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瞌睡遞枕頭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安府,永豐倉。
吳孟明雙眼赤紅盯著空出大半的糧倉,聲音低沉的向徐大化道:“大人,都查清楚,夏糧粒米未入永豐倉,早上入倉的賑災糧少了四成。”
聞言,徐大化提刀刀人的想法前所未有的強烈。
永豐倉,官倉也。
半年粒米未儲,把永豐倉視為自家糧倉嗎。
難怪西安南門粥棚兩三處。
他手持三尺青鋒劍,斬天落長虹,自認為殺伐果決,已經震懾四方宵小。
孰料還有人敢在他眼皮下把長途跋涉運來賑災糧食盜走。
何止是貪得無厭。
這特麽是對抗朝廷,公然和陝西百姓作對。
徐大化殺氣騰騰,向永豐倉一眾官吏質問:“誰來給本官個合理解釋?”
碩鼠。
碩鼠。
這群人監守自盜,該殺,該殺。
糧儲郎中陳良知顫顫巍巍出列,緊張兮兮說:“稟大人,晌午錦衣衛抓捕秦王府承奉,王府儀衛運走三成糧食,另外所缺下官尚不知情。”
是嗎?
徐大化惡狠狠瞪著陳良知。
你特麽身為糧儲郎中,職責是負責糧倉,你不知情,朝廷養你何用?
陝西災情,既是天災,亦是人禍。
難怪赴陝前,陛下叮嚀說嚴是愛,寬是害,放鬆監督出腐敗。
讓他刀鋒向內,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砸碎按察司的壇壇罐罐,重組新的監察體係,乃至於把農工商拉進監督體係內。
徐大化追問:“右布政使洪承疇在陝西督糧,他以前沒來過永豐倉,來時糧食是否充足?”
陳良知道:“洪大人赴陝時,陝北饑荒嚴重,他在延安府督糧,賑災,故而不曾來過永豐倉。今日則來過永豐倉,來時賑濟糧入庫,不曾缺少糧食。”
徐大化打破砂鍋問到底:那“到底何人運走糧食,想清楚再迴答。”
鏘。
錦衣衛清脆的抽刀聲響起。
陳良知駭然,噗通跪地說:“不……不排除秦王府家丁欲壑難平,他們經常勾結糧商,私自盜賣官糧。”
秦王!
又是秦王。
徐大化雙臂繃直,拳頭嘎吱作響。
既然秦王出招,他必須要尊敬對手。
徐大化向吳孟明詢問:“總督去秦王府麽,秦王是否同意捐獻十萬石糧食?”
吳孟明道:“都督去過秦王府,秦王以連年災荒,王府困頓為由故意拖延。”
“嗬嗬。”
徐大化輕笑兩聲。
“秦王飛揚跋扈,無視民情,封地內餓殍滿道,饑民四溢,他非但不積極賑災,還公然運走賑濟糧,又對皇命敷衍了事,莫非以為陛下對諸藩和善便敢無法無天嗎?錦衣衛是否搜羅出秦王罪行?”
吳孟明神色一亮,布政使計劃冒天下之大不韙收拾藩王嗎?
若布政使不顧己身為民請命,他願舍命陪君子,為陝西百姓討個公道。
“大人,秦藩罪行累累。”
“其一,常將民田指為荒地,閑地,欺君罔上,通過陛下批準,以“合法”手段廣奪民田。”
“其二,借藩王之勢,蠻橫的侵奪民田,包括投獻、低價奪買。陝西耕地不足三十萬頃,藩王霸占五萬頃,其中尤以秦王最廣。”
“其三,秦王的土地由管莊內臣和管莊官校打理,他們基本由無賴充當,不光肆意掠取百姓財物,還奸汙婦女,私設刑具、牢獄,縛打佃農,甚至格殺莊佃。”
頓了頓,吳孟明悲戚的說:“以上種種,依然不能讓秦藩傷筋動骨,欲懲治秦藩,非王府承奉張清為突破口。”
徐大化聽著吳孟明的匯報,非常讚同他話。
秦王乃至秦藩,霸占百姓田地的方法如出一轍。
又因太祖分封諸王的政策支持,非謀反作亂,尋常罪行還真的難以撼動諸王地位。
吳孟明建議收拾秦王府承奉,好奇的詢問:“為何是他?”
吳孟明道:“天啟元年陝西巡撫呂兆熊上疏彈劾秦藩承奉張清,稱其侵吞草場多達萬頃,侵占軍丁達一百五十名。”
“呂大人派地方官趙守呈去查,張清仗著秦王撐腰,無視官府威嚴,糾集黨羽私設刑堂,對趙守呈嚴刑拷打,致人死亡。”
“在秦王庇佑下,犯下殺官重罪的張清依舊逍遙法外。天啟三年刑科給事中解學龍提及秦藩承奉張清的惡行,朝臣稱遠在西安的秦王無人臣禮,可見張清之事影響之大。”
“大人處理好這件事兒,肯定狠狠敲打秦藩。”
張清?
