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囚禁福王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福王。
自取其辱。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吮,冷眸凝視福王說:“既然皇叔不想撤藩,那就不撤藩。不過麽,朕猶記得天啟二年為張相公恢複名譽,皇叔為何遲遲沒有歸還張相公家業給對方,君無戲言,望皇叔莫讓朕難堪,朕不爽,皇叔會更不爽。”
“朝廷財政匱乏,開始實施鹽鐵官營,半年來持續打擊私鹽。所以,朝廷要收迴四川鹽井,更不會發放淮鹽鹽引,這些將交由商務局負責。
同時,明年起,朝廷將在河南施行攤丁入畝,河南,湖廣各省稅收亦會似山西,陝西,山東那般由轉運使運迴朝廷。皇叔負責永不課稅田的稅收亦如此。
另外,皇叔遵循皇明祖訓,今後皇叔俸祿恢複到諸王的正常標準。”
福王。
徹頭徹尾的米蟲。
必須收迴對方的特權。
聞言,藩王全是劫後餘生的感覺,皇帝沒撤藩,但他削的太厲害。
歸還張居正財產。
鹽稅,鹽引,永不起科田稅收歸朝廷。
福王僅剩五萬石祿米還給他削減到萬石,皇帝是有多厭惡福王,此舉過於小題大做。
皇明祖訓規定,藩王雖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則降為庶人,輕則當因來朝麵諭其非。或遣官諭以禍福,使之自新。
成化十二年,趙王朱見灂強買良家子充宮人,因怒殺十一人。皇帝罰其革去冠帶,減祿米三之二,並下敕切責。關鍵非永久性罰俸,短則數月,長則一兩年恢複如初。
福王拒絕撤藩,卻遭遇皇帝罰俸。
皇帝削藩,撤藩,早將皇明祖訓懸之高閣,顯然不會恢複福王的俸祿。
福王麵色鐵青,氣的頭暈目眩,他料到皇帝會針對他,沒料到做法這般狠辣,收迴他九成九福利。
沒有錢財如何維持王府開支,沒有開支如何過奢侈生活。
福王目光陰狠的望向朱由校,怒不可遏喝道:“朱由校,本王乃你皇叔,你焉能這般對本王,你的對得起太祖嗎,對得起你死去的皇族嗎,對得起你父皇嗎?”
“嗬嗬。”
朱由校冷哼兩聲,單憑國本之爭,他便不會放過福王,何況福王占據山東,河南,湖廣大量永不課稅田的稅收,於公於私都要搞掉福王。
他目光轉向周王,厲聲詢問:“周王,你身為宗正寺卿,你來說說,福王搜刮民脂民膏,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該如何處置?”
呃?
周王神情恍惚。
皇明祖訓規定:皇親國戚有犯,在嗣君自決。除謀逆不赦外,其餘所犯,輕者與在京諸親會議,重者與在外諸王及在京諸親會議,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許法司舉奏,並不許擅自拿問。
福王拒絕削藩,本身無罪,以往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皇帝詢問他分明計劃嚴懲福王。
既然皇帝不想做惡人,那麽這個惡人唯有他來做。
周王不假思索說:“稟陛下,皇明祖訓規定,諸王犯罪,不論輕重皆取自上裁,臣不敢私自判罰,若非要讓臣判罰,臣認為福王該嚴懲。”
“其一,福王身為皇子,對於國本之爭推波助瀾,導致神宗怠政,東林黨興起,嚴重分化朝廷官吏,影響朝廷執行力。
其二,福王身為皇子,不懂百姓疾苦,就藩洛陽,起造邸第,花費二十八萬兩紋銀,超出王製十倍的花費。
兩罪並罰,臣建議將福王囚禁於鳳陽。”
啥?
秦王,晉王,韓王等齊刷刷望向周王,這是睜眼說瞎話啊。
正統五年,靖江王朱佐敬貪淫不法,朱祁鎮命以敕切責,單純口頭訓誡,萬曆二十三年,山陰王打死家奴六名,神宗隻是命人罰去他的俸米二年,福王的罪行比靖江王,山陰王輕得多,竟然囚禁鳳陽。
雖說非莫須有罪行,但周王分明是秋後算賬。
然而,諸王都清楚皇帝執意懲罰福王,囚禁對福王而言都是輕的。
此時,為博取皇帝好感,唐王出聲說:“陛下,福王就藩洛陽,王府規格超過尋常王爺,保不齊萌生邪念。”
“唐王你...”
