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聽得獨孤修自之話,眉頭緊鎖,百思不得其解,遂問道:“此中緣由,實難揣測。屠公公與他曾有八拜之交,情誼非淺,他何以至此,對屠公公恨之入骨?”
獨孤修自細細道來:“此事說來話長,皆因少莊主您昔日助屠公公與狄將軍大破韃子胡僧之詭計,斬敵上萬,更兼西域胡僧、番僧、韃子高手數千,功勳卓著。
“萬歲爺論功行賞,屠公公因此晉升,昔日位階反超夏公公,且屠公公所借之百名廠衛,本是夏公公麾下精銳,經此一役,盡歸屠公公所有,成為其得力臂膀。夏公公自感顏麵掃地,更兼失去這百名親手調教的精英,心中之恨,可想而知了。”
旎嘯微微頷首,眸中閃過一抹深思,“可我那年赴京之時,確聞此事非屠公公之過,乃聖上旨意,何能歸咎於他?”
獨孤修自輕歎一聲,解釋道:“夏公公對屠公公之恨,非全然因此。實則,乃是屠公公斷了夏公公那條不為人知的財路。”
“財路?”旎嘯眉頭微蹙,更顯疑惑,“莫非與西域胡商或韃子馬匪有關?”
獨孤修自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搖頭道:“那倒不是,夏公公仗著與屠公公的情誼,竟涉足走私軍需物資,乃至火銃、紅衣大炮等國之重器。”
旎嘯見說,震驚之餘又感憤怒,獨孤修自繼續說道:“夏公公向屠公公提議,言洮州、岷州衛地處腹地,西番之人無需此等利器,不如變賣換金。
“此言一出,屠公公勃然大怒,嚴詞拒絕,念及舊情,未將此事上奏朝廷。甚至詢問夏公公所需銀兩幾何,豈料夏公公所求非金銀所能衡量,乃是欲積累足以立國的財富。
“屠公公對此一無所知,加之他鎮守涼州,扼守西域要道,無形中斷了夏公公的財路,這才招致夏公公的刻骨之恨。”
旎嘯至此方恍然大悟,冷笑連連:“我原還念及舊情,欲借屠公公之手引夏公公離開,如今看來,此人惡貫滿盈,形如野獸,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天理難容。日後我自會與屠公公言明,他定會支持我的決定。”
言罷,旎嘯略作停頓,複又問道:“後來呢?你還聽到了什麽?”
獨孤修自答道:“後續並無太多,隻是夏公公突然發難,我驚懼之下欲拚死一搏,他卻轉身遁入另一山洞。待其離去,我方敢現身,循那曲折幽深的山洞而出。
“那山洞雖長近三十丈,卻難掩夏公公之敏銳,竟察覺有人偷聽。被殺之人,我識得,乃夏公公麾下得力廠衛,武藝高強。至此,我方知夏公公武功之深不可測,恐已不遜於武當衝虛道長與少林覺深方丈。”
旎嘯聞言,神色微變,“你竟有幸見過武當與少林掌門?”
“迴少莊主,確有此事。十數年前,隨軍征討中原白蓮教時,有幸目睹衝虛道長與覺深方丈率兩派弟子共赴戰場,其風采至今難忘。”
旎嘯聽罷,輕點其首,目光深邃,“隨後,你可曾探明那廠衛尾隨之謎,是緣何而起?”
獨孤修自沉吟片刻,答道:“屬下雖未親查,卻偶聞其同鄉私下議論,道是朝中幾位權臣對夏公公生疑,而那枉死的廠衛,實則是六扇門密探,喬裝潛入,隻為探尋一位早年入兩衛、侍奉夏公公的遠親侄兒下落。”
旎嘯見說,心中盤算,緩緩道:“夏公公頻繁向宮中索人,此等行徑,自然難以逃脫眾人耳目,惹人猜忌也是情理之中。”
獨孤修自頷首讚同,“正是如此,夏公公每次索人理由雖各異,然時日一長,即便是他手眼通天,也難掩真相。
“故而我揣測,南總兵自遼東調至此地,或許也是夏公公布局中的一環,更令我疑慮的是,南總兵似受夏公公某種要挾,隻是其中詳情,尚待查明。”
旎嘯漫步幾步,仰望蒼穹,隨後轉身問道:“眼前之事暫且擱置,我山莊弟子在兩衛中潛伏者有多少?”
