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見說,便俯身近至高穀陽耳畔,輕聲道:“大當家,實不相瞞,我與駱小姐曾西行至臨兆府數鎮,驚覺早已有人捷足先登。彼等數年之前便已易容潛入,假冒身份,隻待駱小姐自投羅網。”
“什麽?!”高穀陽聞此,猛地站起,目中滿是不信之色。
旎嘯淡然一笑,緩緩道:“大當家,此等事我豈敢妄言?大當家大可遣人暗查圖全鎮、八角城、雲丹嶺幾地,便知我所言是否非虛。”
高穀陽聽罷,不免踱步沉思。片刻之後,轉身問道:“如此說來,公子為防打草驚蛇,故而未敢輕舉妄動?”
旎嘯搖頭,“大當家試想,當年駱家老嫗護駱小姐西逃,豈會將重要之物置於逃路之上?至多不過一線索罷了。那時駱小姐年幼,駱家所守之物至關重要,老嫗豈敢冒此大險,以致遺落?”
高穀陽聽得,緩緩頷首,又問道:“依公子之意,隻怕你與駱小姐此行,連當年駱家老侍女所留線索也難覓得?”
“正是如此,”旎嘯答道,“其實駱小姐至今也不知其婆婆所藏之物何在,隻知當年西逃時曾停留之地。我自紫林山莊救她出後,反複詢問當年西逃所留之物,她卻一無所知。我思之有理,若她知曉,恐早遭不測了。”
言及此處,旎嘯起身,行至高穀陽麵前,沉聲道:“當年救她之時,我曾問紫林山莊周莊主是否知曉此事,她說周莊主確有詢問,隻是她確不知情。故而周莊主數問無果,也不再追問。”
高穀陽聽後,微微頷首,複又踱步沉思,心中暗自揣度旎嘯之言真偽。
旎嘯轉身落座,背對著高穀陽,心中不免暗自發笑。適才所言,七分真實,三分虛假,諒他高穀陽也難辨真偽,不得不信。
此刻,高穀陽將旎嘯之言細細迴味,雖不敢全然斷定,但有一點他確信無疑,那便是旎嘯提及的那幾處地方,確有人殺害當地居民,再派暗探偽裝,靜待駱風雁自投羅網,此事絕非空穴來風。
猛然間,他心念一動,莫非那暗中布局之人,正是來自東廠或錦衣衛?唯有這兩大勢力中的巨頭,方有此等手段與能力,事先周密部署。
片刻之後,高穀陽恢複常態,若無其事地坐迴原位,輕呷一口香茶,悠然問道:“聞聽公子與駱小姐日久生情,然公子適才所言,隻怕宮中那位難以信服啊。”
旎嘯微微點頭,“請大當家代為轉告,旎嘯雖也向往得道成仙,但駱家之物究竟是何物,至今仍無跡可循。
“我覬覦那些虛無縹緲之物又有何用?當務之急,乃是查清這背後的種種人與事。須知,這些人絕非一股勢力,也非泛泛之輩,隱藏之深,令人咋舌。”
言及此處,他靠近高穀陽,低聲說道:“西行途中,我順著駱小姐當年西逃的路線,探尋那些村鎮,倒也發現了一些端倪,正欲追查那幕後黑手。
“隻是,在下鬥膽無禮,此刻不便透露詳情。並非不信任大當家,而是深知大當家即便連夜將你我所談之事一一轉呈萬歲爺,也難保萬無一失。
“我疑心,宮中早已潛伏著無數暗探,稍有風吹草動,我千辛萬苦所得的那點線索,便會被人抹去。
“真到那時,駱家之物隻怕將永遠沉入水底,再無重見天日之時。此等結果,絕非萬歲爺所願。
“因此,何不請陛下再信我一次,待到事情稍有眉目,我再將一切上奏陛下。”
高穀陽一聽,心中暗道有理。宮中看似戒備森嚴,實則難以斷定那些太監、宮女、侍衛是否皆是忠臣。說不定,陛下身邊的眾多嬪妃才人之中,也有暗探潛伏。
隨後,旎嘯又與高穀陽敘談了一番,方才告辭離開六扇門。
