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元宵當日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瀧疑問道:“你意思是……這就隻是薛貴妃與小五及周元甲的陰謀?”
“這……妾身隻是覺得爺您查清楚了再做決斷為好!畢竟那名刺客的頭頭好似、好似有齊國口音。”
劉瀧說道:“這倒是句最大的實話!那些刺客的確是有齊國口音,你說的那個頭頭的服飾也是齊國那邊的,他應該就是個齊國人。也就是說,我大明宮裏有人與齊國人有所勾連!小六子……小六子曾說起糧食是從……”
“您如何還說小六子的不是,若不是他,怕是我們、我們……”
“好了好了,我不說這個了,你也多吃一些,看把你給累的!”
劉瀧與朱賢妃在酒肆大廳裏說著話,他們之所以能聊得這麽痛快是因為當時裏頭並沒有他人。
大早上酒肆是不會有客人的,何況這裏又是直道旁,根本就不在城中呢。
他們之所以沒人打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酒肆後院藏在過道處的人不願意打擾他們說話。
他們即是藏在過道邊上聽著,雖然劉瀧與朱賢妃說話一開始有些小聲,但後麵也漸漸大聲了起來。
這使得在一邊偷聽的人全都聽了去。
當劉瀧與朱賢妃說完了話那些話,偷聽之人這才向後退去,走到了一邊。
山滔吩咐夥計把一些菜再上那麽兩樣上去,而後低頭站在了一邊。
皮休看著山滔輕聲問道:“山先生怎麽了?”
山滔苦笑一聲,也輕聲應道:“果然,我有的也隻是急智與一些小聰明,若是要說這朝堂上的神仙打架,還得是圓通法師!而六爺更是知道宮裏的爭鬥是怎麽一迴事。他們是料定了朱賢妃會給六爺說好話,甚至把髒水往別人身上潑,甚至料準了……不!不對!”
“什麽不對?”
“朱賢妃的話應該是六爺教的,即是她將嫌疑引向薛貴妃,那麽現在……現在薛貴妃一定會天天去朱賢妃那裏找朱賢妃,她未必是去打探朱賢妃是不是真生病、還在不在自己的殿中,而應該為了別的事情……桑農!六爺這是把薛貴妃與工部薛峻給算得死死的呀!絕了!”
皮休問道:“六爺這是要幫朱賢妃在宮中爭寵麽?還是要把五爺給拖下水去?”
山滔輕笑一聲說道:“不會那麽簡單!薛貴妃和五爺……應該不會有事的!”
“這是為何?”
“周元甲死了,工部剩下的是崔通與薛峻,崔通是五爺黨,薛峻雖然是太子黨,但卻是五爺的親舅舅。工部將來是迴到五爺黨手裏是交到太子黨掌中?如果是交到五爺黨手中,五爺就不能有事,要不然一切都不會有意義。且會因周工部之死,皇上一定就會自己想辦法把薛峻變成五爺黨,以補五爺黨之空虛,所以薛貴妃與五爺都不會有事!”
“如果是交到太子黨的手中呢?”
“六爺曾說漢皇不會同意太子黨如此做大,所以不可能交給太子黨!”
皮休苦著臉說道:“我聽不明白!如果與原本沒什麽兩樣,六爺忙活這些做甚?”
山滔想了想說道:“我其實在這一方麵真不如圓通法師,也許……也許六爺想暫時留著五爺黨不動。畢竟四爺沒了,皇帝一迴去,四爺黨便會分崩離析。此時五爺黨若再倒了,朝局之變數就會越大,想來六爺也怕控製不住,或者說他還沒有把握將這一切都收上來吧。”
皮休搖了搖頭說道:“我覺得可能不是這麽一迴事。”
“哦?”山滔輕笑一聲說道:“那你覺得會是怎麽迴事?”
皮休言道:“六爺本身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把手伸進了朝堂裏,他隻要能控製得了幾個朝臣就行了,至於明麵上那朝臣是誰的人他卻是不管的。但他不能保證朝堂裏的聰明人不看破他的舉動,比如那兩位宰相!所以他得給他們留點利,讓他們不說破……”
山滔深吸了口氣,而後說道:“你說得對!沈同和不可能倒向六爺,楊池因為楊家的事情與太子黨又有些說不清的瓜葛。所以沈同和會去太子黨,而楊池會去隴王黨,而牛侍郎就無所謂了,他不管去哪裏心裏都會向著六爺!所以四爺黨是用來給他們分的!而五爺……六爺定會讓皇帝對其失望,隻留其麵,而後裹挾工部薛峻與崔通,暗地裏控製著!”
皮休傻笑道:“我還有說對的時候?”