獨孤修自恭敬迴稟:“不過四人,其中兩人身為百戶,各在衛所任職,另有一人隱於喂馬雜役之中。”
旎嘯輕輕點頭,“那麽,兩衛之中,除去那些軍痞惡霸、為非作歹之徒,尚有多少可用之兵?”
獨孤修自略作思量,沉聲道:“依屬下觀察,恐怕不足半數。夏公公盤踞此地數十載,加之暗中縱容,兩衛風氣敗壞,民怨沸騰,即便是衛所軍戶,亦多心懷不滿。”
旎嘯眉頭緊鎖,再問道:“聞兩衛軍戶過萬,依你之見,能凝聚一戰之力者,又能幾何?”
獨孤修自沉吟片刻,語氣凝重地說道:“依屬下這些年深入兩衛各地百戶所的觀察,兩衛雖號稱軍戶過萬,然能披甲執銳,真正堪當一戰之力的壯士,不過區區千人。”
旎嘯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震,愣怔片刻後,難以置信地問道:“你是說,這僅是洮州衛或是岷州衛嗎?”
獨孤修自苦笑,搖了搖頭,“不,是兩衛合計,能戰之士,不過千餘。”
旎嘯麵色凝重,心中暗自喟歎,若兩衛身處邊疆,直麵韃虜胡騎,隻怕半日之間,便會被外族鐵蹄踏破,中原腹地亦將危在旦夕,生靈塗炭,難以想象。
又或涼州衛若換作夏公公與南總兵掌舵,大明西北恐早已淪為韃子牧場,陝西全境生靈塗炭,河南、山西、四川等地亦將飽受外族侵擾,燒殺搶掠,民不聊生。
獨孤修自察言觀色,知旎嘯心中所想,遂寬慰道:“所幸此地北有涼州衛為屏障,西有崇山峻嶺阻隔,番人與羌人雖存,卻非烏思藏宣慰司那般勢大。且洮州衛之西夷族眾多,雖人員複雜,卻也便於朝廷分而治之。”
旎嘯聽罷,苦笑不已,又是一聲長歎,隨後問道:“那麽,如今兩衛之中,真正能迅速集結,投入戰鬥的兵力,又有幾何?”
獨孤修自答道:“不過三百精銳,除去夥房、馬廄、軍需等後勤之眾,實際可戰之兵,不足百人,甚至不及夏公公麾下廠衛之數。”
旎嘯輕輕點頭,略作思索後,果斷下令:“半月之內,你需將衛所中可信賴之士盡數帶往西邊,並設法阻斷歸途,至少能拖延十日。至於岷州衛,你需設法讓那些忠誠可靠的軍營士兵悄然撤離。”
獨孤修自聞言,並未多問,隻是略一沉思,便胸有成竹地說道:“稟少莊主,此事倒也不難。南邊占藏先結簇司與阿昔洞簇司,對兩衛及夏公公積怨已久。
“眼下時值秋末冬初,兩司番人正為食物、鹽巴及禦寒藥物發愁,多次欲通商中原,卻遭夏公公重重阻撓,關卡林立,十稅其七,且僅開一兩條商路,令兩司長官司心生怨恨,暗中已有聯合之意,欲尋機發難。此正是我等可利用之機。”
旎嘯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語帶深意:“好,你便以此事為契機,但需謹記,切勿貪功冒進。連同山莊其餘三名弟子,務必將這份機緣贈予那些累積軍功、才幹過人,卻久未得誌的百戶、千戶乃至參將,讓他們得以展露鋒芒。”
獨孤修自躬身領命,聲音堅定:“遵少莊主之命,屬下定當謹慎行事。”
言罷,秋風如刀,割麵而過,天邊紅日隱於雲霧之後,陰霾籠罩,旎嘯未作多想,足下生風,直奔鳥鼠山而去。
獨孤修自細細道來:“此事說來話長,皆因少莊主您昔日助屠公公與狄將軍大破韃子胡僧之詭計,斬敵上萬,更兼西域胡僧、番僧、韃子高手數千,功勳卓著。
“萬歲爺論功行賞,屠公公因此晉升,昔日位階反超夏公公,且屠公公所借之百名廠衛,本是夏公公麾下精銳,經此一役,盡歸屠公公所有,成為其得力臂膀。夏公公自感顏麵掃地,更兼失去這百名親手調教的精英,心中之恨,可想而知了。”
旎嘯微微頷首,眸中閃過一抹深思,“可我那年赴京之時,確聞此事非屠公公之過,乃聖上旨意,何能歸咎於他?”
