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親自執壺,細水長流般注入茶盞之中,茶香嫋嫋間,他側耳傾聽,確認四周靜謐無虞,方緩緩步至柳鶯鶯身旁,優雅落座。
柳鶯鶯觀其神色,那份玩味與羞澀已悄然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認真與期待,她直接問道:“少俠此番,莫非是有何事欲向小女子垂詢?”
旎嘯輕輕頷首,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決:“此地唯有你我二人,隔牆無耳,我欲知前夜貴教鬼教為何會行那劫船殺人之舉?”
柳鶯鶯聽罷,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反問道:“少俠何以斷定我鬼教之意在於殺人,而非圖謀那幾船貨物之利?”
“若真如你所言,那初襲船隻的,又怎會是那些粗鄙的綠林之徒?再者,鬼教素來不與白蓮教同流合汙,行那劫掠之事,又怎會無端分利予人?”旎嘯言辭犀利,一針見血。
柳鶯鶯輕笑,眸中閃過一抹深意,轉而正視旎嘯,問道:“那少俠此番相詢,又是以何立場?是官府之鷹犬,還是武林黑道之領袖?”
旎嘯聞言微怔,旋即似有所悟,繼續追問:“此事,莫非與那天火門有所牽連?”
柳鶯鶯不置可否,隻是以那雙秋水明眸靜靜地望著旎嘯。
“我說過,數年前有幸與你有一麵之緣,也感謝昔日之情。”旎嘯邊說邊舉起茶杯,輕抿一口,隨後又示意柳鶯鶯喝茶,接著說道,“我既非官府中人,也非武林盟主,嚴格說來,我亦非純粹的武林中人。”
“哦?”柳鶯鶯見說,眉宇間閃過一絲疑惑,隨即又被一抹笑意所取代,“如此說來,公子的身份倒是頗為神秘莫測呢。”
旎嘯不語,隻是以深邃的目光與柳鶯鶯對視。
猶豫再三,柳鶯鶯終是啟唇,將秘密和盤托出:“不瞞公子,數日之前,家父接獲密信,言及自應天府駛向京師的數艘巨輪,竟暗藏東瀛倭寇之影,而幕後黑手,乃是一名喚作洪林的宦官,此人不僅是當今萬歲爺最寵的鄭貴妃心腹,更是平日裏作惡多端,罄竹難書。”
旎嘯聽罷,接過話茬,語帶鋒芒:“如此說來,你鬼教之意,是先除倭寇,再斬洪林這條宮中蛀蟲,乃至那常大人亦難逃一劫。待一切塵埃落定,便將此事公之於眾,揭露那深宮之中,鄭貴妃勾結外敵的醜行,企圖借萬歲爺之手,將其定罪?”
柳鶯鶯麵色凝重,點頭道:“正是如此。鄭貴妃仗著聖寵,在後宮興風作浪,惑亂君心,更欲圖謀東宮之位,其手段毒辣,無異於國之蠹蟲,民之禍水。
“然她深居簡出,難以觸及,唯有借此叛國之罪,方能將其拉下神壇,接受天下人的指責和唾罵。真到那時,萬歲爺縱使心懷千般無奈,亦難以一己之力,堵住那悠悠眾口之洪流。最終,唯有將鄭貴妃問罪於天下,以期平息這場風波,還世間一份清明。”
旎嘯聞言,並未立即表態,隻是緩緩點頭,陷入深思之中。
片刻後,他複又開口,語帶疑惑:“隻是,你鬼教為何會與白蓮教這等邪派為伍?”
柳鶯鶯微微一笑,反問道:“公子對白蓮教,似乎頗有成見啊?”
旎嘯冷笑一聲,語氣冰冷:“白蓮教中,雖有少數心懷蒼生之士,但不可否認,其根源汙濁,源自佛門淨土宗,卻偏離正道,崇奉邪神,信徒之中,多被妖言蠱惑,愚昧無知,致使民間亂象頻生,武林亦受其害。”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此教在武林中的名聲,更是臭名昭著,黑白兩道皆對其敬而遠之。其內部等級森嚴,裝神弄鬼,實則不過是一群欺世盜名之徒,將大好河山攪得不得安寧。
“然而,白蓮教勢力龐大,教眾遍布四海,故而各門各派雖知其惡,卻也忌憚三分,不敢輕舉妄動。唯有你鬼教,竟敢與之聯手,實在令人費解。”
眼見柳鶯鶯眼眶泛紅,淚光閃爍,旎嘯心中一動,停下了質問,不悅之色溢於言表,他冷冷地轉過身去。
駱風雁見狀,心中暗道旎嘯或許過於嚴厲,她輕移蓮步至柳鶯鶯身旁,以纖手輕拍其肩,給予無聲卻溫暖的慰藉。
柳鶯鶯強忍淚意,聲音微顫卻堅定:“公子所言,字字珠璣,無可辯駁。但那日夜晚,我鬼教眾人本已潛伏於暗處,靜候時機,卻不料半途殺出白蓮教眾,此事確非我教事先所知。若非如此,家父怎會忍心讓我等涉險,去誅殺那奸佞閹狗與倭寇?”
