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風雁聞聽此言,心中豁然開朗,深知旎嘯此舉所承之重。廢除她人修為,無異於違逆師道,即便未曾行過正式的拜師禮,那份師徒情誼卻已深植於心。
她輕歎一聲:“旎嘯,授我武藝的那位武師,乃是崆峒派中一位俗家弟子。幼時,我有幸得他指點,習得這內功心法。然他離南華堡之際,曾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所修心法雖源自名門,卻非我體質所宜。他日若遇良師,不妨舍棄舊有修為,轉而研習更適合自身之道。”
旎嘯見說,眼眸中閃過一抹喜色,點頭應允。
然而,當他目光落在駱風雁胸前那片觸目驚心的血漬上時,神色又不禁變得複雜起來,眉頭緊鎖,似有難言之隱。
駱風雁見得,嘴角勾起一抹苦澀的笑意,問道:“旎嘯,你這般猶豫,卻是為何?”
旎嘯歎了口氣,緩緩道:“你所中霜寒蝕骨掌,傷勢深重,尤在胸前。若要根治此傷,非得讓你赤裸上身。但你我畢竟男女有別,我,我……”
駱風雁聽罷,不禁噗嗤一笑,眼波流轉間滿是柔情蜜意,“你這呆子,你我自昆侖初識,至紫林山莊到如今,摟抱相依早已是尋常之事。若非心中有你,我豈能容你如此親近?你心中情意,我豈能不知?那份不經意間的親昵,正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層薄紗未揭,實則早已心意相通。”
她輕歎一聲,眸中閃過一絲哀愁,“我知你心中已有雲歌姐姐,我並無爭寵之心,隻願能伴你左右,不論名分如何。
“自古以來,先入為主,她既得你百年之諾,自當為正妻。我命途多舛,不求正室之位,隻願能得你心中一席之地,此生足矣。多年以來,你的深情厚意我豈能無感?我深信,你必不負我。”
旎嘯欲語還休,卻見駱風雁以目示意,不讓他開口。
她繼續說道:“駱家已不複存在,我孤身飄零,原想赴西北小鎮取迴婆婆遺物,便隨你浪跡天涯。你我雖無白頭之約,但在這蒼茫世間,你便是我唯一的依靠。不求三書六禮,不盼八抬大轎,隻願一席紅妝,我便甘願成為你的新娘。”
旎嘯聞其言,心潮澎湃,淚光閃爍,哽咽道:“風雁,你在我心中,與雲歌無異,皆是我此生摯愛。我梅花山莊,曆代少莊主身邊雖有多位少夫人,但並無妻妾之分,隻是……”
駱風雁溫柔地捂住他的嘴,笑中帶淚,“你的心意,我早已明了,無需多言。”
隨後,旎嘯深情地安撫駱風雁,輕輕褪去她的衣衫,露出那布滿冰霜掌印的胸膛,憤怒與心疼交織在他心頭,對霜風幫黃思洛的恨意更是難以遏製。
他小心翼翼,以深厚的內力與精湛的醫術,逐步驅散了駱風雁體內的霜寒蝕骨之毒,又細心療愈她受損的五髒六腑。
最終,他忍痛廢去了駱風雁舊日內功,以全新功法引導其修煉,並耐心傳授行功路線,囑咐她銘記於心,日後勤加練習。
晨曦初破,天際漸染金輝,而那山峰洞口,此時來了一人——弘陽宗宗主蕭芹,行色匆匆,神色凝重。
十數日前,她率左右護法及數百名弘陽宗弟子,在渭水之南,欲生擒雲歌一行四人,不料卻落入了班堂主布下的“分瓣梅花”之計。
途中,蕭芹心生疑慮,察覺霜風幫石泰與左星海師徒未至,不祥之感油然而生,對左右護法一番交待後,便孤身一人,馬不停蹄,直奔千裏之外的華陰縣。
及至洞口,一股不祥的氣息撲麵而來,蕭芹心下一緊,疾步踏入洞內。隻見原本支撐洞頂的九根石柱,其一已轟然倒地,中央的熊熊火焰不在,而先前那火焰之上的小匣子,更是不翼而飛。
環顧四周,打鬥痕跡曆曆在目,斑斑血跡訴說著昨夜的風雲變幻。
行至一處,一具冰冷的屍體赫然入目,旁側還躺著一隻蒼狼之軀。蕭芹走近細看,死者麵容漸熟,記憶如潮水般湧來,此人竟是左星海的師弟,多年前隨師兄造訪弘陽宗的青年才俊。
蕭芹心中暗歎,左星海身為霜風幫弟子,卻投身弘陽宗,其背後必有深意,而自己的秘密,竟也未能瞞過他的雙眼。加之數月前左護法密報,左星海師叔祖石泰悄然現身渭南,師父祝方又前往平涼府,種種跡象表明,那失蹤的小匣子,極有可能已落入霜風幫之手。
怒火中燒之下,蕭芹橫眉怒目:“霜風幫,你等欺人太甚!我蕭芹在此立誓,不滅你幫,誓不為人!”
