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月掛中天,銀輝灑滿渭水,一船悠然穿行於夜色之中,恰逢鳳翔縣境,漣漪輕漾,載著無盡思緒。
駱風雁忽從夢中驚醒,披一襲月色,步出船艙,帶著幾分不為人知的哀愁。
上官藝緊隨其後,也是披衣而出,隻見駱小姐立於船頭,麵向北方,雙眸含淚,猶如晨露欲滴,映照出往昔的傷痛。
上官藝欲上前詢問,卻聞一陣輕響,轉身之際,旎嘯已立於不遠處。上官藝連忙行禮,正欲開口,卻見旎嘯以眼神示意其退下,她心領神會,匆匆離去,留下一片靜謐。
旎嘯聞得隔壁船艙動靜,便猜測應是駱風雁。他匆匆穿衣,步出艙外,詢問掌船舵手得知已過鳳翔縣界。他心中暗自思量,北邊十裏之外,便是那已成廢墟的南華堡了。
昔日風雲突變,一夜之間,南華堡駱家淪為修羅場,上百口無辜生靈慘遭屠戮,血染青磚,哀鴻遍野。更添悲涼的是,朝廷非但未予公道,反將駱家冠以莫須有之大罪。
如今,駱風雁孤身飄零於世,宛如一葉孤舟,有家難迴,隻因那曾經的駱家已化作廢墟,族人英靈無處安息,隻能長眠於荒野,任由風雨侵蝕,歲月遺忘。而今夜,恰好行經這片傷心之地,自然是萬般傷淒湧上心頭了。
旎嘯緩緩行至駱風雁身旁,輕輕將她擁入懷中,以溫柔的話語撫平她心中的傷痕:“風雁,待一切真相大白,我必攜你共赴京城,麵見聖上,為你駱家洗清冤屈,還一個公道。”
駱風雁聞言,淚水終是忍不住滑落,她輕輕擦拭,聲音哽咽:“那年寒冬,我僅十四歲,南華堡一夜之間化為灰燼,駱家上下,幾無生還。
“先前,我雖從周青大哥口中得知雙親或許尚在人世,但那或許隻是他的一片善心,用以慰藉我這孤苦無依的心靈。多年來,音訊全無,叫我如何不心生絕望?”
旎嘯聽罷,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他輕撫駱風雁的秀發,柔聲道:“世事難料,或許你父母正逢貴人相助,安然無恙。我早已派遣山莊弟子,遍尋十三省及南疆漠北,誓要找到他們的下落。一旦有消息傳來,我必親自帶你前往,讓你們一家團聚。”
駱風雁微微頷首,驀地破涕為笑,“旎嘯,謝謝你。即便明知道你是寬慰於我,心中也明白雙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我仍舊感激不盡。駱家遭遇如此變故,你卻令山莊弟子涉險探尋我父母的下落,此等勇氣與擔當,絕非常人所能及。”
旎嘯溫柔地拭去她眼角殘留的淚痕,笑道:“你我之間,何須言謝?婚事既定,隻差那紅燭高照、三拜之禮,你之事,便是我之事,為你所做,皆是我應盡之責而已。”
駱風雁見說,輕輕依偎在旎嘯胸膛,感受著那份堅實的依靠。
她輕聲細語道:“方才夢中驚醒,心神未定,步出船艙,眼前竟是往昔熟悉的景致。那碼頭,乃是我兒時隨父母多次遊玩之地,常乘舟泛遊於此,未曾想今日重臨此地,卻是物是人非。”
旎嘯輕輕拍打著她的背,給予無聲的安慰,仿佛能驅散她心中的陰霾。
駱風雁稍稍掙脫懷抱,目光投向東北方,夜色中,碼頭的輪廓若隱若現,勾起她無盡的迴憶,“猶記得某年夏日,攜幼弟至此,他頑皮心性,非要下河捕魚,我拗不過他,隻得放任。幸得侍衛隨行,方保他無虞,否則,那次險些成了悲劇。”
言及此,駱風雁的笑容漸漸凝固,轉而化為一聲深長的歎息,淚水再次滑落,“誰曾想,那無憂無慮的日子竟成永訣,一夜之間,家破人亡,連幼弟也未能幸免,被無情地卷入火海……”
