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元昌追到樹林,須臾間,那人的蹤跡已杳無蹤影,但他心中卻無半分懼意,隻覺此人並無加害之心,反倒似有意引路。
於是,他沉聲喝道:“何方高人?若有要事相商,何不現身一見?”
話音未落,林間微風輕拂,旎嘯翩然而出,去了黑布蒙麵,顯露真容。他目光如炬,審視著這位年約不惑、麵如冠玉、身形魁梧、英氣勃發的常元昌。
常元昌也是凝神打量,隻見對方不過弱冠之年,身形清瘦,衣著樸素無華,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怒意與輕視。
然而,這念頭剛起,他忽有所悟,脫口而出:“閣下莫非便是江湖上傳聞的旎嘯公子?”
旎嘯見說,嘴角微揚,抱拳行禮,語態從容:“常堂主,別來無恙,我們又見麵了。”
常元昌聞言一愣,疑惑叢生:“哦?你我何時有過交集?”
“菊月之際,武功縣渭水之畔,若非常堂主慷慨贈予天火門令牌,在下一行恐難以順遂。”旎嘯輕言笑語,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感激。
常元昌略一思索,腦海中瞬間浮現出數月前渭水上偶遇的那位貴公子,恍然大悟,原來那便是旎嘯,而他身邊的佳人,想來便是喬裝的駱小姐。
他亦報以淺笑,“旎嘯公子手段非凡,尤其是上月嶓塚山一戰,唿風喚雨,驚天地泣鬼神,令無數生靈或隕或癡,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旎嘯心知對方話中帶刺,卻並未多言,再次抱拳行禮,“恭喜常大俠榮升天火門鳳翔分舵堂主之位。”
“你……你竟派人監視我?”常元昌神色驟變,怒意湧上心頭,雙目圓睜,厲聲質問。
旎嘯輕笑一聲,終不再掩飾,“確切而言,是派人暗中相隨,已有數月之久。”
“你究竟意欲何為?”常元昌怒指旎嘯,眼中驚怒交加。
旎嘯輕輕抬手,製止了常元昌那即將噴薄而出的怒火,緩緩說道:“我深知你背負的血海深仇,那畢朋,白蓮教一堂之主,武藝超群,羽翼豐滿,單憑你一己之力,複仇之路猶如登天。再者,你與支商情同手足,雖不齒天火門之行徑,卻為複仇投身其中。”
常元昌怒極反笑:“哼,我兄長已死,其死也有你一份責任!”
旎嘯坦然以對:“不錯,支商乃至諸多無辜之人因我而亡,但為何你卻能安然無恙?
“我觀陝西之地,如你這般未受波及者也不在少數。若非心懷貪念,或行惡多端,守心之人,豈能輕易落入我之陣中,淪為癡傻?”
未待常元昌反駁,旎嘯語氣轉沉:“我旎嘯雖行事狠辣,但問心無愧!江湖之上,我略有薄名,雖手段狠絕,卻行事光明磊落。”
常元昌聽罷,一時語塞,眼中光芒閃爍。
片刻靜默後,他終是開口:“旎嘯公子深夜相約,究竟所為何來?要我放棄複仇,放過畢朋,我實難從命。”
旎嘯微微頷首:“此點我自明了。你自鳳翔府一路尾隨至此,血海深仇,豈會輕易放下?
“然畢朋之行徑,你亦心知肚明。家仇與叛國之罪相比,孰輕孰重,你心中自有計較。畢朋不僅是你的仇敵,更是白蓮教餘孽,惡貫滿盈,此人必死無疑。”
常元昌麵露疑惑:“既如此,公子為何阻止我?”
旎嘯一聲冷笑:“輕易取其性命,豈不太便宜了他?還有那秦天戈,更是罪該萬死。我此番前來固原州,便是要一並鏟除畢朋、秦天戈、阿赤兔三方勢力。
“你雖有高手相助,足以對付畢朋,但一旦動了邊軍將領,便是與朝廷為敵,天火門也難逃幹係,黃宗門主恐將親自出手,將你交付朝廷。
“至於阿赤兔,你雖有心除之,卻力有不逮。於是,你定計隻取畢朋,意在破壞三方聯盟。”
不顧常元昌那驚愕的眼神,旎嘯繼續說道:“你可曾想過,即便報了仇,你亦將陷入白蓮教、朝廷、韃子三方追殺之中?一者因你破壞了他們的計劃,二者欲殺人滅口。
“無論何種情況,你皆難逃一死。尤其是那秦天戈,看似一介武將,實則背後有朝廷撐腰,在他眼中,你不過是草莽之徒,與盜賊無異。”
常元昌怒聲道:“我可將他們惡行公之於眾,或上報朝廷!”
旎嘯聞之,笑聲中帶著幾分戲謔,“常堂主此等籌謀,未免顯得太過天真,猶如稚子之夢。試問,你憑何斷定秦天戈私販軍械?那傳說中的紅夷大炮,你可曾親眼目睹?
