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傷亡這麽大嗎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日。
楊肇基,卜失兔,束不的,汗阿海,布顏阿海,在歸化城外斬殺牲畜,祭天,歃血為盟。
彼此宣誓,同進同退,榮辱與共。
黃昏,楊肇基心滿意足率諸將迴營。
走進帥帳,馬世龍神色不悅,抱怨說:“都督,草原各部甘心成為朝廷附屬,他們為利益最大化可以和朝廷聯盟,將來同樣會為利益攻掠邊境,乃至投靠建奴,一切都取決於那個選項利益最大化。
末將以為不該與各部祭天,歃血為盟,更不該答應以馬匹牛羊俘虜換取糧食。”
楊肇基微微頷首,朗聲說:“馬總兵言之有理,一切取決於哪項選擇會讓利益最大化,然而,東北建奴崛起,加快對草原的經略,讓草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陛下對草原的政策非常明確,竭盡所能籠絡草原各部,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這時,洪承疇出言說:“陛下策略高明,此戰,除朵顏部傷亡較輕,各部都傷亡極重,急需休養生息。
以前朝廷戰略失策,財政捉襟見肘,導致海西女真四部逐漸被建奴吞並,科爾沁部,內喀爾喀部陸續依附建奴。
建奴強,大明自然弱。
今朝廷開始重視草原各部,我等自然要冬日追殺察哈爾部,迅速擴大戰果,來年右翼蒙古諸部休整,將成為朝廷在草原抵抗建奴的偏師。”
楊肇基深以為然,完全讚同洪承疇的說法,安排道:“此戰三戰三捷,當派信使八百裏加急將捷報傳迴京。”
“另外,洪參軍,此戰我部傷亡多少,俘獲幾何,是否清點完畢?”
洪承疇如數家珍匯報:“稟都督,歸化城之戰,我部六萬兵勇參戰,朵顏部三萬兵勇參戰,歸化城出城征戰兵勇約四萬,總兵力合計十三萬。
明軍三戰三捷,共斬敵一萬三千多人,俘虜一萬八千多人。
若包括土默特,喀喇沁,朵顏各部殺敵和俘獲數量,此戰共斬敵兩萬九千多人,俘虜兩萬一千多人?”
嗯?
楊肇基表情遲疑,此戰林丹汗率察哈爾部四萬精兵,為何各部斬獲遠超這個數,莫名其妙多出萬人。
朝廷整飭邊軍,嚴查冒充軍功,洪承疇知法犯法嗎?
“洪參軍,為何同察哈爾部實際兵勇差距這麽大?”
曹文詔,馬世龍,尤世祿,耿如杞,張鴻功等總兵,副總兵,亦齊刷刷望向洪承疇。
冒充軍功,引起皇帝龍顏大怒,保不齊失去賞賜。
洪承疇不卑不亢,斬釘截鐵說:“稟都督,除去我部殺敵俘獲,歸化城兵勇殺敵六千多,俘獲三千餘人,下官和束不的率兵奇襲察哈爾大營,其中我部斬首三千人,朵顏部三萬多步騎斬敵七千餘人。”
楊肇基耐心聆聽,確定數據無誤,囑咐說:“洪參軍,朝廷言官全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斷不能冒充軍功,給兵部,都察院,兵科給事中彈劾的機會。”
諸將大喜,麵孔浮現濃濃笑意,此戰殺敵頗多,慘遭朝廷對斬殺建奴鏢人的錦衣衛,武衛軍的賞賜,他們中絕對有人封侯。
洪承疇淡定說:“都督勿憂,數字無誤。畢竟,我部亦傷亡慘遭,六萬步騎出塞,五萬步騎奇襲,萬人伏擊,本是輕鬆取勝之局。
孰料,天時地利人和時,連同歸化城四萬兵勇,朵顏朵三萬兵勇殺敵,我部才勉強取勝。
此戰,我部共戰死九千多人,重傷三千多人,輕傷約萬人。”
“啊?”
“傷亡這麽大嗎?”
曹文詔失聲驚唿,難以置信望向洪承疇。
朝廷提前聯絡草原各部,他們在前線製定完美作戰計劃,關鍵成功實施,他知道打仗有傷亡,但傷亡是不是有點多?
