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總兵秦天戈神色一凜,遲疑而又猶豫,他深知阿赤兔所言的三策必定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大明的安危,更可能讓自己背負滔天的罪名。
他心中暗自思量,一旦點頭,便意味著與阿赤兔徹底結盟,成為韃靼的附庸,日後恐遭其要挾,以今日之事為柄。
然而,想到自己鎮守邊疆多年,功勳卓著,卻仍隻是一個總兵,而朝廷腐敗日盛,大明江山風雨飄搖,秦天戈心中的悔意漸漸消散。
但若是輕易上了阿赤兔的“賊船”,他又心有不甘,這份患得患失讓他不禁將目光投向身邊的畢朋。
畢朋見狀,以為秦天戈隻是難以啟齒,便代為笑對阿赤兔說道:“今日尚早,若買賣合適,秦老弟怎會拒絕呢?”
阿赤兔未置可否,隻是靜靜地望著秦天戈,從他的臉色中讀出了一絲猶豫與忐忑。
阿赤兔沉默片刻,半真半假地環顧四周,似乎在審視這個磨坊的每一個角落。
畢朋誤以為他擔心隔牆有耳,連忙解釋道:“赤老哥放心,此地本就人跡罕至,加之我們近日已多次派人探查,無論是磨坊、菜市場還是周邊的商鋪,甚至那後麵的大樓,都未曾發現異樣。想必老哥來時也已確認過。”
阿赤兔聽罷,爽朗一笑:“畢老弟做事,我自然放心。聽手下人說,佛母對此次三方會麵極為重視,特意挑選了你前來,足見你武功高強,行事穩重且心思縝密。否則,又怎會讓你放下湖廣那邊的要務,北上固原州呢?”
畢朋聽出阿赤兔話中有話,自從加入白蓮教,他從未見過佛母,哪怕身為分舵堂主也是如此。而阿赤兔的心腹竟見過佛母,這讓他猜測佛母與阿赤兔之間交情頗深。
他笑著迴應:“日後還望赤老哥在佛母麵前多多美言。”
“這個自然。”阿赤兔笑看畢朋,又向秦天戈擠了擠眼。
畢朋心領神會,便開始勸解秦天戈:“秦老弟,你也聽到了,赤老哥與我教淵源深厚。若你在江湖上遇到不便,大可找我,或是我教的其他兄弟。
“你在邊鎮衛所,諸多事務我教都可助你,或為你遮掩。即便真有朝一日事發,我教也定能保你及家人的周全。”
秦天戈聽了,猶豫之色減去大半,但仍未開口。
畢朋繼續勸道:“再說這朱家江山,已搖搖欲墜。大明境內民怨沸騰,百姓惶恐不安,朝廷更是腐敗不堪,綱紀廢弛。我教佛母早已厲兵秣馬,隻待時機成熟,便舉兵覆明。
“北有蒙古鐵騎,東瀛大軍可從東南殺入,或以朝鮮為跳板,占領遼東後從山海關攻入順天。
“南邊,雲貴兩地的番司、土司皆心懷反意,交趾國也想北上攻占雲南、廣西。西邊更不用說,番人更是蠢蠢欲動,欲驅逐漢人,東進占據陝西西部的幾座州府。
“你想一想,到那時大明四麵楚歌,你秦將軍便可擁兵自重,占據一方,自立為王,結交天下雄主,難道不比現在一個小小的總兵要強嗎?”
秦天戈聽罷,仿佛經曆了一場內心的激烈交戰,終是緩緩頷首,做出了一個極為艱難的決定。
阿赤兔見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麵上卻故作淡然,一邊踱步一邊緩緩道出那胸中的三策:“且聽老哥先說這下策,便是我親率鐵騎,自秦老弟的衛所防區突破,而後如利劍般直插西南,攻取景泰堡。
“如此,西可橫貫大小鬆山,使那‘新邊長城’形同虛設,整個大小鬆山以南之地,便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隨時可刺入陝西腹地。
“再往南,則可順大河而下,直取靖虜衛,以此為據點,依托長城外的大小鬆山為後盾,靖虜衛為前鋒,窺視陝西、山西兩地,伺機而動。”
此言一出,即便是身為白蓮教分舵堂主的畢朋,也是心頭一震,目光緊鎖在阿赤兔身上。
秦天戈亦是沉默不語,隻是默默地看著阿赤兔,等待他的下文。
阿赤兔輕輕一笑,伸出兩根指頭,繼續道:“中策嘛,便是以秦老弟的衛所為突破口,但方向不是向西,而是向東。
“我蒙古大軍將攻取寧夏數衛及榆林衛、延安府,如此一來,寧夏衛上千裏的衛所、關隘、險地等皆將失去作用,我蒙古鐵騎便可長驅直入,隨時攻下山西、順天、山東等地,將京城與江南隔斷。
“到那時,紫禁城中的朱家皇帝,便如同籠中之鳥,隨時可被我蒙古大軍活捉,就如同百多年前的土木堡之變一般。”
說到這裏,阿赤兔的臉上滿是得意之色。秦天戈和阿赤兔聽了,不禁臉色微變。
但秦天戈很快便冷靜下來,心中暗想:這阿赤兔所說的中策,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不說能否攻下山西、順天、山東等地的數十州府,就算攻下了,大明最精銳的軍隊便在順天,且京城城牆高大堅固,糧草充足,足以支撐數月之久,哪能如此輕易便被攻下?
