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少卿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發現自己竟然有一種難以遏製的激動。
廣州本就是大清帝國的商業重鎮,在被英國人強製打開國門後,貿易進一步發展,更顯繁華。
看著各式各樣的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劉少卿心裏覺得被打開國門也沒什麽不好,至少好過閉關鎖國。
曆史的車輪總是要不斷前進的嘛,劉少卿自嘲的笑了笑。
從沒有見過大城市的黃承勇等人隻覺得一雙眼睛不夠用。其實這些店鋪裏擺放的東西真真不如他們家裏搶法國人的好,但是這樣放在店裏,就是讓人覺得繁華、好看。
奉命接待的候補縣黃霑發將幾人的表情看在眼裏,心中不免的洋洋得意。
一起前來廣州的欽差大臣去拜訪當地官員,劉少卿等人自然沒有份去見那般的大人物。不要說是他,就算是他爹,雖然剛撈到手一個實授的新鮮總督,但真要到了廣州,照樣要看人家臉色。
黃霑發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爹借著洋行掙了些銀子,就給寶貝兒子捐了個官,甭管能不能上任,好歹算是光耀門楣。黃霑發甭管做生意還是鑽營官場都不是料,但好歹算是地頭蛇,正經衙門裏的官吏都抓緊時間發財,誰有功夫來搭理劉少卿這樣的子弟,這才給了他顯擺的機會。
幾人走著看著,算是開了眼界,隻不過劉少卿明顯眼界更高一些,看不上這些,有一搭沒一搭的跟身旁的地頭蛇聊天。
這時從眼前走過一大群扛活兒的民工,讓劉少卿想起一事。
“黃兄,前兩天我們剛到碼頭時,見到大量的苦力在碼頭卸貨,那些箱子一隻隻又大又重,黃兄可知是什麽貨物?”
“哦,賢弟怎麽也對這外國機器感興趣?不過賢弟要是想要插上一腳可沒這機會,這些機器都是洋人和總督衙門之間直線聯係,連我們當地的洋行都沒用,洋人自己從西洋運過來的。隻是卸貨的時候用了當地的苦力,但這次洋人給苦力錢給得多也給的痛快。我估計是因為北圻那邊仗打得好,所以咱們廣東也跟著沾光了。這不,苦力們掙了錢,都來這裏給家裏婆娘扯上幾尺花布買上一兩件首飾。連帶著這些店鋪的生意也突然好起來。”
黃霑發很會聊天,不著痕跡的捧了劉少卿等人。畢竟這幾位將種的老爹在廣南都是實權人物,將來黃家萬一要去廣南甚至是中圻、南圻生意,總少不了當地官老爺罩著,現在有機會結個善緣,何樂而不為。
劉少卿對生意什麽的到不在意,但聽到‘機器’兩字,卻越發的好奇。“恕小弟冒昧,黃兄可知是什麽機器,要洋人親自從國內運來?”
黃霑發擺擺手,“這有什麽冒昧的,廣州城裏都知道。這是英國人要擴建船廠,運來的造船設備。不光咱們這兒,聽說上海、福州都有,而且不光有造船的機器,還有采礦的、冶鐵的,多了。”
劉少卿越發的好奇:“朝廷拿大把的銀子買這些機器是要做什麽?”
黃霑發笑的越發得意,“賢弟有所不知,這不是朝廷掏錢買的,是洋人自己掏錢,自己運來的。”
這迴劉少卿就不是好奇了,而是驚訝了,“列強這是要鬧哪樣?!”
劉少卿才見過多大市麵,對朝堂局勢更是一抹黑,想不明白實屬正常。但即使是親身經曆其中的人,也一樣並不十分明白,比如盛宣懷等人,當初也是一頭霧水的請教李鴻章:“皇上這樣大張旗鼓的直接讓洋人自己來辦廠,到底是鬧哪樣?”