他尚未歸返千陽門,高穀陽已揮毫而就密章,親身步入紫禁城,欲麵聖陳情。
萬曆皇帝似是知曉他會來,一直未睡。
高穀陽呈上密章於禦案之前,皇帝默然不語,目光未及密章分毫,隻是輕輕一揮手,示意高穀陽退下。
高穀陽麵露驚疑之色,心中暗自揣度聖意。
來時路上,他本以為萬歲爺覽畢密章,再陳述己見,詢問對旎嘯之事的看法,豈料聖上竟如此決斷。
他掌管六扇門,自是深受天子信賴,故而未曾多想,躬身告退,步出宮門。
待人影消散,萬曆皇帝再度揮手,隱匿於暗處的數位大內高手心領神會,悄然隱退,守衛於宮門之外,嚴陣以待。
眼下殿內空無一人,太監、宮女皆已退避,唯餘皇帝獨坐。他緩緩展開密章,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此時夜色如墨,萬籟俱寂,即便是殿中細微之物落地,也能清晰可聞。
片刻之後,萬曆皇帝輕聲自語:“旎嘯,你追蹤駱家之事,似乎並不順遂,竟需借高穀陽之手,傳遞消息於朕。
“想來,錦衣衛與東廠之中,你已難以尋覓信任之人,即便是高穀陽,你也心存疑慮。這一年多來,諸多變故,令你心生不安,難以相信任何人。”
言及此處,皇帝手握密章,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又輕輕歎息:“然而,你也非毫無建樹,誅殺江湖宵小數千,平息陝西及周邊數十州府之亂,更讓朕得知那股神秘勢力之真容,擊退神秘來客。”
皇帝微微一笑,緩緩展開密章,細細研讀。隨著文字深入,他眉頭緊鎖,神色愈發凝重。
反複研讀數遍,不遺一字一詞,皇帝終將密章放下,離座步至案前。忽而心生一念,取密章投入宣德爐中,頃刻間,密章化為烏有。
萬曆皇帝行至殿門,推門而出,寒風凜冽,刺骨而入,令人不禁打了個寒顫,卻也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直至寒意難擋,皇帝方迴殿內,卻未閉門,隻是輕輕揮手。
門外緊守的大內高手見狀,心領神會,疾步進入殿內,隨即將殿門緊緊關上。
此人名叫方長風,乃大內高手首領,年登古稀,武功已臻化境,但見他須眉皆霜,身形枯槁,一襲道袍掛於瘦削身軀,愈發顯得飄逸若仙,頭頂簡單插著一支古樸木簪。
行至背向他的萬曆皇帝身後,他微微欠身行禮,隨即默立一旁,不發一言。
萬曆皇帝緩緩轉身,目光如炬,問道:“去年仲冬時節,我大內高手於陝西一戰,折損幾何?”
方長風心中一驚,瞬間明了聖意,連忙跪倒在地,惶恐說道:“懇請陛下責罰微臣,皆因微臣管教下屬不嚴,更有失察之罪,致使麾下十數人心生貪念,與那等宵小之輩一同爭奪秘籍。”
“什麽?!”高穀陽聞此,猛地站起,目中滿是不信之色。
旎嘯淡然一笑,緩緩道:“大當家,此等事我豈敢妄言?大當家大可遣人暗查圖全鎮、八角城、雲丹嶺幾地,便知我所言是否非虛。”
高穀陽聽罷,不免踱步沉思。片刻之後,轉身問道:“如此說來,公子為防打草驚蛇,故而未敢輕舉妄動?”
旎嘯搖頭,“大當家試想,當年駱家老嫗護駱小姐西逃,豈會將重要之物置於逃路之上?至多不過一線索罷了。那時駱小姐年幼,駱家所守之物至關重要,老嫗豈敢冒此大險,以致遺落?”
高穀陽聽得,緩緩頷首,又問道:“依公子之意,隻怕你與駱小姐此行,連當年駱家老侍女所留線索也難覓得?”
