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低調低調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將謝恩。
皆大歡喜。
特別是劉芳亮,田見秀,沒想到一場小規模戰鬥,竟然獲得兩千紋銀,戰馬,府邸,還升官。
須知,目前五軍名義歸禦馬監統領,總督為劉應坤,實際是吳牲,王家楨,朱大器統帥,負責日常訓練。
劉應坤,高起潛,王承恩,紀用,陶文負責五軍後勤。
五軍內,大量總兵,副總兵位置空閑,今皇帝嚴格執行論功行賞,今後戰場建功,必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光劉芳亮,田見秀,其他參戰將士亦心生向往,滿懷憧憬。
多打幾次獎勵豐厚的戰鬥,生快身價百兩,即使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亦沒有後顧之憂。
賞賜結束,朱由校宣布在軍中設宴,犒勞參戰兵勇。
兵勇歡唿雀躍,轟然散去。
劉應坤,吳牲邀請朱由校等進帥帳,君臣落座,劉應坤從懷裏掏出份文書恭恭敬敬呈給朱由校。
“皇爺,此乃諸位將軍作戰繳獲,以絲綢錦棉,古玩字畫為主,還有十萬兩現銀,總價值估摸超過百萬。”
謔。
超過百萬。
朱由校端著茶杯的手停在半空,他對繳獲不感興趣,感興趣的事兒建奴鋌而走險運送現銀,絲綢錦棉,古玩字畫入關做什麽,總不能是扶貧?
朱由校望了眼四方,發現田爾耕不在場,故沒有追問,卻也隱約猜出對方何意,無非賄賂大明官吏。
“陛下,事出反常必有妖,臣建議嚴查。”內閣首輔李國普進言。
孫承宗微微點頭,補充說:“建奴有拉攏賄賂邊將的習慣,此番運送錢財入關,興許是將百官視為目標。”
朱由校微微擺手,沒有深究討論,自信滿滿說:“我等無需浪費口舌,進了北鎮撫司,鐵嘴也給他撬開。”
諸將聞言,紛紛附和,北鎮撫司,專理詔獄,死於酷刑之下者不計其數,這群錦衣衛全是群魔鬼,遇見他們不死也要脫層皮。
朱由校稍作停頓,冷厲目光掃過諸將,囑咐說:“此戰以多勝少,卻打出零死傷,傷兵數量銳減,值得大書特書。
諸將總結作戰經營,梳理出長處和不足,全軍盡快查漏補缺。”
此戰乃新軍首戰,軍改的成果陸續展現出來。
以甲胄為例,他親自慰問受傷兵勇,逐個詢問傷兵傷勢。
早前內,朝廷武將匯報建奴騎兵劍術高超,三十步內專設麵門,朝廷為防止建奴弓箭手專設麵門,造成大量兵勇死傷,專門給兵勇配備保護麵門鋼鐵麵罩。
頭盔加厚,再加厚。
經過反複試驗,頭盔保護力度非常強。
此番激戰,兩軍百步內互射,錦衣衛,武衛軍好些兵勇中招,然而,麵對鋼鐵打造的頭盔,即使中招,亦無死傷者,甚至無重傷者。
大量武裝棉甲搭配鱗甲的新兵,棉甲內裝置內襯鐵片,外用銅釘固定,中彈不重傷。
搭配鱗甲,中箭不重傷。
既然新頭盔,棉甲搭配鱗甲,能夠抵抗建奴部分硬弓箭矢,朝廷理應大肆推廣。
關鍵綿甲製作容易,價格低廉,無需像傳統重型鎧甲量身定做,重量輕,便於大批量生產。
各種經驗都是在實戰中不斷總結,直到某場戰爭全盤爆發,打出將領生涯高光,國家亦一戰定乾坤。
“遵命。”
諸將作揖領命。
這時,朱由校目光轉向劉應坤,出言叮囑說:“全軍比武,成績斐然,你領陶文,紀用,高起潛,王承恩出京,告訴陝西三邊總督練國事,延綏巡撫來斯行,宣大總督李長庚,宣府總兵曹文詔,大同總兵尤世祿,勤加訓練,在軍中施行大比武,爭取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奴婢遵命。”
