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東廠太監於泰,喬裝改扮,孤身一人,悄然前來,所行之路,乃千陽門於京城內一條隱秘難尋的密道。
既已至此,直言欲見旎嘯,關傲無奈,隻得引領於公公前來。旎嘯聞訊,心中淡然一笑,揮手示意無事,讓關門主先行退去。
待人離去,旎嘯麵帶微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大人請上座。”
於泰擺手笑道:“公子乃此地主人,我不過是不速之客,況且今日已無大人之稱,唯有出宮之半殘之人。”
旎嘯見狀,也不再謙讓,坐了主位。待於泰落座,蘇凝梅恰好端茶進來。
凝梅將茶杯輕置於桌上,於泰便笑對旎嘯說:“公子真是好福氣,妻妾如花似玉,左右相伴,侍女三人也是貌若天仙,絲毫不遜於駱小姐與百裏姑娘。不知何時能飲得公子一杯喜酒?”
旎嘯笑道:“小子成婚之日,定當邀請公公,還望公公賞光。”
“哈哈……”於泰一聲長笑,輕呷一口茶,隨即收斂笑容,“今日我貿然來訪,實因事出緊急,未及通知千陽門,便破門而入,還望公子海涵。”
旎嘯聽出話外之音,暗想隻怕於泰前來之秘徑,早已為廠衛所知。轉念一想,這京城之中,要想瞞過朝廷鷹犬,確是難上加難。
於是,他笑道:“公公此言差矣,平日裏想請公公都請不到呢。隻是我千陽門失禮,門戶簡陋,塵土飛揚,恐沾了公公一身,實在有失禮數。又無人相迎,更是接待不周。”
於泰聽出旎嘯話中諷刺之味,卻渾不在意,而是淡然笑道:“我本不願如此,但你也知曉,這幾個月京城風波不斷,尤其是那錦衣衛穆景明之死,牽扯甚廣。
“加之衛大人之子衛軒為白蓮教餘孽一事,至今朝堂之上仍有禦史、言官揪住不放。
“哎,他們參奏彈劾朝中大臣,痛罵錦衣衛姑息養奸,更指責我東廠借機陷害忠良。”
說到這裏,於泰又是一笑,“當然,也有言官出來反駁,更有甚者,竟將矛頭暗暗指向被關進勖勤宮的衛軒。”
旎嘯聞此,不禁神色微變,公公所言,前番言官禦史彈劾大臣、痛斥廠衛,尚屬情理之中,但提及言官將矛頭指向勖勤宮,豈不是昭然若揭,有人欲對當今太子不利?
欲廢太子朱常洛,而立福王為大明儲君,此等言論背後,定有朝臣推波助瀾,諸如常敏才、鄭國泰之輩,更有如方從哲這等致仕閑居之士暗中作祟。
忽地,旎嘯憶起前兩日在綺夢軒與鄭國泰、方從哲偶遇之事,他以一種探尋的目光望向於公公。
於泰見狀,笑道:“哎,聖上為此等瑣事頗為頭疼,身為臣子,不為其分憂解難,反添亂子。
“聖上自然怒斥這些人心懷不軌,行為怪誕,擾亂朝綱,於小事上斤斤計較,大事卻置若罔聞,實乃禍國殃民之舉。”
言及此處,公公稍停,身體前傾,壓低聲音說道:“不瞞公子,多年前,聖上雖有此意,但朝臣反對之聲甚囂塵上。
“然而這些年,聖上心意已決,尤其是校哥兒年歲漸長,如今已五歲有餘,加之太子乃皇長子,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旎嘯邊聽邊緩緩頷首,心中明了,如今萬歲爺之意,並非如公公所言那般簡單,仍欲尋機更易太子人選,但也能聽出,這位於公公與眾多朝臣一樣,力挺朱常洛為太子。
然而,他並未言語,隻是含笑點頭,示意於泰繼續說下去。
於公公坐正身形,沉聲說道:“聖上心煩意亂,不免將怒火撒在我們廠衛頭上,責問我們捉拿暗敵奸細的進展。”
言罷,於泰拿起茶杯,輕呷一口,借手遮擋之際,偷瞄旎嘯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輕笑。
放下茶杯,他正色道:“還好,我家大人根據穆景明一案,以及六科工部給事中周極所提供的線索,查閱存檔,甚至親赴應天府,於玄武湖底調閱黃冊,終於覓得一些蛛絲馬跡。但我家大人卻憂心一事,故而入宮請奏聖上。”
說完,公公的目光投向旎嘯。
旎嘯聽罷,便問道:“所憂何事?”
於泰一聲歎氣,“先前那尚儀局林尚儀,無端在香凝居遭人焚身而亡,隨後雲韻齋又遭祝融之禍。
“更不曾想,諸多人等連夜斃命,或於家中自裁,其中有朝廷命官,亦有廠衛之士,乃至大內侍衛、後宮嬪妃與太監,此等慘狀,何其駭人!
