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不知多久,眼前出現一片密林,怪石嶙峋,天色漸暗,烏雲密布,眼看一場大雨將至。四人商議後,決定在此處尋找一個山洞暫避。
蘇凝梅精擅奇門遁甲之術,在洞口附近布下了數道陣法,以防弘陽宗強敵來襲。解子音則在外圍撒下了毒粉,以防不測。即便身受重傷,蘇凝梅仍忍痛布下了數個幻術,以混淆視聽。
待一切布置妥當,四人才稍感心安。洞內,蘇凝梅、解子音、華妙琴三人匆匆包紮了外傷,旋即盤膝而坐,閉目調息,以內功療治內傷。
百裏雲歌則緊守洞口,警惕任何可能的威脅。盡管周遭設有重重防護,包括陣法、劇毒與幻術,她依舊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敵人猝然而至。
夜色如墨,星辰隱現,不知幾更天已深。雲歌耳畔忽聞細微聲響,如林間微風拂過落葉,遂緩緩轉身,借著天邊殘月灑下的銀紗,但見華妙琴眸光微啟。
她輕盈步至,眸中關切不言而喻,妙琴則以一抹淺笑,微微頷首,其意不言自明,傷勢雖有,然無大礙了。
未幾,蘇凝梅與解子音亦相繼醒轉,子音聲若清泉,先於雲歌之問而出:“雲歌姐姐不必緊張和擔心,我等雖未全然傷好,卻也已恢複七八分元氣,再靜養數日,必能痊愈如初。”
雲歌聞之,心頭大石稍落,思緒一轉,溫婉說道:“諸位妹妹想來應是餓了,口中也覺幹渴,待我前去尋覓些吃食與清泉來。”
妙琴三人聽罷,相視一笑,方覺腹中確有咕咕之聲響起,唇舌間亦覺幹燥難耐。憶及晨間與弘陽宗一戰,生死相搏間,隨身水囊不慎遺落,更添幾分幹渴之感。
蘇凝梅輕歎道:“姐姐,此時夜深人靜,何處覓得食物與清水?”
百裏雲歌嫣然一笑:“此事諸位妹妹無需掛懷,我自有辦法。”
言罷,她抓起長劍,背起水囊,身形一展,已躍出陣法之外,選定一方,輕功施展開來,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流星,瞬息間便融入了無邊的夜色之中。
雲歌自幼生長於昆侖雪山之巔,孤影伴月,對野外生存之道了如指掌,無論是捕捉獵物,還是辨識野果,皆是她信手拈來的本領。
不過半個時辰,她便滿載而歸,手中提著一隻皮毛光潔、內髒已淨的野兔,籃中盛滿了甘甜可口的野果。
重返陣中,蘇凝梅、解子音與華妙琴紛紛圍攏上前,笑語盈盈:“姐姐真是身手不凡,夜色深沉,竟能采得鮮果,又擒得野兔,真是令人佩服。”
雲歌淡然一笑,輕聲道:“諸位妹妹先潤潤喉,嚐嚐這山間野味。”說著,遞上水袋與野果。
隨後,她欲起身去尋幹柴,卻被華妙琴溫柔攔下,隻見妙琴接過野兔,笑靨如花:“姐姐,這話或許不中聽,但論及烤兔之藝,或許我們三人還能略勝一籌。再者,這洞內雜草枯枝遍地,足以生火,何須勞煩姐姐再行外出?”