這樣的‘招商引資’可以讓朝廷可以不用出錢或者少出錢就能建起不輸於西洋的工廠;同時鋼鐵、機器就近生產,朝廷再采購,多少也可以減少一些購買的成本;第三還能順便培養本土的產業工人和技術工人。
這些優勢奕?、李鴻章乃至盛宣懷等人都看得明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讓洋人進內地直接辦廠,真麽想怎麽覺得是‘喪權辱國’!
不過即使是李鴻章等人也仍然以為這些目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辦到,雖然用時可能久一些,但肯定會更加穩妥。至少在華夷之爭上,不至於讓地方官府焦頭爛額。而且,李鴻章始終認為,這些工廠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更妥帖。
他當然不知道現在對於載湉來說時間的寶貴,更加不可能知道皇帝居然是想要利用資本的發展和競爭,來推動社會體製的大變革。
畢竟,從沒見過皇上自殺的。
對於盛宣懷、鄭觀應、張謇和唐廷樞等人來說,能不能理解皇上的深意並不重要。皇上既然已經將差事交代下來了,如此的器重,他們就必須殫精竭慮的辦好。
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門,為了互通消息,同時也是為了表示對李鴻章的尊重,這幾位新晉的招商總辦每個月都要來此小聚一下。
“織布廠、繅絲廠等本身就是賺錢的生意,京津兩地和江浙、廣東的大商人早就想做了,隻不過礙於之前沒有開禁,沾不上光。上個月消息才放出去,就已經有電報過來了,尤其是京津兩地的商賈甚至是官宦世家,已經開始登門拜訪了。學生估計要不了幾天,學生的門檻就要換過了。”
張謇負責的是輕工業,這些個民生行業最賺錢,自然人人趨之若鶩。
李鴻章點點頭,道:“嗯,這些你自己把握,該擋的就擋掉。最重要的是抓緊拿個章程出來。這一次朝廷不會參與經營管理,但這廠子怎麽組建,也不能任由那些商人自行其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另外,朝廷的稅收怎麽核定,你心裏有譜了麽?”
“是。所有要辦廠的,都會在朝廷登記在冊,核對本金來路,以免被洋人暗中把控。另外稅率方麵,暫定是按照買賣的額度來抽頭,拾稅一或是十五稅一。”
“萬事開頭難,先定十五稅一吧。這次皇上以允許洋人在上海、天津、廣州三地辦機器廠、船廠為條件,和各國換來了五年時間。這五年裏,洋人不會參與這些民生產業的經營。所以你要在五年之內,將我們自己的廠子開到足以和洋人競爭才是。”
“大人放心,這方麵上海輪船局和織布局已有榜樣,學生自然不會辦砸。”
“好。建時這邊進行的怎麽樣了?”
唐廷樞馬上答道:“戶部的銀子已經播下來了,學生前日和幾個洋商談過,初步還是計劃采購英國人的設備,按照皇上的意思,先把開平局的設備換了,再把江西的煤礦開出來。江西那邊因為要支應法國人辦的鐵廠,所以設備是從法國采購,會和法國人的機器一同運來。至於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的煤礦,學生還沒有實地去看,估計會在未來五年陸續開辦。如果盛兄這邊進度加快,就需要縮短到三年。”
盛宣懷接過話頭,繼續道:“我和建時兄是相輔相成。現在法國人那邊已經完成了鐵礦品質和煤炭品質的考察,相應的鋼爐也定下來了,就等裝船運來。另外,英國人在上海計劃開的鐵廠設備已經發出,這個鐵廠的煤和鐵礦石都會從印度運來。皇上說以後咱們要是也建鐵廠,煤可以用自己的,鐵礦石倒是不妨用印度或是美國的,說他們的礦石好。”
朝廷和法國人簽訂的協定瞞不了人,大清也沒打算隱瞞。英國人聽說法國竟然得到了在中國開辦鋼鐵廠和船廠的消息,那肯放過這塊兒肥肉被法國獨享,立刻便找上了李鴻章和盛宣懷。並通過政府向清廷施壓,也想分一杯羹。
好在載湉早有準備,奕?和李鴻章、盛宣懷等人在接下來和英國人的談判中以法國的條件為基礎,和歐格納簽訂了《煙台通商增補條約》。
按照條約規定:英國商人可以以個人名義在廣州、上海、天津三處口岸開辦鋼鐵廠、重型機器廠、船廠等,且獲得了第一年不用繳納稅金、第二年稅金減半的優惠稅收政策,但清廷也同時獲得了參與經營權和部分股權。尤其重要的是,在這次商談中,英國人為了在工業上更廣闊的未來利益和同法國競爭,首次在鴉片貿易中退讓,同意清政府對進口鴉片征收高額的懲罰性關稅。
這不得不說是清政府自1840年以後在外交領域和對外貿易談判中一次重要的勝利。
至於英國人,既然如願的拿下了工廠開辦權,自然緊鑼密鼓的開始張羅。他們比法國人有一定的優勢,那就是不必考察中國內地的鐵礦和煤礦品質後在確定設備。大英帝國在亞洲有印度這顆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一切資源都可以從印度運來,因此反倒比法國人快了一步。
這才有了劉少卿在廣州口岸看到的那一幕。
聽了盛宣懷和唐廷樞的匯報,李鴻章點點頭,至於皇上怎麽會知道美國的鐵礦石就好,誰也不會深究。“船廠的進度怎麽樣了?”