“我家大人深恐消息走漏,猶如上次城外東南十餘裏醉影居一事,廠衛百人損失殆盡,雖隔日一舉攻入並焚其地,卻未能擒獲一人,連些許確鑿證據都未尋得,顯然是廠衛之中有內奸作祟,暗敵事先得知消息,設下圈套,令我廠衛高手折損大半,此事令聖上大為不悅。
“因此,我家大人此番進宮麵聖,欲請聖上遣人相助我東廠,共擒暗敵,將潛藏京城的奸佞之徒一舉蕩平。”
旎嘯聞此,微微頷首,示意公公繼續講述。
於泰故作玄虛,笑道:“公子猜猜,聖上如何迴應?”
“如何?”旎嘯頗為配合,身子前傾,輕聲問道。
於泰未語先笑,又是不慌不忙地品了一口茶,而後緩緩說道:“陛下言道,可調大內高手前去坐鎮。但念及先前大內高手中也有自絕之人,陛下心生憂慮,便令我家大人前來尋公子。
“言及公子武功高強,又統領千陽門,更關鍵的是,聖上稱讚公子智謀多端,有公子相助,定能將惡敵一網打盡。”
稍頓片刻,於公公神秘一笑,繼續說道:“我家大人正欲轉身出宮,不料陛下又說,為防消息走漏,令我東廠派人通過千陽門的秘道前來與公子商議。”
言畢,於泰笑了笑,端起茶杯,佯裝品茗。
旎嘯聽到這裏,心頭猛地一顫,臉色瞬息萬變,恍若雲卷雲舒,幾樁事端在他心中悄然浮現。
一則,憶起前兩日於綺夢軒與方從哲、鄭國泰偶遇之事,料想此事已惹聖上不滿。
雖萬歲爺心中或有廢太子而立福王之意,然亦深忌臣下結黨營私,故遣廠衛之人密道而來,意在警示,京城之中,一舉一動,皆在聖上掌握之中。
二則,聖上遣於泰至此,實欲令其及千陽門與廠衛攜手,共破奸邪。
想是廠衛之中,暗探密布,恐走漏風聲。然最為關鍵之處,乃聖上於廠衛幾位大人前,對旎嘯讚譽有加,意在令其於此時建功立業。
屆時,若真能擒獲暗敵,將其一網打盡,廠衛幾位大人必上奏請功,朝廷封賞自是水到渠成,除非人跑出京城,躲得遠遠的。
既已至此,直言欲見旎嘯,關傲無奈,隻得引領於公公前來。旎嘯聞訊,心中淡然一笑,揮手示意無事,讓關門主先行退去。
待人離去,旎嘯麵帶微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大人請上座。”
於泰擺手笑道:“公子乃此地主人,我不過是不速之客,況且今日已無大人之稱,唯有出宮之半殘之人。”
旎嘯見狀,也不再謙讓,坐了主位。待於泰落座,蘇凝梅恰好端茶進來。
凝梅將茶杯輕置於桌上,於泰便笑對旎嘯說:“公子真是好福氣,妻妾如花似玉,左右相伴,侍女三人也是貌若天仙,絲毫不遜於駱小姐與百裏姑娘。不知何時能飲得公子一杯喜酒?”
旎嘯笑道:“小子成婚之日,定當邀請公公,還望公公賞光。”
“哈哈……”於泰一聲長笑,輕呷一口茶,隨即收斂笑容,“今日我貿然來訪,實因事出緊急,未及通知千陽門,便破門而入,還望公子海涵。”
旎嘯聽出話外之音,暗想隻怕於泰前來之秘徑,早已為廠衛所知。轉念一想,這京城之中,要想瞞過朝廷鷹犬,確是難上加難。
於是,他笑道:“公公此言差矣,平日裏想請公公都請不到呢。隻是我千陽門失禮,門戶簡陋,塵土飛揚,恐沾了公公一身,實在有失禮數。又無人相迎,更是接待不周。”
於泰聽出旎嘯話中諷刺之味,卻渾不在意,而是淡然笑道:“我本不願如此,但你也知曉,這幾個月京城風波不斷,尤其是那錦衣衛穆景明之死,牽扯甚廣。
“加之衛大人之子衛軒為白蓮教餘孽一事,至今朝堂之上仍有禦史、言官揪住不放。
“哎,他們參奏彈劾朝中大臣,痛罵錦衣衛姑息養奸,更指責我東廠借機陷害忠良。”
說到這裏,於泰又是一笑,“當然,也有言官出來反駁,更有甚者,竟將矛頭暗暗指向被關進勖勤宮的衛軒。”
旎嘯聞此,不禁神色微變,公公所言,前番言官禦史彈劾大臣、痛斥廠衛,尚屬情理之中,但提及言官將矛頭指向勖勤宮,豈不是昭然若揭,有人欲對當今太子不利?
