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微服私訪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退朝。
吃過午膳,朱由校臨時召見李國普,孫承宗,李邦華,劉應坤。
出宮微服私訪前,他計劃把政務交給李國普,把軍務交給孫承宗,把京城安危交給李邦華,把皇宮安危交給劉應坤。
常言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最近依靠後世淺薄知識整治宦官,勳貴,宗藩,將官,地方官吏。
可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特別是處理農業事務,不切實際的設想容易耽擱百姓一年收成,讓朝廷處境雪上加霜。
朱由校更換便裝,安排魏忠賢同行,派遣方正化,田爾耕,賀人龍,在四衛軍,錦衣衛,武衛軍內各點齊百名好手,喬裝打扮護駕。
召集尚未去保定赴任的秦王,迴京尚未任命的楊覲光,順天府府尹崔呈秀,工部尚書徐光啟,戶部侍郎畢自嚴,按察副使王象晉同行。
出宮,四衛軍,武衛軍,錦衣衛散去,潛入人群暗中保護。
魏忠賢,秦王,崔呈秀,徐光啟,畢自嚴,王象晉陪伴朱由校左右,走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魏忠賢低聲詢問:“皇爺,我們去哪裏?”
朱由校沒有具體目標,淡淡說:“出京,先在直隸各府隨處走走。”
京師,作為天下首城,看不出什麽門道,欲了解地方事務,還需去鄉下轉轉。
目前,大明土地問題嚴重,不光存在兼並,還存在物產單一。
導致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若逐步化解土地問題,等於解決大明過半問題。
朱由校騎馬緩慢前行,舉目東張西望,觀察京城情況。
城內比較繁華,街道兩旁是茶樓,酒肆,當鋪,作坊林立,不時遇到運送貨物的車隊,或三三兩兩的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或坐著轎子的錦衣華服官紳商賈。
一段路程後,街上行人匆匆,有挑擔趕路的商販,有駕著送貨的力夫,還有趕著毛驢叫賣農產品的行商。
街道從事商業,手工業的小商小販不少。
這段整體和後世影視劇內,城市內的場景相差無幾。
朱由校非常滿意,他擔心問題沒有出現,向魏忠賢說:“還行,兵部,督察院把京城治理的不錯。”
臨時決定出宮視察,事先未告知他人,京城街道井然有序,還算熱鬧,沒有出現勳貴當街縱馬,地痞惡霸欺行霸市的現象,說明兵部督察院在他看不到地方花了心思,做了事實。
魏忠賢恭敬說:“皇爺整頓吏治,更換兵部督察院官吏,頒布各項製度,孫尚書,謝學龍,阮大铖兩位都禦史調整兵馬司,五城巡查禦史,將以權謀私,賣官鬻爵,橫征暴斂的官吏,統統送去錦衣衛詔獄,針對時弊改革,大力啟用新人,嚴格要求兵馬司,五城巡查禦史,所以京城肉眼可見改變。”
朱由校微微頷首,兵馬司和五城巡查禦史管理京城治安,負責京城訴訟案和緝捕事宜。
還行,有進步。
沿著主街巡查,朱由校心情格外愉悅,還親自下馬在街道旁店鋪購買零食,詢問商賈生活。
然而,騎馬出京,所見所聞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前往京城的道路兩旁,滿是臨時支起的窩棚,衣衫襤褸,拖家帶口的流民。
一個個蓬頭散發,烏漆嘛黑,身形消瘦,目光空洞。
呃。
這是大明的百姓?
朱由校捫心自問,內心難以相信。
他前世去過貧困地區,饒是最貧困的農民,不論精神麵貌,還是身體狀況都比眼前的百姓好。
須知。
這是京城外,連京郊都算不上。
與京城一牆之隔,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虧他還對朝廷近期的舉措沾沾自喜,結果自己眼皮底下出現海量流民。
幸好他臨時出宮視察,不然,還不清楚百姓生活如此之艱難,百官竟無人上書。
這純屬把他當做提線木偶嗎?
朱由校目光似劍盯著順天府尹崔呈秀詢問:“京城外怎麽如此貧苦百姓,實話實說。”
聞言,崔呈秀大駭,策馬快速上前,聯想起魏忠賢的警告,命是自己的,休要在皇爺麵前耍小心思。
作揖答道:“稟陛下,直隸地區海量土地歸於官紳,富戶,尋常百姓失去土地,所以...”