“聰明無非是用心而已,讀書無非是博知罷了,讀書多少與聰不聰明其實並無關聯,難怪六爺會看你呀!”
“那現在……”
“就看皇帝如何決策了!”
……………………………………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過年什麽時候算是開始,一直都沒有定論。
有人從祭灶神開始算,有人從除夕那天開始論,更有人覺得隻有正月初一開始才能算是開始過年。
但不管如何,過年什麽時候結束卻是有一個共識。
那就是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
隻有過完了這一天,年才算是結束。
元宵節掛花燈、賞花燈的習俗從什麽時候開始其實已經不可考了,反正這個習俗從強漢開始就已經有了。
隻不過現在還是白天,真正要賞花燈還得等到夜裏去。
隻是此時在紫宸殿裏的劉夢棣早就有些急不可耐了!
潛淵先生石奇川與王無歲並沒有在王璿璣的麵前將劉夢棣的身份說破,還隱瞞著她,好似就是想讓劉夢棣與王璿璣之間多一些羈絆。
他們好似十分擔心說破以後王璿璣會對劉夢棣生起厭惡感。
更或者說,潛淵先生或是王無歲想借用王璿璣來讓王無歲與劉夢棣加深關係。
而劉夢棣也不想打破王璿璣心中對自己的好感,他更知道元宵這一天王璿璣一定會來找自己!
萬一王璿璣找不著自己而去了五葉莊,怕是有些不知情之人將劉夢棣的身份說破,那時可就不好收拾了。
劉夢棣心中著急,使得他的脾氣變得有些不好起來。
他站在秦謙的辦公桌前,拿著一本奏疏在秦謙麵前愰著,十分生氣地說:“這種事情能拿到禦前說麽?這種事情是能說的?縣令瞎判胡判,知府與縣令是舊識,且還得考慮那縣令的背影,還前怕虎後怕狼,一怕得罪朝中人物,二怕得罪同僚,這是判的什麽?判的人情?那還要證據做甚?那斷案倒是簡單了,誰身份高貴判誰贏,誰出的錢多判誰贏唄!”
秦謙無奈地說:“官道上是有這樣的不正之風……”
“這是不正之風麽?這都快成了衙門裏的行規了!錯判了還不思悔改,用人脈去壓,這要是讓父皇看到了還不知要發多大的火呢!”
“這隻是侯左都的一麵之詞,是不是這樣還有待查證。”
劉夢棣言道:“怎麽?他隴王黨上的奏疏就有待查證,你太子黨上的奏疏說什麽就是什麽了?那要怎麽查證?隴王黨信不過派一個太子黨去查就能查到真相?依本王來看,就該讓隴王黨去查你們太子黨,也隻有他們一定會想著拿到實據,坐實此事!孟傳臣,擬旨!”
秦謙連忙說道:“六爺!皇上不在,好不下別的旨意,要不先留中……”
“留中做甚?等著你太子黨緩過勁來?出了事情本王負責,又沒叫你擔風險!父皇要是有意見就讓他有意見去,誰讓他的褲腰帶鬆胯,自己出門找女人,卻將我們留在了這裏受罪,本王的小美人還……反正父皇迴來你愛在他麵前想說什麽便說什麽,盡管招唿也就是了!孟傳臣,擬旨!”
孟傳臣看了一眼秦謙,最後隻得應了一聲是。
劉夢棣言道:“著左都禦使侯逸山巡查延安、榆林、慶州三府,代天子巡考地方,撫恤老臣、巡查官庫,勵學助教,都清獄事。凡查有冤案者,大事奏請,小事自斷,糾察一切冤假借案,即日啟程!”
秦謙兩眼一轉,連忙說道:“六爺,您讓大爺的左膀右臂離京是不是……”
“是什麽是?隻讓他巡三府,又沒讓他巡八府,頂多一個月就迴來了!怎麽?秦相還盼著他迴不來還是怎麽著?”
“沒什麽!這樣挺好的!臣即刻發往翰林院,下發聖旨!”
秦謙說完著向孟傳臣看了一眼。
那孟傳臣看了看劉夢棣認真的表情,又得到了秦謙的同意,馬上低下頭來奮筆直書。
秦謙卻是突然說道:“六爺,您剛剛發脾氣的樣子,越來越像理政時的皇上了!”
劉夢棣卻是沒好氣地迴答道:“他是我老子,我是他兒子,自是得像他了。我要是不像他,那宮中非得出大事不可!”
秦謙一愣,突然爽朗地笑了起來。
“別笑得那麽可勁,本王現在正煩著呢,還出不去,天天奏疏奏疏的,都快將本王給煩死了!”