此時,蘇凝梅已布好了聚火陣,並在外圍疊加了一個離火陣。隨著她掌心一揮,陣中的火苗騰地燃起,火光跳躍,映照著四周。
百裏雲歌目睹此景,眼中不禁閃過一抹驚異之色,解子音見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解釋道:“我三人皆隨少爺習得這燃火之術,名叫烈火掌,以及聚火、離火兩陣精妙。少爺常說,江湖路遠,若不慎遺失火種,豈不是隻能茹毛飲血?如今想來,少爺之言,竟在此刻應驗了。”
“哦?妹妹們的諸多技藝,皆是出自旎嘯之手?”雲歌聽罷,驚訝之情溢於言表,目光流轉於三女之間。
子音嫣然一笑,答道:“正是如此,無論是高深武學、精妙陣法,乃至醫術、毒術,皆得少爺親傳。就連這烤野味的手藝,也是少爺所授。說起來,少爺烤的野味,那才叫一個絕妙呢!雲歌姐姐,待我們尋得少爺,定要讓他為你親手烤製一番,定能讓你大飽口福。”
百裏雲歌見說,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輕輕點頭,隨即卻又輕歎一聲:“唉,隻是不知他此刻身在何方,是否安好。”
凝梅見狀,連忙寬慰道:“雲歌姐姐勿憂,我們此行向東,正是為與少爺重逢。數月前,我們得知消息,少爺與駱小姐已渡江而去,隻是在揚州府一帶遭遇了些許波折。”
雲歌一聽“波折”二字,心中頓時焦急萬分,連忙追問:“波折?他可有恙?”言語間,滿是關切與憂慮。
蘇凝梅嘴角勾起一抹安心的笑靨,緩緩道:“少爺沒事呢,是因少爺假扮他人身份。不料出發前,在應天府時,一高官執意與他同行數日,未及淮安府,便遭遇了綠林悍匪的洗劫,連同宮中一老太監的財物也未能幸免。
“那晚風波驟起,少爺為保護駱小姐,毅然帶她避至山陽縣。隨後,少爺傳信,言及將另覓大船,逆水而上,橫跨河南、山西,直指陝西。
“我三人思量,或許能在鹹陽以東的長安、臨潼、渭南、華州、華陽、潼關等地與少爺重逢。然而,弘陽宗之事突生,為免少爺行蹤泄露,我等不得不隱匿行跡,低調行事。奈何,弘陽宗如附骨之蛆,糾纏不休,實是令人頭疼了。”
妙琴手執烤兔,輕輕翻轉於火上,香氣四溢,她接過話茬,語帶無奈:“是呀,加之近日陰雨連綿,書信傳遞多有不便,少爺此刻身在何方,我們亦是不得而知。罷了,既已至此,便繼續向東而行,待越過鹹陽,再設法聯絡城中的山莊弟子,或能探得少爺的蹤跡。”
百裏雲歌聽罷,隻是輕輕點了點頭,走到洞外靜立,目光穿透夜色,凝視著東方的無盡黑暗,心中湧動的思念化作一聲悠長而深沉的歎息。
話說旎嘯,恰逢黃河汛期驟至,逆水行舟,其速如蝸,更有巨浪滔天之時,不得不泊舟於岸,迢迢水路,半月前方抵河南陝州靈寶縣。
豈料天公不作美,連日霖雨如織,他帶著駱風雁及風霜門弟子數人,隻得匿身靈寶縣城,靜待天時。
忽一日,江星元之子江安攜密信悄然而至,旎嘯打開一看,密信之中言及河南、陝西、山西三界之地,黃河之畔,有股神秘勢力悄然出現,暗探遍布,如影隨形。
蘇凝梅精擅奇門遁甲之術,在洞口附近布下了數道陣法,以防弘陽宗強敵來襲。解子音則在外圍撒下了毒粉,以防不測。即便身受重傷,蘇凝梅仍忍痛布下了數個幻術,以混淆視聽。
待一切布置妥當,四人才稍感心安。洞內,蘇凝梅、解子音、華妙琴三人匆匆包紮了外傷,旋即盤膝而坐,閉目調息,以內功療治內傷。
百裏雲歌則緊守洞口,警惕任何可能的威脅。盡管周遭設有重重防護,包括陣法、劇毒與幻術,她依舊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敵人猝然而至。
夜色如墨,星辰隱現,不知幾更天已深。雲歌耳畔忽聞細微聲響,如林間微風拂過落葉,遂緩緩轉身,借著天邊殘月灑下的銀紗,但見華妙琴眸光微啟。
她輕盈步至,眸中關切不言而喻,妙琴則以一抹淺笑,微微頷首,其意不言自明,傷勢雖有,然無大礙了。
未幾,蘇凝梅與解子音亦相繼醒轉,子音聲若清泉,先於雲歌之問而出:“雲歌姐姐不必緊張和擔心,我等雖未全然傷好,卻也已恢複七八分元氣,再靜養數日,必能痊愈如初。”
雲歌聞之,心頭大石稍落,思緒一轉,溫婉說道:“諸位妹妹想來應是餓了,口中也覺幹渴,待我前去尋覓些吃食與清泉來。”
妙琴三人聽罷,相視一笑,方覺腹中確有咕咕之聲響起,唇舌間亦覺幹燥難耐。憶及晨間與弘陽宗一戰,生死相搏間,隨身水囊不慎遺落,更添幾分幹渴之感。
蘇凝梅輕歎道:“姐姐,此時夜深人靜,何處覓得食物與清水?”
