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冬衣稅
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 作者:佰夫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深冬時節,越往江南,天氣越發暖和。
朱由校快馬加鞭穿過商丘府,抵達徐州地界。
起初,他計劃一鼓作氣前往徐州,在徐州稍作休整趕往鳳陽,在鳳陽舊都同百姓慶賀新春,年後渡江前往南京。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
途經豐縣時,郭升領人進城置辦貨物,偶然獲悉一件讓人憤慨的消息。
豐縣內,成群結隊的衙役竟在挨家挨戶地強行收取所謂的“軍中冬衣費”。
即家中男丁投身行伍,需繳納錢糧給男丁置辦冬衣。家中沒有男丁投身行伍,亦要交錢幫助兵勇置辦冬衣。
冬衣稅,每家每戶繳納數額不等,多則一兩紋銀,少則數十錢。
郭升西北邊軍,又陸續在京城、大寧行都司服役,通過征伐建奴建立赫赫軍功,躋身到龍武軍中高層將領。
冬季,大明無戰事,他平日伴駕皇帝左右,對這所謂的冬衣費聞所未聞。
何況,皇帝親自製定製度,每季兵部按時給京營,邊軍,地方駐軍發放軍服,從未收取過任何額外費用。
稍作思考,郭升即意識到必是地方官吏私自征稅,他迅速策馬出城,將事情稟報給朱由校。
不出所料,朱由校聞訊雷霆大怒。
近年來,他致力於嚴格治軍,對軍中貪汙腐敗現象嚴防死守,生怕因此導致兵勇戰力下降。
雖然每年軍法處查處許多案件,多是兵勇管不住褲襠。不承想,軍中無虞,官場打著軍方旗號進行征稅。
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挨家挨戶索要錢財,這完全是無視法度,無視朝廷權威。
何況,朝廷花費大力氣進行軍改,逐漸改變百姓對軍人的惡劣印象,現今豐縣衙役的惡劣行為嚴重破壞朝廷吏治,還嚴重影響軍人聲譽。
況且,豐縣官吏私自征稅,無形中增加百姓的負擔。
吏治、軍事、經濟是朝廷軍事改革的三大重點,也是朱由校最關注的方向,孰料地方官吏在他核心關注點上搗亂,破壞他的改革成果,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時,高弘圖低聲說:“陛下,豐縣知縣叫孫傑,原是閹黨成員,忠賢召為大理丞,累擢工部右侍郎,官至尚書,加少保,後貶為豐縣知縣。”
聞言,魏忠賢麵色緊皺,迅速替自身開罪說:“皇爺,孫傑為萬曆朝進士,授富順縣知縣,縣誌記載其任內潔己愛人,邑稱父母,且襟懷灑脫,不理宦情,或許其中別有隱情。”
皇帝結束黨爭,勵精圖治,閹黨部分成員遭遇貶嫡,卻多有收斂,不曾繼續斂財啊。
朱由校不語,領李若璉,曹變蛟、郭升、白旺,策馬前往豐縣。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要親眼瞧瞧豐縣衙役怎麽強征百姓冬衣稅,豐縣是否出現塌方式腐敗?
走進豐縣,朱由校騎馬來迴打量,盡管兩日後便是新年,家家戶戶都在籌備慶祝,然而,相比熱鬧非凡,欣欣向榮的開封城,豐縣百姓麵孔沒有半點喜慶,城內氣氛反而有些壓抑和沉悶。
苛政猛於虎,當真害人不淺。
郭升門清路熟,策馬為朱由校引路,很快在城內居民區找到正在征收冬衣稅的衙役。
積雪覆蓋寬敞的街道,雪地出現零星腳印,街道兩旁家家戶戶大門緊關,兩名衙役佩刀敲開住戶大門,雙方爆發激烈的爭吵。
朱由校騎著高頭大馬靠近,裝作看客好奇聆聽,隻聽中年住戶憤怒地嗬斥:“陛下推行輕徭薄賦,甚至廢除徭役,不曾聽聞征收什麽冬衣稅,你們私自征稅,不怕朝廷嚴查嗎?”