獨孤修自輕歎一聲,解釋道:“夏公公對屠公公之恨,非全然因此。實則,乃是屠公公斷了夏公公那條不為人知的財路。”
“財路?”旎嘯眉頭微蹙,更顯疑惑,“莫非與西域胡商或韃子馬匪有關?”
獨孤修自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搖頭道:“那倒不是,夏公公仗著與屠公公的情誼,竟涉足走私軍需物資,乃至火銃、紅衣大炮等國之重器。”
旎嘯見說,震驚之餘又感憤怒,獨孤修自繼續說道:“夏公公向屠公公提議,言洮州、岷州衛地處腹地,西番之人無需此等利器,不如變賣換金。
“此言一出,屠公公勃然大怒,嚴詞拒絕,念及舊情,未將此事上奏朝廷。甚至詢問夏公公所需銀兩幾何,豈料夏公公所求非金銀所能衡量,乃是欲積累足以立國的財富。
“屠公公對此一無所知,加之他鎮守涼州,扼守西域要道,無形中斷了夏公公的財路,這才招致夏公公的刻骨之恨。”
旎嘯至此方恍然大悟,冷笑連連:“我原還念及舊情,欲借屠公公之手引夏公公離開,如今看來,此人惡貫滿盈,形如野獸,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天理難容。日後我自會與屠公公言明,他定會支持我的決定。”
言罷,旎嘯略作停頓,複又問道:“後來呢?你還聽到了什麽?”
獨孤修自答道:“後續並無太多,隻是夏公公突然發難,我驚懼之下欲拚死一搏,他卻轉身遁入另一山洞。待其離去,我方敢現身,循那曲折幽深的山洞而出。
“那山洞雖長近三十丈,卻難掩夏公公之敏銳,竟察覺有人偷聽。被殺之人,我識得,乃夏公公麾下得力廠衛,武藝高強。至此,我方知夏公公武功之深不可測,恐已不遜於武當衝虛道長與少林覺深方丈。”
旎嘯聞言,神色微變,“你竟有幸見過武當與少林掌門?”
“迴少莊主,確有此事。十數年前,隨軍征討中原白蓮教時,有幸目睹衝虛道長與覺深方丈率兩派弟子共赴戰場,其風采至今難忘。”
旎嘯聽罷,輕點其首,目光深邃,“隨後,你可曾探明那廠衛尾隨之謎,是緣何而起?”
獨孤修自沉吟片刻,答道:“屬下雖未親查,卻偶聞其同鄉私下議論,道是朝中幾位權臣對夏公公生疑,而那枉死的廠衛,實則是六扇門密探,喬裝潛入,隻為探尋一位早年入兩衛、侍奉夏公公的遠親侄兒下落。”
旎嘯見說,心中盤算,緩緩道:“夏公公頻繁向宮中索人,此等行徑,自然難以逃脫眾人耳目,惹人猜忌也是情理之中。”
獨孤修自頷首讚同,“正是如此,夏公公每次索人理由雖各異,然時日一長,即便是他手眼通天,也難掩真相。
“故而我揣測,南總兵自遼東調至此地,或許也是夏公公布局中的一環,更令我疑慮的是,南總兵似受夏公公某種要挾,隻是其中詳情,尚待查明。”
旎嘯漫步幾步,仰望蒼穹,隨後轉身問道:“眼前之事暫且擱置,我山莊弟子在兩衛中潛伏者有多少?”