各方精誠團結才殲滅察哈爾部四萬兵勇,焚燒對方糧草。
倘若彼此各自為戰,察哈爾部既能獨自攻陷歸化城,還能輕鬆打垮明軍。
這時,馬世龍,耿如杞,張鴻功紛紛垂首。
傷亡增大,和他們密不可分。
楊肇基亦是錯愕,他熟知戰況,清楚部署,理應不該出現這麽大傷亡。
關鍵依洪承疇匯報,若沒有歸化城守軍殺出,明軍獨自和察哈爾部野戰,最終勝敗難料。
當真驚險萬分。
唿。
洪承疇深唿口氣,如實匯報說:“都督,各位總兵,邊軍戰損奇多屬於預料之中。除歸化城之戰是數十年來首度大規模激戰,兵勇自然傷亡不少。另外下官親自走訪過軍營詢問兵勇戰況。
此戰戰損超出預料有兩點,一,察哈爾部連年征戰,縱使對建奴畏之如虎,但作戰經驗豐富,兵勇素質高過邊軍,戰力更強於邊軍,遇襲反應速度奇快,戰鬥意誌異常頑強。
二,邊軍自身頑疾眾多,即使朝廷剔除軍中部分中飽私囊的將官,又臨時整訓,但邊軍紀律差,戰力弱,缺乏戰鬥經驗,戰鬥中喜歡一哄而散搶人頭都是鐵打的事實。‘另外’騎兵騎射技術差,火槍兵,炮兵不熟悉對槍炮的操作,缺乏協同作戰的能力。
小規模戰鬥邊軍根據現有實力打的可圈可點,奈何軍中缺乏靈活變通,能穩住局勢的中上層將官,大規模作戰不懂變通,協同。”
聞言,諸將紛紛頷首。
馬世龍,耿如杞,張鴻功更親身體會。
明軍缺乏訓練,更缺乏作戰經驗,察哈爾部步騎戰力是強過明軍的。
歸化城之戰,察哈爾部兵勇最初遭遇襲擊,慌亂中進行頑固抵抗,這時候給明軍造成巨大傷亡。
即使明軍偷襲得手,初戰亦未能形成壓倒性優勢,直到卜失兔率領各部兵勇殺出城,數量上徹底碾壓察哈爾部,戰場形勢才一邊倒。
在他帶頭開始哄搶首級時,帳下兵勇放棄戰鬥,亦加入到斬首搶功的隊伍中,結果,讓陷入困獸之鬥的察哈爾部兵勇反殺不少,更趁機逃之夭夭。
楊肇基身為統帥,無論以前三鎮兵勇戰力幾何,現在他統領三鎮半數兵力作戰,兵勇戰鬥力弱,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目光瞥了眼馬世龍,耿如杞,張鴻功,斬釘截鐵說:“此戰經過,本官將如實上奏給陛下,為諸位請功。”
楊肇基,卜失兔,束不的,汗阿海,布顏阿海,在歸化城外斬殺牲畜,祭天,歃血為盟。
彼此宣誓,同進同退,榮辱與共。
黃昏,楊肇基心滿意足率諸將迴營。
走進帥帳,馬世龍神色不悅,抱怨說:“都督,草原各部甘心成為朝廷附屬,他們為利益最大化可以和朝廷聯盟,將來同樣會為利益攻掠邊境,乃至投靠建奴,一切都取決於那個選項利益最大化。
末將以為不該與各部祭天,歃血為盟,更不該答應以馬匹牛羊俘虜換取糧食。”
楊肇基微微頷首,朗聲說:“馬總兵言之有理,一切取決於哪項選擇會讓利益最大化,然而,東北建奴崛起,加快對草原的經略,讓草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陛下對草原的政策非常明確,竭盡所能籠絡草原各部,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這時,洪承疇出言說:“陛下策略高明,此戰,除朵顏部傷亡較輕,各部都傷亡極重,急需休養生息。
以前朝廷戰略失策,財政捉襟見肘,導致海西女真四部逐漸被建奴吞並,科爾沁部,內喀爾喀部陸續依附建奴。
建奴強,大明自然弱。
今朝廷開始重視草原各部,我等自然要冬日追殺察哈爾部,迅速擴大戰果,來年右翼蒙古諸部休整,將成為朝廷在草原抵抗建奴的偏師。”
楊肇基深以為然,完全讚同洪承疇的說法,安排道:“此戰三戰三捷,當派信使八百裏加急將捷報傳迴京。”
“另外,洪參軍,此戰我部傷亡多少,俘獲幾何,是否清點完畢?”
洪承疇如數家珍匯報:“稟都督,歸化城之戰,我部六萬兵勇參戰,朵顏部三萬兵勇參戰,歸化城出城征戰兵勇約四萬,總兵力合計十三萬。
明軍三戰三捷,共斬敵一萬三千多人,俘虜一萬八千多人。
若包括土默特,喀喇沁,朵顏各部殺敵和俘獲數量,此戰共斬敵兩萬九千多人,俘虜兩萬一千多人?”
嗯?
楊肇基表情遲疑,此戰林丹汗率察哈爾部四萬精兵,為何各部斬獲遠超這個數,莫名其妙多出萬人。
朝廷整飭邊軍,嚴查冒充軍功,洪承疇知法犯法嗎?
