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聽父子二人口音,心中不免生出幾分疑惑,對方究竟是何人,竟在這偏遠之地,操著京城口音?
須臾,屋內爭執之聲驟起。隻聽那少年嗓音激昂,言道:“父親,難道我等真要如牲畜般,任人驅策,永無出頭之日嗎?誠然,身為暗探,匿跡於此多年,可我們亦是血肉之軀,也有自己的情感與生活,您就不曾想過我們的未來?終到一日,結果會如何?”
“如何?”父親的聲音低沉而冷峻,仿佛寒潭之水,波瀾不驚。
“父親,難道還要我去說嗎?我自小便聽您與母親低語,談及幾件事,至於被派到這西陲荒原之地,終到那一日其結果,您應比我更為心知肚明。”
一陣冗長的沉默,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隨即,一陣蒼涼而悲戚的笑聲穿透夜色,那是父親的聲音,帶著無盡的哀愁。
“不錯,大人的手段,我早已洞悉,一旦此間任務完結,我們全家恐難逃滅頂之災。”
“既如此,父親又為何執意阻攔於我?如今,隻要取得夏積隱之秘,我們便能掙脫枷鎖,易容換貌,遁入世間無人識之處,共享天倫之樂,而非如今這般,有家難歸,有親難認,日日如履薄冰,在這異域他鄉,飽受屈辱,苟延殘喘。即便如此,仍需強顏歡笑,甘為下人。”
旎嘯聞此,心中千迴百轉,夏積隱三字如浮雲蔽日,朦朧難辨,究竟是個人名、地名,抑或是其他隱秘之物,他苦思冥想,卻終不得解。
這時,那父親的聲音響起:“歸寧,你莫非還未見識過大人的手段?況且,大人令我等舉家潛藏於此偏遠村落,難道會沒有其他的耳目?
“你年歲已長,可曾細想過這些年在這村落中所遇種種離奇之事?再看看村中其他幾戶人家,他們的言行舉止,難道就不覺得有異?難道就沒有一絲懷疑,他們或許也是大人派來的暗樁嗎?”
歸寧迴答道:“這個孩兒自是早已察覺,這也是我敢於冒險探尋夏積隱秘密的緣由。我們這些暗探,皆是單線聯係,即便同為大人麾下,也是互不相識。
“如此,我們便可設法將這些潛在的威脅一一拔除,屆時即便大人追查起來,我們也大可裝聾作啞,推說毫不知情。”
父親輕地冷哼一聲,那聲音中帶著幾分嘲諷與無奈:“你以為能輕易瞞過大人?想想他的手段吧。”
“父親,您可曾想過,一旦南華堡之事塵埃落定,我們全家必將麵臨滅頂之災,遭大人滅口?”
歸寧的父親輕笑一聲,帶著一絲諷意,“你眼下稍有異況之舉,若被人發現,必招大人雷霆之怒,乃至全家生不如死,被百般折磨致死。
“即便你僥幸奪得夏積隱之秘,你真以為能如願以償,攜全家隱姓埋名,苟活餘生?
“莫要忘了,那夏積隱秘地之物,猶如虎口拔牙,取之不易,更何況,一旦大人得知你掌握此秘,我們全家三口,必將難逃大人的毒手。懷璧其罪的道理相信你清楚。
“再說南華堡之事,你以為能輕易了結?那簡直是異想天開。想當年嘉靖帝,為何會將屬於皇室的東西,世人皆欲爭搶之物,交予一名朝廷大臣,而非親自出手去處理?
“他身為九五至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明雄兵百萬,戰將如雲,三山五嶽的高手更是不計其數,隻要他一聲令下,便可令那暗中窺伺之輩粉身碎骨。
“然而,嘉靖帝卻並未如此,這其中所藏之深意,你可曾真正參透?為何他選擇隱忍,將物交予他人,而非親自處理?”