她泣不成聲,旎嘯緊緊擁她入懷,隻能好言安慰。
月已沉西,山頭悄然吞噬了最後一抹月華,夜色如墨,河風輕拂,衣袂飄飄,嘩嘩作響。
旎嘯正欲引領淚眼婆娑、心力交瘁的駱風雁返迴船艙,不料,河麵之上,一抹身影踏波而至,輕盈如燕,劃破夜的寂靜。
旎嘯瞬間辨認出那疾馳而來的身影正是班遠,心中暗自思量,若非緊要關頭,班遠斷不會如此深夜造訪。他吩咐上官藝攙扶駱風雁入內,自己則立於船頭,靜待班遠登臨。
班遠身形一展,宛如落葉歸根,悄無聲息地落在甲板上,見旎嘯已候,連忙躬身施禮,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恭敬:“屬下班遠,深夜打擾,拜見少莊主。”
“無須多禮了,隨我來。”旎嘯深知班遠此來必有要事,遂引其入艙,親手斟上一杯熱茶,以解其疲憊。
班遠似是一路奔波,未及多言,便一飲而盡杯中茶水,稍作喘息,方緩緩道出那緊急之事。
原來,十數日前,班遠遵旎嘯之命,暗中追蹤那常元昌的行蹤。這一查之下,竟發現常元昌雖為天火門弟子,但其心並不完全歸屬於天火門,而是因天火門鳳翔府分舵支商的關係。
常元昌出身武林世家,在河南一帶聲名顯赫,然家族榮光之下,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恩怨。
常家祖輩因年輕氣盛,一時失手,釀成大錯,誤殺一人。未曾想,那被誤殺之人的兒子畢朋,竟矢誌不渝,遍訪名師,苦練武藝,誓要手刃常家滿門,以報父仇。
起初,常家老爺子並未將此放在心上,畢竟誤殺之事,有諸多武林同道可作證,且時過境遷,本以為此事早已隨風而逝。
誰料,十五年後,畢朋學藝歸來,一身武藝爐火純青,成為武林中的頂尖高手。他再次找上門來,不僅不聽常老爺子解釋,更無絲毫憐憫之心,暗中施毒,毒殺了常家數十口人及眾多仆從,隨後一把大火,將常家莊園化為灰燼,從此常家在武林中除名。
那一晚,也是常元昌命不該絕。他那時不過幾歲,尚是稚子之年,貪玩成性,於莊園深處胡亂采摘野果,渾然不知家族已遭劫難。
莊園之內,毒霧彌漫,眾人皆倒,而他,因一場孩童間的捉迷藏遊戲,誤打誤撞躲進了那處隱蔽至極的假山石洞,飲下了混雜毒氣的池水,本該命懸一線,卻因之前胡亂吞下的野果中蘊含了幾分解毒之效,竟奇跡般地保住了性命,於生死邊緣徘徊。
正當大火肆虐,莊園化為火海,畢朋自以為斬草除根,未曾想,在火焰吞噬的縫隙中,還藏著一個活口——常元昌。
常元昌年幼無知,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唯有驚恐哭泣,而這哭聲,卻引來了一人。
恰在此時,支商的父親偶然路過,被這絕望中的哭聲牽引,循聲而至。火光映照下,他救出了這個滿身塵土、淚眼婆娑的孩童,一眼便從其衣著中辨認出常家公子的身份。隨後,一番打探,真相大白,常家之禍,畢朋之狠,盡入眼簾。
深知常家仇家勢力龐大,畢朋更是黃河兩岸黑道上的聞風喪膽之人,支商之父恐其得知自己援手常家遺孤,必生禍端,遂決定帶著常元昌遠赴陝西。
彼時,支商的外祖在陝西乃是顯赫富紳,然家族命運多舛,兩位舅舅因交友不慎,家道中落,更添殺身之禍。支商外公痛定思痛,深知女婿武藝高強,屢番書信相邀,望其能護佑幼孫周全。於是,支商之父毅然決然,攜家帶口,更添常元昌一孤雛,前往陝西。
