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妙琴四女隨即拔劍出鞘,推開門扉,隻見屋外及走廊之上,黑衣蒙麵人橫陳遍地,眼中鮮血汩汩,於微弱月光下更顯淒厲可怖,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之氣,令人窒息。
一番搜尋,確認除卻早先被弘陽宗所害的無辜住客外,餘者皆為弘陽宗爪牙。
更令人驚駭的是,客棧掌櫃與夥計竟似早已洞悉一切,悄然遁去,未留絲毫線索,更未向四女透露半分,其弘陽宗在此勢大,可見一斑。
天際漸明,四女商議之下,決定立即收拾行裝,趁著夜色掩護,匆匆離開小鎮。
百裏雲歌欲牽馬前行,不料馬廄之中,不光是她的坐騎,其餘十數匹馬皆已遭人毒手,橫屍於地,此景令她怒不可遏。
夜色蒼茫,方向難辨,四人僅憑直覺向東疾行,隻見東方微光初現,遂施展輕功,身形如電,穿越林間小徑,疾馳十餘裏,欲擺脫弘陽宗的糾纏。
寧遠之東,百裏之遙便是伏羌縣,其南隅處,矗立天門山,此山猶如龍躍於淵,橫空出世,橫臥甘穀城南,峰巒疊翠,氣勢磅礴。其中三峰峭立,形似文人墨客之筆架,故又雅稱筆架山,引無數俠士墨客流連忘返。
山間幽深處,藏一秘境,名曰光佛洞,非世俗佛堂之所,不見嫋嫋香火,不聞晨鍾暮鼓。
然洞內別有洞天,一尼姑蕭芹,身著緇衣,容顏卻如二八芳華,膚若凝脂,眉似遠山含煙,唇若點櫻含笑,尤是那雙眸,含情帶怒,媚態橫生,盡顯風姿綽約。
她年過四旬,風韻猶存,不甘歲月寂寥,遂以佛門之名,行紅塵之事,夜引俊逸少年,共赴雲雨之約。
她還有一個身份,實乃弘陽宗之主,一宗之尊,麾下弟子信徒,遍布秦豫晉楚,聲勢浩大。學得一佛家邪術秘技,源自歡喜佛之法,一夜春宵,可馭百千而不疲,神采奕奕,令人咋舌。
更有左右護法,閻浩、楊胤夔二人,昔日黑道人物,武功極高,卻惡名昭彰,江湖中人聞之色變。然遇蕭芹,二人皆為其絕代風華所傾倒,甘願投身弘陽宗,誓死效忠。
十數日前,弘陽宗一香主富舉生麵如土色,匆匆跪於宗主蕭芹之前,聲淚俱下,說宗門遭逢奇恥大辱,竟被數名女子以一己之力,幾度踏破山門,斬我教眾數千之眾。
富舉生,昔日一翩翩佳公子,麵如冠玉,溫文爾雅,卻自甘沉淪於宗主蕭芹之石榴裙下,日夜纏綿,不問世事。
然,色字頭上一把刀,不過數載光陰,富舉生幾近油盡燈枯,幸得及時醒悟,跪地求饒,並發下毒誓,永不背棄宗主,方得蕭芹手下留情,留他一命。
自此,富舉生為表忠心,四處搜羅年輕俊秀之軀,以獻宗主。
蕭芹見狀,心中大悅,遂賜其演揲兒邪淫秘法,欲將其培養成得力臂膀。富舉生得此秘法,如獲至寶,愈發瘋狂,專挑妙齡處女,尤愛那未經人事之純真少女。
數月之前,富舉生遊曆至俺隴關,偶遇解子音等三女,正值豆蔻年華,姿色天成,恍若仙子下凡。富舉生一見傾心,邪念頓生,誓要將此三女擒迴,以助其修煉那邪淫之術。