不過,秦天戈並未點破,隻是假意點頭,目光再次投向阿赤兔,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阿赤兔神秘一笑,開口道:“至於上策嘛,便是聯合東瀛、南洋等地,由佛母順應天命,在中原腹地立國,占據河南、應天、山東、湖廣等地。
“而秦老弟則可擁兵自重,自立為王,力占山西、陝西兩地。應天、浙江及福建等地,則由東瀛武士與海上大賊聯手攻入,占據大明東南。雲貴之地則由本地的土司分而治之。
“至於兩廣之地,我早已聽聞南洋幾國蠢蠢欲動,欲侵占之,尤其是那交趾國,更是垂涎已久。再說那川蜀富庶之地,西邊的番人亦是早已虎視眈眈,欲恢複李唐時期吐蕃之鼎盛。
“而我蒙古百萬鐵騎,則從東邊的遼東、太平府、遵化、大同、榆林等地,以及西邊的涼州衛、永昌衛、山丹衛、肅州衛等地同時攻入陝西全境。
“到那時,大明必將分崩離析,九州之地將由我們相盟後的數主所控製。
“大明雖有數百萬軍隊,但也被我們分隔開來,且要麵對我們眾多勢力的聯手,豈能不敗?至於京城那朱家皇帝,麵對如此局麵,隻怕也是焦頭爛額,力不從心了吧?”
畢朋身為江湖草莽,聽聞阿赤兔的上策,猶如打了雞血般,一臉激動亢奮,而秦天戈身為衛所總兵,深知此策實施之難,故而麵如止水,眼中卻難掩一絲失望。
阿赤兔似是看穿了秦天戈的心思,卻不以為忤,笑道:“這三策之中,哪一策少了秦老弟的助力,皆是空談。”
秦天戈淡然一笑,失望之情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不屑與輕蔑。
阿赤兔仿佛視而不見,繼續說道:“中策與上策,需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方可萬無一失。而我蒙古,自當全力助秦老弟一臂之力。”
他心中暗自思量,一旦點頭,便意味著與阿赤兔徹底結盟,成為韃靼的附庸,日後恐遭其要挾,以今日之事為柄。
然而,想到自己鎮守邊疆多年,功勳卓著,卻仍隻是一個總兵,而朝廷腐敗日盛,大明江山風雨飄搖,秦天戈心中的悔意漸漸消散。
但若是輕易上了阿赤兔的“賊船”,他又心有不甘,這份患得患失讓他不禁將目光投向身邊的畢朋。
畢朋見狀,以為秦天戈隻是難以啟齒,便代為笑對阿赤兔說道:“今日尚早,若買賣合適,秦老弟怎會拒絕呢?”
阿赤兔未置可否,隻是靜靜地望著秦天戈,從他的臉色中讀出了一絲猶豫與忐忑。
阿赤兔沉默片刻,半真半假地環顧四周,似乎在審視這個磨坊的每一個角落。
畢朋誤以為他擔心隔牆有耳,連忙解釋道:“赤老哥放心,此地本就人跡罕至,加之我們近日已多次派人探查,無論是磨坊、菜市場還是周邊的商鋪,甚至那後麵的大樓,都未曾發現異樣。想必老哥來時也已確認過。”
阿赤兔聽罷,爽朗一笑:“畢老弟做事,我自然放心。聽手下人說,佛母對此次三方會麵極為重視,特意挑選了你前來,足見你武功高強,行事穩重且心思縝密。否則,又怎會讓你放下湖廣那邊的要務,北上固原州呢?”