“再者,白蓮教佛母與韃子首領阿赤兔早已布局周密,畢朋不過是個居中傳話的角色。即便朝廷徹查秦天戈,頂多也隻能查出他與白蓮教餘孽有所往來,若秦天戈反咬一口,或聲稱此乃私人借貸,又如何定他的罪?
“更甚者,白蓮教佛母一旦將畢朋逐出門牆,否認其身份,你又當如何?”
言罷,旎嘯悠然踱步,留給常元昌一片沉思的空間。
片刻之後,常元昌終是開口:“罷了,旎嘯公子既然找上門來,想必已有萬全之策,能一舉破三方之局,取其性命。但我有一個條件,畢朋必須由我親手了結,以泄我心頭之恨。”
旎嘯微微頷首,“成交,但你需聽我指揮,不可擅自行動,以免影響大局。”
常元昌應允,正欲離去,卻被旎嘯喚住。
“公子還有何事吩咐?”常元昌轉身問道。
旎嘯目光如炬,凝視片刻後緩緩說道:“我猜你報了仇之後,定會離開天火門。但我希望你能留下。”
常元昌見說,麵上閃過一抹怒意,“我在天火門的去留,似乎與旎嘯公子無關吧?莫非公子是天火門人?”
旎嘯輕輕搖頭,“我不是,你若想走,我自不會阻攔。但我仍希望你能留下。天火門近年來雖發展迅速,卻在江湖中聲名狼藉,多行不義之舉,為同道所不齒。
“你留在天火門,不過是為報仇雪恨,迫不得已。而我,所謀之事,此刻不便透露,日後你自會明白我的真實身份。”
常元昌沉吟片刻,試探性地問道:“莫非公子乃朝廷中人,欲使我為天火門內應?”
旎嘯再次搖頭,“我非朝廷之人,身份暫且保密。留你在天火門,是希望你能留意門中動向,特別是那些品性惡劣、危害大明社稷之人,或是天火門門主黃宗,若有裏通外敵、勾結外族之舉,務必告知於我。”
常元昌聞言一愣,似是對旎嘯的身份有所猜測,略作思忖後點頭應允:“好,我依公子之意行事,非為公子,而是為那民族大義,為國盡忠。若此生隻沉迷於江湖恩怨,而不顧家國天下,豈不是枉來人世?”
旎嘯聽罷,不禁拍手叫好,隨即與常元昌細述心中之計,共謀後日伏擊殺人之策,誓要一舉蕩平這亂世奸邪。
於是,他沉聲喝道:“何方高人?若有要事相商,何不現身一見?”
話音未落,林間微風輕拂,旎嘯翩然而出,去了黑布蒙麵,顯露真容。他目光如炬,審視著這位年約不惑、麵如冠玉、身形魁梧、英氣勃發的常元昌。
常元昌也是凝神打量,隻見對方不過弱冠之年,身形清瘦,衣著樸素無華,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怒意與輕視。
然而,這念頭剛起,他忽有所悟,脫口而出:“閣下莫非便是江湖上傳聞的旎嘯公子?”
旎嘯見說,嘴角微揚,抱拳行禮,語態從容:“常堂主,別來無恙,我們又見麵了。”
常元昌聞言一愣,疑惑叢生:“哦?你我何時有過交集?”
“菊月之際,武功縣渭水之畔,若非常堂主慷慨贈予天火門令牌,在下一行恐難以順遂。”旎嘯輕言笑語,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感激。
常元昌略一思索,腦海中瞬間浮現出數月前渭水上偶遇的那位貴公子,恍然大悟,原來那便是旎嘯,而他身邊的佳人,想來便是喬裝的駱小姐。
他亦報以淺笑,“旎嘯公子手段非凡,尤其是上月嶓塚山一戰,唿風喚雨,驚天地泣鬼神,令無數生靈或隕或癡,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旎嘯心知對方話中帶刺,卻並未多言,再次抱拳行禮,“恭喜常大俠榮升天火門鳳翔分舵堂主之位。”
“你……你竟派人監視我?”常元昌神色驟變,怒意湧上心頭,雙目圓睜,厲聲質問。
旎嘯輕笑一聲,終不再掩飾,“確切而言,是派人暗中相隨,已有數月之久。”
“你究竟意欲何為?”常元昌怒指旎嘯,眼中驚怒交加。
旎嘯輕輕抬手,製止了常元昌那即將噴薄而出的怒火,緩緩說道:“我深知你背負的血海深仇,那畢朋,白蓮教一堂之主,武藝超群,羽翼豐滿,單憑你一己之力,複仇之路猶如登天。再者,你與支商情同手足,雖不齒天火門之行徑,卻為複仇投身其中。”
常元昌怒極反笑:“哼,我兄長已死,其死也有你一份責任!”
旎嘯坦然以對:“不錯,支商乃至諸多無辜之人因我而亡,但為何你卻能安然無恙?
