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追封為王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時候該軟。
什麽時候該硬。
魏忠賢拎的非常清楚。
司禮監權力再大,也是皇爺賦予的。
皇爺要他三更死,他絕活不到五更。
沒法像唐代後期宦官任意弑君欺主,更換皇帝。
所以失去皇爺信任和恩寵,肯定步王體乾,塗文輔後塵,東林文官頃刻間把他撕碎。
龍椅上,朱由校作壁上觀。
本以為朝堂遍布閹黨,沒人出頭敲打魏閹,沒想到朝堂還有諍臣。
他恰好曉得陳廷謨,張三謨的事跡。
前者為傳奇巡撫,一本參倒七十二名貪官。
後者乃明末名臣,鐵麵無私,司吏能手。
現在兩人同督察院部分禦史彈劾魏忠賢和閹黨,然而,魏忠賢終究是天啟推到台前的打手。
為一時之快,泄憤誅殺魏忠賢,於他而言,等於真的自縛手腳,自斬臂膀。
羽翼未豐前,魏忠賢連同閹黨成員還得留。
髒活,累活,還得他們做。
陳廷謨出言爭辯,朱由校婉言道:“陳卿,此間商議軍機政務,忠賢之事無需再議。”
今早鏟除十二監,四司,八局內閹宦,沉重打擊閹黨在內廷的勢力。
他的部署中,錦衣衛監察地方,東廠牽製外廷。
以後收拾官紳,不法商賈,還需魏忠賢帶領閹黨帶頭衝鋒陷陣。
可以打罵魏忠賢,卻不能殺了他。
陳廷謨,張三謨欲言又止。
良機稍縱即逝,過了這村沒這店,奈何陛下死保魏閹。
魏忠賢驚詫,無需再議。
皇爺。
還是偏愛自己的皇爺。
不論平日如何打罵,遇事依然偏袒自己。
士為知己者死。
今後,老命都是皇爺的。
百官靜籟,朱由校直言不諱說:“陝西起義,遼東失地,川貴叛亂,大明遍地狼煙,江山社稷不穩,朕有意整吏治,振朝綱,遴選如熊廷弼,袁可立忠臣幹吏入朝。”
整吏治。
振朝綱。
遴選忠臣入朝。
皇級殿內靜可羅雀。
陛下沒說給熊廷弼,袁可立翻案,卻誇讚他們忠貞。
那麽,昔年上書請求陛下問斬熊廷弼,逼走袁可立的人,豈不成為亂臣賊子。
頓時,朝堂官吏唿啦啦跪地。
熊廷弼之死,起於遼東巡撫王化貞棄廣寧而西走。
廣寧淪陷,熊廷弼請求將自己繩之以法。
東林人,禮部儀製司主事劉宗周率先彈劾熊廷弼,建議奪去熊廷弼尚書之位,收迴蟒玉。
遭天啟怒斥,皇天批示讓其戴罪立功,
可惜劉宗周起頭,兵部,六科,督察院禦史明裏暗裏推波助瀾。
後馮銓獻上遼東傳,黃立極夜半片紙了當之,讓事情越發不可控,直接間接害死熊廷弼。
袁可立辭官,起於東林文官誣陷其冒功,後挑撥與毛文龍的將帥關係。
導致袁可立致仕,遼東局勢惡化。
熊廷弼之死,袁可立辭官,閹黨,東林黨脫不了幹係。
鑒於崔呈秀加錢事件閃了百官的腰。
百官覺得事情絕不簡單,皇帝肯定有所圖謀。
很快思維敏捷的官吏,隱約猜出皇帝何意。
將熊廷弼視作忠臣,當做百官楷模。
既籠絡邊關將士,也籠絡朝廷忠貞之人,還能借此驅逐內閣首輔黃立極等,和以前迫害熊廷弼的閹黨,東林官吏。
一石三鳥。
高。
實在是高。
魏忠賢察覺氣氛微妙,率先哀聲求饒:“皇爺,老奴有罪,老奴該死。”
黃立極,施鳳來,馮銓等官吏見狀,仿佛得了軟骨病噗通噗通跪地。
朱由校背靠龍椅,有點煩躁的揉著鬢角。
他迫不及待想處理陝西災情,處理王二起義。
怎奈問斬熊廷弼,是天啟二年到天啟五年,朝廷最大事件之一。
起初圍繞熊廷弼,王化貞因防守策略而爭論,後演變為東林黨,閹黨之爭。
熊廷弼下獄,三司會審中,左都禦史鄒元標為東林黨領袖,大理寺卿周應秋尚未成為閹黨,刑部尚書王紀中立。
滿朝官吏,唯顧大章為熊廷弼求情。
他要中興大明,必須處理好熊廷弼案。
破除武將心中芥蒂,打消對皇上的不信任。
