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多久,幾名書生似結伴而行,口中嚷嚷著再逛片刻。又有書生說,風大沙迷,不如前往酒樓,點三五個藝妓,把酒言歡更為爽快。
然最終眾人仍是閑逛,不知不覺間,已至雲韻齋近旁。
其中兩名書生直指門上牌匾,道這雲韻齋乃京城之名鋪,民間有傳,宮中小皇子、公主,乃至小公公也常來此采辦書籍字畫,暗購雜記數本。
其餘書生一聽,皆生興趣,遂在一片笑聲中步入雲韻齋。卻不知身後又有數人尾隨而入。
這下讓對麵的景永心又是一緊,知前方書生乃山莊弟子所扮,而尾隨之人則為他方勢力的探子。
景永匿於暗室,自細孔中窺視,心中暗思,如何使山莊弟子從容應對?
恰在此時,隻聞櫃台那邊傳來細微之聲,其中一人問道:“這櫃台綢緞怎擺得如此淩亂?”
“稟掌櫃,我等二人也不知情,今早乃陽二才開門,掃沙塵,擦拭櫃桌,忙得不可開交。”
陽二才為景永在此店的假名,此刻他一聽,頓覺店內恐有人疑其身份,那狠毒之色一閃即逝,又望了望對麵雲韻齋,心中已有計較,便退出暗室,悄然準備。
再說進雲韻齋的幾名山莊弟子,假扮書生,深知雲韻齋內外之人,多為各方勢力所派的暗探,自是不敢輕易露餡,便分散開來,假意隨意觀賞書籍字畫。
不一會兒,幾人又上樓去,然不久又下樓,隻道囊中羞澀,那書籍字畫買不起。
他們在一樓各櫃桌轉了一圈,每人取了幾本書抱於懷中。然他們取書之時,周圍及暗中之人皆看得清清楚楚。
正當幾名山莊弟子欲再挑些書時,忽狂風大作,門窗瞬間被吹開,書籍字畫吹得七零八落。
正當此時,兩名山莊弟子於眾人協助下,又暗取數書於手。
那些暗探雖有所察覺,但適才狂風驟起,風卷沙塵,一時未能瞧個真切。
忽地間,對麵趙記綢緞莊火光衝天,借風勢轉瞬烈焰熊熊,自北燒至對麵雲韻齋。
此街寬不及兩丈,風急火猛,加之雲韻齋木窗木門,店內更有無數書籍字畫,一見火起,猶如火苗落入焦油,火勢瞬間蔓延。
此番變故突如其來,幸得那假扮書生的山莊弟子先得解子音三侍暗信,早有防備。大火一到,便疾步朝南門而去,卻見有人阻攔。
這幾名山莊弟子配合默契,抽出匕首,直取攔路之人。
幾聲慘叫,引得其餘暗探紛紛現身。豈料山莊弟子故意高唿痛叫,使人誤以為書生遭戮,而兇手乃不明暗探,隨即又相互廝殺起來。
這些暗探原屬不同勢力,大半不識對方真身。
此刻店內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哪辨得清究竟發生了何事,隻猜得這混亂之中,有人欲置他人於死地,或是得了什麽緊要之物,又或是趁機鏟除對手。
霎時間,大火濃煙之中,刀光劍影,殺聲震天,更有人命喪火海。即便未喪命者,也是難逃被大火吞噬之厄運。
這大火一起,不過須臾之間,借風勢便燒毀了數間鋪子。
雲韻齋附近各方勢力暗探皆不明所以,那滾滾濃煙隨風飄散,哪能讓人瞧得真切。模糊之中,隻見雲韻齋內逃出數十身影,卻被煙熏得淚流滿麵,又見大火逼近,哪還敢追擊?
雲韻齋毗鄰紫禁城,附近自有潛火鋪,鋪中立有望火樓。
不久,五城兵馬司潛火士兵趕到,小半個時辰,大火竟被撲滅。
然數間店鋪已化為烏有,尤其是雲韻齋,幾成灰燼。烈焰肆虐之下,僅餘一片焦黑,地麵散落未燼之物,殘骸遍地,唯餘幾縷殘煙繚繞。
不料,錦衣衛與東廠上百人齊至,嚇得周圍店鋪及鄰裏心驚膽戰,揣測隻怕又生大事了。
紫禁城一幽靜偏殿內,萬曆皇帝覽畢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呈上的密折,麵色驟變,猶如深秋寒霜凝於紫膛之上。
皇帝未發一言,威嚴已自顯露。
少時,皇帝冷冷道:“未料月餘之間,京師竟又遭火災肆虐,五城兵馬司與府尹之職,莫非成了擺設?莫非這熊熊烈焰,終有一日要燒到朕的宮裏來嗎?”