言罷,她步至一處隱秘之地,機關重重之下,一暗門悄然開啟。
步入其中,暗門轟然關閉,隔絕外界一切聲響。她穿行於曲折通道,終至一寬敞廣場,古樸莊嚴,宛如祭祀聖地。
蕭芹緩步登上高台,麵對著那根象征莊嚴的石柱,雙膝跪地,淚水無聲滑落。
淚盡聲嘶,她仰天長嘯,其聲哀婉,猶似古風中一縷斷魂之音:“先祖之靈,鑒我蕭芹不肖,既負先人之托,亦愧對煬帝後蕭氏之遺訓。
“憶往昔,煬帝楊廣,以壯誌淩雲,築萬裏長渠,北接涿郡之雪,南達餘杭之波,貫通九州,然世人皆道其昏庸無道,萬民怨聲載道,實乃奸佞蔽目,非帝之本心。
“試問,若無煬帝之力,我華夏何以由分崩離析至南北一統,江河共融,猶如各族血脈相連,此等偉業,豈容詆毀?
“又聞外夷蠢蠢欲動,覬覦中原,煬帝百萬雄師,誓守疆土,開疆拓土,護我華夏基業,此等壯舉,何錯之有?
“誠然,帝有好大喜功之弊,民力凋敝,奢靡無度,然曆代帝王,幾人能免此詬病?更有甚者,妄言我蕭家先祖,以紅顏禍水之名,汙蔑其與諸多興修土木,是煬帝隻為搏得那位蕭皇後一笑,實乃無稽之談。”
言畢,蕭芹泣不成聲,喃喃自語:“先祖皇後,慧眼如炬,洞悉奸謀,更藏有外族侵華之鐵證,欲除奸佞,護我河山。
“然天不遂人願,叛臣蜂起,局勢動蕩,先祖一介女流,孤身攜密,遁入漠北突厥之地,身處虎狼之穴,忍辱負重,曲意逢迎,隻為守護那關乎華夏安危之證。幸得李氏入主中原,迎先祖歸鄉,卻又遭世人譏諷,笑言先祖迷惑李家聖主。”
她輕歎一聲:“旎嘯,授我武藝的那位武師,乃是崆峒派中一位俗家弟子。幼時,我有幸得他指點,習得這內功心法。然他離南華堡之際,曾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所修心法雖源自名門,卻非我體質所宜。他日若遇良師,不妨舍棄舊有修為,轉而研習更適合自身之道。”
旎嘯見說,眼眸中閃過一抹喜色,點頭應允。
然而,當他目光落在駱風雁胸前那片觸目驚心的血漬上時,神色又不禁變得複雜起來,眉頭緊鎖,似有難言之隱。
駱風雁見得,嘴角勾起一抹苦澀的笑意,問道:“旎嘯,你這般猶豫,卻是為何?”
旎嘯歎了口氣,緩緩道:“你所中霜寒蝕骨掌,傷勢深重,尤在胸前。若要根治此傷,非得讓你赤裸上身。但你我畢竟男女有別,我,我……”
駱風雁聽罷,不禁噗嗤一笑,眼波流轉間滿是柔情蜜意,“你這呆子,你我自昆侖初識,至紫林山莊到如今,摟抱相依早已是尋常之事。若非心中有你,我豈能容你如此親近?你心中情意,我豈能不知?那份不經意間的親昵,正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層薄紗未揭,實則早已心意相通。”
她輕歎一聲,眸中閃過一絲哀愁,“我知你心中已有雲歌姐姐,我並無爭寵之心,隻願能伴你左右,不論名分如何。
“自古以來,先入為主,她既得你百年之諾,自當為正妻。我命途多舛,不求正室之位,隻願能得你心中一席之地,此生足矣。多年以來,你的深情厚意我豈能無感?我深信,你必不負我。”
旎嘯欲語還休,卻見駱風雁以目示意,不讓他開口。
她繼續說道:“駱家已不複存在,我孤身飄零,原想赴西北小鎮取迴婆婆遺物,便隨你浪跡天涯。你我雖無白頭之約,但在這蒼茫世間,你便是我唯一的依靠。不求三書六禮,不盼八抬大轎,隻願一席紅妝,我便甘願成為你的新娘。”
旎嘯聞其言,心潮澎湃,淚光閃爍,哽咽道:“風雁,你在我心中,與雲歌無異,皆是我此生摯愛。我梅花山莊,曆代少莊主身邊雖有多位少夫人,但並無妻妾之分,隻是……”