鄭觀應是負責船廠的總辦,“船廠這邊已經開始了,具李鳳藻說,法國人已經將原本馬賽的那個潛艇廠拆完了,設備也裝了船。其他造船的設備也在陸續裝船中,都是國內最先進的機器。英國人原本在廣州就有一個商用船塢,現在打算在此基礎上新進了一批機器,直接擴大成造船廠,當下應該已經開工了。另外美國人和德國人也表示要一些政策,具體怎麽操作,現在還再談,但總體上應該是開辦鐵廠或者機器廠,主要差的就是如何選址。”
“好。船廠的事情你要盯好,這段時間朝廷已經有人在造勢,皇上要大力興辦海軍,就連左蠻子都上書建議設立三海海軍。所以說不定這一兩個月就會有訂單下來,如果不出意外,應該就會直接給黃埔船廠或者福建船廠。另外,法國人的那個什麽潛艇,皇上說隨行應該還有一批技術工人,要我們一接到人就立即安排好,你可別忘了。”
鄭觀應當然滿口應承,但隨即問道:“這個潛艇,學生也曾聽聞,但據說是沒什麽用的東西。否則法國人也不會痛快兒的把這些作為添頭給咱們,為什麽皇上就這麽上心?”
李鴻章把眼一瞪,“我怎麽知道!”
鄭觀應不懂,李鴻章不知道,連法國人也不明白那個身居深宮的小皇帝怎麽忽然想起這麽個東西。雖然潛艇早已投入實戰,但戰績和效果實在慘不忍睹。好不容易擊沉一艘停在港灣的老舊木質巡洋艦,還是個自殺式攻擊的下場。都是使用魚雷作為攻擊手段,可跟快艇的作戰效果差了十萬八千裏。
這也是為什麽法國人毫不打犇兒就將整個生產線和技術人員合盤推出。留著這個連五十海裏都跑不出去的東西,真不如換點兒銀子造一艘全鋼裝甲艦。
倒是真有一人猜出了或者說預見到了這種武器的價值,那就是法國遠征艦隊的司令官庫爾貝。庫爾貝親身經曆的馬尾水戰讓他意識到非傳統作戰方式在小範圍水域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並且他也專門寫了信給海軍部闡述這一思路。
可惜,我們的海軍中將在三個月前死在了迴西貢的路上。這封信沒了將軍先生的現身說法,又正趕上突如其來的中法蜜月期,自然就不再被人重視。
有了中國的煤礦支持,法國的艦隊就能在遠東獲得充分地補給,同時又能彌補洛林煤礦的損失。在這樣的利好消息激勵下,生怕被英國人截胡的法國人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完成了所有采礦、煉鋼和造船業的前期準備工作。
法國人的積極配合無疑從側麵幫助了盛宣懷等人,在接下來和英國人、德國人的談判中,盛宣懷、鄭觀應等為大清盡可能多的爭取到了一些主權利益。
廣州本就是大清帝國的商業重鎮,在被英國人強製打開國門後,貿易進一步發展,更顯繁華。
看著各式各樣的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劉少卿心裏覺得被打開國門也沒什麽不好,至少好過閉關鎖國。
曆史的車輪總是要不斷前進的嘛,劉少卿自嘲的笑了笑。
從沒有見過大城市的黃承勇等人隻覺得一雙眼睛不夠用。其實這些店鋪裏擺放的東西真真不如他們家裏搶法國人的好,但是這樣放在店裏,就是讓人覺得繁華、好看。