“洪參軍,為何同察哈爾部實際兵勇差距這麽大?”
曹文詔,馬世龍,尤世祿,耿如杞,張鴻功等總兵,副總兵,亦齊刷刷望向洪承疇。
冒充軍功,引起皇帝龍顏大怒,保不齊失去賞賜。
洪承疇不卑不亢,斬釘截鐵說:“稟都督,除去我部殺敵俘獲,歸化城兵勇殺敵六千多,俘獲三千餘人,下官和束不的率兵奇襲察哈爾大營,其中我部斬首三千人,朵顏部三萬多步騎斬敵七千餘人。”
楊肇基耐心聆聽,確定數據無誤,囑咐說:“洪參軍,朝廷言官全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斷不能冒充軍功,給兵部,都察院,兵科給事中彈劾的機會。”
諸將大喜,麵孔浮現濃濃笑意,此戰殺敵頗多,慘遭朝廷對斬殺建奴鏢人的錦衣衛,武衛軍的賞賜,他們中絕對有人封侯。
洪承疇淡定說:“都督勿憂,數字無誤。畢竟,我部亦傷亡慘遭,六萬步騎出塞,五萬步騎奇襲,萬人伏擊,本是輕鬆取勝之局。
孰料,天時地利人和時,連同歸化城四萬兵勇,朵顏朵三萬兵勇殺敵,我部才勉強取勝。
此戰,我部共戰死九千多人,重傷三千多人,輕傷約萬人。”
“啊?”
“傷亡這麽大嗎?”
曹文詔失聲驚唿,難以置信望向洪承疇。
朝廷提前聯絡草原各部,他們在前線製定完美作戰計劃,關鍵成功實施,他知道打仗有傷亡,但傷亡是不是有點多?
各方精誠團結才殲滅察哈爾部四萬兵勇,焚燒對方糧草。
倘若彼此各自為戰,察哈爾部既能獨自攻陷歸化城,還能輕鬆打垮明軍。
這時,馬世龍,耿如杞,張鴻功紛紛垂首。
傷亡增大,和他們密不可分。
楊肇基亦是錯愕,他熟知戰況,清楚部署,理應不該出現這麽大傷亡。
關鍵依洪承疇匯報,若沒有歸化城守軍殺出,明軍獨自和察哈爾部野戰,最終勝敗難料。
當真驚險萬分。
唿。
洪承疇深唿口氣,如實匯報說:“都督,各位總兵,邊軍戰損奇多屬於預料之中。除歸化城之戰是數十年來首度大規模激戰,兵勇自然傷亡不少。另外下官親自走訪過軍營詢問兵勇戰況。
此戰戰損超出預料有兩點,一,察哈爾部連年征戰,縱使對建奴畏之如虎,但作戰經驗豐富,兵勇素質高過邊軍,戰力更強於邊軍,遇襲反應速度奇快,戰鬥意誌異常頑強。
二,邊軍自身頑疾眾多,即使朝廷剔除軍中部分中飽私囊的將官,又臨時整訓,但邊軍紀律差,戰力弱,缺乏戰鬥經驗,戰鬥中喜歡一哄而散搶人頭都是鐵打的事實。‘另外’騎兵騎射技術差,火槍兵,炮兵不熟悉對槍炮的操作,缺乏協同作戰的能力。
小規模戰鬥邊軍根據現有實力打的可圈可點,奈何軍中缺乏靈活變通,能穩住局勢的中上層將官,大規模作戰不懂變通,協同。”
聞言,諸將紛紛頷首。
馬世龍,耿如杞,張鴻功更親身體會。
明軍缺乏訓練,更缺乏作戰經驗,察哈爾部步騎戰力是強過明軍的。
歸化城之戰,察哈爾部兵勇最初遭遇襲擊,慌亂中進行頑固抵抗,這時候給明軍造成巨大傷亡。
即使明軍偷襲得手,初戰亦未能形成壓倒性優勢,直到卜失兔率領各部兵勇殺出城,數量上徹底碾壓察哈爾部,戰場形勢才一邊倒。
在他帶頭開始哄搶首級時,帳下兵勇放棄戰鬥,亦加入到斬首搶功的隊伍中,結果,讓陷入困獸之鬥的察哈爾部兵勇反殺不少,更趁機逃之夭夭。
楊肇基身為統帥,無論以前三鎮兵勇戰力幾何,現在他統領三鎮半數兵力作戰,兵勇戰鬥力弱,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目光瞥了眼馬世龍,耿如杞,張鴻功,斬釘截鐵說:“此戰經過,本官將如實上奏給陛下,為諸位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