豈料,解子音三人非但容顏絕世,更兼武藝超群,富舉生雖屢派高手,皆铩羽而歸,損兵折將無數。
前日一戰,本是富舉生距成功咫尺之遙,怎料半路殺出一名白衣女子,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令富舉生麾下高手盡數折戟,這女子便是百裏雲歌。
無奈之下,富舉生隻得厚著臉皮,再次向宗主蕭芹發出求救之聲,望其能親自出馬,生擒百裏雲歌四女。
說來也巧,眼下蕭芹恰逢身在天門山光佛洞之中,此山正是百裏雲歌四人往東行的伏羌縣以南。
富舉生的哀聲如泣,讓蕭芹當即調遣十數名頂尖高手與數十精英弟子,欲借夜色掩護與風雨之便,突襲雲歌她們四人,以為可手到擒來。
然爾天不遂人願,直至晨曦初露,未見捷報傳來,反添憂慮。蕭芹心生疑慮,遂遣左護法閻浩潛入探查。
未幾,閻浩麵如死灰,歸來稟報:宗門精銳,盡皆隕落,無一幸免。此言一出,猶如晴天霹靂,震得蕭芹怒火中燒,又痛心疾首。
弘陽宗雖聲勢浩大,信徒遍布四海,然真正核心之眾,不過千餘,高手雖百,卻也經不起如此損耗。數月間,四名女子竟斬高手精英二三百之眾,實乃宗門之恥,亦是蕭芹心頭之痛。
閻浩見狀,鬥膽進言:“宗主,為富舉生一己之私,累及宗門元氣大傷,此舉……”言未盡,已覺失言,忙低頭請罪。
蕭芹冷笑,聲如寒冰:“你是說,我行事不智,對嗎?”
“屬下絕無此意,隻是……”閻浩聲音顫抖,偷眼觀瞧蕭芹神色,繼續道,“宗主,屬下所憂者,乃我弘陽宗未來之路。若佛母他日問罪,責我宗門實力不濟,高手稀缺,恐難以在白蓮教中立足,更遑論日後大計,若白蓮教起事,推翻朱明,佛母登基,論功行賞之時,我弘陽宗何以自處?”
蕭芹聞言,輕點螓首,心中明鏡般清晰,弘陽宗身為白蓮教之翼,自是以推翻朱氏皇朝之重任,佛母之訓誡猶在耳畔迴響,仿佛曆史的輪迴,訴說著那段被背叛的過往——昔日白蓮教助力朱元璋龍袍加身,卻換來一朝覆滅,誓言如鐵,代代相傳,誓要將朱家江山重歸塵土。
她輕歎一聲,思緒萬千,憶及近兩百年風雨飄搖,白蓮教非但未撼動大明根基,反遭朝廷無情打壓,百萬信徒血染黃土,迫得各分支隱姓埋名,行蹤詭秘,甚至不惜與北虜、女真暗中勾結,以求一逞所願。
此等行徑,雖為大局所迫,卻也讓蕭芹心生愧疚,自覺有違祖宗遺訓,背離了華夏兒女的錚錚鐵骨。
然,身為弘陽宗主,肩扛宗門興衰,又受佛母之托,她不得不在這條荊棘之路上踽踽獨行,即便內心煎熬,亦要咬牙前行。
此時,天際陰霾散盡,晨曦初露,萬道金光穿透薄霧,照耀著這片古老而滄桑的大地。
蕭芹步出洞府,立於山巔,遠眺四方,隻見山川壯麗,渭水如帶,城郭錯落,一派祥和而又暗藏波瀾的景象。
“關嶺東峙,朱圉西雄,南仰天門,北環渭水,萬山四塞,複嶺重網。”
這句古語在心頭迴響,她不禁暗自思量,如此大好河山,若真落入外族之手,即便朱氏覆滅,又有何顏麵麵對列祖列宗,更遑論身為華夏兒女的榮耀與尊嚴?