諸事安排妥當,朱由校走出帥帳內。
軍營,兵勇訓練結束,陸續獲悉皇帝對參戰將士的豐厚賞賜。
所有參戰兵勇保底十兩銀子,集體升官一級。
斬首,俘虜者,賞賜成倍提升。
悔啊。
好些兵勇痛心疾首,悔之晚矣,後悔未能宣召自己參戰。
各個捶胸頓足,恨不得出營找建奴鏢人幹架。
怎奈帥帳傳出消息,皇帝安撫吳牲新軍堅持刻苦訓練,等待軍器部,工部配齊甲胄,火器。
所有新軍羨慕嫉妒,化期待為力量,投入刻苦訓練中。
傍晚。
朱由校迴宮。
馬不停蹄招來黃宗羲,方以智,張采,告知對方錦衣衛,武衛軍和建奴鏢人之戰,囑叮他們明日在大明日報廣泛宣傳戰果,戰功,把劉芳亮,田見秀兩名突然崛起的參將當做典型宣傳。
為配合大明日報宣傳,安排抓捕的俘虜遊街。
最初,黃宗羲,方以智,張采並非爽快領命,相反難以置信。
薩爾滸之戰以來,明軍野戰大戰大敗,小戰小敗,鮮有斬首超過五百人。
此番五百建奴喬裝打扮成商賈潛伏永平府,後遭遇錦衣衛,武衛軍,有計劃,有組織的阻擊,明軍大獲全勝。
這斬首數量,直逼寧錦之戰啊。
三人有點懵,想不明白錦衣衛如何獲悉建奴入關,更沒遼東錦衣衛,武衛軍無一傷亡全殲對方。
短暫失神後,黃宗羲歡喜若狂:“陛下,此戰乃天啟元年以來,首場全殲建奴的戰鬥,恰逢正值經營軍改之際,臣建議,朝廷該從軍餉,練兵,功勳製,大比武等全方位宣傳,即鼓舞人心,亦闡述軍改的正確性。”
方以智亦進言,滔滔不絕說:“此戰鳥銃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邊軍軍紀鬆散,疏於訓練,喜三眼銃而厭鳥銃,今該宣傳鳥銃的威力。”
很快張采亦進言,仨人眉開眼笑,比朱由校還高興,無需他提醒仨人分析利弊之後,給出好幾種宣傳方案。
朱由校耐心聆聽,瞧見仨人興高采烈的樣子,他反而逐漸平靜,小小戰鬥,大獲全勝,雖然鼓舞軍心,但越是這時候,他這個帝國掌舵人,越要冷靜。
起初,聽取三人建議,他還計劃宣布軍中大比武,鼓勵各地青壯入京,但凡打翻京營,五軍將官,直接接替對方官職。
稍作思量,決定擱置。
低調。
低調。
新軍未成,軍改內容尚需保密。
皆大歡喜。
特別是劉芳亮,田見秀,沒想到一場小規模戰鬥,竟然獲得兩千紋銀,戰馬,府邸,還升官。
須知,目前五軍名義歸禦馬監統領,總督為劉應坤,實際是吳牲,王家楨,朱大器統帥,負責日常訓練。
劉應坤,高起潛,王承恩,紀用,陶文負責五軍後勤。
五軍內,大量總兵,副總兵位置空閑,今皇帝嚴格執行論功行賞,今後戰場建功,必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光劉芳亮,田見秀,其他參戰將士亦心生向往,滿懷憧憬。
多打幾次獎勵豐厚的戰鬥,生快身價百兩,即使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亦沒有後顧之憂。
賞賜結束,朱由校宣布在軍中設宴,犒勞參戰兵勇。
兵勇歡唿雀躍,轟然散去。
劉應坤,吳牲邀請朱由校等進帥帳,君臣落座,劉應坤從懷裏掏出份文書恭恭敬敬呈給朱由校。
“皇爺,此乃諸位將軍作戰繳獲,以絲綢錦棉,古玩字畫為主,還有十萬兩現銀,總價值估摸超過百萬。”
謔。
超過百萬。
朱由校端著茶杯的手停在半空,他對繳獲不感興趣,感興趣的事兒建奴鋌而走險運送現銀,絲綢錦棉,古玩字畫入關做什麽,總不能是扶貧?