“另外,遼東戰事愈演愈烈,直隸許多百姓長期服徭役,難以照顧田地。”
“還有部分是山東逃難過來的百姓。”
“臣擔任順天府尹以來,已經在大刀闊斧改革,怎奈處處掣肘,接連碰壁。”
他苦啊。
順天府尹,表麵比普通府官官銜挺高,怎奈京城達官貴人多如牛毛。
順天府尹強勢,不可避免對不法權貴開刀,辦案越多得罪的權貴越多。
順天府尹軟弱,引起京城治安大亂,勢必惹得皇帝震怒招致罷官。
常言道,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所幸近來皇帝嚴懲宗藩,勳貴,內外廷官吏,他借勢整頓順天府內部,親自將貪官汙吏送去錦衣衛,把靠權勢,金錢混進來的庸碌之輩,屍位素餐之徒,毫不留情驅逐。
裁撤衙門老弱,奸猾的衙役,重新選拔良家子弟擔任。
這半月來,大力收拾順天府地痞惡霸,不法商賈,所幸漸漸富有成效。
然而,他能管理順天府治下的州縣,不能管理外來流動百姓,畢竟,朝廷風氣今非昔比。
朱由校麵色鬱悶,叮嚀說:“順天府乃京畿重地,大明的臉麵,近期順天府沒少收拾地痞惡霸,不法商賈,貪官汙吏,派錦衣衛去傳令,迅速以抄家贓款的賑災,把收繳所得土地分配給百姓,越快安置越好,以免入冬百姓居無定所,食不果腹。”
崔呈秀如蒙大赦,恭敬領命,“臣遵命。”
朱由校沒有理會前去安排的崔呈秀,騎馬繼續視察。
離京城越遠,鄉下越荒涼,道路上百姓衣衫越落魄,身形越消瘦。
朱由校更首次見識到什麽叫路有凍死骨,他在鄉野道路旁瞧見屍體,骨骸。
不光有,還很多,伴有野狗啃食。
此時,他切身理解什麽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吃過午膳,朱由校臨時召見李國普,孫承宗,李邦華,劉應坤。
出宮微服私訪前,他計劃把政務交給李國普,把軍務交給孫承宗,把京城安危交給李邦華,把皇宮安危交給劉應坤。
常言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最近依靠後世淺薄知識整治宦官,勳貴,宗藩,將官,地方官吏。
可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特別是處理農業事務,不切實際的設想容易耽擱百姓一年收成,讓朝廷處境雪上加霜。
朱由校更換便裝,安排魏忠賢同行,派遣方正化,田爾耕,賀人龍,在四衛軍,錦衣衛,武衛軍內各點齊百名好手,喬裝打扮護駕。
召集尚未去保定赴任的秦王,迴京尚未任命的楊覲光,順天府府尹崔呈秀,工部尚書徐光啟,戶部侍郎畢自嚴,按察副使王象晉同行。
出宮,四衛軍,武衛軍,錦衣衛散去,潛入人群暗中保護。
魏忠賢,秦王,崔呈秀,徐光啟,畢自嚴,王象晉陪伴朱由校左右,走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魏忠賢低聲詢問:“皇爺,我們去哪裏?”
