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縣令見二人一唱一和的,那裏不知道這是說給自己聽的。心道事後這房租收是要收的,否則到時候有人捅出去,大人麵子上不好看,但是當然是能少收就少收了。
裏正繼續道:“另外曹家的兩個弟弟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可以到鎮上的宗族公學讀書。”
講到這裏,劉少卿問道:“朝廷在兩年前已經開始推廣新式教育了,你們這裏沒有麽?”
裏正看了看龐縣令,龐縣令連忙道:“因為經費的原因,新式學堂隻在天津城內有兩所,本縣是小縣,暫時還沒有。聽說靜海縣今年應該會有一所。”
劉少卿想了想,道:“既然這樣,那就先到公學讀幾年,識個字也是好的。”
“是是,大人放心。”
劉少卿又道:“這個政策應該是去年就施行的,這一年來,曹家應該有多交的稅賦吧。”
龐安海拿眼神一瞟裏正。裏正連忙道:“這曹家主要是依靠曹父在船廠做工,加上家裏娘們兒幫著做一些漿洗縫補的工作,所以基本沒有什麽稅賦,隻是本該每年服的徭役,以銀錢相抵,這兩年大約是三兩銀子。”
龐縣令一聽才三兩銀子,連忙道:“本縣工作做得不到位,理應懲戒,這徭役的銀錢,本縣雙倍奉還。”
劉少卿一聽樂了,這縣令還真是機靈,隨即道:“好了,看在你盡心彌補的份兒上,本官也就不追究了,隻是之後再有違反本條例的,本官可要加倍追究你的責任。”
龐安海知道這個風波算是過去了,連道:“之後必將用心辦差。大人您看,這在外麵也站了多時,是不是進去喝杯清茶?”
劉少卿見事情辦的差不多了,關鍵是考慮到建寧格格也在,老讓郡主殿下站在外邊,迴頭她發飆自己可治不住,於是點點頭,“好,既然龐大人盛意拳拳,本官就進去討饒杯茶水。哦,對了,請縣令大人將朝廷的擁軍政策張出榜文,以便眾鄉鄰知曉,這對本官接下來的工作,會有所幫助。”
龐安海一聽能幫到欽差大人辦差,連忙道:“沒問題,本官這就辦,師爺!”
師爺連忙上前。
“快去書寫榜文,張貼出去!”
“喳~”
安排完師爺,龐安海才引著劉少卿近衙門,隨行進去隻有建寧郡主一人和充當保鏢的李書文、劉鋒。
龐安海看了看外麵依然矗立的學兵,小聲問道:“大人,您的侍衛們是不是……?”
劉少卿道:“哦,不勞龐大人費心,他們還有事情要做。本官剛才提到,這次來還有一項差事,那就是奉皇上旨意招募新兵,所以他們還要做招募宣講。”
龐安海忙道:“原來如此,不知下官能幫到大人什麽,大人盡管吩咐。”
劉少卿道:“哦,一方麵,我們會在這裏住幾天,你幫著安排一下驛站;第二,過兩天我們會開始征兵,你安排衙役們幫著招唿招唿,其他的就沒什麽了。”
“是是,大人放心,下官一定辦妥。”
兩人說著,便進了後衙,一進門,建寧首先跑到首座,一屁股坐下,嬌哼道:“死匹夫,在外麵磨蹭那麽半天,累死本宮了。”
龐安海目瞪口呆的看著這突然冒出來的插曲,不知道這是鬧得哪一出。劉少卿尷尬的咳嗽一聲,道:“我為大人介紹,這位是醇親王府格格,皇上最寵愛的建寧郡主。”
龐安海大驚,連忙上前磕頭道:“奴才龐安海,叩見郡主殿下,君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建寧看著下麵趴在地上的龐安海,撇了撇嘴,對著劉少卿道:“小匹夫,我累了,要洗澡休息。”