駱風雁忽從夢中驚醒,披一襲月色,步出船艙,帶著幾分不為人知的哀愁。
上官藝緊隨其後,也是披衣而出,隻見駱小姐立於船頭,麵向北方,雙眸含淚,猶如晨露欲滴,映照出往昔的傷痛。
上官藝欲上前詢問,卻聞一陣輕響,轉身之際,旎嘯已立於不遠處。上官藝連忙行禮,正欲開口,卻見旎嘯以眼神示意其退下,她心領神會,匆匆離去,留下一片靜謐。
旎嘯聞得隔壁船艙動靜,便猜測應是駱風雁。他匆匆穿衣,步出艙外,詢問掌船舵手得知已過鳳翔縣界。他心中暗自思量,北邊十裏之外,便是那已成廢墟的南華堡了。
昔日風雲突變,一夜之間,南華堡駱家淪為修羅場,上百口無辜生靈慘遭屠戮,血染青磚,哀鴻遍野。更添悲涼的是,朝廷非但未予公道,反將駱家冠以莫須有之大罪。
如今,駱風雁孤身飄零於世,宛如一葉孤舟,有家難迴,隻因那曾經的駱家已化作廢墟,族人英靈無處安息,隻能長眠於荒野,任由風雨侵蝕,歲月遺忘。而今夜,恰好行經這片傷心之地,自然是萬般傷淒湧上心頭了。
旎嘯緩緩行至駱風雁身旁,輕輕將她擁入懷中,以溫柔的話語撫平她心中的傷痕:“風雁,待一切真相大白,我必攜你共赴京城,麵見聖上,為你駱家洗清冤屈,還一個公道。”
駱風雁聞言,淚水終是忍不住滑落,她輕輕擦拭,聲音哽咽:“那年寒冬,我僅十四歲,南華堡一夜之間化為灰燼,駱家上下,幾無生還。
“先前,我雖從周青大哥口中得知雙親或許尚在人世,但那或許隻是他的一片善心,用以慰藉我這孤苦無依的心靈。多年來,音訊全無,叫我如何不心生絕望?”
旎嘯聽罷,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他輕撫駱風雁的秀發,柔聲道:“世事難料,或許你父母正逢貴人相助,安然無恙。我早已派遣山莊弟子,遍尋十三省及南疆漠北,誓要找到他們的下落。一旦有消息傳來,我必親自帶你前往,讓你們一家團聚。”
駱風雁微微頷首,驀地破涕為笑,“旎嘯,謝謝你。即便明知道你是寬慰於我,心中也明白雙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我仍舊感激不盡。駱家遭遇如此變故,你卻令山莊弟子涉險探尋我父母的下落,此等勇氣與擔當,絕非常人所能及。”
旎嘯溫柔地拭去她眼角殘留的淚痕,笑道:“你我之間,何須言謝?婚事既定,隻差那紅燭高照、三拜之禮,你之事,便是我之事,為你所做,皆是我應盡之責而已。”
駱風雁見說,輕輕依偎在旎嘯胸膛,感受著那份堅實的依靠。
她輕聲細語道:“方才夢中驚醒,心神未定,步出船艙,眼前竟是往昔熟悉的景致。那碼頭,乃是我兒時隨父母多次遊玩之地,常乘舟泛遊於此,未曾想今日重臨此地,卻是物是人非。”
旎嘯輕輕拍打著她的背,給予無聲的安慰,仿佛能驅散她心中的陰霾。
駱風雁稍稍掙脫懷抱,目光投向東北方,夜色中,碼頭的輪廓若隱若現,勾起她無盡的迴憶,“猶記得某年夏日,攜幼弟至此,他頑皮心性,非要下河捕魚,我拗不過他,隻得放任。幸得侍衛隨行,方保他無虞,否則,那次險些成了悲劇。”
言及此,駱風雁的笑容漸漸凝固,轉而化為一聲深長的歎息,淚水再次滑落,“誰曾想,那無憂無慮的日子竟成永訣,一夜之間,家破人亡,連幼弟也未能幸免,被無情地卷入火海……”
她泣不成聲,旎嘯緊緊擁她入懷,隻能好言安慰。
