的什麽?”
吳國長公主卻是突然癡笑道:“你這二十年的陳醋你還吃呀?”
“不是!”劉瀧連忙說:“朕是一國之君,怎麽可能會以這等事情為難一小民,隻是覺得此人謀策非常,若是用得好,極可能在與齊國征戰時有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