劉少卿趕忙對龐縣令道:“這幾日建寧郡主隨本官一同體察民情,十分辛苦,你這裏有沒有幹淨的房間,好安排郡主休息。”
龐安海連忙起身道:“有,有。奴才這就讓後宅將房間打掃幹淨,伺候郡主歇息”。說著,一溜小跑往後宅去了,隨即聽到後麵一陣雞飛狗跳,不知道龐安海在收拾什麽。
放開縣衙裏麵不談,卻說衙門外,原本圍觀的百姓隻是看著新軍學兵們的打扮眼熱,後來見知縣太尊出來都要給他們下跪,方知道這些個被搶的原來是京城皇上跟前來的,之後又隱約聽到什麽擁軍政策的,什麽給銀子的,大家不知道是什麽情況,頓時議論紛紛。
在衙門外佇立的眾士官看火候已到,於是由曹錕出麵,開始宣講新軍的政策:“諸位鄉親,本人曹錕,是咱們天津大沽北塘曹家集人,兩年前,蒙皇上恩典,進了新軍士官學校。現在,已經是新軍在冊軍人。我們新軍,是皇上親自下旨編練的軍隊,新軍的名字就叫‘青年近衛軍’,是皇家近衛。剛才大家也看到了聽到了,凡是能夠加入新軍,成為在冊軍人的,朝廷一律優待。士兵本人著軍服可以配槍上街,見官不拜,家屬還可以享受減租減稅等擁軍政策。這一次我們來到大沽,就是為了給皇上的新軍招募士兵的,三日後,凡是年滿十六歲、不足二十五歲,身體健康的老少爺們,都可以報名!”
一石激起千層浪,話音一落,原本竊竊私語的鄉親們頓時炸了鍋,你聽聽‘近衛軍’啊,皇帝親兵,天子近衛,還有比這更拉轟的麽。
有膽子大的,扯著脖子問道:“成了近衛軍,也可以騎大洋馬麽?”
曹錕笑道:“新軍分為騎兵和步兵,步兵又分為炮兵,隻有騎兵才可以騎馬,如果你表現好,當上軍官,那麽要到連長以上,才有馬琦。”
又有人問:“那也是跟你們一樣的衣服麽?”
近衛軍的軍服確實拉轟,很多人看著都眼熱。
“不錯,我們身上的軍服,就是皇上為近衛軍特別安排的,咱們大清獨一份兒。而且,近衛軍士兵全都不留辮子,也是皇上的特旨!”
對於這些鄉民來說,剪不剪辮子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如今天吃什麽要緊,於是又有人問道:“那餉銀怎麽拿?”
曹錕道:“新兵餉銀每月二兩,之後每年考核一次,根據表現晉升,二等兵餉銀二兩半,上等兵三兩。除了現銀,每名士兵每年發放軍禮服一套,軍常服兩套,作訓服每季各兩套。而且為保證訓練,每天保證有二兩肉食、一個雞蛋,大米白飯、白麵饅頭管夠!”
這一下鄉鄰們的熱情頓時高了,原本也有人家裏有當兵吃餉的,可是這餉銀不一定能足量拿不說,單單這夥食上,就根本沒法比。就衝這每天能沾著葷腥,就有大把的人願意幹。
這時候有人說了:“小三子,你這身子板健壯,肯定能選上,要不你去試試,看能不能混上這每天的二兩肉。”
那被叫做小三子的漢子道:“二姑,這近衛軍的待遇是好,可是我家就我一個壯勞力,我要是去當了兵,家裏人咋辦,地誰種。”
曹錕聽了,連忙道:“這位兄弟你放心,如果你符合條件,被近衛軍錄用,你家裏的地由朝廷安排人幫你種,而且賦稅減半,你家裏的人,也有朝廷安排人照顧,逢年過節,衙門還能給你家送米送肉呢。”
眾人那裏肯信:“你就吹吧,能有這好事兒?”
曹錕道:“你看,我剛才說了,我就是咱們北塘人,不信,你們可以去我家看看,剛才縣令大人和裏正也在,說的話你們也都聽見了,這馬上衙門就會貼出告示來,這還能做假麽?”
