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草原混戰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奴在薊鎮連戰連敗。
皇太極親率的兩黃旗,正白旗在正麵戰場遭遇滿桂,賀人龍,趙率教,梅之煥,孫祖壽各部猛攻,中軍損失慘重。
此間,阿巴泰,濟爾哈朗放棄攻打龍井關,洪山口,分明是擔心建奴在各處戰場被明軍各個擊破。
兩軍離去,唯一去向即和皇太極會合。
聞言,賀人龍邁步出列,毛遂自薦說:“都督,末將請求率領武衛軍騎兵速速前往大安口,配合各軍殲滅建奴殘部。”
滿桂不甘落後,主動請纓說:“都督,幽州突騎休整一宿,戰力迅速恢複,末將請戰。”
這時,馬科望了眼滿桂,賀人龍,神色謹慎說:“都督,龍井關,洪山口乃雄關,阿巴泰,濟爾哈朗率部遲遲未能攻破兩地,末將不理解他們為何率軍前往大安口。
當前,大安口不光駐紮曹變蛟的赤甲軍,還要趙率教遼東鐵騎,梅之煥的四萬京營。
建奴重兵集結於大安口,無疑是取死之道,除非他們準備逃?”
逃?
楊肇基,賀人龍,滿桂神色微愣,有點不理解地望向馬科。
你丫都說長城隘口乃雄關,建奴打不下龍井關,洪山口,難道能打下大安口,瞧不起曹變蛟,趙率教,梅之煥的能力嗎?
楊肇基微微蹙眉,神色嚴峻說:“馬科,你細細道來。”
馬科出聲說:“都督,滿提督,賀提督,昨日先有妖風,又有地龍翻身,會不會是大安口附近長城塌陷,所以阿巴泰,濟爾哈朗兩部寧願放棄輜重,也要連夜撤離。”
嗯?
楊肇基,賀人龍,滿桂麵色凝重,思索起馬科的話。
天啟七年以來,朝廷陸續花費時間或翻修或重建長城沿線隘口,保證長城固若金湯,炮擊難以攻破。
然而,昨日的地龍翻身威力不小,薊鎮內許多房屋倒塌,這種非人力的自然現象保不齊真能震塌長城部分區域。
關鍵皇太極戰敗,也必然逃向大安口。
念及於此,楊肇基不做猶豫,當機立斷向裨將吩咐:“速速派信使,夜不收出塞,告知左良玉,耿如杞重點監視大安口方向。
另外,派遣信使,夜不收,告知祖大弼,來斯行,曹文詔,鎮守龍井關,洪山口之餘,多派精騎前往大安口附近巡邏,獵殺逃向草原的建奴兵。”
“遵命。”
裨將不作猶豫,速速轉身離去。
這時,楊肇基目光轉向賀人龍,馬科,擲地有聲說:“賀提督,馬提督,你們曾經率軍鎮守大寧行都司,連同朵顏部,喀喇沁熟悉當地情況,兩位即刻率領帳下能戰的騎兵,迅速從龍井關出塞,務必搶占大寧行都司各處縣城,軍堡,隻要建奴是出塞逃亡,務必率兵節節阻擊,拖延對方時間,各路勁旅會陸續出關助戰。”
“遵命。”
馬科,賀人龍抱拳領命,迅速前去調兵遣將。
昨日,戰場未能陣斬皇太極,始終讓賀人龍耿耿於懷,今日領兵出塞,鎮守大寧行都司,隻要皇太極走這條道,必斬皇太極頭顱。
府衙內僅剩滿桂,滿桂見楊肇基目光轉向坤輿圖,抱拳道:“都督,您尚未安排末將作戰。”
楊肇基語氣嚴肅說:“滿提督,京師空虛,你我率軍坐鎮薊鎮,以防不測。”
啊!
滿桂嘴巴張的老大。
幽州突騎剛剛戰勝杜度部,生擒杜度等建奴貝勒,將領,全軍折損不少,但依然士氣旺盛,鬥誌昂揚,他是希望繼續戰場建功。
“大都督,京師尚有京營,不缺末將,何況,陛下要求盡可能地擴大戰事,所以,末將請戰。”
楊肇基神色嚴肅:“既然滿提督求戰,那麽,不妨領兵在營州五衛通往廣寧城的區域設伏,若皇太極殘部出塞,急於返迴建奴,保不齊走這條路和阿敏部會合,切記單純設伏,無需出擊作戰。”
滿桂神色大喜,抱拳作揖說:“都督放心,末將定不辜負都督信任。”
大安口,南。
一晝夜間,阿巴泰,濟爾哈朗,鼇拜,揚古利等八旗各部,陸陸續續聚集,分批前往長城缺口。
此時,大安口關內,曹變蛟臨時收到夜不收帶迴的消息,獲悉大量建奴殘兵向關口集結。
開始他以為建奴集結重兵,欲不惜代價打穿大安口,率軍逃出塞外,故而,吩咐赤甲軍全軍備戰,準備迎擊建奴瘋狂進攻。
然而,夜不收陸續傳迴新的消息,曹變蛟獲悉大安口附近的長城出現塌陷,出現一條通往草原的道路。
建奴要逃?