奉命接待的候補縣黃霑發將幾人的表情看在眼裏,心中不免的洋洋得意。
一起前來廣州的欽差大臣去拜訪當地官員,劉少卿等人自然沒有份去見那般的大人物。不要說是他,就算是他爹,雖然剛撈到手一個實授的新鮮總督,但真要到了廣州,照樣要看人家臉色。
黃霑發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爹借著洋行掙了些銀子,就給寶貝兒子捐了個官,甭管能不能上任,好歹算是光耀門楣。黃霑發甭管做生意還是鑽營官場都不是料,但好歹算是地頭蛇,正經衙門裏的官吏都抓緊時間發財,誰有功夫來搭理劉少卿這樣的子弟,這才給了他顯擺的機會。
幾人走著看著,算是開了眼界,隻不過劉少卿明顯眼界更高一些,看不上這些,有一搭沒一搭的跟身旁的地頭蛇聊天。
這時從眼前走過一大群扛活兒的民工,讓劉少卿想起一事。
“黃兄,前兩天我們剛到碼頭時,見到大量的苦力在碼頭卸貨,那些箱子一隻隻又大又重,黃兄可知是什麽貨物?”
“哦,賢弟怎麽也對這外國機器感興趣?不過賢弟要是想要插上一腳可沒這機會,這些機器都是洋人和總督衙門之間直線聯係,連我們當地的洋行都沒用,洋人自己從西洋運過來的。隻是卸貨的時候用了當地的苦力,但這次洋人給苦力錢給得多也給的痛快。我估計是因為北圻那邊仗打得好,所以咱們廣東也跟著沾光了。這不,苦力們掙了錢,都來這裏給家裏婆娘扯上幾尺花布買上一兩件首飾。連帶著這些店鋪的生意也突然好起來。”
黃霑發很會聊天,不著痕跡的捧了劉少卿等人。畢竟這幾位將種的老爹在廣南都是實權人物,將來黃家萬一要去廣南甚至是中圻、南圻生意,總少不了當地官老爺罩著,現在有機會結個善緣,何樂而不為。
劉少卿對生意什麽的到不在意,但聽到‘機器’兩字,卻越發的好奇。“恕小弟冒昧,黃兄可知是什麽機器,要洋人親自從國內運來?”
黃霑發擺擺手,“這有什麽冒昧的,廣州城裏都知道。這是英國人要擴建船廠,運來的造船設備。不光咱們這兒,聽說上海、福州都有,而且不光有造船的機器,還有采礦的、冶鐵的,多了。”
劉少卿越發的好奇:“朝廷拿大把的銀子買這些機器是要做什麽?”
黃霑發笑的越發得意,“賢弟有所不知,這不是朝廷掏錢買的,是洋人自己掏錢,自己運來的。”
這迴劉少卿就不是好奇了,而是驚訝了,“列強這是要鬧哪樣?!”
劉少卿才見過多大市麵,對朝堂局勢更是一抹黑,想不明白實屬正常。但即使是親身經曆其中的人,也一樣並不十分明白,比如盛宣懷等人,當初也是一頭霧水的請教李鴻章:“皇上這樣大張旗鼓的直接讓洋人自己來辦廠,到底是鬧哪樣?”
這樣的‘招商引資’可以讓朝廷可以不用出錢或者少出錢就能建起不輸於西洋的工廠;同時鋼鐵、機器就近生產,朝廷再采購,多少也可以減少一些購買的成本;第三還能順便培養本土的產業工人和技術工人。
這些優勢奕?、李鴻章乃至盛宣懷等人都看得明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讓洋人進內地直接辦廠,真麽想怎麽覺得是‘喪權辱國’!