這下不由大家不信了,那小三子連忙道:“那要是這樣,我就參軍。”
曹錕笑了笑:“好啊,歡迎,不過我們在後天才開始正是征兵,到時候,凡是符合條件的,都可以應征。另外如果有一技之長的,比如認字的、會打獵的等等,還能享受優先錄取。”
眾人正說著,縣衙裏師爺拿著剛剛寫好的榜文出來了,往衙門外照壁上一帖,眾人立刻圍上了看,有認字的給大家念了出來,果然和曹錕說的一樣。
這下鄉親們都信了個十足十,馬上就有那心思活泛的,迴家準備去了。
接下來的兩天,劉少卿和學兵們隻是在休息,卻不知道,這征兵的事情,經過這兩天的發酵,已經變成全城期待的事情了。
隻因這龐安海也是個機靈的,他看這郡主殿下都親自來了,說明皇上對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近衛軍啊,皇帝親軍啊,如果自己能配合欽差大人把這件事兒辦好了,豈不是直接在郡主麵前露了臉,這萬一郡主殿下迴去和皇上這麽隨便一說,那自己飛黃騰達不就指日可待了。
於是龐安海這兩天啥事兒也不管了,就是帶著師爺和衙役們宣傳這新軍的事兒。尤其是衙役們,本身沒啥學曆,更擅長以訛傳訛,沒兩天的功夫,不但是大沽縣的,就連天津市裏麵聽說的人都巴巴的往這兒趕。
不用說,兩天後的征兵非常之成功,有了現實的例子的說明,鄉民們對新軍的熱情超乎尋常的高。畢竟,這新軍士兵的待遇都快趕得上秀才舉人了,但比起讀書中舉的難度來,人們還是以為吃兵糧更簡單些。
但是劉少卿並沒有直接將新招募得士兵帶迴去,他存了一個心眼兒,留這些人在外麵繼續發酵。並且告訴大家,這隻是征兵,征召上的人需要在一個月後也就是五月初一趕到京城進行考核,隻有考上的,才能留下。
有了考核這一門檻,不但沒有阻擋鄉民們的熱情,反而讓大家更加趨之若鶩,因為大家都把這個當成了考武舉了。讓劉少卿沒有想到的是,這又不經意的催生出一個新的職業,那就是‘考前培訓’,更想不到的是,這一職業在十幾年後竟成了退役士兵的主要職業,養活了絕大多數的退役軍人。
熱烈的征兵場麵同樣也會有後遺症,這不,後遺症來了。
裏正繼續道:“另外曹家的兩個弟弟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可以到鎮上的宗族公學讀書。”
講到這裏,劉少卿問道:“朝廷在兩年前已經開始推廣新式教育了,你們這裏沒有麽?”
裏正看了看龐縣令,龐縣令連忙道:“因為經費的原因,新式學堂隻在天津城內有兩所,本縣是小縣,暫時還沒有。聽說靜海縣今年應該會有一所。”
劉少卿想了想,道:“既然這樣,那就先到公學讀幾年,識個字也是好的。”
“是是,大人放心。”
劉少卿又道:“這個政策應該是去年就施行的,這一年來,曹家應該有多交的稅賦吧。”
龐安海拿眼神一瞟裏正。裏正連忙道:“這曹家主要是依靠曹父在船廠做工,加上家裏娘們兒幫著做一些漿洗縫補的工作,所以基本沒有什麽稅賦,隻是本該每年服的徭役,以銀錢相抵,這兩年大約是三兩銀子。”
龐縣令一聽才三兩銀子,連忙道:“本縣工作做得不到位,理應懲戒,這徭役的銀錢,本縣雙倍奉還。”
劉少卿一聽樂了,這縣令還真是機靈,隨即道:“好了,看在你盡心彌補的份兒上,本官也就不追究了,隻是之後再有違反本條例的,本官可要加倍追究你的責任。”
龐安海知道這個風波算是過去了,連道:“之後必將用心辦差。大人您看,這在外麵也站了多時,是不是進去喝杯清茶?”
劉少卿見事情辦的差不多了,關鍵是考慮到建寧格格也在,老讓郡主殿下站在外邊,迴頭她發飆自己可治不住,於是點點頭,“好,既然龐大人盛意拳拳,本官就進去討饒杯茶水。哦,對了,請縣令大人將朝廷的擁軍政策張出榜文,以便眾鄉鄰知曉,這對本官接下來的工作,會有所幫助。”
龐安海一聽能幫到欽差大人辦差,連忙道:“沒問題,本官這就辦,師爺!”
