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時,百裏雲歌忽覺莊園之內似有異響,忙向內一望,隻覺那莊園陰森如鬼魅之口,正張開巨口,欲吞噬人心,嚇得她連忙轉過頭來。
旎嘯以眼神詢問,雲歌遂用傳音入密簡要告知。
旎嘯聽罷,靠近院牆一窺,不禁驚愕萬分,頓時醒悟,原來這幻術竟如此厲害,二人至今仍身處一大幻陣之中。
他告訴雲歌,今夜不宜再入莊園。
雲歌不解其意,旎嘯便告訴她,若所料不差,此處應是碧落守望殿的一處巢穴。
對方應是事先得到風聲,將莊園作為誘餌,布下重重機關陷阱,專等錦衣衛與東廠之人上鉤。眾廠衛高手一旦陷入其中,隻怕難逃一死。
言罷,二人悄然退去,行出幾裏之地。旎嘯忽地想起一事,忙脫下鞋子,連同襪子一並除去。
雲歌詫異問道:“你這是為何?”
旎嘯苦笑一聲:“隻怕那淤泥也是碧落守望殿之人刻意布置,他們或可通過泥土的氣息尋到我們。”
“啊?!”百裏雲歌聽後大驚,忙欲效仿旎嘯,脫鞋脫襪,欲赤足而行。
旎嘯阻止了她:“我在周圍布下一陣,你藏身於此,待我去附近尋兩雙鞋子來,你再換也不遲。”
不多時,旎嘯歸來,腳上已穿上靴子,手中還提著一雙。
百裏雲歌見是男靴,便從身上衣物撕下幾片布,將赤腳包裹,然後穿上靴子。
隨後,旎嘯將二人的鞋襪付之一炬,並將其灰燼埋於地下,方覺安心。
雲歌問他,若莊園真正之主乃碧落守望殿,如果有廠衛鞋子沾上淤泥,定會追查,那豈不是反而讓這股暗敵知曉廠衛高手的身份?
旎嘯笑道無事,他相信廠衛中的幾位大人自有防備。
二人歸途,特意繞行數裏,旎嘯告訴雲歌:“明日錦衣衛與東廠,必會尋一個由頭,把醉影居給封了,而後殺進去,然裏麵或已空無一人。醉影居之主,或早已遁逃,或已遭不幸。”
及至次日午時,關傲迴來,攜一消息,正與旎嘯昨夜所說相合。廠衛於醉影居昨夜受挫,豈肯罷休,故於今日清晨封了莊園,突入其內,縱火焚燒。
至於醉影居之主,則於數十裏外被發現身亡,其家中二十餘人,含侍女仆從,皆已斃命,觀其死狀,已有多日。
旎嘯聞之,深感碧落守望殿之人非同小可,其隱匿於京城者,非但有武林高手,還有方術、下毒之能,更有謀略深遠之士。
然醉影居既已焚毀,其主已死,線索再一次中斷,錦衣衛與東廠隻得另尋他徑。
不過旎嘯認為,暗敵拋出醉影居,意在轉移廠衛之視線,乃至宮中的皇帝與自己。
他獨自思忖:“不如趁廠衛追查穆景明之死與醉影居之際,讓千陽門探尋那狼毫筆之秘。”而後又決意攜駱風雁往文徽望軒一探虛實。
來京數十日,他與駱風雁時常閑遊京城店鋪酒樓,使人難辨其真正意圖。眼下去往文徽望軒,他人也難知其專為狼毫筆而來。
文徽望軒坐落於金城坊,此坊毗鄰阜財坊之北,行數街即至。
旎嘯與駱風雁在三侍女陪伴下,五人假作閑庭信步,遊於市井之間。
時至近午,一行人行至街市之深邃處,忽見一古雅莊重之所。其門麵以青磚壘砌,牆角翠竹點綴,隨風輕搖,恍若迎賓之態。
門前一對石獅蹲踞,威嚴而不失慈祥。大門之上,懸掛黑底金字匾額,上書“文徽望軒”四字,筆力遒勁,盡顯大家風範。
兩側則懸一副對聯:“硯田有穀供清俸,墨海無垠載妙思”。
五人駐足觀賞,但見文徽望軒雖行人稀少,然出入者皆非池中之物。又見三五老者,方麵大耳,眉目疏朗,步履沉穩,神態悠然自得。
又有二三位貴胄公子,身著錦袍,氣宇軒昂,舉手投足間盡顯尊貴之氣,身旁跟隨二俏童,或又見四五十歲之人,眼如丹鳳,眉似臥蠶,雖著便服,然官威猶存。
旎嘯等人深知文徽望軒出入者身份非凡,然仍懷一試之心。旎嘯對五女微微頷首,而後徑直往文徽望軒行去。