月已沉西,山頭悄然吞噬了最後一抹月華,夜色如墨,河風輕拂,衣袂飄飄,嘩嘩作響。
旎嘯正欲引領淚眼婆娑、心力交瘁的駱風雁返迴船艙,不料,河麵之上,一抹身影踏波而至,輕盈如燕,劃破夜的寂靜。
旎嘯瞬間辨認出那疾馳而來的身影正是班遠,心中暗自思量,若非緊要關頭,班遠斷不會如此深夜造訪。他吩咐上官藝攙扶駱風雁入內,自己則立於船頭,靜待班遠登臨。
班遠身形一展,宛如落葉歸根,悄無聲息地落在甲板上,見旎嘯已候,連忙躬身施禮,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恭敬:“屬下班遠,深夜打擾,拜見少莊主。”
“無須多禮了,隨我來。”旎嘯深知班遠此來必有要事,遂引其入艙,親手斟上一杯熱茶,以解其疲憊。
班遠似是一路奔波,未及多言,便一飲而盡杯中茶水,稍作喘息,方緩緩道出那緊急之事。
原來,十數日前,班遠遵旎嘯之命,暗中追蹤那常元昌的行蹤。這一查之下,竟發現常元昌雖為天火門弟子,但其心並不完全歸屬於天火門,而是因天火門鳳翔府分舵支商的關係。
常元昌出身武林世家,在河南一帶聲名顯赫,然家族榮光之下,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恩怨。
常家祖輩因年輕氣盛,一時失手,釀成大錯,誤殺一人。未曾想,那被誤殺之人的兒子畢朋,竟矢誌不渝,遍訪名師,苦練武藝,誓要手刃常家滿門,以報父仇。
起初,常家老爺子並未將此放在心上,畢竟誤殺之事,有諸多武林同道可作證,且時過境遷,本以為此事早已隨風而逝。
誰料,十五年後,畢朋學藝歸來,一身武藝爐火純青,成為武林中的頂尖高手。他再次找上門來,不僅不聽常老爺子解釋,更無絲毫憐憫之心,暗中施毒,毒殺了常家數十口人及眾多仆從,隨後一把大火,將常家莊園化為灰燼,從此常家在武林中除名。
那一晚,也是常元昌命不該絕。他那時不過幾歲,尚是稚子之年,貪玩成性,於莊園深處胡亂采摘野果,渾然不知家族已遭劫難。
莊園之內,毒霧彌漫,眾人皆倒,而他,因一場孩童間的捉迷藏遊戲,誤打誤撞躲進了那處隱蔽至極的假山石洞,飲下了混雜毒氣的池水,本該命懸一線,卻因之前胡亂吞下的野果中蘊含了幾分解毒之效,竟奇跡般地保住了性命,於生死邊緣徘徊。
正當大火肆虐,莊園化為火海,畢朋自以為斬草除根,未曾想,在火焰吞噬的縫隙中,還藏著一個活口——常元昌。
常元昌年幼無知,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唯有驚恐哭泣,而這哭聲,卻引來了一人。
恰在此時,支商的父親偶然路過,被這絕望中的哭聲牽引,循聲而至。火光映照下,他救出了這個滿身塵土、淚眼婆娑的孩童,一眼便從其衣著中辨認出常家公子的身份。隨後,一番打探,真相大白,常家之禍,畢朋之狠,盡入眼簾。
深知常家仇家勢力龐大,畢朋更是黃河兩岸黑道上的聞風喪膽之人,支商之父恐其得知自己援手常家遺孤,必生禍端,遂決定帶著常元昌遠赴陝西。
彼時,支商的外祖在陝西乃是顯赫富紳,然家族命運多舛,兩位舅舅因交友不慎,家道中落,更添殺身之禍。支商外公痛定思痛,深知女婿武藝高強,屢番書信相邀,望其能護佑幼孫周全。於是,支商之父毅然決然,攜家帶口,更添常元昌一孤雛,前往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