此言出,有名衙役鏘地拔出腰間佩刀,冷森森刀鋒直指中年住戶,猙獰可怖的麵孔爆發出幾分怒意,惡狠狠怒喝:“混賬,天子征稅,天下誰人不知?你敢拒不納稅,這是抗旨不遵,依照國朝律法抗旨不尊者,統統下獄嚴懲。”
“你……”
中年住戶滿臉憤怒,揚手指向衙役,怒語說:“我乃豐縣員外郎,依照朝廷規定,有資格監督地方官吏,對地方政令提出意見,朝廷是否征收冬衣稅,我清清楚楚,你休要給朝廷潑髒水。”
話語落,旁邊婦人輕輕拽了拽中年衣角,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他們身為商賈,雖然皇帝廢除許多限製,又有幸成為員外郎,怎奈衙役全是地頭蛇。
“夫君,明晚守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幾兩碎銀全當破財消災。”
中年男子怒斥:“糊塗,這是幾兩碎銀嗎,這是踐踏我們的尊嚴,陛下提升商賈地位,我等遇事不維護,豈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說得好。”
朱由校躍下戰馬,語聲高亢地誇讚。
旋即,神色微微一變,視線轉向兩名衙役質問:“朝廷設治安局為維護地方治安,而征稅叫課稅局,你們身為衙役誰給你們私自征稅的權力。爾等以朝廷名義征收冬衣稅,是否有朝廷旨意,是否有官府文件。倘若既沒有朝廷聖旨,又沒有官署文書,你們憑什麽說是朝廷征稅,吃了熊心豹子膽嫁禍朝廷?”
兩名衙役聞訊,齊刷刷怒目而視。
瞧見朱由校衣衫華麗,口音不似豐縣口音,一名衙役迅速迴懟:“爾是何人,敢管老子的事兒是不是活膩了,也不打聽打聽老子是誰,小心泥菩薩過河自身難.”
“嘭”
話為落音,郭升神似猛虎,箭步疾馳,猛地揮舞重拳砸在叫囂的衙役麵門,衙役毫無防備當場被砸飛,鼻孔血流如注。
威脅,挑釁皇帝,這是將他們幾名武將當作死人嗎?
天子不可辱,郭升箭步急追,重拳似雨點般落下,口中喝罵:“不知死活的東西,什麽人你都敢挑釁,威脅,俺看你活夠了。”
旁邊的衙役觀之,迅速抽出佩刀欲前去幫忙,白旺挺身而出攔住他,渾身散發殺伐極重的殺氣,那衙役麵色大駭後退兩步,嘴裏罵罵咧咧:“好啊,好啊,你們外鄉人人多欺負人少,有種你們別跑,老子這就去喊人!”
朱由校快馬加鞭穿過商丘府,抵達徐州地界。
起初,他計劃一鼓作氣前往徐州,在徐州稍作休整趕往鳳陽,在鳳陽舊都同百姓慶賀新春,年後渡江前往南京。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
途經豐縣時,郭升領人進城置辦貨物,偶然獲悉一件讓人憤慨的消息。
豐縣內,成群結隊的衙役竟在挨家挨戶地強行收取所謂的“軍中冬衣費”。
即家中男丁投身行伍,需繳納錢糧給男丁置辦冬衣。家中沒有男丁投身行伍,亦要交錢幫助兵勇置辦冬衣。
冬衣稅,每家每戶繳納數額不等,多則一兩紋銀,少則數十錢。
郭升西北邊軍,又陸續在京城、大寧行都司服役,通過征伐建奴建立赫赫軍功,躋身到龍武軍中高層將領。
冬季,大明無戰事,他平日伴駕皇帝左右,對這所謂的冬衣費聞所未聞。
何況,皇帝親自製定製度,每季兵部按時給京營,邊軍,地方駐軍發放軍服,從未收取過任何額外費用。
稍作思考,郭升即意識到必是地方官吏私自征稅,他迅速策馬出城,將事情稟報給朱由校。
不出所料,朱由校聞訊雷霆大怒。
近年來,他致力於嚴格治軍,對軍中貪汙腐敗現象嚴防死守,生怕因此導致兵勇戰力下降。
雖然每年軍法處查處許多案件,多是兵勇管不住褲襠。不承想,軍中無虞,官場打著軍方旗號進行征稅。
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挨家挨戶索要錢財,這完全是無視法度,無視朝廷權威。
何況,朝廷花費大力氣進行軍改,逐漸改變百姓對軍人的惡劣印象,現今豐縣衙役的惡劣行為嚴重破壞朝廷吏治,還嚴重影響軍人聲譽。
況且,豐縣官吏私自征稅,無形中增加百姓的負擔。
吏治、軍事、經濟是朝廷軍事改革的三大重點,也是朱由校最關注的方向,孰料地方官吏在他核心關注點上搗亂,破壞他的改革成果,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時,高弘圖低聲說:“陛下,豐縣知縣叫孫傑,原是閹黨成員,忠賢召為大理丞,累擢工部右侍郎,官至尚書,加少保,後貶為豐縣知縣。”
聞言,魏忠賢麵色緊皺,迅速替自身開罪說:“皇爺,孫傑為萬曆朝進士,授富順縣知縣,縣誌記載其任內潔己愛人,邑稱父母,且襟懷灑脫,不理宦情,或許其中別有隱情。”
皇帝結束黨爭,勵精圖治,閹黨部分成員遭遇貶嫡,卻多有收斂,不曾繼續斂財啊。
朱由校不語,領李若璉,曹變蛟、郭升、白旺,策馬前往豐縣。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要親眼瞧瞧豐縣衙役怎麽強征百姓冬衣稅,豐縣是否出現塌方式腐敗?