朱由校望了眼四方,發現田爾耕不在場,故沒有追問,卻也隱約猜出對方何意,無非賄賂大明官吏。
“陛下,事出反常必有妖,臣建議嚴查。”內閣首輔李國普進言。
孫承宗微微點頭,補充說:“建奴有拉攏賄賂邊將的習慣,此番運送錢財入關,興許是將百官視為目標。”
朱由校微微擺手,沒有深究討論,自信滿滿說:“我等無需浪費口舌,進了北鎮撫司,鐵嘴也給他撬開。”
諸將聞言,紛紛附和,北鎮撫司,專理詔獄,死於酷刑之下者不計其數,這群錦衣衛全是群魔鬼,遇見他們不死也要脫層皮。
朱由校稍作停頓,冷厲目光掃過諸將,囑咐說:“此戰以多勝少,卻打出零死傷,傷兵數量銳減,值得大書特書。
諸將總結作戰經營,梳理出長處和不足,全軍盡快查漏補缺。”
此戰乃新軍首戰,軍改的成果陸續展現出來。
以甲胄為例,他親自慰問受傷兵勇,逐個詢問傷兵傷勢。
早前內,朝廷武將匯報建奴騎兵劍術高超,三十步內專設麵門,朝廷為防止建奴弓箭手專設麵門,造成大量兵勇死傷,專門給兵勇配備保護麵門鋼鐵麵罩。
頭盔加厚,再加厚。
經過反複試驗,頭盔保護力度非常強。
此番激戰,兩軍百步內互射,錦衣衛,武衛軍好些兵勇中招,然而,麵對鋼鐵打造的頭盔,即使中招,亦無死傷者,甚至無重傷者。
大量武裝棉甲搭配鱗甲的新兵,棉甲內裝置內襯鐵片,外用銅釘固定,中彈不重傷。
搭配鱗甲,中箭不重傷。
既然新頭盔,棉甲搭配鱗甲,能夠抵抗建奴部分硬弓箭矢,朝廷理應大肆推廣。
關鍵綿甲製作容易,價格低廉,無需像傳統重型鎧甲量身定做,重量輕,便於大批量生產。
各種經驗都是在實戰中不斷總結,直到某場戰爭全盤爆發,打出將領生涯高光,國家亦一戰定乾坤。
“遵命。”
諸將作揖領命。
這時,朱由校目光轉向劉應坤,出言叮囑說:“全軍比武,成績斐然,你領陶文,紀用,高起潛,王承恩出京,告訴陝西三邊總督練國事,延綏巡撫來斯行,宣大總督李長庚,宣府總兵曹文詔,大同總兵尤世祿,勤加訓練,在軍中施行大比武,爭取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奴婢遵命。”
諸事安排妥當,朱由校走出帥帳內。
軍營,兵勇訓練結束,陸續獲悉皇帝對參戰將士的豐厚賞賜。
所有參戰兵勇保底十兩銀子,集體升官一級。
斬首,俘虜者,賞賜成倍提升。
悔啊。
好些兵勇痛心疾首,悔之晚矣,後悔未能宣召自己參戰。
各個捶胸頓足,恨不得出營找建奴鏢人幹架。
怎奈帥帳傳出消息,皇帝安撫吳牲新軍堅持刻苦訓練,等待軍器部,工部配齊甲胄,火器。
所有新軍羨慕嫉妒,化期待為力量,投入刻苦訓練中。
傍晚。
朱由校迴宮。
馬不停蹄招來黃宗羲,方以智,張采,告知對方錦衣衛,武衛軍和建奴鏢人之戰,囑叮他們明日在大明日報廣泛宣傳戰果,戰功,把劉芳亮,田見秀兩名突然崛起的參將當做典型宣傳。
為配合大明日報宣傳,安排抓捕的俘虜遊街。
最初,黃宗羲,方以智,張采並非爽快領命,相反難以置信。
薩爾滸之戰以來,明軍野戰大戰大敗,小戰小敗,鮮有斬首超過五百人。
此番五百建奴喬裝打扮成商賈潛伏永平府,後遭遇錦衣衛,武衛軍,有計劃,有組織的阻擊,明軍大獲全勝。
這斬首數量,直逼寧錦之戰啊。
三人有點懵,想不明白錦衣衛如何獲悉建奴入關,更沒遼東錦衣衛,武衛軍無一傷亡全殲對方。
短暫失神後,黃宗羲歡喜若狂:“陛下,此戰乃天啟元年以來,首場全殲建奴的戰鬥,恰逢正值經營軍改之際,臣建議,朝廷該從軍餉,練兵,功勳製,大比武等全方位宣傳,即鼓舞人心,亦闡述軍改的正確性。”
方以智亦進言,滔滔不絕說:“此戰鳥銃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邊軍軍紀鬆散,疏於訓練,喜三眼銃而厭鳥銃,今該宣傳鳥銃的威力。”
很快張采亦進言,仨人眉開眼笑,比朱由校還高興,無需他提醒仨人分析利弊之後,給出好幾種宣傳方案。
朱由校耐心聆聽,瞧見仨人興高采烈的樣子,他反而逐漸平靜,小小戰鬥,大獲全勝,雖然鼓舞軍心,但越是這時候,他這個帝國掌舵人,越要冷靜。
起初,聽取三人建議,他還計劃宣布軍中大比武,鼓勵各地青壯入京,但凡打翻京營,五軍將官,直接接替對方官職。
稍作思量,決定擱置。
低調。
低調。
新軍未成,軍改內容尚需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