畢朋聽出阿赤兔話中有話,自從加入白蓮教,他從未見過佛母,哪怕身為分舵堂主也是如此。而阿赤兔的心腹竟見過佛母,這讓他猜測佛母與阿赤兔之間交情頗深。
他笑著迴應:“日後還望赤老哥在佛母麵前多多美言。”
“這個自然。”阿赤兔笑看畢朋,又向秦天戈擠了擠眼。
畢朋心領神會,便開始勸解秦天戈:“秦老弟,你也聽到了,赤老哥與我教淵源深厚。若你在江湖上遇到不便,大可找我,或是我教的其他兄弟。
“你在邊鎮衛所,諸多事務我教都可助你,或為你遮掩。即便真有朝一日事發,我教也定能保你及家人的周全。”
秦天戈聽了,猶豫之色減去大半,但仍未開口。
畢朋繼續勸道:“再說這朱家江山,已搖搖欲墜。大明境內民怨沸騰,百姓惶恐不安,朝廷更是腐敗不堪,綱紀廢弛。我教佛母早已厲兵秣馬,隻待時機成熟,便舉兵覆明。
“北有蒙古鐵騎,東瀛大軍可從東南殺入,或以朝鮮為跳板,占領遼東後從山海關攻入順天。
“南邊,雲貴兩地的番司、土司皆心懷反意,交趾國也想北上攻占雲南、廣西。西邊更不用說,番人更是蠢蠢欲動,欲驅逐漢人,東進占據陝西西部的幾座州府。
“你想一想,到那時大明四麵楚歌,你秦將軍便可擁兵自重,占據一方,自立為王,結交天下雄主,難道不比現在一個小小的總兵要強嗎?”
秦天戈聽罷,仿佛經曆了一場內心的激烈交戰,終是緩緩頷首,做出了一個極為艱難的決定。
阿赤兔見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麵上卻故作淡然,一邊踱步一邊緩緩道出那胸中的三策:“且聽老哥先說這下策,便是我親率鐵騎,自秦老弟的衛所防區突破,而後如利劍般直插西南,攻取景泰堡。
“如此,西可橫貫大小鬆山,使那‘新邊長城’形同虛設,整個大小鬆山以南之地,便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隨時可刺入陝西腹地。
“再往南,則可順大河而下,直取靖虜衛,以此為據點,依托長城外的大小鬆山為後盾,靖虜衛為前鋒,窺視陝西、山西兩地,伺機而動。”
此言一出,即便是身為白蓮教分舵堂主的畢朋,也是心頭一震,目光緊鎖在阿赤兔身上。
秦天戈亦是沉默不語,隻是默默地看著阿赤兔,等待他的下文。
阿赤兔輕輕一笑,伸出兩根指頭,繼續道:“中策嘛,便是以秦老弟的衛所為突破口,但方向不是向西,而是向東。
“我蒙古大軍將攻取寧夏數衛及榆林衛、延安府,如此一來,寧夏衛上千裏的衛所、關隘、險地等皆將失去作用,我蒙古鐵騎便可長驅直入,隨時攻下山西、順天、山東等地,將京城與江南隔斷。
“到那時,紫禁城中的朱家皇帝,便如同籠中之鳥,隨時可被我蒙古大軍活捉,就如同百多年前的土木堡之變一般。”
說到這裏,阿赤兔的臉上滿是得意之色。秦天戈和阿赤兔聽了,不禁臉色微變。
但秦天戈很快便冷靜下來,心中暗想:這阿赤兔所說的中策,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不說能否攻下山西、順天、山東等地的數十州府,就算攻下了,大明最精銳的軍隊便在順天,且京城城牆高大堅固,糧草充足,足以支撐數月之久,哪能如此輕易便被攻下?
不過,秦天戈並未點破,隻是假意點頭,目光再次投向阿赤兔,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阿赤兔神秘一笑,開口道:“至於上策嘛,便是聯合東瀛、南洋等地,由佛母順應天命,在中原腹地立國,占據河南、應天、山東、湖廣等地。
“而秦老弟則可擁兵自重,自立為王,力占山西、陝西兩地。應天、浙江及福建等地,則由東瀛武士與海上大賊聯手攻入,占據大明東南。雲貴之地則由本地的土司分而治之。
“至於兩廣之地,我早已聽聞南洋幾國蠢蠢欲動,欲侵占之,尤其是那交趾國,更是垂涎已久。再說那川蜀富庶之地,西邊的番人亦是早已虎視眈眈,欲恢複李唐時期吐蕃之鼎盛。
“而我蒙古百萬鐵騎,則從東邊的遼東、太平府、遵化、大同、榆林等地,以及西邊的涼州衛、永昌衛、山丹衛、肅州衛等地同時攻入陝西全境。
“到那時,大明必將分崩離析,九州之地將由我們相盟後的數主所控製。
“大明雖有數百萬軍隊,但也被我們分隔開來,且要麵對我們眾多勢力的聯手,豈能不敗?至於京城那朱家皇帝,麵對如此局麵,隻怕也是焦頭爛額,力不從心了吧?”
畢朋身為江湖草莽,聽聞阿赤兔的上策,猶如打了雞血般,一臉激動亢奮,而秦天戈身為衛所總兵,深知此策實施之難,故而麵如止水,眼中卻難掩一絲失望。
阿赤兔似是看穿了秦天戈的心思,卻不以為忤,笑道:“這三策之中,哪一策少了秦老弟的助力,皆是空談。”
秦天戈淡然一笑,失望之情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不屑與輕蔑。
阿赤兔仿佛視而不見,繼續說道:“中策與上策,需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方可萬無一失。而我蒙古,自當全力助秦老弟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