“正是如此,”旎嘯答道,“其實駱小姐至今也不知其婆婆所藏之物何在,隻知當年西逃時曾停留之地。我自紫林山莊救她出後,反複詢問當年西逃所留之物,她卻一無所知。我思之有理,若她知曉,恐早遭不測了。”
言及此處,旎嘯起身,行至高穀陽麵前,沉聲道:“當年救她之時,我曾問紫林山莊周莊主是否知曉此事,她說周莊主確有詢問,隻是她確不知情。故而周莊主數問無果,也不再追問。”
高穀陽聽後,微微頷首,複又踱步沉思,心中暗自揣度旎嘯之言真偽。
旎嘯轉身落座,背對著高穀陽,心中不免暗自發笑。適才所言,七分真實,三分虛假,諒他高穀陽也難辨真偽,不得不信。
此刻,高穀陽將旎嘯之言細細迴味,雖不敢全然斷定,但有一點他確信無疑,那便是旎嘯提及的那幾處地方,確有人殺害當地居民,再派暗探偽裝,靜待駱風雁自投羅網,此事絕非空穴來風。
猛然間,他心念一動,莫非那暗中布局之人,正是來自東廠或錦衣衛?唯有這兩大勢力中的巨頭,方有此等手段與能力,事先周密部署。
片刻之後,高穀陽恢複常態,若無其事地坐迴原位,輕呷一口香茶,悠然問道:“聞聽公子與駱小姐日久生情,然公子適才所言,隻怕宮中那位難以信服啊。”
旎嘯微微點頭,“請大當家代為轉告,旎嘯雖也向往得道成仙,但駱家之物究竟是何物,至今仍無跡可循。
“我覬覦那些虛無縹緲之物又有何用?當務之急,乃是查清這背後的種種人與事。須知,這些人絕非一股勢力,也非泛泛之輩,隱藏之深,令人咋舌。”
言及此處,他靠近高穀陽,低聲說道:“西行途中,我順著駱小姐當年西逃的路線,探尋那些村鎮,倒也發現了一些端倪,正欲追查那幕後黑手。
“隻是,在下鬥膽無禮,此刻不便透露詳情。並非不信任大當家,而是深知大當家即便連夜將你我所談之事一一轉呈萬歲爺,也難保萬無一失。
“我疑心,宮中早已潛伏著無數暗探,稍有風吹草動,我千辛萬苦所得的那點線索,便會被人抹去。
“真到那時,駱家之物隻怕將永遠沉入水底,再無重見天日之時。此等結果,絕非萬歲爺所願。
“因此,何不請陛下再信我一次,待到事情稍有眉目,我再將一切上奏陛下。”
高穀陽一聽,心中暗道有理。宮中看似戒備森嚴,實則難以斷定那些太監、宮女、侍衛是否皆是忠臣。說不定,陛下身邊的眾多嬪妃才人之中,也有暗探潛伏。
隨後,旎嘯又與高穀陽敘談了一番,方才告辭離開六扇門。
他尚未歸返千陽門,高穀陽已揮毫而就密章,親身步入紫禁城,欲麵聖陳情。
萬曆皇帝似是知曉他會來,一直未睡。
高穀陽呈上密章於禦案之前,皇帝默然不語,目光未及密章分毫,隻是輕輕一揮手,示意高穀陽退下。
高穀陽麵露驚疑之色,心中暗自揣度聖意。
來時路上,他本以為萬歲爺覽畢密章,再陳述己見,詢問對旎嘯之事的看法,豈料聖上竟如此決斷。
他掌管六扇門,自是深受天子信賴,故而未曾多想,躬身告退,步出宮門。
待人影消散,萬曆皇帝再度揮手,隱匿於暗處的數位大內高手心領神會,悄然隱退,守衛於宮門之外,嚴陣以待。
眼下殿內空無一人,太監、宮女皆已退避,唯餘皇帝獨坐。他緩緩展開密章,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此時夜色如墨,萬籟俱寂,即便是殿中細微之物落地,也能清晰可聞。
片刻之後,萬曆皇帝輕聲自語:“旎嘯,你追蹤駱家之事,似乎並不順遂,竟需借高穀陽之手,傳遞消息於朕。
“想來,錦衣衛與東廠之中,你已難以尋覓信任之人,即便是高穀陽,你也心存疑慮。這一年多來,諸多變故,令你心生不安,難以相信任何人。”
言及此處,皇帝手握密章,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又輕輕歎息:“然而,你也非毫無建樹,誅殺江湖宵小數千,平息陝西及周邊數十州府之亂,更讓朕得知那股神秘勢力之真容,擊退神秘來客。”
皇帝微微一笑,緩緩展開密章,細細研讀。隨著文字深入,他眉頭緊鎖,神色愈發凝重。
反複研讀數遍,不遺一字一詞,皇帝終將密章放下,離座步至案前。忽而心生一念,取密章投入宣德爐中,頃刻間,密章化為烏有。
萬曆皇帝行至殿門,推門而出,寒風凜冽,刺骨而入,令人不禁打了個寒顫,卻也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直至寒意難擋,皇帝方迴殿內,卻未閉門,隻是輕輕揮手。
門外緊守的大內高手見狀,心領神會,疾步進入殿內,隨即將殿門緊緊關上。
此人名叫方長風,乃大內高手首領,年登古稀,武功已臻化境,但見他須眉皆霜,身形枯槁,一襲道袍掛於瘦削身軀,愈發顯得飄逸若仙,頭頂簡單插著一支古樸木簪。
行至背向他的萬曆皇帝身後,他微微欠身行禮,隨即默立一旁,不發一言。
萬曆皇帝緩緩轉身,目光如炬,問道:“去年仲冬時節,我大內高手於陝西一戰,折損幾何?”
方長風心中一驚,瞬間明了聖意,連忙跪倒在地,惶恐說道:“懇請陛下責罰微臣,皆因微臣管教下屬不嚴,更有失察之罪,致使麾下十數人心生貪念,與那等宵小之輩一同爭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