曹變蛟迅速反應過來。
當即派遣信使給趙率教,梅之煥傳信,告知兩人建奴舉動,建議他們追擊建奴,爭取在關內殺傷更多建奴有生力量。
同時,曹變蛟不作任何猶豫,率領赤甲軍精騎出關,馬不停蹄前往缺口處阻擊出塞的建奴,欲將其逼退迴關內。
八旗中。
嶽讬,豪格鎮守缺口,阿濟格率領鑲白旗率先出關,作為先鋒軍警戒四周,凡是明軍殺來,即刻出擊纏鬥,為八旗兒郎爭取出關逃命的機會。
塞外形勢幾乎和皇太極預料的相差無幾,阿濟格出關不久,即遭遇左良玉帳下燕山軍。
雙方纏鬥中,草原遊蕩燕山軍陸續集聚過來,很快,曹變蛟率領赤甲軍殺來,讓阿濟格壓力驟增。
然而,阿濟格乃八旗悍將,恰好處在當打之年,無懼燕山軍,赤甲軍,一馬當先和曹變蛟在草原死戰。
此時,皇太極,多爾袞,多鐸,阿巴泰,濟爾哈朗率部緩慢出塞。
每當出塞,瞧見鑲白旗和明軍在草原大戰,紛紛無視疲倦,領兵狂衝加入戰場。
入關以來,八旗在各處戰場尤為憋屈,諸將急需發泄,八旗也需要一場勝仗彌補些許損失。
所以,曹變蛟的赤甲軍儼然成為八旗發泄打擊的對象。
然而,八旗兵馳援,收到楊肇基軍令的燕山軍,秦軍,晉軍同樣陸續趕來馳援。
頃刻間,大安口外,爆發一場大混戰,各軍陸續參戰,混戰烈度,規模越來越大。
皇太極親率的兩黃旗,正白旗在正麵戰場遭遇滿桂,賀人龍,趙率教,梅之煥,孫祖壽各部猛攻,中軍損失慘重。
此間,阿巴泰,濟爾哈朗放棄攻打龍井關,洪山口,分明是擔心建奴在各處戰場被明軍各個擊破。
兩軍離去,唯一去向即和皇太極會合。
聞言,賀人龍邁步出列,毛遂自薦說:“都督,末將請求率領武衛軍騎兵速速前往大安口,配合各軍殲滅建奴殘部。”
滿桂不甘落後,主動請纓說:“都督,幽州突騎休整一宿,戰力迅速恢複,末將請戰。”
這時,馬科望了眼滿桂,賀人龍,神色謹慎說:“都督,龍井關,洪山口乃雄關,阿巴泰,濟爾哈朗率部遲遲未能攻破兩地,末將不理解他們為何率軍前往大安口。
當前,大安口不光駐紮曹變蛟的赤甲軍,還要趙率教遼東鐵騎,梅之煥的四萬京營。
建奴重兵集結於大安口,無疑是取死之道,除非他們準備逃?”
逃?
楊肇基,賀人龍,滿桂神色微愣,有點不理解地望向馬科。
你丫都說長城隘口乃雄關,建奴打不下龍井關,洪山口,難道能打下大安口,瞧不起曹變蛟,趙率教,梅之煥的能力嗎?
楊肇基微微蹙眉,神色嚴峻說:“馬科,你細細道來。”
馬科出聲說:“都督,滿提督,賀提督,昨日先有妖風,又有地龍翻身,會不會是大安口附近長城塌陷,所以阿巴泰,濟爾哈朗兩部寧願放棄輜重,也要連夜撤離。”
嗯?