駱風雁溫柔地捂住他的嘴,笑中帶淚,“你的心意,我早已明了,無需多言。”
隨後,旎嘯深情地安撫駱風雁,輕輕褪去她的衣衫,露出那布滿冰霜掌印的胸膛,憤怒與心疼交織在他心頭,對霜風幫黃思洛的恨意更是難以遏製。
他小心翼翼,以深厚的內力與精湛的醫術,逐步驅散了駱風雁體內的霜寒蝕骨之毒,又細心療愈她受損的五髒六腑。
最終,他忍痛廢去了駱風雁舊日內功,以全新功法引導其修煉,並耐心傳授行功路線,囑咐她銘記於心,日後勤加練習。
晨曦初破,天際漸染金輝,而那山峰洞口,此時來了一人——弘陽宗宗主蕭芹,行色匆匆,神色凝重。
十數日前,她率左右護法及數百名弘陽宗弟子,在渭水之南,欲生擒雲歌一行四人,不料卻落入了班堂主布下的“分瓣梅花”之計。
途中,蕭芹心生疑慮,察覺霜風幫石泰與左星海師徒未至,不祥之感油然而生,對左右護法一番交待後,便孤身一人,馬不停蹄,直奔千裏之外的華陰縣。
及至洞口,一股不祥的氣息撲麵而來,蕭芹心下一緊,疾步踏入洞內。隻見原本支撐洞頂的九根石柱,其一已轟然倒地,中央的熊熊火焰不在,而先前那火焰之上的小匣子,更是不翼而飛。
環顧四周,打鬥痕跡曆曆在目,斑斑血跡訴說著昨夜的風雲變幻。
行至一處,一具冰冷的屍體赫然入目,旁側還躺著一隻蒼狼之軀。蕭芹走近細看,死者麵容漸熟,記憶如潮水般湧來,此人竟是左星海的師弟,多年前隨師兄造訪弘陽宗的青年才俊。
蕭芹心中暗歎,左星海身為霜風幫弟子,卻投身弘陽宗,其背後必有深意,而自己的秘密,竟也未能瞞過他的雙眼。加之數月前左護法密報,左星海師叔祖石泰悄然現身渭南,師父祝方又前往平涼府,種種跡象表明,那失蹤的小匣子,極有可能已落入霜風幫之手。
怒火中燒之下,蕭芹橫眉怒目:“霜風幫,你等欺人太甚!我蕭芹在此立誓,不滅你幫,誓不為人!”
言罷,她步至一處隱秘之地,機關重重之下,一暗門悄然開啟。
步入其中,暗門轟然關閉,隔絕外界一切聲響。她穿行於曲折通道,終至一寬敞廣場,古樸莊嚴,宛如祭祀聖地。
蕭芹緩步登上高台,麵對著那根象征莊嚴的石柱,雙膝跪地,淚水無聲滑落。
淚盡聲嘶,她仰天長嘯,其聲哀婉,猶似古風中一縷斷魂之音:“先祖之靈,鑒我蕭芹不肖,既負先人之托,亦愧對煬帝後蕭氏之遺訓。
“憶往昔,煬帝楊廣,以壯誌淩雲,築萬裏長渠,北接涿郡之雪,南達餘杭之波,貫通九州,然世人皆道其昏庸無道,萬民怨聲載道,實乃奸佞蔽目,非帝之本心。
“試問,若無煬帝之力,我華夏何以由分崩離析至南北一統,江河共融,猶如各族血脈相連,此等偉業,豈容詆毀?
“又聞外夷蠢蠢欲動,覬覦中原,煬帝百萬雄師,誓守疆土,開疆拓土,護我華夏基業,此等壯舉,何錯之有?
“誠然,帝有好大喜功之弊,民力凋敝,奢靡無度,然曆代帝王,幾人能免此詬病?更有甚者,妄言我蕭家先祖,以紅顏禍水之名,汙蔑其與諸多興修土木,是煬帝隻為搏得那位蕭皇後一笑,實乃無稽之談。”
言畢,蕭芹泣不成聲,喃喃自語:“先祖皇後,慧眼如炬,洞悉奸謀,更藏有外族侵華之鐵證,欲除奸佞,護我河山。
“然天不遂人願,叛臣蜂起,局勢動蕩,先祖一介女流,孤身攜密,遁入漠北突厥之地,身處虎狼之穴,忍辱負重,曲意逢迎,隻為守護那關乎華夏安危之證。幸得李氏入主中原,迎先祖歸鄉,卻又遭世人譏諷,笑言先祖迷惑李家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