“我觀陝西之地,如你這般未受波及者也不在少數。若非心懷貪念,或行惡多端,守心之人,豈能輕易落入我之陣中,淪為癡傻?”
未待常元昌反駁,旎嘯語氣轉沉:“我旎嘯雖行事狠辣,但問心無愧!江湖之上,我略有薄名,雖手段狠絕,卻行事光明磊落。”
常元昌聽罷,一時語塞,眼中光芒閃爍。
片刻靜默後,他終是開口:“旎嘯公子深夜相約,究竟所為何來?要我放棄複仇,放過畢朋,我實難從命。”
旎嘯微微頷首:“此點我自明了。你自鳳翔府一路尾隨至此,血海深仇,豈會輕易放下?
“然畢朋之行徑,你亦心知肚明。家仇與叛國之罪相比,孰輕孰重,你心中自有計較。畢朋不僅是你的仇敵,更是白蓮教餘孽,惡貫滿盈,此人必死無疑。”
常元昌麵露疑惑:“既如此,公子為何阻止我?”
旎嘯一聲冷笑:“輕易取其性命,豈不太便宜了他?還有那秦天戈,更是罪該萬死。我此番前來固原州,便是要一並鏟除畢朋、秦天戈、阿赤兔三方勢力。
“你雖有高手相助,足以對付畢朋,但一旦動了邊軍將領,便是與朝廷為敵,天火門也難逃幹係,黃宗門主恐將親自出手,將你交付朝廷。
“至於阿赤兔,你雖有心除之,卻力有不逮。於是,你定計隻取畢朋,意在破壞三方聯盟。”
不顧常元昌那驚愕的眼神,旎嘯繼續說道:“你可曾想過,即便報了仇,你亦將陷入白蓮教、朝廷、韃子三方追殺之中?一者因你破壞了他們的計劃,二者欲殺人滅口。
“無論何種情況,你皆難逃一死。尤其是那秦天戈,看似一介武將,實則背後有朝廷撐腰,在他眼中,你不過是草莽之徒,與盜賊無異。”
常元昌怒聲道:“我可將他們惡行公之於眾,或上報朝廷!”
旎嘯聞之,笑聲中帶著幾分戲謔,“常堂主此等籌謀,未免顯得太過天真,猶如稚子之夢。試問,你憑何斷定秦天戈私販軍械?那傳說中的紅夷大炮,你可曾親眼目睹?
“再者,白蓮教佛母與韃子首領阿赤兔早已布局周密,畢朋不過是個居中傳話的角色。即便朝廷徹查秦天戈,頂多也隻能查出他與白蓮教餘孽有所往來,若秦天戈反咬一口,或聲稱此乃私人借貸,又如何定他的罪?
“更甚者,白蓮教佛母一旦將畢朋逐出門牆,否認其身份,你又當如何?”
言罷,旎嘯悠然踱步,留給常元昌一片沉思的空間。
片刻之後,常元昌終是開口:“罷了,旎嘯公子既然找上門來,想必已有萬全之策,能一舉破三方之局,取其性命。但我有一個條件,畢朋必須由我親手了結,以泄我心頭之恨。”
旎嘯微微頷首,“成交,但你需聽我指揮,不可擅自行動,以免影響大局。”
常元昌應允,正欲離去,卻被旎嘯喚住。
“公子還有何事吩咐?”常元昌轉身問道。
旎嘯目光如炬,凝視片刻後緩緩說道:“我猜你報了仇之後,定會離開天火門。但我希望你能留下。”
常元昌見說,麵上閃過一抹怒意,“我在天火門的去留,似乎與旎嘯公子無關吧?莫非公子是天火門人?”
旎嘯輕輕搖頭,“我不是,你若想走,我自不會阻攔。但我仍希望你能留下。天火門近年來雖發展迅速,卻在江湖中聲名狼藉,多行不義之舉,為同道所不齒。
“你留在天火門,不過是為報仇雪恨,迫不得已。而我,所謀之事,此刻不便透露,日後你自會明白我的真實身份。”
常元昌沉吟片刻,試探性地問道:“莫非公子乃朝廷中人,欲使我為天火門內應?”
旎嘯再次搖頭,“我非朝廷之人,身份暫且保密。留你在天火門,是希望你能留意門中動向,特別是那些品性惡劣、危害大明社稷之人,或是天火門門主黃宗,若有裏通外敵、勾結外族之舉,務必告知於我。”
常元昌聞言一愣,似是對旎嘯的身份有所猜測,略作思忖後點頭應允:“好,我依公子之意行事,非為公子,而是為那民族大義,為國盡忠。若此生隻沉迷於江湖恩怨,而不顧家國天下,豈不是枉來人世?”
旎嘯聽罷,不禁拍手叫好,隨即與常元昌細述心中之計,共謀後日伏擊殺人之策,誓要一舉蕩平這亂世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