歸寧似在思索,片刻之後,他反問道:“父親之意,莫非南華堡之事如霧裏看花,終難窺其全貌,諸多謎團或將永遠塵封於歲月之中?”
父親沉吟片刻,聲音低沉而充滿滄桑:“此事牽涉甚廣,不知多少勢力暗中覬覦。且嘉靖帝身邊的心腹大臣與太監,皆已化作黃土,正因如此,大人方采用如此笨拙之法,靜待那位駱小姐現身,欲擒之而探駱家所守天家之秘。而我,便是在此等候一個機會。”
歸寧脫口而出,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父親所候者何?”
“我自幼便被培養為暗探,一直由大人親自調教。雖大人常隱於暗處,或以麵具遮麵,但小時我曾幾次窺見大人兩鬢斑白,推測其年歲或已六七十,乃至如今,或已近百歲高齡。試問,世間又有幾人能享此長壽?”
歸寧恍然大悟:“所以父親欲待大人死去的那一天,再尋機脫身?”
“正是,於大人而言,我等皆年輕,或能熬過其歲月。”
旎嘯聞之,心中驚濤駭浪。這一家作為暗子,潛伏於此,應是南華堡事變數月前便被大人派遣至此。且這一家人自幼受大人親自調教,足見那位大人對他們寄予厚望。然而,又有誰能料到,大人幾年前便已暗中布局?
但旎嘯深知,越是如此,這家人被滅口的危險便越大。作為暗子,作用越大,往往越容易被拋棄,如同人手中的利刃,往往隻有一次出鞘的機會,用後即廢。
這時,歸寧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父親,您就不擔心大人在生前對我們下手嗎?
“想您自幼從關外被掠來,從此淪為大人掌中之物,縱使後來結緣漢人女子,生下我,卻未曾讓我習得女真之語,研習女真之文,更勿論歸鄉之念,猶如飛鳥折翼,難以翱翔。
“如今我已二十五歲,不知族中親人何在,故土又在何方。我雖為女真人,卻滿口漢話,身著漢服,食漢家之食,連姓氏也改為漢家之‘趙’。
“這一切,不過是大人對我們的憐憫與施舍,如同馴服之犬,成為他捕獵的三條忠犬。”
旎嘯聽罷,方知這對父子果真是女真人,卻遭被他們嘴中的那位大人以鐵腕手段改姓為趙,子承父名,喚作趙歸寧。
一聲悠長而蒼老的歎息,如秋風掃過落葉,隨後便是無盡的沉寂。
終是那趙歸寧的父親以微弱之聲問道:“你對此行有幾分把握?那西夏太後沒藏氏所留之地,果真存在?”
旎嘯聞言,心中驚濤駭浪,沒藏氏,哪是什麽西夏太後皇後,嚴格說起來,隻是景宗?李元昊的姘頭罷了。然他按下心中波瀾,靜聽父子二人交談。
趙歸寧語帶堅定:“父親,夏積隱之秘,兒子雖不敢斷言其真偽,但阿古達自北麵積石山偶得一捆竹簡,其上所載,莫非是天神對我們一家的垂憐?讓我們窺見了沒藏氏當年在夏積隱所藏之秘。”
密室之內,趙歸寧之父默然,而室外偷聽的旎嘯,從那聲細微的歎息中,感受到了趙父對兒子話語的默認。
“既然天神賜此良機,我們何不借此擺脫大人的枷鎖,何必再做大明朝廷的鷹犬?”趙歸寧言辭激昂。
他稍頓後之說道:“即便夏積隱之秘隻是鏡花水月,那又如何?至少我們把一直想擺脫大人控製的念頭實現了,不再如父親昔日般,空有念頭而無膽行之。”
“罷了,無需多言,兒子,我知你想要什麽。”趙父沉默片刻,似在權衡利弊,終是開口:“此乃靈引風召旗,但你要切記,此旗為大人以幽心術煉製,威力無窮,切勿濫用。若殺戮過重,必遭天譴。”
須臾,屋內爭執之聲驟起。隻聽那少年嗓音激昂,言道:“父親,難道我等真要如牲畜般,任人驅策,永無出頭之日嗎?誠然,身為暗探,匿跡於此多年,可我們亦是血肉之軀,也有自己的情感與生活,您就不曾想過我們的未來?終到一日,結果會如何?”