楊肇基,賀人龍,滿桂麵色凝重,思索起馬科的話。
天啟七年以來,朝廷陸續花費時間或翻修或重建長城沿線隘口,保證長城固若金湯,炮擊難以攻破。
然而,昨日的地龍翻身威力不小,薊鎮內許多房屋倒塌,這種非人力的自然現象保不齊真能震塌長城部分區域。
關鍵皇太極戰敗,也必然逃向大安口。
念及於此,楊肇基不做猶豫,當機立斷向裨將吩咐:“速速派信使,夜不收出塞,告知左良玉,耿如杞重點監視大安口方向。
另外,派遣信使,夜不收,告知祖大弼,來斯行,曹文詔,鎮守龍井關,洪山口之餘,多派精騎前往大安口附近巡邏,獵殺逃向草原的建奴兵。”
“遵命。”
裨將不作猶豫,速速轉身離去。
這時,楊肇基目光轉向賀人龍,馬科,擲地有聲說:“賀提督,馬提督,你們曾經率軍鎮守大寧行都司,連同朵顏部,喀喇沁熟悉當地情況,兩位即刻率領帳下能戰的騎兵,迅速從龍井關出塞,務必搶占大寧行都司各處縣城,軍堡,隻要建奴是出塞逃亡,務必率兵節節阻擊,拖延對方時間,各路勁旅會陸續出關助戰。”
“遵命。”
馬科,賀人龍抱拳領命,迅速前去調兵遣將。
昨日,戰場未能陣斬皇太極,始終讓賀人龍耿耿於懷,今日領兵出塞,鎮守大寧行都司,隻要皇太極走這條道,必斬皇太極頭顱。
府衙內僅剩滿桂,滿桂見楊肇基目光轉向坤輿圖,抱拳道:“都督,您尚未安排末將作戰。”
楊肇基語氣嚴肅說:“滿提督,京師空虛,你我率軍坐鎮薊鎮,以防不測。”
啊!
滿桂嘴巴張的老大。
幽州突騎剛剛戰勝杜度部,生擒杜度等建奴貝勒,將領,全軍折損不少,但依然士氣旺盛,鬥誌昂揚,他是希望繼續戰場建功。
“大都督,京師尚有京營,不缺末將,何況,陛下要求盡可能地擴大戰事,所以,末將請戰。”
楊肇基神色嚴肅:“既然滿提督求戰,那麽,不妨領兵在營州五衛通往廣寧城的區域設伏,若皇太極殘部出塞,急於返迴建奴,保不齊走這條路和阿敏部會合,切記單純設伏,無需出擊作戰。”
滿桂神色大喜,抱拳作揖說:“都督放心,末將定不辜負都督信任。”
大安口,南。
一晝夜間,阿巴泰,濟爾哈朗,鼇拜,揚古利等八旗各部,陸陸續續聚集,分批前往長城缺口。
此時,大安口關內,曹變蛟臨時收到夜不收帶迴的消息,獲悉大量建奴殘兵向關口集結。
開始他以為建奴集結重兵,欲不惜代價打穿大安口,率軍逃出塞外,故而,吩咐赤甲軍全軍備戰,準備迎擊建奴瘋狂進攻。
然而,夜不收陸續傳迴新的消息,曹變蛟獲悉大安口附近的長城出現塌陷,出現一條通往草原的道路。
建奴要逃?
曹變蛟迅速反應過來。
當即派遣信使給趙率教,梅之煥傳信,告知兩人建奴舉動,建議他們追擊建奴,爭取在關內殺傷更多建奴有生力量。
同時,曹變蛟不作任何猶豫,率領赤甲軍精騎出關,馬不停蹄前往缺口處阻擊出塞的建奴,欲將其逼退迴關內。
八旗中。
嶽讬,豪格鎮守缺口,阿濟格率領鑲白旗率先出關,作為先鋒軍警戒四周,凡是明軍殺來,即刻出擊纏鬥,為八旗兒郎爭取出關逃命的機會。
塞外形勢幾乎和皇太極預料的相差無幾,阿濟格出關不久,即遭遇左良玉帳下燕山軍。
雙方纏鬥中,草原遊蕩燕山軍陸續集聚過來,很快,曹變蛟率領赤甲軍殺來,讓阿濟格壓力驟增。
然而,阿濟格乃八旗悍將,恰好處在當打之年,無懼燕山軍,赤甲軍,一馬當先和曹變蛟在草原死戰。
此時,皇太極,多爾袞,多鐸,阿巴泰,濟爾哈朗率部緩慢出塞。
每當出塞,瞧見鑲白旗和明軍在草原大戰,紛紛無視疲倦,領兵狂衝加入戰場。
入關以來,八旗在各處戰場尤為憋屈,諸將急需發泄,八旗也需要一場勝仗彌補些許損失。
所以,曹變蛟的赤甲軍儼然成為八旗發泄打擊的對象。
然而,八旗兵馳援,收到楊肇基軍令的燕山軍,秦軍,晉軍同樣陸續趕來馳援。
頃刻間,大安口外,爆發一場大混戰,各軍陸續參戰,混戰烈度,規模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