不過即使是李鴻章等人也仍然以為這些目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辦到,雖然用時可能久一些,但肯定會更加穩妥。至少在華夷之爭上,不至於讓地方官府焦頭爛額。而且,李鴻章始終認為,這些工廠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更妥帖。
他當然不知道現在對於載湉來說時間的寶貴,更加不可能知道皇帝居然是想要利用資本的發展和競爭,來推動社會體製的大變革。
畢竟,從沒見過皇上自殺的。
對於盛宣懷、鄭觀應、張謇和唐廷樞等人來說,能不能理解皇上的深意並不重要。皇上既然已經將差事交代下來了,如此的器重,他們就必須殫精竭慮的辦好。
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門,為了互通消息,同時也是為了表示對李鴻章的尊重,這幾位新晉的招商總辦每個月都要來此小聚一下。
“織布廠、繅絲廠等本身就是賺錢的生意,京津兩地和江浙、廣東的大商人早就想做了,隻不過礙於之前沒有開禁,沾不上光。上個月消息才放出去,就已經有電報過來了,尤其是京津兩地的商賈甚至是官宦世家,已經開始登門拜訪了。學生估計要不了幾天,學生的門檻就要換過了。”
張謇負責的是輕工業,這些個民生行業最賺錢,自然人人趨之若鶩。
李鴻章點點頭,道:“嗯,這些你自己把握,該擋的就擋掉。最重要的是抓緊拿個章程出來。這一次朝廷不會參與經營管理,但這廠子怎麽組建,也不能任由那些商人自行其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另外,朝廷的稅收怎麽核定,你心裏有譜了麽?”
“是。所有要辦廠的,都會在朝廷登記在冊,核對本金來路,以免被洋人暗中把控。另外稅率方麵,暫定是按照買賣的額度來抽頭,拾稅一或是十五稅一。”
“萬事開頭難,先定十五稅一吧。這次皇上以允許洋人在上海、天津、廣州三地辦機器廠、船廠為條件,和各國換來了五年時間。這五年裏,洋人不會參與這些民生產業的經營。所以你要在五年之內,將我們自己的廠子開到足以和洋人競爭才是。”
“大人放心,這方麵上海輪船局和織布局已有榜樣,學生自然不會辦砸。”
“好。建時這邊進行的怎麽樣了?”
唐廷樞馬上答道:“戶部的銀子已經播下來了,學生前日和幾個洋商談過,初步還是計劃采購英國人的設備,按照皇上的意思,先把開平局的設備換了,再把江西的煤礦開出來。江西那邊因為要支應法國人辦的鐵廠,所以設備是從法國采購,會和法國人的機器一同運來。至於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的煤礦,學生還沒有實地去看,估計會在未來五年陸續開辦。如果盛兄這邊進度加快,就需要縮短到三年。”
盛宣懷接過話頭,繼續道:“我和建時兄是相輔相成。現在法國人那邊已經完成了鐵礦品質和煤炭品質的考察,相應的鋼爐也定下來了,就等裝船運來。另外,英國人在上海計劃開的鐵廠設備已經發出,這個鐵廠的煤和鐵礦石都會從印度運來。皇上說以後咱們要是也建鐵廠,煤可以用自己的,鐵礦石倒是不妨用印度或是美國的,說他們的礦石好。”
朝廷和法國人簽訂的協定瞞不了人,大清也沒打算隱瞞。英國人聽說法國竟然得到了在中國開辦鋼鐵廠和船廠的消息,那肯放過這塊兒肥肉被法國獨享,立刻便找上了李鴻章和盛宣懷。並通過政府向清廷施壓,也想分一杯羹。
好在載湉早有準備,奕?和李鴻章、盛宣懷等人在接下來和英國人的談判中以法國的條件為基礎,和歐格納簽訂了《煙台通商增補條約》。
按照條約規定:英國商人可以以個人名義在廣州、上海、天津三處口岸開辦鋼鐵廠、重型機器廠、船廠等,且獲得了第一年不用繳納稅金、第二年稅金減半的優惠稅收政策,但清廷也同時獲得了參與經營權和部分股權。尤其重要的是,在這次商談中,英國人為了在工業上更廣闊的未來利益和同法國競爭,首次在鴉片貿易中退讓,同意清政府對進口鴉片征收高額的懲罰性關稅。
這不得不說是清政府自1840年以後在外交領域和對外貿易談判中一次重要的勝利。
至於英國人,既然如願的拿下了工廠開辦權,自然緊鑼密鼓的開始張羅。他們比法國人有一定的優勢,那就是不必考察中國內地的鐵礦和煤礦品質後在確定設備。大英帝國在亞洲有印度這顆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一切資源都可以從印度運來,因此反倒比法國人快了一步。
這才有了劉少卿在廣州口岸看到的那一幕。
聽了盛宣懷和唐廷樞的匯報,李鴻章點點頭,至於皇上怎麽會知道美國的鐵礦石就好,誰也不會深究。“船廠的進度怎麽樣了?”