“如何?”父親的聲音低沉而冷峻,仿佛寒潭之水,波瀾不驚。
“父親,難道還要我去說嗎?我自小便聽您與母親低語,談及幾件事,至於被派到這西陲荒原之地,終到那一日其結果,您應比我更為心知肚明。”
一陣冗長的沉默,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隨即,一陣蒼涼而悲戚的笑聲穿透夜色,那是父親的聲音,帶著無盡的哀愁。
“不錯,大人的手段,我早已洞悉,一旦此間任務完結,我們全家恐難逃滅頂之災。”
“既如此,父親又為何執意阻攔於我?如今,隻要取得夏積隱之秘,我們便能掙脫枷鎖,易容換貌,遁入世間無人識之處,共享天倫之樂,而非如今這般,有家難歸,有親難認,日日如履薄冰,在這異域他鄉,飽受屈辱,苟延殘喘。即便如此,仍需強顏歡笑,甘為下人。”
旎嘯聞此,心中千迴百轉,夏積隱三字如浮雲蔽日,朦朧難辨,究竟是個人名、地名,抑或是其他隱秘之物,他苦思冥想,卻終不得解。
這時,那父親的聲音響起:“歸寧,你莫非還未見識過大人的手段?況且,大人令我等舉家潛藏於此偏遠村落,難道會沒有其他的耳目?
“你年歲已長,可曾細想過這些年在這村落中所遇種種離奇之事?再看看村中其他幾戶人家,他們的言行舉止,難道就不覺得有異?難道就沒有一絲懷疑,他們或許也是大人派來的暗樁嗎?”
歸寧迴答道:“這個孩兒自是早已察覺,這也是我敢於冒險探尋夏積隱秘密的緣由。我們這些暗探,皆是單線聯係,即便同為大人麾下,也是互不相識。
“如此,我們便可設法將這些潛在的威脅一一拔除,屆時即便大人追查起來,我們也大可裝聾作啞,推說毫不知情。”
父親輕地冷哼一聲,那聲音中帶著幾分嘲諷與無奈:“你以為能輕易瞞過大人?想想他的手段吧。”
“父親,您可曾想過,一旦南華堡之事塵埃落定,我們全家必將麵臨滅頂之災,遭大人滅口?”
歸寧的父親輕笑一聲,帶著一絲諷意,“你眼下稍有異況之舉,若被人發現,必招大人雷霆之怒,乃至全家生不如死,被百般折磨致死。
“即便你僥幸奪得夏積隱之秘,你真以為能如願以償,攜全家隱姓埋名,苟活餘生?
“莫要忘了,那夏積隱秘地之物,猶如虎口拔牙,取之不易,更何況,一旦大人得知你掌握此秘,我們全家三口,必將難逃大人的毒手。懷璧其罪的道理相信你清楚。
“再說南華堡之事,你以為能輕易了結?那簡直是異想天開。想當年嘉靖帝,為何會將屬於皇室的東西,世人皆欲爭搶之物,交予一名朝廷大臣,而非親自出手去處理?
“他身為九五至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明雄兵百萬,戰將如雲,三山五嶽的高手更是不計其數,隻要他一聲令下,便可令那暗中窺伺之輩粉身碎骨。
“然而,嘉靖帝卻並未如此,這其中所藏之深意,你可曾真正參透?為何他選擇隱忍,將物交予他人,而非親自處理?”