百裏雲歌嫣然一笑:“此事諸位妹妹無需掛懷,我自有辦法。”
言罷,她抓起長劍,背起水囊,身形一展,已躍出陣法之外,選定一方,輕功施展開來,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流星,瞬息間便融入了無邊的夜色之中。
雲歌自幼生長於昆侖雪山之巔,孤影伴月,對野外生存之道了如指掌,無論是捕捉獵物,還是辨識野果,皆是她信手拈來的本領。
不過半個時辰,她便滿載而歸,手中提著一隻皮毛光潔、內髒已淨的野兔,籃中盛滿了甘甜可口的野果。
重返陣中,蘇凝梅、解子音與華妙琴紛紛圍攏上前,笑語盈盈:“姐姐真是身手不凡,夜色深沉,竟能采得鮮果,又擒得野兔,真是令人佩服。”
雲歌淡然一笑,輕聲道:“諸位妹妹先潤潤喉,嚐嚐這山間野味。”說著,遞上水袋與野果。
隨後,她欲起身去尋幹柴,卻被華妙琴溫柔攔下,隻見妙琴接過野兔,笑靨如花:“姐姐,這話或許不中聽,但論及烤兔之藝,或許我們三人還能略勝一籌。再者,這洞內雜草枯枝遍地,足以生火,何須勞煩姐姐再行外出?”
此時,蘇凝梅已布好了聚火陣,並在外圍疊加了一個離火陣。隨著她掌心一揮,陣中的火苗騰地燃起,火光跳躍,映照著四周。
百裏雲歌目睹此景,眼中不禁閃過一抹驚異之色,解子音見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解釋道:“我三人皆隨少爺習得這燃火之術,名叫烈火掌,以及聚火、離火兩陣精妙。少爺常說,江湖路遠,若不慎遺失火種,豈不是隻能茹毛飲血?如今想來,少爺之言,竟在此刻應驗了。”
“哦?妹妹們的諸多技藝,皆是出自旎嘯之手?”雲歌聽罷,驚訝之情溢於言表,目光流轉於三女之間。
子音嫣然一笑,答道:“正是如此,無論是高深武學、精妙陣法,乃至醫術、毒術,皆得少爺親傳。就連這烤野味的手藝,也是少爺所授。說起來,少爺烤的野味,那才叫一個絕妙呢!雲歌姐姐,待我們尋得少爺,定要讓他為你親手烤製一番,定能讓你大飽口福。”
百裏雲歌見說,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輕輕點頭,隨即卻又輕歎一聲:“唉,隻是不知他此刻身在何方,是否安好。”
凝梅見狀,連忙寬慰道:“雲歌姐姐勿憂,我們此行向東,正是為與少爺重逢。數月前,我們得知消息,少爺與駱小姐已渡江而去,隻是在揚州府一帶遭遇了些許波折。”
雲歌一聽“波折”二字,心中頓時焦急萬分,連忙追問:“波折?他可有恙?”言語間,滿是關切與憂慮。
蘇凝梅嘴角勾起一抹安心的笑靨,緩緩道:“少爺沒事呢,是因少爺假扮他人身份。不料出發前,在應天府時,一高官執意與他同行數日,未及淮安府,便遭遇了綠林悍匪的洗劫,連同宮中一老太監的財物也未能幸免。
“那晚風波驟起,少爺為保護駱小姐,毅然帶她避至山陽縣。隨後,少爺傳信,言及將另覓大船,逆水而上,橫跨河南、山西,直指陝西。
“我三人思量,或許能在鹹陽以東的長安、臨潼、渭南、華州、華陽、潼關等地與少爺重逢。然而,弘陽宗之事突生,為免少爺行蹤泄露,我等不得不隱匿行跡,低調行事。奈何,弘陽宗如附骨之蛆,糾纏不休,實是令人頭疼了。”
妙琴手執烤兔,輕輕翻轉於火上,香氣四溢,她接過話茬,語帶無奈:“是呀,加之近日陰雨連綿,書信傳遞多有不便,少爺此刻身在何方,我們亦是不得而知。罷了,既已至此,便繼續向東而行,待越過鹹陽,再設法聯絡城中的山莊弟子,或能探得少爺的蹤跡。”
百裏雲歌聽罷,隻是輕輕點了點頭,走到洞外靜立,目光穿透夜色,凝視著東方的無盡黑暗,心中湧動的思念化作一聲悠長而深沉的歎息。
話說旎嘯,恰逢黃河汛期驟至,逆水行舟,其速如蝸,更有巨浪滔天之時,不得不泊舟於岸,迢迢水路,半月前方抵河南陝州靈寶縣。
豈料天公不作美,連日霖雨如織,他帶著駱風雁及風霜門弟子數人,隻得匿身靈寶縣城,靜待天時。
忽一日,江星元之子江安攜密信悄然而至,旎嘯打開一看,密信之中言及河南、陝西、山西三界之地,黃河之畔,有股神秘勢力悄然出現,暗探遍布,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