師爺連忙上前。
“快去書寫榜文,張貼出去!”
“喳~”
安排完師爺,龐安海才引著劉少卿近衙門,隨行進去隻有建寧郡主一人和充當保鏢的李書文、劉鋒。
龐安海看了看外麵依然矗立的學兵,小聲問道:“大人,您的侍衛們是不是……?”
劉少卿道:“哦,不勞龐大人費心,他們還有事情要做。本官剛才提到,這次來還有一項差事,那就是奉皇上旨意招募新兵,所以他們還要做招募宣講。”
龐安海忙道:“原來如此,不知下官能幫到大人什麽,大人盡管吩咐。”
劉少卿道:“哦,一方麵,我們會在這裏住幾天,你幫著安排一下驛站;第二,過兩天我們會開始征兵,你安排衙役們幫著招唿招唿,其他的就沒什麽了。”
“是是,大人放心,下官一定辦妥。”
兩人說著,便進了後衙,一進門,建寧首先跑到首座,一屁股坐下,嬌哼道:“死匹夫,在外麵磨蹭那麽半天,累死本宮了。”
龐安海目瞪口呆的看著這突然冒出來的插曲,不知道這是鬧得哪一出。劉少卿尷尬的咳嗽一聲,道:“我為大人介紹,這位是醇親王府格格,皇上最寵愛的建寧郡主。”
龐安海大驚,連忙上前磕頭道:“奴才龐安海,叩見郡主殿下,君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建寧看著下麵趴在地上的龐安海,撇了撇嘴,對著劉少卿道:“小匹夫,我累了,要洗澡休息。”
劉少卿趕忙對龐縣令道:“這幾日建寧郡主隨本官一同體察民情,十分辛苦,你這裏有沒有幹淨的房間,好安排郡主休息。”
龐安海連忙起身道:“有,有。奴才這就讓後宅將房間打掃幹淨,伺候郡主歇息”。說著,一溜小跑往後宅去了,隨即聽到後麵一陣雞飛狗跳,不知道龐安海在收拾什麽。
放開縣衙裏麵不談,卻說衙門外,原本圍觀的百姓隻是看著新軍學兵們的打扮眼熱,後來見知縣太尊出來都要給他們下跪,方知道這些個被搶的原來是京城皇上跟前來的,之後又隱約聽到什麽擁軍政策的,什麽給銀子的,大家不知道是什麽情況,頓時議論紛紛。
在衙門外佇立的眾士官看火候已到,於是由曹錕出麵,開始宣講新軍的政策:“諸位鄉親,本人曹錕,是咱們天津大沽北塘曹家集人,兩年前,蒙皇上恩典,進了新軍士官學校。現在,已經是新軍在冊軍人。我們新軍,是皇上親自下旨編練的軍隊,新軍的名字就叫‘青年近衛軍’,是皇家近衛。剛才大家也看到了聽到了,凡是能夠加入新軍,成為在冊軍人的,朝廷一律優待。士兵本人著軍服可以配槍上街,見官不拜,家屬還可以享受減租減稅等擁軍政策。這一次我們來到大沽,就是為了給皇上的新軍招募士兵的,三日後,凡是年滿十六歲、不足二十五歲,身體健康的老少爺們,都可以報名!”
一石激起千層浪,話音一落,原本竊竊私語的鄉親們頓時炸了鍋,你聽聽‘近衛軍’啊,皇帝親兵,天子近衛,還有比這更拉轟的麽。
有膽子大的,扯著脖子問道:“成了近衛軍,也可以騎大洋馬麽?”
曹錕笑道:“新軍分為騎兵和步兵,步兵又分為炮兵,隻有騎兵才可以騎馬,如果你表現好,當上軍官,那麽要到連長以上,才有馬琦。”
又有人問:“那也是跟你們一樣的衣服麽?”
近衛軍的軍服確實拉轟,很多人看著都眼熱。
“不錯,我們身上的軍服,就是皇上為近衛軍特別安排的,咱們大清獨一份兒。而且,近衛軍士兵全都不留辮子,也是皇上的特旨!”