徐大化滿布怒氣的麵孔漸漸放鬆,升起幾分淡淡笑容。
張清案,當年鬧得很大。
以至於擔任陝西監察禦史高宏圖,在張清被權臣包庇下來,氣憤之下稱病隱退。
“這個張清抓了沒有?”
吳孟明答道:“皇爺囑咐過,務必以張清為突破口讓秦藩出血,所以,錦衣衛赴陝抓的第一個惡賊就是他。”
“好好好。”
徐大化大喜,連連拍手稱讚。
張清。
承奉罷了。
區區閹宦,霸占上萬頃草場。
私設邢堂,毆打官員致死,事後還能安然無恙,他不信沒有秦藩包庇。
既然秦藩喜歡包庇,他恰好以此為突破口,重拳擊穿秦藩勢力。
督辦陝西官場拖延七載的大案,收迴草場,為官吏鳴冤,他日迴京,饒是東林官吏都得豎起大拇指稱他一句青天大老爺。
徐大化言語犀利說:“秦藩貴為大明首藩,大宗屢屢絕嗣,幸虧皇恩浩蕩,他朱宜漶才得以小宗入繼大宗,不思報君恩,還敢公然抗命。”
“傳本官令,永豐倉官吏玩忽職守,致使朝廷財產流失,統統抓捕審訊,同時抓捕秦王府儀衛,所有管莊內臣和管莊管,錦衣衛連同三司從嚴從快審訊,把三司已經審理過,定下死罪的官員,小吏,商賈,統統押去刑場,通知西安城內官吏,宗親,商賈統統去刑場觀斬,屆時不到者,以藐視大明律論處。”
吳孟明仰頭望天,日頭馬上落山,猶豫不決的詢問:“大人,現在嗎,是否通知劉總督?”
“無需邀請都督。”徐大化斬釘截鐵說,催促道:“現在,馬上,就在當下召集,必須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他和劉鴻訓,吳牲不同,陛下給他便宜行事之權,欽點他整頓陝西官場。
身為封疆大吏,手握生殺大權。
然而,陛下卻派劉鴻訓率領三司同行。
這說明什麽。
抄家殺人有損名譽的髒活累活他來做。
維護法律公正,表現皇恩浩蕩,劉鴻訓率領的三司來做。
所以對付秦王,他務必扮演好馬前卒的角色,表現出舍我其誰也。
監察如刻石。
紀律似鋼鉗。
執法像秤砣。
徐大化赴陝時刻謹記朱由校的箴言。
他要推到千瘡百孔的陝西官場,與劉鴻訓組建新的秩序鎖鏈。
吳孟明雙眼赤紅盯著空出大半的糧倉,聲音低沉的向徐大化道:“大人,都查清楚,夏糧粒米未入永豐倉,早上入倉的賑災糧少了四成。”
聞言,徐大化提刀刀人的想法前所未有的強烈。
永豐倉,官倉也。
半年粒米未儲,把永豐倉視為自家糧倉嗎。
難怪西安南門粥棚兩三處。
他手持三尺青鋒劍,斬天落長虹,自認為殺伐果決,已經震懾四方宵小。
孰料還有人敢在他眼皮下把長途跋涉運來賑災糧食盜走。
何止是貪得無厭。
這特麽是對抗朝廷,公然和陝西百姓作對。
徐大化殺氣騰騰,向永豐倉一眾官吏質問:“誰來給本官個合理解釋?”
碩鼠。
碩鼠。
這群人監守自盜,該殺,該殺。
糧儲郎中陳良知顫顫巍巍出列,緊張兮兮說:“稟大人,晌午錦衣衛抓捕秦王府承奉,王府儀衛運走三成糧食,另外所缺下官尚不知情。”
是嗎?
徐大化惡狠狠瞪著陳良知。
你特麽身為糧儲郎中,職責是負責糧倉,你不知情,朝廷養你何用?
陝西災情,既是天災,亦是人禍。
難怪赴陝前,陛下叮嚀說嚴是愛,寬是害,放鬆監督出腐敗。
讓他刀鋒向內,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砸碎按察司的壇壇罐罐,重組新的監察體係,乃至於把農工商拉進監督體係內。
徐大化追問:“右布政使洪承疇在陝西督糧,他以前沒來過永豐倉,來時糧食是否充足?”
陳良知道:“洪大人赴陝時,陝北饑荒嚴重,他在延安府督糧,賑災,故而不曾來過永豐倉。今日則來過永豐倉,來時賑濟糧入庫,不曾缺少糧食。”
徐大化打破砂鍋問到底:那“到底何人運走糧食,想清楚再迴答。”
鏘。
錦衣衛清脆的抽刀聲響起。
陳良知駭然,噗通跪地說:“不……不排除秦王府家丁欲壑難平,他們經常勾結糧商,私自盜賣官糧。”
秦王!
又是秦王。
徐大化雙臂繃直,拳頭嘎吱作響。
既然秦王出招,他必須要尊敬對手。
徐大化向吳孟明詢問:“總督去秦王府麽,秦王是否同意捐獻十萬石糧食?”