未至門前,忽見一須發皆白之老掌櫃自店內走出,擋於眾人之前,目光如炬,神情肅穆。
此人身著古樸長衫,腰間玉佩閃爍,更顯儒雅之氣。
他微微拱手,語氣平和而堅定,對旎嘯一行人說道:“公子請留步,本店不接待一般之客。”
旎嘯雖早有心理準備,然當街被阻攔,仍覺得有些尷尬,五人麵麵相覷,心中不悅。
倒是駱風雁,懷著一試之心,解釋道:“老丈,我們慕名而來,想觀貴店文房四寶,欲購些許而歸。”
老掌櫃輕輕搖頭,目光中帶著幾分遺憾:“非是老夫無禮,但文徽望軒自兩百年前立店以來,便有規矩,隻與貴客交易饋贈,非隱士高人、皇子公主、朝廷重臣,不得入內,亦不得交易。若公子小姐非此類人,恕難相陪。”
旎嘯雖心中怒火中燒,然念及駱風雁事先已告之此店規矩,加之今日僅是初探,自不會此時與對方起衝突。
他揮手止住三侍女臉上怒容,正欲轉身離去,忽聞店內傳出一聲:“公子請留步。”
旎嘯轉身望去,隻見一個年紀二十有餘的富貴公子自內走出,身著錦繡衣裳,腳踏藻靴,腰係玉帶,頭戴一頂簡約黑色絲冠,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隻是神色間卻帶著淡淡的憂鬱,似藏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心事。
此人正是喬裝出宮的當朝太子朱常洛,其身旁跟隨的乃是王安,入宮為太監已數十載,如今已近知命之年,兩鬢斑白。
原來適才,王安於店內聞得店外聲響,心生好奇,往外一望,見五人身影。
他雖未曾見過旎嘯,但於十數日前一次出宮時,曾見過假意閑逛的駱風雁,暗中聽聞此人正是駱家之女,當時便記下了駱風雁的容貌。
剛才一見駱風雁在場,又見另外三位姿色絕佳的少女,他一下便猜出五人之中那男子便是旎嘯。
先前宮中有傳聞,聖上有意招攬旎嘯為皇子伴讀,隻是尚未定下是太子還是福王。王安作為太子身邊太監,自然為主子著想,眼下此機會,他豈會放過?
王安心想,不論旎嘯如何,單憑那一身武功與江湖勢力,便足以讓人心生籠絡之意。
太子在宮中勢弱,雖有朝堂之臣相助,以保太子之位,但若旎嘯做了福王伴讀,那便讓福王憑空得了一大助力。
又聞前幾日洪林和常敏才曾請旎嘯赴宴,意在拉近關係,何不趁此時機讓太子向旎嘯示好?無論如何,均無壞處。
想到此,王安便於太子耳邊密語一番。太子朱常洛自是明白王安之意,便不顧身份,走出店來。
旎嘯以眼神詢問,雲歌遂用傳音入密簡要告知。
旎嘯聽罷,靠近院牆一窺,不禁驚愕萬分,頓時醒悟,原來這幻術竟如此厲害,二人至今仍身處一大幻陣之中。
他告訴雲歌,今夜不宜再入莊園。
雲歌不解其意,旎嘯便告訴她,若所料不差,此處應是碧落守望殿的一處巢穴。
對方應是事先得到風聲,將莊園作為誘餌,布下重重機關陷阱,專等錦衣衛與東廠之人上鉤。眾廠衛高手一旦陷入其中,隻怕難逃一死。
言罷,二人悄然退去,行出幾裏之地。旎嘯忽地想起一事,忙脫下鞋子,連同襪子一並除去。
雲歌詫異問道:“你這是為何?”
旎嘯苦笑一聲:“隻怕那淤泥也是碧落守望殿之人刻意布置,他們或可通過泥土的氣息尋到我們。”
“啊?!”百裏雲歌聽後大驚,忙欲效仿旎嘯,脫鞋脫襪,欲赤足而行。
旎嘯阻止了她:“我在周圍布下一陣,你藏身於此,待我去附近尋兩雙鞋子來,你再換也不遲。”
不多時,旎嘯歸來,腳上已穿上靴子,手中還提著一雙。
百裏雲歌見是男靴,便從身上衣物撕下幾片布,將赤腳包裹,然後穿上靴子。
隨後,旎嘯將二人的鞋襪付之一炬,並將其灰燼埋於地下,方覺安心。
雲歌問他,若莊園真正之主乃碧落守望殿,如果有廠衛鞋子沾上淤泥,定會追查,那豈不是反而讓這股暗敵知曉廠衛高手的身份?