欲廢太子朱常洛,而立福王為大明儲君,此等言論背後,定有朝臣推波助瀾,諸如常敏才、鄭國泰之輩,更有如方從哲這等致仕閑居之士暗中作祟。
忽地,旎嘯憶起前兩日在綺夢軒與鄭國泰、方從哲偶遇之事,他以一種探尋的目光望向於公公。
於泰見狀,笑道:“哎,聖上為此等瑣事頗為頭疼,身為臣子,不為其分憂解難,反添亂子。
“聖上自然怒斥這些人心懷不軌,行為怪誕,擾亂朝綱,於小事上斤斤計較,大事卻置若罔聞,實乃禍國殃民之舉。”
言及此處,公公稍停,身體前傾,壓低聲音說道:“不瞞公子,多年前,聖上雖有此意,但朝臣反對之聲甚囂塵上。
“然而這些年,聖上心意已決,尤其是校哥兒年歲漸長,如今已五歲有餘,加之太子乃皇長子,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旎嘯邊聽邊緩緩頷首,心中明了,如今萬歲爺之意,並非如公公所言那般簡單,仍欲尋機更易太子人選,但也能聽出,這位於公公與眾多朝臣一樣,力挺朱常洛為太子。
然而,他並未言語,隻是含笑點頭,示意於泰繼續說下去。
於公公坐正身形,沉聲說道:“聖上心煩意亂,不免將怒火撒在我們廠衛頭上,責問我們捉拿暗敵奸細的進展。”
言罷,於泰拿起茶杯,輕呷一口,借手遮擋之際,偷瞄旎嘯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輕笑。
放下茶杯,他正色道:“還好,我家大人根據穆景明一案,以及六科工部給事中周極所提供的線索,查閱存檔,甚至親赴應天府,於玄武湖底調閱黃冊,終於覓得一些蛛絲馬跡。但我家大人卻憂心一事,故而入宮請奏聖上。”
說完,公公的目光投向旎嘯。
旎嘯聽罷,便問道:“所憂何事?”
於泰一聲歎氣,“先前那尚儀局林尚儀,無端在香凝居遭人焚身而亡,隨後雲韻齋又遭祝融之禍。
“更不曾想,諸多人等連夜斃命,或於家中自裁,其中有朝廷命官,亦有廠衛之士,乃至大內侍衛、後宮嬪妃與太監,此等慘狀,何其駭人!
“我家大人深恐消息走漏,猶如上次城外東南十餘裏醉影居一事,廠衛百人損失殆盡,雖隔日一舉攻入並焚其地,卻未能擒獲一人,連些許確鑿證據都未尋得,顯然是廠衛之中有內奸作祟,暗敵事先得知消息,設下圈套,令我廠衛高手折損大半,此事令聖上大為不悅。
“因此,我家大人此番進宮麵聖,欲請聖上遣人相助我東廠,共擒暗敵,將潛藏京城的奸佞之徒一舉蕩平。”
旎嘯聞此,微微頷首,示意公公繼續講述。
於泰故作玄虛,笑道:“公子猜猜,聖上如何迴應?”
“如何?”旎嘯頗為配合,身子前傾,輕聲問道。
於泰未語先笑,又是不慌不忙地品了一口茶,而後緩緩說道:“陛下言道,可調大內高手前去坐鎮。但念及先前大內高手中也有自絕之人,陛下心生憂慮,便令我家大人前來尋公子。
“言及公子武功高強,又統領千陽門,更關鍵的是,聖上稱讚公子智謀多端,有公子相助,定能將惡敵一網打盡。”
稍頓片刻,於公公神秘一笑,繼續說道:“我家大人正欲轉身出宮,不料陛下又說,為防消息走漏,令我東廠派人通過千陽門的秘道前來與公子商議。”
言畢,於泰笑了笑,端起茶杯,佯裝品茗。
旎嘯聽到這裏,心頭猛地一顫,臉色瞬息萬變,恍若雲卷雲舒,幾樁事端在他心中悄然浮現。
一則,憶起前兩日於綺夢軒與方從哲、鄭國泰偶遇之事,料想此事已惹聖上不滿。
雖萬歲爺心中或有廢太子而立福王之意,然亦深忌臣下結黨營私,故遣廠衛之人密道而來,意在警示,京城之中,一舉一動,皆在聖上掌握之中。
二則,聖上遣於泰至此,實欲令其及千陽門與廠衛攜手,共破奸邪。
想是廠衛之中,暗探密布,恐走漏風聲。然最為關鍵之處,乃聖上於廠衛幾位大人前,對旎嘯讚譽有加,意在令其於此時建功立業。
屆時,若真能擒獲暗敵,將其一網打盡,廠衛幾位大人必上奏請功,朝廷封賞自是水到渠成,除非人跑出京城,躲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