駱思恭聞此,身形微晃,心知聖上言語雖輕,實則重如泰山,直指己身。
他心中雖有不甘,暗道錦衣衛與東廠私下流傳,此火實乃因宮中兩名都人之故。
然他更明白,萬歲爺之意,欲借此穆景明之死一事,將世人關注自晴雪、紫悅二都人身上移開,轉至錦衣衛之上。
身為天子近臣,尤是錦衣衛都指揮使,自當為君分憂解難。念及此,駱思恭躬身行禮,決然說道:“臣惶恐之至,即刻領命,誓將此縱火元兇緝拿歸案,以安民心。”
萬曆皇帝見狀,頷首以示嘉許,輕揚衣袖,示意駱思恭退下。
目送其背影漸行漸遠,皇帝眸光閃爍,低語如蚊:“旎嘯,此火起,莫非是你與那二都人暗中約定的信號?”
步履未停,他又自語道:“尚儀局的二都人,究竟向旎嘯傳遞何等機密?莫非已有蛛絲馬跡可循?”
眉頭輕蹙,片刻之後,皇帝口中緩緩吐出兩個名字:“晴雪、紫悅。”
言罷,他麵上似笑非笑,似怒非怒,自語道:“朕曾許諾,待時機成熟,必有封賞。然則,要賞賜些什麽呢?”
及至龍椅落座,萬曆皇帝心中卻生疑慮,覺得眼下不宜封賞,甚至萌生召見二都人,當麵質詢昨日出宮真正意圖之念。難道,她們為那老太監購書求畫,竟是虛言?
萬千思緒在胸臆間翻湧,皇帝終是強按下衝動,就連蕭公公也未打算差遣去盤問,皆因他心中無十足把握,斷定那雲韻齋的大火是否乃旎嘯所為。
據密探來報,旎嘯近日已悄然離城,行蹤不明,唯知其身邊二女百裏雲歌與駱風雁,及三名貼身侍女現身明照坊,卻未曾踏入雲韻齋半步。
皇帝心中躊躇不定,唯恐一旦對兩都人或蕭誌稍加盤問,便引火燒身,尤其是晴雪與紫悅兩位都人,若旎嘯真有所托,於宮中追查線索,無異於為旎嘯設障。
正當萬曆皇帝心意已決之際,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榮踏步入內。
馬榮年歲雖不到四十,卻深得聖心,加之自幼入宮,八麵玲瓏,尤為田義、陳炬兩位前輩所器重。
田義故去後,身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陳炬,在皇帝麵前極力舉薦,馬榮這才得以接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
然最終眾人仍是閑逛,不知不覺間,已至雲韻齋近旁。
其中兩名書生直指門上牌匾,道這雲韻齋乃京城之名鋪,民間有傳,宮中小皇子、公主,乃至小公公也常來此采辦書籍字畫,暗購雜記數本。
其餘書生一聽,皆生興趣,遂在一片笑聲中步入雲韻齋。卻不知身後又有數人尾隨而入。
這下讓對麵的景永心又是一緊,知前方書生乃山莊弟子所扮,而尾隨之人則為他方勢力的探子。
景永匿於暗室,自細孔中窺視,心中暗思,如何使山莊弟子從容應對?
恰在此時,隻聞櫃台那邊傳來細微之聲,其中一人問道:“這櫃台綢緞怎擺得如此淩亂?”
“稟掌櫃,我等二人也不知情,今早乃陽二才開門,掃沙塵,擦拭櫃桌,忙得不可開交。”
陽二才為景永在此店的假名,此刻他一聽,頓覺店內恐有人疑其身份,那狠毒之色一閃即逝,又望了望對麵雲韻齋,心中已有計較,便退出暗室,悄然準備。
再說進雲韻齋的幾名山莊弟子,假扮書生,深知雲韻齋內外之人,多為各方勢力所派的暗探,自是不敢輕易露餡,便分散開來,假意隨意觀賞書籍字畫。
不一會兒,幾人又上樓去,然不久又下樓,隻道囊中羞澀,那書籍字畫買不起。
他們在一樓各櫃桌轉了一圈,每人取了幾本書抱於懷中。然他們取書之時,周圍及暗中之人皆看得清清楚楚。
正當幾名山莊弟子欲再挑些書時,忽狂風大作,門窗瞬間被吹開,書籍字畫吹得七零八落。
正當此時,兩名山莊弟子於眾人協助下,又暗取數書於手。
那些暗探雖有所察覺,但適才狂風驟起,風卷沙塵,一時未能瞧個真切。
忽地間,對麵趙記綢緞莊火光衝天,借風勢轉瞬烈焰熊熊,自北燒至對麵雲韻齋。
此街寬不及兩丈,風急火猛,加之雲韻齋木窗木門,店內更有無數書籍字畫,一見火起,猶如火苗落入焦油,火勢瞬間蔓延。
此番變故突如其來,幸得那假扮書生的山莊弟子先得解子音三侍暗信,早有防備。大火一到,便疾步朝南門而去,卻見有人阻攔。
這幾名山莊弟子配合默契,抽出匕首,直取攔路之人。
幾聲慘叫,引得其餘暗探紛紛現身。豈料山莊弟子故意高唿痛叫,使人誤以為書生遭戮,而兇手乃不明暗探,隨即又相互廝殺起來。
這些暗探原屬不同勢力,大半不識對方真身。
此刻店內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哪辨得清究竟發生了何事,隻猜得這混亂之中,有人欲置他人於死地,或是得了什麽緊要之物,又或是趁機鏟除對手。
霎時間,大火濃煙之中,刀光劍影,殺聲震天,更有人命喪火海。即便未喪命者,也是難逃被大火吞噬之厄運。
這大火一起,不過須臾之間,借風勢便燒毀了數間鋪子。
雲韻齋附近各方勢力暗探皆不明所以,那滾滾濃煙隨風飄散,哪能讓人瞧得真切。模糊之中,隻見雲韻齋內逃出數十身影,卻被煙熏得淚流滿麵,又見大火逼近,哪還敢追擊?