走進豐縣,朱由校騎馬來迴打量,盡管兩日後便是新年,家家戶戶都在籌備慶祝,然而,相比熱鬧非凡,欣欣向榮的開封城,豐縣百姓麵孔沒有半點喜慶,城內氣氛反而有些壓抑和沉悶。
苛政猛於虎,當真害人不淺。
郭升門清路熟,策馬為朱由校引路,很快在城內居民區找到正在征收冬衣稅的衙役。
積雪覆蓋寬敞的街道,雪地出現零星腳印,街道兩旁家家戶戶大門緊關,兩名衙役佩刀敲開住戶大門,雙方爆發激烈的爭吵。
朱由校騎著高頭大馬靠近,裝作看客好奇聆聽,隻聽中年住戶憤怒地嗬斥:“陛下推行輕徭薄賦,甚至廢除徭役,不曾聽聞征收什麽冬衣稅,你們私自征稅,不怕朝廷嚴查嗎?”
此言出,有名衙役鏘地拔出腰間佩刀,冷森森刀鋒直指中年住戶,猙獰可怖的麵孔爆發出幾分怒意,惡狠狠怒喝:“混賬,天子征稅,天下誰人不知?你敢拒不納稅,這是抗旨不遵,依照國朝律法抗旨不尊者,統統下獄嚴懲。”
“你……”
中年住戶滿臉憤怒,揚手指向衙役,怒語說:“我乃豐縣員外郎,依照朝廷規定,有資格監督地方官吏,對地方政令提出意見,朝廷是否征收冬衣稅,我清清楚楚,你休要給朝廷潑髒水。”
話語落,旁邊婦人輕輕拽了拽中年衣角,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他們身為商賈,雖然皇帝廢除許多限製,又有幸成為員外郎,怎奈衙役全是地頭蛇。
“夫君,明晚守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幾兩碎銀全當破財消災。”
中年男子怒斥:“糊塗,這是幾兩碎銀嗎,這是踐踏我們的尊嚴,陛下提升商賈地位,我等遇事不維護,豈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說得好。”
朱由校躍下戰馬,語聲高亢地誇讚。
旋即,神色微微一變,視線轉向兩名衙役質問:“朝廷設治安局為維護地方治安,而征稅叫課稅局,你們身為衙役誰給你們私自征稅的權力。爾等以朝廷名義征收冬衣稅,是否有朝廷旨意,是否有官府文件。倘若既沒有朝廷聖旨,又沒有官署文書,你們憑什麽說是朝廷征稅,吃了熊心豹子膽嫁禍朝廷?”
兩名衙役聞訊,齊刷刷怒目而視。
瞧見朱由校衣衫華麗,口音不似豐縣口音,一名衙役迅速迴懟:“爾是何人,敢管老子的事兒是不是活膩了,也不打聽打聽老子是誰,小心泥菩薩過河自身難.”
“嘭”
話為落音,郭升神似猛虎,箭步疾馳,猛地揮舞重拳砸在叫囂的衙役麵門,衙役毫無防備當場被砸飛,鼻孔血流如注。
威脅,挑釁皇帝,這是將他們幾名武將當作死人嗎?
天子不可辱,郭升箭步急追,重拳似雨點般落下,口中喝罵:“不知死活的東西,什麽人你都敢挑釁,威脅,俺看你活夠了。”
旁邊的衙役觀之,迅速抽出佩刀欲前去幫忙,白旺挺身而出攔住他,渾身散發殺伐極重的殺氣,那衙役麵色大駭後退兩步,嘴裏罵罵咧咧:“好啊,好啊,你們外鄉人人多欺負人少,有種你們別跑,老子這就去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