鄭觀應是負責船廠的總辦,“船廠這邊已經開始了,具李鳳藻說,法國人已經將原本馬賽的那個潛艇廠拆完了,設備也裝了船。其他造船的設備也在陸續裝船中,都是國內最先進的機器。英國人原本在廣州就有一個商用船塢,現在打算在此基礎上新進了一批機器,直接擴大成造船廠,當下應該已經開工了。另外美國人和德國人也表示要一些政策,具體怎麽操作,現在還再談,但總體上應該是開辦鐵廠或者機器廠,主要差的就是如何選址。”
“好。船廠的事情你要盯好,這段時間朝廷已經有人在造勢,皇上要大力興辦海軍,就連左蠻子都上書建議設立三海海軍。所以說不定這一兩個月就會有訂單下來,如果不出意外,應該就會直接給黃埔船廠或者福建船廠。另外,法國人的那個什麽潛艇,皇上說隨行應該還有一批技術工人,要我們一接到人就立即安排好,你可別忘了。”
鄭觀應當然滿口應承,但隨即問道:“這個潛艇,學生也曾聽聞,但據說是沒什麽用的東西。否則法國人也不會痛快兒的把這些作為添頭給咱們,為什麽皇上就這麽上心?”
李鴻章把眼一瞪,“我怎麽知道!”
鄭觀應不懂,李鴻章不知道,連法國人也不明白那個身居深宮的小皇帝怎麽忽然想起這麽個東西。雖然潛艇早已投入實戰,但戰績和效果實在慘不忍睹。好不容易擊沉一艘停在港灣的老舊木質巡洋艦,還是個自殺式攻擊的下場。都是使用魚雷作為攻擊手段,可跟快艇的作戰效果差了十萬八千裏。
這也是為什麽法國人毫不打犇兒就將整個生產線和技術人員合盤推出。留著這個連五十海裏都跑不出去的東西,真不如換點兒銀子造一艘全鋼裝甲艦。
倒是真有一人猜出了或者說預見到了這種武器的價值,那就是法國遠征艦隊的司令官庫爾貝。庫爾貝親身經曆的馬尾水戰讓他意識到非傳統作戰方式在小範圍水域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並且他也專門寫了信給海軍部闡述這一思路。
可惜,我們的海軍中將在三個月前死在了迴西貢的路上。這封信沒了將軍先生的現身說法,又正趕上突如其來的中法蜜月期,自然就不再被人重視。
有了中國的煤礦支持,法國的艦隊就能在遠東獲得充分地補給,同時又能彌補洛林煤礦的損失。在這樣的利好消息激勵下,生怕被英國人截胡的法國人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完成了所有采礦、煉鋼和造船業的前期準備工作。
法國人的積極配合無疑從側麵幫助了盛宣懷等人,在接下來和英國人、德國人的談判中,盛宣懷、鄭觀應等為大清盡可能多的爭取到了一些主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