吳孟明道:“都督去過秦王府,秦王以連年災荒,王府困頓為由故意拖延。”
“嗬嗬。”
徐大化輕笑兩聲。
“秦王飛揚跋扈,無視民情,封地內餓殍滿道,饑民四溢,他非但不積極賑災,還公然運走賑濟糧,又對皇命敷衍了事,莫非以為陛下對諸藩和善便敢無法無天嗎?錦衣衛是否搜羅出秦王罪行?”
吳孟明神色一亮,布政使計劃冒天下之大不韙收拾藩王嗎?
若布政使不顧己身為民請命,他願舍命陪君子,為陝西百姓討個公道。
“大人,秦藩罪行累累。”
“其一,常將民田指為荒地,閑地,欺君罔上,通過陛下批準,以“合法”手段廣奪民田。”
“其二,借藩王之勢,蠻橫的侵奪民田,包括投獻、低價奪買。陝西耕地不足三十萬頃,藩王霸占五萬頃,其中尤以秦王最廣。”
“其三,秦王的土地由管莊內臣和管莊官校打理,他們基本由無賴充當,不光肆意掠取百姓財物,還奸汙婦女,私設刑具、牢獄,縛打佃農,甚至格殺莊佃。”
頓了頓,吳孟明悲戚的說:“以上種種,依然不能讓秦藩傷筋動骨,欲懲治秦藩,非王府承奉張清為突破口。”
徐大化聽著吳孟明的匯報,非常讚同他話。
秦王乃至秦藩,霸占百姓田地的方法如出一轍。
又因太祖分封諸王的政策支持,非謀反作亂,尋常罪行還真的難以撼動諸王地位。
吳孟明建議收拾秦王府承奉,好奇的詢問:“為何是他?”
吳孟明道:“天啟元年陝西巡撫呂兆熊上疏彈劾秦藩承奉張清,稱其侵吞草場多達萬頃,侵占軍丁達一百五十名。”
“呂大人派地方官趙守呈去查,張清仗著秦王撐腰,無視官府威嚴,糾集黨羽私設刑堂,對趙守呈嚴刑拷打,致人死亡。”
“在秦王庇佑下,犯下殺官重罪的張清依舊逍遙法外。天啟三年刑科給事中解學龍提及秦藩承奉張清的惡行,朝臣稱遠在西安的秦王無人臣禮,可見張清之事影響之大。”
“大人處理好這件事兒,肯定狠狠敲打秦藩。”
張清?
徐大化滿布怒氣的麵孔漸漸放鬆,升起幾分淡淡笑容。
張清案,當年鬧得很大。
以至於擔任陝西監察禦史高宏圖,在張清被權臣包庇下來,氣憤之下稱病隱退。
“這個張清抓了沒有?”
吳孟明答道:“皇爺囑咐過,務必以張清為突破口讓秦藩出血,所以,錦衣衛赴陝抓的第一個惡賊就是他。”
“好好好。”
徐大化大喜,連連拍手稱讚。
張清。
承奉罷了。
區區閹宦,霸占上萬頃草場。
私設邢堂,毆打官員致死,事後還能安然無恙,他不信沒有秦藩包庇。
既然秦藩喜歡包庇,他恰好以此為突破口,重拳擊穿秦藩勢力。
督辦陝西官場拖延七載的大案,收迴草場,為官吏鳴冤,他日迴京,饒是東林官吏都得豎起大拇指稱他一句青天大老爺。
徐大化言語犀利說:“秦藩貴為大明首藩,大宗屢屢絕嗣,幸虧皇恩浩蕩,他朱宜漶才得以小宗入繼大宗,不思報君恩,還敢公然抗命。”
“傳本官令,永豐倉官吏玩忽職守,致使朝廷財產流失,統統抓捕審訊,同時抓捕秦王府儀衛,所有管莊內臣和管莊管,錦衣衛連同三司從嚴從快審訊,把三司已經審理過,定下死罪的官員,小吏,商賈,統統押去刑場,通知西安城內官吏,宗親,商賈統統去刑場觀斬,屆時不到者,以藐視大明律論處。”
吳孟明仰頭望天,日頭馬上落山,猶豫不決的詢問:“大人,現在嗎,是否通知劉總督?”
“無需邀請都督。”徐大化斬釘截鐵說,催促道:“現在,馬上,就在當下召集,必須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他和劉鴻訓,吳牲不同,陛下給他便宜行事之權,欽點他整頓陝西官場。
身為封疆大吏,手握生殺大權。
然而,陛下卻派劉鴻訓率領三司同行。
這說明什麽。
抄家殺人有損名譽的髒活累活他來做。
維護法律公正,表現皇恩浩蕩,劉鴻訓率領的三司來做。
所以對付秦王,他務必扮演好馬前卒的角色,表現出舍我其誰也。
監察如刻石。
紀律似鋼鉗。
執法像秤砣。
徐大化赴陝時刻謹記朱由校的箴言。
他要推到千瘡百孔的陝西官場,與劉鴻訓組建新的秩序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