旎嘯笑道無事,他相信廠衛中的幾位大人自有防備。
二人歸途,特意繞行數裏,旎嘯告訴雲歌:“明日錦衣衛與東廠,必會尋一個由頭,把醉影居給封了,而後殺進去,然裏麵或已空無一人。醉影居之主,或早已遁逃,或已遭不幸。”
及至次日午時,關傲迴來,攜一消息,正與旎嘯昨夜所說相合。廠衛於醉影居昨夜受挫,豈肯罷休,故於今日清晨封了莊園,突入其內,縱火焚燒。
至於醉影居之主,則於數十裏外被發現身亡,其家中二十餘人,含侍女仆從,皆已斃命,觀其死狀,已有多日。
旎嘯聞之,深感碧落守望殿之人非同小可,其隱匿於京城者,非但有武林高手,還有方術、下毒之能,更有謀略深遠之士。
然醉影居既已焚毀,其主已死,線索再一次中斷,錦衣衛與東廠隻得另尋他徑。
不過旎嘯認為,暗敵拋出醉影居,意在轉移廠衛之視線,乃至宮中的皇帝與自己。
他獨自思忖:“不如趁廠衛追查穆景明之死與醉影居之際,讓千陽門探尋那狼毫筆之秘。”而後又決意攜駱風雁往文徽望軒一探虛實。
來京數十日,他與駱風雁時常閑遊京城店鋪酒樓,使人難辨其真正意圖。眼下去往文徽望軒,他人也難知其專為狼毫筆而來。
文徽望軒坐落於金城坊,此坊毗鄰阜財坊之北,行數街即至。
旎嘯與駱風雁在三侍女陪伴下,五人假作閑庭信步,遊於市井之間。
時至近午,一行人行至街市之深邃處,忽見一古雅莊重之所。其門麵以青磚壘砌,牆角翠竹點綴,隨風輕搖,恍若迎賓之態。
門前一對石獅蹲踞,威嚴而不失慈祥。大門之上,懸掛黑底金字匾額,上書“文徽望軒”四字,筆力遒勁,盡顯大家風範。
兩側則懸一副對聯:“硯田有穀供清俸,墨海無垠載妙思”。
五人駐足觀賞,但見文徽望軒雖行人稀少,然出入者皆非池中之物。又見三五老者,方麵大耳,眉目疏朗,步履沉穩,神態悠然自得。
又有二三位貴胄公子,身著錦袍,氣宇軒昂,舉手投足間盡顯尊貴之氣,身旁跟隨二俏童,或又見四五十歲之人,眼如丹鳳,眉似臥蠶,雖著便服,然官威猶存。
旎嘯等人深知文徽望軒出入者身份非凡,然仍懷一試之心。旎嘯對五女微微頷首,而後徑直往文徽望軒行去。
未至門前,忽見一須發皆白之老掌櫃自店內走出,擋於眾人之前,目光如炬,神情肅穆。
此人身著古樸長衫,腰間玉佩閃爍,更顯儒雅之氣。
他微微拱手,語氣平和而堅定,對旎嘯一行人說道:“公子請留步,本店不接待一般之客。”
旎嘯雖早有心理準備,然當街被阻攔,仍覺得有些尷尬,五人麵麵相覷,心中不悅。
倒是駱風雁,懷著一試之心,解釋道:“老丈,我們慕名而來,想觀貴店文房四寶,欲購些許而歸。”
老掌櫃輕輕搖頭,目光中帶著幾分遺憾:“非是老夫無禮,但文徽望軒自兩百年前立店以來,便有規矩,隻與貴客交易饋贈,非隱士高人、皇子公主、朝廷重臣,不得入內,亦不得交易。若公子小姐非此類人,恕難相陪。”
旎嘯雖心中怒火中燒,然念及駱風雁事先已告之此店規矩,加之今日僅是初探,自不會此時與對方起衝突。
他揮手止住三侍女臉上怒容,正欲轉身離去,忽聞店內傳出一聲:“公子請留步。”
旎嘯轉身望去,隻見一個年紀二十有餘的富貴公子自內走出,身著錦繡衣裳,腳踏藻靴,腰係玉帶,頭戴一頂簡約黑色絲冠,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隻是神色間卻帶著淡淡的憂鬱,似藏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心事。
此人正是喬裝出宮的當朝太子朱常洛,其身旁跟隨的乃是王安,入宮為太監已數十載,如今已近知命之年,兩鬢斑白。
原來適才,王安於店內聞得店外聲響,心生好奇,往外一望,見五人身影。
他雖未曾見過旎嘯,但於十數日前一次出宮時,曾見過假意閑逛的駱風雁,暗中聽聞此人正是駱家之女,當時便記下了駱風雁的容貌。
剛才一見駱風雁在場,又見另外三位姿色絕佳的少女,他一下便猜出五人之中那男子便是旎嘯。
先前宮中有傳聞,聖上有意招攬旎嘯為皇子伴讀,隻是尚未定下是太子還是福王。王安作為太子身邊太監,自然為主子著想,眼下此機會,他豈會放過?
王安心想,不論旎嘯如何,單憑那一身武功與江湖勢力,便足以讓人心生籠絡之意。
太子在宮中勢弱,雖有朝堂之臣相助,以保太子之位,但若旎嘯做了福王伴讀,那便讓福王憑空得了一大助力。
又聞前幾日洪林和常敏才曾請旎嘯赴宴,意在拉近關係,何不趁此時機讓太子向旎嘯示好?無論如何,均無壞處。
想到此,王安便於太子耳邊密語一番。太子朱常洛自是明白王安之意,便不顧身份,走出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