今日舊事重提,自然為熊廷弼翻案。
當年熊廷弼,王化貞同時下獄,熊廷弼被斬於西市,傳首九邊,屍體丟棄荒野,今尚未收葬。
後長子自刎,女兒嘔血而死,僅存幼子,朝廷依然持續追贓。
王化貞苟活到崇禎五年,登萊巡撫袁可立在遼東取得的勝利,證明熊廷弼三方部署的策略是正確的。
天啟政治上的搖擺不定,朱由校滿是鄙夷,現在總要有人為熊廷弼之死負責。
朱由校凝視著跪地的官吏,高聲怒斥:“黃立極,你夜半片紙了當之好生威風,馮銓,你敬獻遼東傳好生忠心,還有你們督察院禦史都挺喜歡彈劾嘛。”
“即日起,革去黃立極內閣首輔之職,罰銀兩萬,貶為鳳陽巡撫。”
“劉宗周為代表彈劾熊廷弼的官吏,罰銀五千。”
“原首輔顧秉謙罰銀四萬,前禮部侍郎馮銓,罰十萬。”
“禦史梁夢環,門克新、郭興治、石三畏、卓邁斬立決,江夏知縣王爾玉,斬立決。”
至於前遼東巡撫王化貞,朱由校惜其醫術,不想殺之。
未來數載疫情,鼠疫嚴重,王化貞尚有用武之地,怎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王化貞輕信後金細作,導致廣寧慘敗,損失幾萬精銳,失去40多座城堡,坑苦熊廷弼和遼東軍民。“王化貞,罰銀十萬兩,以軍餉補償遼東將士。”
“廷弼知兵善戰,通曉軍事,為大明巨擘。”
“禮部為其斂屍,屍首合一,內帑撥款厚葬,追封廷弼為江夏王,諡號“武毅”。”
“由子襲爵,封江夏郡公,食邑七百戶,賞黃金千兩。”
“施鳳來,你前往江夏宣旨,命知府歸還抄沒熊家的財產,不得有半點差池。”
黃立極,施鳳來等謝恩領命。
戰戰兢兢兩日,陛下還用他們,代表他們安全上岸。
百官則震驚萬分,自宣平王朱永之後,百年內,朝廷無將領死後追封為王。
陛下追封熊廷弼為江夏王,重罰王元化,顧秉謙,馮銓,問斬昔年中傷熊廷弼,掀起黨爭的言官,這分明肯定了熊廷弼過往戰功。
什麽時候該硬。
魏忠賢拎的非常清楚。
司禮監權力再大,也是皇爺賦予的。
皇爺要他三更死,他絕活不到五更。
沒法像唐代後期宦官任意弑君欺主,更換皇帝。
所以失去皇爺信任和恩寵,肯定步王體乾,塗文輔後塵,東林文官頃刻間把他撕碎。
龍椅上,朱由校作壁上觀。
本以為朝堂遍布閹黨,沒人出頭敲打魏閹,沒想到朝堂還有諍臣。
他恰好曉得陳廷謨,張三謨的事跡。
前者為傳奇巡撫,一本參倒七十二名貪官。
後者乃明末名臣,鐵麵無私,司吏能手。
現在兩人同督察院部分禦史彈劾魏忠賢和閹黨,然而,魏忠賢終究是天啟推到台前的打手。
為一時之快,泄憤誅殺魏忠賢,於他而言,等於真的自縛手腳,自斬臂膀。
羽翼未豐前,魏忠賢連同閹黨成員還得留。
髒活,累活,還得他們做。
陳廷謨出言爭辯,朱由校婉言道:“陳卿,此間商議軍機政務,忠賢之事無需再議。”
今早鏟除十二監,四司,八局內閹宦,沉重打擊閹黨在內廷的勢力。
他的部署中,錦衣衛監察地方,東廠牽製外廷。
以後收拾官紳,不法商賈,還需魏忠賢帶領閹黨帶頭衝鋒陷陣。
可以打罵魏忠賢,卻不能殺了他。
陳廷謨,張三謨欲言又止。
良機稍縱即逝,過了這村沒這店,奈何陛下死保魏閹。
魏忠賢驚詫,無需再議。
皇爺。
還是偏愛自己的皇爺。
不論平日如何打罵,遇事依然偏袒自己。
士為知己者死。
今後,老命都是皇爺的。
百官靜籟,朱由校直言不諱說:“陝西起義,遼東失地,川貴叛亂,大明遍地狼煙,江山社稷不穩,朕有意整吏治,振朝綱,遴選如熊廷弼,袁可立忠臣幹吏入朝。”
整吏治。
振朝綱。
遴選忠臣入朝。
皇級殿內靜可羅雀。
陛下沒說給熊廷弼,袁可立翻案,卻誇讚他們忠貞。
那麽,昔年上書請求陛下問斬熊廷弼,逼走袁可立的人,豈不成為亂臣賊子。