旎嘯聽罷,眉頭緊鎖,語氣中多了幾分探究:“你是說,你們對另一股勢力的參與一無所知?”
柳鶯鶯輕輕頷首,眼中閃過一抹無奈:“正是。那傳信之人僅言及,先有山東、河南、江淮等地的綠林豪傑,欲借劫船之機,發泄對洛陽福王及其母鄭貴妃的憤恨。
“而我教,則是被安排為最後的利刃,待倭寇顯露身形,便與另一神秘勢力聯手,共誅奸邪。那洪姓閹賊自不必說,至於常大人,亦是因他依附閹黨,企圖攀附權貴,才遭此無妄之災。至於倭寇,更是人人得而誅之,我中華兒女,豈能讓外族賊影玷汙河山?”
言畢,旎嘯麵上的不悅逐漸消散,他轉而投給柳鶯鶯一個歉意的眼神,那眼神中似乎還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溫柔。
柳鶯鶯輕應一聲,雖未言語,但那份釋然已悄然浮現於眉宇之間,隨即又羞澀地別過頭去。
駱風雁見狀,再次以手輕拍柳鶯鶯之肩,以示安慰。
柳鶯鶯緩緩轉迴嬌顏,眼中閃爍著迴憶的光芒,“那一夜,倭寇的陰影悄然浮現,我鬼教高手蓄勢待發,正欲雷霆一擊,不料四周卻突然湧現數十白蓮教徒,情勢緊迫,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旎嘯見說,心中釋然,歉然一笑,“柳大小姐,方才是我魯莽,錯怪了你。”
柳鶯鶯輕哼一聲,雖帶幾分嬌嗔,卻無真正怒意,隻是嘴角微揚,算是迴應。
“看來,你鬼教此番是遭人算計了。”旎嘯輕歎,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跳躍,腦海中那晚的刀光劍影仿佛重現眼前。
柳鶯鶯秀眉緊蹙,急切追問:“公子此言何意?”
旎嘯並未直接迴答,而是陷入了沉思,四周靜謐,唯有駱風雁輕坐一旁,連唿吸都刻意放輕,生怕打擾了這難得的思緒流轉。
良久,旎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晚之事,幕後黑手,怕是非天火門黃門主莫屬。”
柳鶯鶯聞言,似是想起什麽,眸光驟亮:“公子所言,隻怕是了。”
柳鶯鶯觀其神色,那份玩味與羞澀已悄然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認真與期待,她直接問道:“少俠此番,莫非是有何事欲向小女子垂詢?”
旎嘯輕輕頷首,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決:“此地唯有你我二人,隔牆無耳,我欲知前夜貴教鬼教為何會行那劫船殺人之舉?”
柳鶯鶯聽罷,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反問道:“少俠何以斷定我鬼教之意在於殺人,而非圖謀那幾船貨物之利?”
“若真如你所言,那初襲船隻的,又怎會是那些粗鄙的綠林之徒?再者,鬼教素來不與白蓮教同流合汙,行那劫掠之事,又怎會無端分利予人?”旎嘯言辭犀利,一針見血。
柳鶯鶯輕笑,眸中閃過一抹深意,轉而正視旎嘯,問道:“那少俠此番相詢,又是以何立場?是官府之鷹犬,還是武林黑道之領袖?”
旎嘯聞言微怔,旋即似有所悟,繼續追問:“此事,莫非與那天火門有所牽連?”
柳鶯鶯不置可否,隻是以那雙秋水明眸靜靜地望著旎嘯。
“我說過,數年前有幸與你有一麵之緣,也感謝昔日之情。”旎嘯邊說邊舉起茶杯,輕抿一口,隨後又示意柳鶯鶯喝茶,接著說道,“我既非官府中人,也非武林盟主,嚴格說來,我亦非純粹的武林中人。”
“哦?”柳鶯鶯見說,眉宇間閃過一絲疑惑,隨即又被一抹笑意所取代,“如此說來,公子的身份倒是頗為神秘莫測呢。”
旎嘯不語,隻是以深邃的目光與柳鶯鶯對視。
猶豫再三,柳鶯鶯終是啟唇,將秘密和盤托出:“不瞞公子,數日之前,家父接獲密信,言及自應天府駛向京師的數艘巨輪,竟暗藏東瀛倭寇之影,而幕後黑手,乃是一名喚作洪林的宦官,此人不僅是當今萬歲爺最寵的鄭貴妃心腹,更是平日裏作惡多端,罄竹難書。”
旎嘯聽罷,接過話茬,語帶鋒芒:“如此說來,你鬼教之意,是先除倭寇,再斬洪林這條宮中蛀蟲,乃至那常大人亦難逃一劫。待一切塵埃落定,便將此事公之於眾,揭露那深宮之中,鄭貴妃勾結外敵的醜行,企圖借萬歲爺之手,將其定罪?”