雲韻齋毗鄰紫禁城,附近自有潛火鋪,鋪中立有望火樓。
不久,五城兵馬司潛火士兵趕到,小半個時辰,大火竟被撲滅。
然數間店鋪已化為烏有,尤其是雲韻齋,幾成灰燼。烈焰肆虐之下,僅餘一片焦黑,地麵散落未燼之物,殘骸遍地,唯餘幾縷殘煙繚繞。
不料,錦衣衛與東廠上百人齊至,嚇得周圍店鋪及鄰裏心驚膽戰,揣測隻怕又生大事了。
紫禁城一幽靜偏殿內,萬曆皇帝覽畢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呈上的密折,麵色驟變,猶如深秋寒霜凝於紫膛之上。
皇帝未發一言,威嚴已自顯露。
少時,皇帝冷冷道:“未料月餘之間,京師竟又遭火災肆虐,五城兵馬司與府尹之職,莫非成了擺設?莫非這熊熊烈焰,終有一日要燒到朕的宮裏來嗎?”
駱思恭聞此,身形微晃,心知聖上言語雖輕,實則重如泰山,直指己身。
他心中雖有不甘,暗道錦衣衛與東廠私下流傳,此火實乃因宮中兩名都人之故。
然他更明白,萬歲爺之意,欲借此穆景明之死一事,將世人關注自晴雪、紫悅二都人身上移開,轉至錦衣衛之上。
身為天子近臣,尤是錦衣衛都指揮使,自當為君分憂解難。念及此,駱思恭躬身行禮,決然說道:“臣惶恐之至,即刻領命,誓將此縱火元兇緝拿歸案,以安民心。”
萬曆皇帝見狀,頷首以示嘉許,輕揚衣袖,示意駱思恭退下。
目送其背影漸行漸遠,皇帝眸光閃爍,低語如蚊:“旎嘯,此火起,莫非是你與那二都人暗中約定的信號?”
步履未停,他又自語道:“尚儀局的二都人,究竟向旎嘯傳遞何等機密?莫非已有蛛絲馬跡可循?”
眉頭輕蹙,片刻之後,皇帝口中緩緩吐出兩個名字:“晴雪、紫悅。”
言罷,他麵上似笑非笑,似怒非怒,自語道:“朕曾許諾,待時機成熟,必有封賞。然則,要賞賜些什麽呢?”
及至龍椅落座,萬曆皇帝心中卻生疑慮,覺得眼下不宜封賞,甚至萌生召見二都人,當麵質詢昨日出宮真正意圖之念。難道,她們為那老太監購書求畫,竟是虛言?
萬千思緒在胸臆間翻湧,皇帝終是強按下衝動,就連蕭公公也未打算差遣去盤問,皆因他心中無十足把握,斷定那雲韻齋的大火是否乃旎嘯所為。
據密探來報,旎嘯近日已悄然離城,行蹤不明,唯知其身邊二女百裏雲歌與駱風雁,及三名貼身侍女現身明照坊,卻未曾踏入雲韻齋半步。
皇帝心中躊躇不定,唯恐一旦對兩都人或蕭誌稍加盤問,便引火燒身,尤其是晴雪與紫悅兩位都人,若旎嘯真有所托,於宮中追查線索,無異於為旎嘯設障。
正當萬曆皇帝心意已決之際,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榮踏步入內。
馬榮年歲雖不到四十,卻深得聖心,加之自幼入宮,八麵玲瓏,尤為田義、陳炬兩位前輩所器重。
田義故去後,身為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陳炬,在皇帝麵前極力舉薦,馬榮這才得以接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