福王見唐王給他安插莫須有罪名,揚手怒指唐王,最終追究是沒說出口,轉首望向朱由校朗笑:“哈哈哈,朱由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本王不造反,你奈我何?”
聞言,朱由校拍案而起,怒斥道:“福王朱常洵目無王法,來人,將福王遣迴洛陽,終身不得出府。”
福王。
當真該死。
然而他殺死福王,必然敲山震虎引起諸王惶惶不安,剛剛的努力前功盡棄。
將其趕迴洛陽,眼不見為淨。
何況失去鹽引,失去永不起科田稅,福王翻不起什麽浪花。
少頃,田爾耕率領錦衣衛進宮,直接緝拿福王。
見狀,福王來迴掙紮,怒斥道:“朱由校,你不能這麽辦對本王,本王是你皇叔。”
皇叔。
嗬嗬...
朱由校哼笑兩聲:“你該慶幸皇明祖訓救了你。”
田爾耕不作任何猶豫,向錦衣衛喝道:“帶走,快馬加鞭將福王送迴洛陽。”
諸王見狀,沉默不語。
果然,皇帝起了殺心,若非皇明祖訓,福王必然削減當場。
所幸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們提前上繳投名狀。
這時,朱由校注意到諸王惶恐的神情,他決定繼續拉攏拉攏諸王,福王不足為慮,諸多藩王聯合則是故強大力量,與他針鋒相對必然拖延他改革的腳步,然而,若成為他身邊力量,則加快改革的步伐,興許成為他手中的利刃。
朱由校朗聲說:“近年來,海外貿易越來越頻繁,這是塊巨大的肥肉,朝廷會參與其中,內帑亦會參與,即日起,每年海外貿易利潤將分給諸位萬兩紋銀,同時,各家宗室有擅長經商的子弟不妨推薦給朕,朕皆有重用。”
聞言,諸王竊喜。
他們不清楚海外貿易利潤有多豐厚,但清楚邊境貿易利潤多豐厚,若涉足海外貿易,家族絕對飛黃騰達。
即使不涉足海外貿易,每年萬兩紋銀亦是筆不小的收入。
頃刻,秦王,晉王,周王,魯王等,齊齊躬身行禮:“陛下英明,吾皇萬福聖安。”
自取其辱。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吮,冷眸凝視福王說:“既然皇叔不想撤藩,那就不撤藩。不過麽,朕猶記得天啟二年為張相公恢複名譽,皇叔為何遲遲沒有歸還張相公家業給對方,君無戲言,望皇叔莫讓朕難堪,朕不爽,皇叔會更不爽。”
“朝廷財政匱乏,開始實施鹽鐵官營,半年來持續打擊私鹽。所以,朝廷要收迴四川鹽井,更不會發放淮鹽鹽引,這些將交由商務局負責。
同時,明年起,朝廷將在河南施行攤丁入畝,河南,湖廣各省稅收亦會似山西,陝西,山東那般由轉運使運迴朝廷。皇叔負責永不課稅田的稅收亦如此。
另外,皇叔遵循皇明祖訓,今後皇叔俸祿恢複到諸王的正常標準。”
福王。
徹頭徹尾的米蟲。
必須收迴對方的特權。
聞言,藩王全是劫後餘生的感覺,皇帝沒撤藩,但他削的太厲害。
歸還張居正財產。
鹽稅,鹽引,永不起科田稅收歸朝廷。
福王僅剩五萬石祿米還給他削減到萬石,皇帝是有多厭惡福王,此舉過於小題大做。
皇明祖訓規定,藩王雖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則降為庶人,輕則當因來朝麵諭其非。或遣官諭以禍福,使之自新。
成化十二年,趙王朱見灂強買良家子充宮人,因怒殺十一人。皇帝罰其革去冠帶,減祿米三之二,並下敕切責。關鍵非永久性罰俸,短則數月,長則一兩年恢複如初。
福王拒絕撤藩,卻遭遇皇帝罰俸。
皇帝削藩,撤藩,早將皇明祖訓懸之高閣,顯然不會恢複福王的俸祿。
福王麵色鐵青,氣的頭暈目眩,他料到皇帝會針對他,沒料到做法這般狠辣,收迴他九成九福利。
沒有錢財如何維持王府開支,沒有開支如何過奢侈生活。
福王目光陰狠的望向朱由校,怒不可遏喝道:“朱由校,本王乃你皇叔,你焉能這般對本王,你的對得起太祖嗎,對得起你死去的皇族嗎,對得起你父皇嗎?”