柳鶯鶯麵色凝重,點頭道:“正是如此。鄭貴妃仗著聖寵,在後宮興風作浪,惑亂君心,更欲圖謀東宮之位,其手段毒辣,無異於國之蠹蟲,民之禍水。
“然她深居簡出,難以觸及,唯有借此叛國之罪,方能將其拉下神壇,接受天下人的指責和唾罵。真到那時,萬歲爺縱使心懷千般無奈,亦難以一己之力,堵住那悠悠眾口之洪流。最終,唯有將鄭貴妃問罪於天下,以期平息這場風波,還世間一份清明。”
旎嘯聞言,並未立即表態,隻是緩緩點頭,陷入深思之中。
片刻後,他複又開口,語帶疑惑:“隻是,你鬼教為何會與白蓮教這等邪派為伍?”
柳鶯鶯微微一笑,反問道:“公子對白蓮教,似乎頗有成見啊?”
旎嘯冷笑一聲,語氣冰冷:“白蓮教中,雖有少數心懷蒼生之士,但不可否認,其根源汙濁,源自佛門淨土宗,卻偏離正道,崇奉邪神,信徒之中,多被妖言蠱惑,愚昧無知,致使民間亂象頻生,武林亦受其害。”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此教在武林中的名聲,更是臭名昭著,黑白兩道皆對其敬而遠之。其內部等級森嚴,裝神弄鬼,實則不過是一群欺世盜名之徒,將大好河山攪得不得安寧。
“然而,白蓮教勢力龐大,教眾遍布四海,故而各門各派雖知其惡,卻也忌憚三分,不敢輕舉妄動。唯有你鬼教,竟敢與之聯手,實在令人費解。”
眼見柳鶯鶯眼眶泛紅,淚光閃爍,旎嘯心中一動,停下了質問,不悅之色溢於言表,他冷冷地轉過身去。
駱風雁見狀,心中暗道旎嘯或許過於嚴厲,她輕移蓮步至柳鶯鶯身旁,以纖手輕拍其肩,給予無聲卻溫暖的慰藉。
柳鶯鶯強忍淚意,聲音微顫卻堅定:“公子所言,字字珠璣,無可辯駁。但那日夜晚,我鬼教眾人本已潛伏於暗處,靜候時機,卻不料半途殺出白蓮教眾,此事確非我教事先所知。若非如此,家父怎會忍心讓我等涉險,去誅殺那奸佞閹狗與倭寇?”
旎嘯聽罷,眉頭緊鎖,語氣中多了幾分探究:“你是說,你們對另一股勢力的參與一無所知?”
柳鶯鶯輕輕頷首,眼中閃過一抹無奈:“正是。那傳信之人僅言及,先有山東、河南、江淮等地的綠林豪傑,欲借劫船之機,發泄對洛陽福王及其母鄭貴妃的憤恨。
“而我教,則是被安排為最後的利刃,待倭寇顯露身形,便與另一神秘勢力聯手,共誅奸邪。那洪姓閹賊自不必說,至於常大人,亦是因他依附閹黨,企圖攀附權貴,才遭此無妄之災。至於倭寇,更是人人得而誅之,我中華兒女,豈能讓外族賊影玷汙河山?”
言畢,旎嘯麵上的不悅逐漸消散,他轉而投給柳鶯鶯一個歉意的眼神,那眼神中似乎還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溫柔。
柳鶯鶯輕應一聲,雖未言語,但那份釋然已悄然浮現於眉宇之間,隨即又羞澀地別過頭去。
駱風雁見狀,再次以手輕拍柳鶯鶯之肩,以示安慰。
柳鶯鶯緩緩轉迴嬌顏,眼中閃爍著迴憶的光芒,“那一夜,倭寇的陰影悄然浮現,我鬼教高手蓄勢待發,正欲雷霆一擊,不料四周卻突然湧現數十白蓮教徒,情勢緊迫,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旎嘯見說,心中釋然,歉然一笑,“柳大小姐,方才是我魯莽,錯怪了你。”
柳鶯鶯輕哼一聲,雖帶幾分嬌嗔,卻無真正怒意,隻是嘴角微揚,算是迴應。
“看來,你鬼教此番是遭人算計了。”旎嘯輕歎,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跳躍,腦海中那晚的刀光劍影仿佛重現眼前。
柳鶯鶯秀眉緊蹙,急切追問:“公子此言何意?”
旎嘯並未直接迴答,而是陷入了沉思,四周靜謐,唯有駱風雁輕坐一旁,連唿吸都刻意放輕,生怕打擾了這難得的思緒流轉。
良久,旎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晚之事,幕後黑手,怕是非天火門黃門主莫屬。”
柳鶯鶯聞言,似是想起什麽,眸光驟亮:“公子所言,隻怕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