正當她沉浸於這複雜的情感糾葛之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
她轉身望去,隻見左星海那張粗獷而醜陋的麵容映入眼簾,他雖隸屬弘陽宗,實則佛母之耳目,來此有監視之任,且此人為霜風幫弟子,幫主之徒孫。
一番搜尋,確認除卻早先被弘陽宗所害的無辜住客外,餘者皆為弘陽宗爪牙。
更令人驚駭的是,客棧掌櫃與夥計竟似早已洞悉一切,悄然遁去,未留絲毫線索,更未向四女透露半分,其弘陽宗在此勢大,可見一斑。
天際漸明,四女商議之下,決定立即收拾行裝,趁著夜色掩護,匆匆離開小鎮。
百裏雲歌欲牽馬前行,不料馬廄之中,不光是她的坐騎,其餘十數匹馬皆已遭人毒手,橫屍於地,此景令她怒不可遏。
夜色蒼茫,方向難辨,四人僅憑直覺向東疾行,隻見東方微光初現,遂施展輕功,身形如電,穿越林間小徑,疾馳十餘裏,欲擺脫弘陽宗的糾纏。
寧遠之東,百裏之遙便是伏羌縣,其南隅處,矗立天門山,此山猶如龍躍於淵,橫空出世,橫臥甘穀城南,峰巒疊翠,氣勢磅礴。其中三峰峭立,形似文人墨客之筆架,故又雅稱筆架山,引無數俠士墨客流連忘返。
山間幽深處,藏一秘境,名曰光佛洞,非世俗佛堂之所,不見嫋嫋香火,不聞晨鍾暮鼓。
然洞內別有洞天,一尼姑蕭芹,身著緇衣,容顏卻如二八芳華,膚若凝脂,眉似遠山含煙,唇若點櫻含笑,尤是那雙眸,含情帶怒,媚態橫生,盡顯風姿綽約。
她年過四旬,風韻猶存,不甘歲月寂寥,遂以佛門之名,行紅塵之事,夜引俊逸少年,共赴雲雨之約。
她還有一個身份,實乃弘陽宗之主,一宗之尊,麾下弟子信徒,遍布秦豫晉楚,聲勢浩大。學得一佛家邪術秘技,源自歡喜佛之法,一夜春宵,可馭百千而不疲,神采奕奕,令人咋舌。
更有左右護法,閻浩、楊胤夔二人,昔日黑道人物,武功極高,卻惡名昭彰,江湖中人聞之色變。然遇蕭芹,二人皆為其絕代風華所傾倒,甘願投身弘陽宗,誓死效忠。
十數日前,弘陽宗一香主富舉生麵如土色,匆匆跪於宗主蕭芹之前,聲淚俱下,說宗門遭逢奇恥大辱,竟被數名女子以一己之力,幾度踏破山門,斬我教眾數千之眾。
富舉生,昔日一翩翩佳公子,麵如冠玉,溫文爾雅,卻自甘沉淪於宗主蕭芹之石榴裙下,日夜纏綿,不問世事。
然,色字頭上一把刀,不過數載光陰,富舉生幾近油盡燈枯,幸得及時醒悟,跪地求饒,並發下毒誓,永不背棄宗主,方得蕭芹手下留情,留他一命。
自此,富舉生為表忠心,四處搜羅年輕俊秀之軀,以獻宗主。
蕭芹見狀,心中大悅,遂賜其演揲兒邪淫秘法,欲將其培養成得力臂膀。富舉生得此秘法,如獲至寶,愈發瘋狂,專挑妙齡處女,尤愛那未經人事之純真少女。
數月之前,富舉生遊曆至俺隴關,偶遇解子音等三女,正值豆蔻年華,姿色天成,恍若仙子下凡。富舉生一見傾心,邪念頓生,誓要將此三女擒迴,以助其修煉那邪淫之術。
豈料,解子音三人非但容顏絕世,更兼武藝超群,富舉生雖屢派高手,皆铩羽而歸,損兵折將無數。
前日一戰,本是富舉生距成功咫尺之遙,怎料半路殺出一名白衣女子,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令富舉生麾下高手盡數折戟,這女子便是百裏雲歌。