“嗬嗬。”
朱由校冷哼兩聲,單憑國本之爭,他便不會放過福王,何況福王占據山東,河南,湖廣大量永不課稅田的稅收,於公於私都要搞掉福王。
他目光轉向周王,厲聲詢問:“周王,你身為宗正寺卿,你來說說,福王搜刮民脂民膏,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該如何處置?”
呃?
周王神情恍惚。
皇明祖訓規定:皇親國戚有犯,在嗣君自決。除謀逆不赦外,其餘所犯,輕者與在京諸親會議,重者與在外諸王及在京諸親會議,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許法司舉奏,並不許擅自拿問。
福王拒絕削藩,本身無罪,以往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皇帝詢問他分明計劃嚴懲福王。
既然皇帝不想做惡人,那麽這個惡人唯有他來做。
周王不假思索說:“稟陛下,皇明祖訓規定,諸王犯罪,不論輕重皆取自上裁,臣不敢私自判罰,若非要讓臣判罰,臣認為福王該嚴懲。”
“其一,福王身為皇子,對於國本之爭推波助瀾,導致神宗怠政,東林黨興起,嚴重分化朝廷官吏,影響朝廷執行力。
其二,福王身為皇子,不懂百姓疾苦,就藩洛陽,起造邸第,花費二十八萬兩紋銀,超出王製十倍的花費。
兩罪並罰,臣建議將福王囚禁於鳳陽。”
啥?
秦王,晉王,韓王等齊刷刷望向周王,這是睜眼說瞎話啊。
正統五年,靖江王朱佐敬貪淫不法,朱祁鎮命以敕切責,單純口頭訓誡,萬曆二十三年,山陰王打死家奴六名,神宗隻是命人罰去他的俸米二年,福王的罪行比靖江王,山陰王輕得多,竟然囚禁鳳陽。
雖說非莫須有罪行,但周王分明是秋後算賬。
然而,諸王都清楚皇帝執意懲罰福王,囚禁對福王而言都是輕的。
此時,為博取皇帝好感,唐王出聲說:“陛下,福王就藩洛陽,王府規格超過尋常王爺,保不齊萌生邪念。”
“唐王你...”
福王見唐王給他安插莫須有罪名,揚手怒指唐王,最終追究是沒說出口,轉首望向朱由校朗笑:“哈哈哈,朱由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本王不造反,你奈我何?”
聞言,朱由校拍案而起,怒斥道:“福王朱常洵目無王法,來人,將福王遣迴洛陽,終身不得出府。”
福王。
當真該死。
然而他殺死福王,必然敲山震虎引起諸王惶惶不安,剛剛的努力前功盡棄。
將其趕迴洛陽,眼不見為淨。
何況失去鹽引,失去永不起科田稅,福王翻不起什麽浪花。
少頃,田爾耕率領錦衣衛進宮,直接緝拿福王。
見狀,福王來迴掙紮,怒斥道:“朱由校,你不能這麽辦對本王,本王是你皇叔。”
皇叔。
嗬嗬...
朱由校哼笑兩聲:“你該慶幸皇明祖訓救了你。”
田爾耕不作任何猶豫,向錦衣衛喝道:“帶走,快馬加鞭將福王送迴洛陽。”
諸王見狀,沉默不語。
果然,皇帝起了殺心,若非皇明祖訓,福王必然削減當場。
所幸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們提前上繳投名狀。
這時,朱由校注意到諸王惶恐的神情,他決定繼續拉攏拉攏諸王,福王不足為慮,諸多藩王聯合則是故強大力量,與他針鋒相對必然拖延他改革的腳步,然而,若成為他身邊力量,則加快改革的步伐,興許成為他手中的利刃。
朱由校朗聲說:“近年來,海外貿易越來越頻繁,這是塊巨大的肥肉,朝廷會參與其中,內帑亦會參與,即日起,每年海外貿易利潤將分給諸位萬兩紋銀,同時,各家宗室有擅長經商的子弟不妨推薦給朕,朕皆有重用。”
聞言,諸王竊喜。
他們不清楚海外貿易利潤有多豐厚,但清楚邊境貿易利潤多豐厚,若涉足海外貿易,家族絕對飛黃騰達。
即使不涉足海外貿易,每年萬兩紋銀亦是筆不小的收入。
頃刻,秦王,晉王,周王,魯王等,齊齊躬身行禮:“陛下英明,吾皇萬福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