歸寧似在思索,片刻之後,他反問道:“父親之意,莫非南華堡之事如霧裏看花,終難窺其全貌,諸多謎團或將永遠塵封於歲月之中?”
父親沉吟片刻,聲音低沉而充滿滄桑:“此事牽涉甚廣,不知多少勢力暗中覬覦。且嘉靖帝身邊的心腹大臣與太監,皆已化作黃土,正因如此,大人方采用如此笨拙之法,靜待那位駱小姐現身,欲擒之而探駱家所守天家之秘。而我,便是在此等候一個機會。”
歸寧脫口而出,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父親所候者何?”
“我自幼便被培養為暗探,一直由大人親自調教。雖大人常隱於暗處,或以麵具遮麵,但小時我曾幾次窺見大人兩鬢斑白,推測其年歲或已六七十,乃至如今,或已近百歲高齡。試問,世間又有幾人能享此長壽?”
歸寧恍然大悟:“所以父親欲待大人死去的那一天,再尋機脫身?”
“正是,於大人而言,我等皆年輕,或能熬過其歲月。”
旎嘯聞之,心中驚濤駭浪。這一家作為暗子,潛伏於此,應是南華堡事變數月前便被大人派遣至此。且這一家人自幼受大人親自調教,足見那位大人對他們寄予厚望。然而,又有誰能料到,大人幾年前便已暗中布局?
但旎嘯深知,越是如此,這家人被滅口的危險便越大。作為暗子,作用越大,往往越容易被拋棄,如同人手中的利刃,往往隻有一次出鞘的機會,用後即廢。
這時,歸寧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父親,您就不擔心大人在生前對我們下手嗎?
“想您自幼從關外被掠來,從此淪為大人掌中之物,縱使後來結緣漢人女子,生下我,卻未曾讓我習得女真之語,研習女真之文,更勿論歸鄉之念,猶如飛鳥折翼,難以翱翔。
“如今我已二十五歲,不知族中親人何在,故土又在何方。我雖為女真人,卻滿口漢話,身著漢服,食漢家之食,連姓氏也改為漢家之‘趙’。
“這一切,不過是大人對我們的憐憫與施舍,如同馴服之犬,成為他捕獵的三條忠犬。”
旎嘯聽罷,方知這對父子果真是女真人,卻遭被他們嘴中的那位大人以鐵腕手段改姓為趙,子承父名,喚作趙歸寧。
一聲悠長而蒼老的歎息,如秋風掃過落葉,隨後便是無盡的沉寂。
終是那趙歸寧的父親以微弱之聲問道:“你對此行有幾分把握?那西夏太後沒藏氏所留之地,果真存在?”
旎嘯聞言,心中驚濤駭浪,沒藏氏,哪是什麽西夏太後皇後,嚴格說起來,隻是景宗?李元昊的姘頭罷了。然他按下心中波瀾,靜聽父子二人交談。
趙歸寧語帶堅定:“父親,夏積隱之秘,兒子雖不敢斷言其真偽,但阿古達自北麵積石山偶得一捆竹簡,其上所載,莫非是天神對我們一家的垂憐?讓我們窺見了沒藏氏當年在夏積隱所藏之秘。”
密室之內,趙歸寧之父默然,而室外偷聽的旎嘯,從那聲細微的歎息中,感受到了趙父對兒子話語的默認。
“既然天神賜此良機,我們何不借此擺脫大人的枷鎖,何必再做大明朝廷的鷹犬?”趙歸寧言辭激昂。
他稍頓後之說道:“即便夏積隱之秘隻是鏡花水月,那又如何?至少我們把一直想擺脫大人控製的念頭實現了,不再如父親昔日般,空有念頭而無膽行之。”
“罷了,無需多言,兒子,我知你想要什麽。”趙父沉默片刻,似在權衡利弊,終是開口:“此乃靈引風召旗,但你要切記,此旗為大人以幽心術煉製,威力無窮,切勿濫用。若殺戮過重,必遭天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