對於這些鄉民來說,剪不剪辮子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如今天吃什麽要緊,於是又有人問道:“那餉銀怎麽拿?”
曹錕道:“新兵餉銀每月二兩,之後每年考核一次,根據表現晉升,二等兵餉銀二兩半,上等兵三兩。除了現銀,每名士兵每年發放軍禮服一套,軍常服兩套,作訓服每季各兩套。而且為保證訓練,每天保證有二兩肉食、一個雞蛋,大米白飯、白麵饅頭管夠!”
這一下鄉鄰們的熱情頓時高了,原本也有人家裏有當兵吃餉的,可是這餉銀不一定能足量拿不說,單單這夥食上,就根本沒法比。就衝這每天能沾著葷腥,就有大把的人願意幹。
這時候有人說了:“小三子,你這身子板健壯,肯定能選上,要不你去試試,看能不能混上這每天的二兩肉。”
那被叫做小三子的漢子道:“二姑,這近衛軍的待遇是好,可是我家就我一個壯勞力,我要是去當了兵,家裏人咋辦,地誰種。”
曹錕聽了,連忙道:“這位兄弟你放心,如果你符合條件,被近衛軍錄用,你家裏的地由朝廷安排人幫你種,而且賦稅減半,你家裏的人,也有朝廷安排人照顧,逢年過節,衙門還能給你家送米送肉呢。”
眾人那裏肯信:“你就吹吧,能有這好事兒?”
曹錕道:“你看,我剛才說了,我就是咱們北塘人,不信,你們可以去我家看看,剛才縣令大人和裏正也在,說的話你們也都聽見了,這馬上衙門就會貼出告示來,這還能做假麽?”
這下不由大家不信了,那小三子連忙道:“那要是這樣,我就參軍。”
曹錕笑了笑:“好啊,歡迎,不過我們在後天才開始正是征兵,到時候,凡是符合條件的,都可以應征。另外如果有一技之長的,比如認字的、會打獵的等等,還能享受優先錄取。”
眾人正說著,縣衙裏師爺拿著剛剛寫好的榜文出來了,往衙門外照壁上一帖,眾人立刻圍上了看,有認字的給大家念了出來,果然和曹錕說的一樣。
這下鄉親們都信了個十足十,馬上就有那心思活泛的,迴家準備去了。
接下來的兩天,劉少卿和學兵們隻是在休息,卻不知道,這征兵的事情,經過這兩天的發酵,已經變成全城期待的事情了。
隻因這龐安海也是個機靈的,他看這郡主殿下都親自來了,說明皇上對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近衛軍啊,皇帝親軍啊,如果自己能配合欽差大人把這件事兒辦好了,豈不是直接在郡主麵前露了臉,這萬一郡主殿下迴去和皇上這麽隨便一說,那自己飛黃騰達不就指日可待了。
於是龐安海這兩天啥事兒也不管了,就是帶著師爺和衙役們宣傳這新軍的事兒。尤其是衙役們,本身沒啥學曆,更擅長以訛傳訛,沒兩天的功夫,不但是大沽縣的,就連天津市裏麵聽說的人都巴巴的往這兒趕。
不用說,兩天後的征兵非常之成功,有了現實的例子的說明,鄉民們對新軍的熱情超乎尋常的高。畢竟,這新軍士兵的待遇都快趕得上秀才舉人了,但比起讀書中舉的難度來,人們還是以為吃兵糧更簡單些。
但是劉少卿並沒有直接將新招募得士兵帶迴去,他存了一個心眼兒,留這些人在外麵繼續發酵。並且告訴大家,這隻是征兵,征召上的人需要在一個月後也就是五月初一趕到京城進行考核,隻有考上的,才能留下。
有了考核這一門檻,不但沒有阻擋鄉民們的熱情,反而讓大家更加趨之若鶩,因為大家都把這個當成了考武舉了。讓劉少卿沒有想到的是,這又不經意的催生出一個新的職業,那就是‘考前培訓’,更想不到的是,這一職業在十幾年後竟成了退役士兵的主要職業,養活了絕大多數的退役軍人。
熱烈的征兵場麵同樣也會有後遺症,這不,後遺症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