獨孤修自恭敬迴稟:“不過四人,其中兩人身為百戶,各在衛所任職,另有一人隱於喂馬雜役之中。”
旎嘯輕輕點頭,“那麽,兩衛之中,除去那些軍痞惡霸、為非作歹之徒,尚有多少可用之兵?”
獨孤修自略作思量,沉聲道:“依屬下觀察,恐怕不足半數。夏公公盤踞此地數十載,加之暗中縱容,兩衛風氣敗壞,民怨沸騰,即便是衛所軍戶,亦多心懷不滿。”
旎嘯眉頭緊鎖,再問道:“聞兩衛軍戶過萬,依你之見,能凝聚一戰之力者,又能幾何?”
獨孤修自沉吟片刻,語氣凝重地說道:“依屬下這些年深入兩衛各地百戶所的觀察,兩衛雖號稱軍戶過萬,然能披甲執銳,真正堪當一戰之力的壯士,不過區區千人。”
旎嘯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震,愣怔片刻後,難以置信地問道:“你是說,這僅是洮州衛或是岷州衛嗎?”
獨孤修自苦笑,搖了搖頭,“不,是兩衛合計,能戰之士,不過千餘。”
旎嘯麵色凝重,心中暗自喟歎,若兩衛身處邊疆,直麵韃虜胡騎,隻怕半日之間,便會被外族鐵蹄踏破,中原腹地亦將危在旦夕,生靈塗炭,難以想象。
又或涼州衛若換作夏公公與南總兵掌舵,大明西北恐早已淪為韃子牧場,陝西全境生靈塗炭,河南、山西、四川等地亦將飽受外族侵擾,燒殺搶掠,民不聊生。
獨孤修自察言觀色,知旎嘯心中所想,遂寬慰道:“所幸此地北有涼州衛為屏障,西有崇山峻嶺阻隔,番人與羌人雖存,卻非烏思藏宣慰司那般勢大。且洮州衛之西夷族眾多,雖人員複雜,卻也便於朝廷分而治之。”
旎嘯聽罷,苦笑不已,又是一聲長歎,隨後問道:“那麽,如今兩衛之中,真正能迅速集結,投入戰鬥的兵力,又有幾何?”
獨孤修自答道:“不過三百精銳,除去夥房、馬廄、軍需等後勤之眾,實際可戰之兵,不足百人,甚至不及夏公公麾下廠衛之數。”
旎嘯輕輕點頭,略作思索後,果斷下令:“半月之內,你需將衛所中可信賴之士盡數帶往西邊,並設法阻斷歸途,至少能拖延十日。至於岷州衛,你需設法讓那些忠誠可靠的軍營士兵悄然撤離。”
獨孤修自聞言,並未多問,隻是略一沉思,便胸有成竹地說道:“稟少莊主,此事倒也不難。南邊占藏先結簇司與阿昔洞簇司,對兩衛及夏公公積怨已久。
“眼下時值秋末冬初,兩司番人正為食物、鹽巴及禦寒藥物發愁,多次欲通商中原,卻遭夏公公重重阻撓,關卡林立,十稅其七,且僅開一兩條商路,令兩司長官司心生怨恨,暗中已有聯合之意,欲尋機發難。此正是我等可利用之機。”
旎嘯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語帶深意:“好,你便以此事為契機,但需謹記,切勿貪功冒進。連同山莊其餘三名弟子,務必將這份機緣贈予那些累積軍功、才幹過人,卻久未得誌的百戶、千戶乃至參將,讓他們得以展露鋒芒。”
獨孤修自躬身領命,聲音堅定:“遵少莊主之命,屬下定當謹慎行事。”
言罷,秋風如刀,割麵而過,天邊紅日隱於雲霧之後,陰霾籠罩,旎嘯未作多想,足下生風,直奔鳥鼠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