秦謙卻是應道:“臣可沒看出來,倒覺得您樂在其中。六爺您這幾日辦的正事可沒一件出過差錯,什麽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這……妾身隻是覺得爺您查清楚了再做決斷為好!畢竟那名刺客的頭頭好似、好似有齊國口音。”
劉瀧說道:“這倒是句最大的實話!那些刺客的確是有齊國口音,你說的那個頭頭的服飾也是齊國那邊的,他應該就是個齊國人。也就是說,我大明宮裏有人與齊國人有所勾連!小六子……小六子曾說起糧食是從……”
“您如何還說小六子的不是,若不是他,怕是我們、我們……”
“好了好了,我不說這個了,你也多吃一些,看把你給累的!”
劉瀧與朱賢妃在酒肆大廳裏說著話,他們之所以能聊得這麽痛快是因為當時裏頭並沒有他人。
大早上酒肆是不會有客人的,何況這裏又是直道旁,根本就不在城中呢。
他們之所以沒人打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酒肆後院藏在過道處的人不願意打擾他們說話。
他們即是藏在過道邊上聽著,雖然劉瀧與朱賢妃說話一開始有些小聲,但後麵也漸漸大聲了起來。
這使得在一邊偷聽的人全都聽了去。
當劉瀧與朱賢妃說完了話那些話,偷聽之人這才向後退去,走到了一邊。
山滔吩咐夥計把一些菜再上那麽兩樣上去,而後低頭站在了一邊。
皮休看著山滔輕聲問道:“山先生怎麽了?”
山滔苦笑一聲,也輕聲應道:“果然,我有的也隻是急智與一些小聰明,若是要說這朝堂上的神仙打架,還得是圓通法師!而六爺更是知道宮裏的爭鬥是怎麽一迴事。他們是料定了朱賢妃會給六爺說好話,甚至把髒水往別人身上潑,甚至料準了……不!不對!”
“什麽不對?”
“朱賢妃的話應該是六爺教的,即是她將嫌疑引向薛貴妃,那麽現在……現在薛貴妃一定會天天去朱賢妃那裏找朱賢妃,她未必是去打探朱賢妃是不是真生病、還在不在自己的殿中,而應該為了別的事情……桑農!六爺這是把薛貴妃與工部薛峻給算得死死的呀!絕了!”
皮休問道:“六爺這是要幫朱賢妃在宮中爭寵麽?還是要把五爺給拖下水去?”
山滔輕笑一聲說道:“不會那麽簡單!薛貴妃和五爺……應該不會有事的!”
“這是為何?”
“周元甲死了,工部剩下的是崔通與薛峻,崔通是五爺黨,薛峻雖然是太子黨,但卻是五爺的親舅舅。工部將來是迴到五爺黨手裏是交到太子黨掌中?如果是交到五爺黨手中,五爺就不能有事,要不然一切都不會有意義。且會因周工部之死,皇上一定就會自己想辦法把薛峻變成五爺黨,以補五爺黨之空虛,所以薛貴妃與五爺都不會有事!”
“如果是交到太子黨的手中呢?”
“六爺曾說漢皇不會同意太子黨如此做大,所以不可能交給太子黨!”
皮休苦著臉說道:“我聽不明白!如果與原本沒什麽兩樣,六爺忙活這些做甚?”
山滔想了想說道:“我其實在這一方麵真不如圓通法師,也許……也許六爺想暫時留著五爺黨不動。畢竟四爺沒了,皇帝一迴去,四爺黨便會分崩離析。此時五爺黨若再倒了,朝局之變數就會越大,想來六爺也怕控製不住,或者說他還沒有把握將這一切都收上來吧。”
皮休搖了搖頭說道:“我覺得可能不是這麽一迴事。”
“哦?”山滔輕笑一聲說道:“那你覺得會是怎麽迴事?”
皮休言道:“六爺本身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把手伸進了朝堂裏,他隻要能控製得了幾個朝臣就行了,至於明麵上那朝臣是誰的人他卻是不管的。但他不能保證朝堂裏的聰明人不看破他的舉動,比如那兩位宰相!所以他得給他們留點利,讓他們不說破……”
山滔深吸了口氣,而後說道:“你說得對!沈同和不可能倒向六爺,楊池因為楊家的事情與太子黨又有些說不清的瓜葛。所以沈同和會去太子黨,而楊池會去隴王黨,而牛侍郎就無所謂了,他不管去哪裏心裏都會向著六爺!所以四爺黨是用來給他們分的!而五爺……六爺定會讓皇帝對其失望,隻留其麵,而後裹挾工部薛峻與崔通,暗地裏控製著!”
皮休傻笑道:“我還有說對的時候?”
“聰明無非是用心而已,讀書無非是博知罷了,讀書多少與聰不聰明其實並無關聯,難怪六爺會看你呀!”