無奈之下,富舉生隻得厚著臉皮,再次向宗主蕭芹發出求救之聲,望其能親自出馬,生擒百裏雲歌四女。
說來也巧,眼下蕭芹恰逢身在天門山光佛洞之中,此山正是百裏雲歌四人往東行的伏羌縣以南。
富舉生的哀聲如泣,讓蕭芹當即調遣十數名頂尖高手與數十精英弟子,欲借夜色掩護與風雨之便,突襲雲歌她們四人,以為可手到擒來。
然爾天不遂人願,直至晨曦初露,未見捷報傳來,反添憂慮。蕭芹心生疑慮,遂遣左護法閻浩潛入探查。
未幾,閻浩麵如死灰,歸來稟報:宗門精銳,盡皆隕落,無一幸免。此言一出,猶如晴天霹靂,震得蕭芹怒火中燒,又痛心疾首。
弘陽宗雖聲勢浩大,信徒遍布四海,然真正核心之眾,不過千餘,高手雖百,卻也經不起如此損耗。數月間,四名女子竟斬高手精英二三百之眾,實乃宗門之恥,亦是蕭芹心頭之痛。
閻浩見狀,鬥膽進言:“宗主,為富舉生一己之私,累及宗門元氣大傷,此舉……”言未盡,已覺失言,忙低頭請罪。
蕭芹冷笑,聲如寒冰:“你是說,我行事不智,對嗎?”
“屬下絕無此意,隻是……”閻浩聲音顫抖,偷眼觀瞧蕭芹神色,繼續道,“宗主,屬下所憂者,乃我弘陽宗未來之路。若佛母他日問罪,責我宗門實力不濟,高手稀缺,恐難以在白蓮教中立足,更遑論日後大計,若白蓮教起事,推翻朱明,佛母登基,論功行賞之時,我弘陽宗何以自處?”
蕭芹聞言,輕點螓首,心中明鏡般清晰,弘陽宗身為白蓮教之翼,自是以推翻朱氏皇朝之重任,佛母之訓誡猶在耳畔迴響,仿佛曆史的輪迴,訴說著那段被背叛的過往——昔日白蓮教助力朱元璋龍袍加身,卻換來一朝覆滅,誓言如鐵,代代相傳,誓要將朱家江山重歸塵土。
她輕歎一聲,思緒萬千,憶及近兩百年風雨飄搖,白蓮教非但未撼動大明根基,反遭朝廷無情打壓,百萬信徒血染黃土,迫得各分支隱姓埋名,行蹤詭秘,甚至不惜與北虜、女真暗中勾結,以求一逞所願。
此等行徑,雖為大局所迫,卻也讓蕭芹心生愧疚,自覺有違祖宗遺訓,背離了華夏兒女的錚錚鐵骨。
然,身為弘陽宗主,肩扛宗門興衰,又受佛母之托,她不得不在這條荊棘之路上踽踽獨行,即便內心煎熬,亦要咬牙前行。
此時,天際陰霾散盡,晨曦初露,萬道金光穿透薄霧,照耀著這片古老而滄桑的大地。
蕭芹步出洞府,立於山巔,遠眺四方,隻見山川壯麗,渭水如帶,城郭錯落,一派祥和而又暗藏波瀾的景象。
“關嶺東峙,朱圉西雄,南仰天門,北環渭水,萬山四塞,複嶺重網。”
這句古語在心頭迴響,她不禁暗自思量,如此大好河山,若真落入外族之手,即便朱氏覆滅,又有何顏麵麵對列祖列宗,更遑論身為華夏兒女的榮耀與尊嚴?
正當她沉浸於這複雜的情感糾葛之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
她轉身望去,隻見左星海那張粗獷而醜陋的麵容映入眼簾,他雖隸屬弘陽宗,實則佛母之耳目,來此有監視之任,且此人為霜風幫弟子,幫主之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