朱由校沒有具體目標,淡淡說:“出京,先在直隸各府隨處走走。”
京師,作為天下首城,看不出什麽門道,欲了解地方事務,還需去鄉下轉轉。
目前,大明土地問題嚴重,不光存在兼並,還存在物產單一。
導致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若逐步化解土地問題,等於解決大明過半問題。
朱由校騎馬緩慢前行,舉目東張西望,觀察京城情況。
城內比較繁華,街道兩旁是茶樓,酒肆,當鋪,作坊林立,不時遇到運送貨物的車隊,或三三兩兩的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或坐著轎子的錦衣華服官紳商賈。
一段路程後,街上行人匆匆,有挑擔趕路的商販,有駕著送貨的力夫,還有趕著毛驢叫賣農產品的行商。
街道從事商業,手工業的小商小販不少。
這段整體和後世影視劇內,城市內的場景相差無幾。
朱由校非常滿意,他擔心問題沒有出現,向魏忠賢說:“還行,兵部,督察院把京城治理的不錯。”
臨時決定出宮視察,事先未告知他人,京城街道井然有序,還算熱鬧,沒有出現勳貴當街縱馬,地痞惡霸欺行霸市的現象,說明兵部督察院在他看不到地方花了心思,做了事實。
魏忠賢恭敬說:“皇爺整頓吏治,更換兵部督察院官吏,頒布各項製度,孫尚書,謝學龍,阮大铖兩位都禦史調整兵馬司,五城巡查禦史,將以權謀私,賣官鬻爵,橫征暴斂的官吏,統統送去錦衣衛詔獄,針對時弊改革,大力啟用新人,嚴格要求兵馬司,五城巡查禦史,所以京城肉眼可見改變。”
朱由校微微頷首,兵馬司和五城巡查禦史管理京城治安,負責京城訴訟案和緝捕事宜。
還行,有進步。
沿著主街巡查,朱由校心情格外愉悅,還親自下馬在街道旁店鋪購買零食,詢問商賈生活。
然而,騎馬出京,所見所聞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前往京城的道路兩旁,滿是臨時支起的窩棚,衣衫襤褸,拖家帶口的流民。
一個個蓬頭散發,烏漆嘛黑,身形消瘦,目光空洞。
呃。
這是大明的百姓?
朱由校捫心自問,內心難以相信。
他前世去過貧困地區,饒是最貧困的農民,不論精神麵貌,還是身體狀況都比眼前的百姓好。
須知。
這是京城外,連京郊都算不上。
與京城一牆之隔,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虧他還對朝廷近期的舉措沾沾自喜,結果自己眼皮底下出現海量流民。
幸好他臨時出宮視察,不然,還不清楚百姓生活如此之艱難,百官竟無人上書。
這純屬把他當做提線木偶嗎?
朱由校目光似劍盯著順天府尹崔呈秀詢問:“京城外怎麽如此貧苦百姓,實話實說。”
聞言,崔呈秀大駭,策馬快速上前,聯想起魏忠賢的警告,命是自己的,休要在皇爺麵前耍小心思。
作揖答道:“稟陛下,直隸地區海量土地歸於官紳,富戶,尋常百姓失去土地,所以...”
“另外,遼東戰事愈演愈烈,直隸許多百姓長期服徭役,難以照顧田地。”
“還有部分是山東逃難過來的百姓。”
“臣擔任順天府尹以來,已經在大刀闊斧改革,怎奈處處掣肘,接連碰壁。”
他苦啊。
順天府尹,表麵比普通府官官銜挺高,怎奈京城達官貴人多如牛毛。
順天府尹強勢,不可避免對不法權貴開刀,辦案越多得罪的權貴越多。
順天府尹軟弱,引起京城治安大亂,勢必惹得皇帝震怒招致罷官。
常言道,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所幸近來皇帝嚴懲宗藩,勳貴,內外廷官吏,他借勢整頓順天府內部,親自將貪官汙吏送去錦衣衛,把靠權勢,金錢混進來的庸碌之輩,屍位素餐之徒,毫不留情驅逐。
裁撤衙門老弱,奸猾的衙役,重新選拔良家子弟擔任。
這半月來,大力收拾順天府地痞惡霸,不法商賈,所幸漸漸富有成效。
然而,他能管理順天府治下的州縣,不能管理外來流動百姓,畢竟,朝廷風氣今非昔比。
朱由校麵色鬱悶,叮嚀說:“順天府乃京畿重地,大明的臉麵,近期順天府沒少收拾地痞惡霸,不法商賈,貪官汙吏,派錦衣衛去傳令,迅速以抄家贓款的賑災,把收繳所得土地分配給百姓,越快安置越好,以免入冬百姓居無定所,食不果腹。”
崔呈秀如蒙大赦,恭敬領命,“臣遵命。”
朱由校沒有理會前去安排的崔呈秀,騎馬繼續視察。
離京城越遠,鄉下越荒涼,道路上百姓衣衫越落魄,身形越消瘦。
朱由校更首次見識到什麽叫路有凍死骨,他在鄉野道路旁瞧見屍體,骨骸。
不光有,還很多,伴有野狗啃食。
此時,他切身理解什麽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