頓時,朝堂官吏唿啦啦跪地。
熊廷弼之死,起於遼東巡撫王化貞棄廣寧而西走。
廣寧淪陷,熊廷弼請求將自己繩之以法。
東林人,禮部儀製司主事劉宗周率先彈劾熊廷弼,建議奪去熊廷弼尚書之位,收迴蟒玉。
遭天啟怒斥,皇天批示讓其戴罪立功,
可惜劉宗周起頭,兵部,六科,督察院禦史明裏暗裏推波助瀾。
後馮銓獻上遼東傳,黃立極夜半片紙了當之,讓事情越發不可控,直接間接害死熊廷弼。
袁可立辭官,起於東林文官誣陷其冒功,後挑撥與毛文龍的將帥關係。
導致袁可立致仕,遼東局勢惡化。
熊廷弼之死,袁可立辭官,閹黨,東林黨脫不了幹係。
鑒於崔呈秀加錢事件閃了百官的腰。
百官覺得事情絕不簡單,皇帝肯定有所圖謀。
很快思維敏捷的官吏,隱約猜出皇帝何意。
將熊廷弼視作忠臣,當做百官楷模。
既籠絡邊關將士,也籠絡朝廷忠貞之人,還能借此驅逐內閣首輔黃立極等,和以前迫害熊廷弼的閹黨,東林官吏。
一石三鳥。
高。
實在是高。
魏忠賢察覺氣氛微妙,率先哀聲求饒:“皇爺,老奴有罪,老奴該死。”
黃立極,施鳳來,馮銓等官吏見狀,仿佛得了軟骨病噗通噗通跪地。
朱由校背靠龍椅,有點煩躁的揉著鬢角。
他迫不及待想處理陝西災情,處理王二起義。
怎奈問斬熊廷弼,是天啟二年到天啟五年,朝廷最大事件之一。
起初圍繞熊廷弼,王化貞因防守策略而爭論,後演變為東林黨,閹黨之爭。
熊廷弼下獄,三司會審中,左都禦史鄒元標為東林黨領袖,大理寺卿周應秋尚未成為閹黨,刑部尚書王紀中立。
滿朝官吏,唯顧大章為熊廷弼求情。
他要中興大明,必須處理好熊廷弼案。
破除武將心中芥蒂,打消對皇上的不信任。
今日舊事重提,自然為熊廷弼翻案。
當年熊廷弼,王化貞同時下獄,熊廷弼被斬於西市,傳首九邊,屍體丟棄荒野,今尚未收葬。
後長子自刎,女兒嘔血而死,僅存幼子,朝廷依然持續追贓。
王化貞苟活到崇禎五年,登萊巡撫袁可立在遼東取得的勝利,證明熊廷弼三方部署的策略是正確的。
天啟政治上的搖擺不定,朱由校滿是鄙夷,現在總要有人為熊廷弼之死負責。
朱由校凝視著跪地的官吏,高聲怒斥:“黃立極,你夜半片紙了當之好生威風,馮銓,你敬獻遼東傳好生忠心,還有你們督察院禦史都挺喜歡彈劾嘛。”
“即日起,革去黃立極內閣首輔之職,罰銀兩萬,貶為鳳陽巡撫。”
“劉宗周為代表彈劾熊廷弼的官吏,罰銀五千。”
“原首輔顧秉謙罰銀四萬,前禮部侍郎馮銓,罰十萬。”
“禦史梁夢環,門克新、郭興治、石三畏、卓邁斬立決,江夏知縣王爾玉,斬立決。”
至於前遼東巡撫王化貞,朱由校惜其醫術,不想殺之。
未來數載疫情,鼠疫嚴重,王化貞尚有用武之地,怎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王化貞輕信後金細作,導致廣寧慘敗,損失幾萬精銳,失去40多座城堡,坑苦熊廷弼和遼東軍民。“王化貞,罰銀十萬兩,以軍餉補償遼東將士。”
“廷弼知兵善戰,通曉軍事,為大明巨擘。”
“禮部為其斂屍,屍首合一,內帑撥款厚葬,追封廷弼為江夏王,諡號“武毅”。”
“由子襲爵,封江夏郡公,食邑七百戶,賞黃金千兩。”
“施鳳來,你前往江夏宣旨,命知府歸還抄沒熊家的財產,不得有半點差池。”
黃立極,施鳳來等謝恩領命。
戰戰兢兢兩日,陛下還用他們,代表他們安全上岸。
百官則震驚萬分,自宣平王朱永之後,百年內,朝廷無將領死後追封為王。
陛下追封熊廷弼為江夏王,重罰王元化,顧秉謙,馮銓,問斬昔年中傷熊廷弼,掀起黨爭的言官,這分明肯定了熊廷弼過往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