“那現在……”
“就看皇帝如何決策了!”
……………………………………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過年什麽時候算是開始,一直都沒有定論。
有人從祭灶神開始算,有人從除夕那天開始論,更有人覺得隻有正月初一開始才能算是開始過年。
但不管如何,過年什麽時候結束卻是有一個共識。
那就是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
隻有過完了這一天,年才算是結束。
元宵節掛花燈、賞花燈的習俗從什麽時候開始其實已經不可考了,反正這個習俗從強漢開始就已經有了。
隻不過現在還是白天,真正要賞花燈還得等到夜裏去。
隻是此時在紫宸殿裏的劉夢棣早就有些急不可耐了!
潛淵先生石奇川與王無歲並沒有在王璿璣的麵前將劉夢棣的身份說破,還隱瞞著她,好似就是想讓劉夢棣與王璿璣之間多一些羈絆。
他們好似十分擔心說破以後王璿璣會對劉夢棣生起厭惡感。
更或者說,潛淵先生或是王無歲想借用王璿璣來讓王無歲與劉夢棣加深關係。
而劉夢棣也不想打破王璿璣心中對自己的好感,他更知道元宵這一天王璿璣一定會來找自己!
萬一王璿璣找不著自己而去了五葉莊,怕是有些不知情之人將劉夢棣的身份說破,那時可就不好收拾了。
劉夢棣心中著急,使得他的脾氣變得有些不好起來。
他站在秦謙的辦公桌前,拿著一本奏疏在秦謙麵前愰著,十分生氣地說:“這種事情能拿到禦前說麽?這種事情是能說的?縣令瞎判胡判,知府與縣令是舊識,且還得考慮那縣令的背影,還前怕虎後怕狼,一怕得罪朝中人物,二怕得罪同僚,這是判的什麽?判的人情?那還要證據做甚?那斷案倒是簡單了,誰身份高貴判誰贏,誰出的錢多判誰贏唄!”
秦謙無奈地說:“官道上是有這樣的不正之風……”
“這是不正之風麽?這都快成了衙門裏的行規了!錯判了還不思悔改,用人脈去壓,這要是讓父皇看到了還不知要發多大的火呢!”
“這隻是侯左都的一麵之詞,是不是這樣還有待查證。”
劉夢棣言道:“怎麽?他隴王黨上的奏疏就有待查證,你太子黨上的奏疏說什麽就是什麽了?那要怎麽查證?隴王黨信不過派一個太子黨去查就能查到真相?依本王來看,就該讓隴王黨去查你們太子黨,也隻有他們一定會想著拿到實據,坐實此事!孟傳臣,擬旨!”
秦謙連忙說道:“六爺!皇上不在,好不下別的旨意,要不先留中……”
“留中做甚?等著你太子黨緩過勁來?出了事情本王負責,又沒叫你擔風險!父皇要是有意見就讓他有意見去,誰讓他的褲腰帶鬆胯,自己出門找女人,卻將我們留在了這裏受罪,本王的小美人還……反正父皇迴來你愛在他麵前想說什麽便說什麽,盡管招唿也就是了!孟傳臣,擬旨!”
孟傳臣看了一眼秦謙,最後隻得應了一聲是。
劉夢棣言道:“著左都禦使侯逸山巡查延安、榆林、慶州三府,代天子巡考地方,撫恤老臣、巡查官庫,勵學助教,都清獄事。凡查有冤案者,大事奏請,小事自斷,糾察一切冤假借案,即日啟程!”
秦謙兩眼一轉,連忙說道:“六爺,您讓大爺的左膀右臂離京是不是……”
“是什麽是?隻讓他巡三府,又沒讓他巡八府,頂多一個月就迴來了!怎麽?秦相還盼著他迴不來還是怎麽著?”
“沒什麽!這樣挺好的!臣即刻發往翰林院,下發聖旨!”
秦謙說完著向孟傳臣看了一眼。
那孟傳臣看了看劉夢棣認真的表情,又得到了秦謙的同意,馬上低下頭來奮筆直書。
秦謙卻是突然說道:“六爺,您剛剛發脾氣的樣子,越來越像理政時的皇上了!”
劉夢棣卻是沒好氣地迴答道:“他是我老子,我是他兒子,自是得像他了。我要是不像他,那宮中非得出大事不可!”
秦謙一愣,突然爽朗地笑了起來。
“別笑得那麽可勁,本王現在正煩著呢,還出不去,天天奏疏奏疏的,都快將本王給煩死了!”
秦謙卻是應道:“臣可沒看出來,倒覺得您樂在其中。六爺您這幾日辦的正事可沒一件出過差錯,什麽都安排得妥妥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