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上午,有報自城外東南方向,言及距京十數裏之遙,有隱秘莊園暗藏叛逆之徒,數目不可勝計,此訊一出,京城內外,人心惶惶,沸反盈天。
昨夜,於泰親率百名廠衛及大內高手,突入已成瓦礫之場的醉影居,雖鏖戰之下,傷亡頗重,然也非全無斬獲,最甚者,乃探得此股逆賊之名號——碧落守望殿。
此碧落守望殿,究竟為一秘密結社,亦或武林門派,亦或為海外番邦潛藏中原之勢力?眾人皆茫然無知。
自是,錦衣衛與東廠借此契機,於京城之內,大肆搜捕,凡有可疑之人,不問販夫走卒、江湖草莽、商賈巨賈、文臣武將,一概擒拿,稍有反抗,立時格殺勿論,尤以外邦人士為甚,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朝堂之上,本已派係紛爭,錯綜複雜,此番更借衛家、林尚儀之事,加之往昔京察之舊賬,東林、浙、楚、齊、宣五黨,相互攻訐,但聞風吹草動,片言隻語,皆成攻訐之利器,真乃疑神疑鬼,人心惶惶。
文臣武將間,複有向太子、福王者發難者,而錦衣衛與東廠,素為文臣所惡,此番更成眾矢之的,唾罵之聲不絕於耳。
二者之間,舊怨新仇交織,更於暗中搜羅對方之過失,尤其是潛藏的敵探。
京城之內,一片混亂,唯六扇門波及不大,然大當家高穀陽心中卻苦澀難言。
數次搜捕叛逆,六扇門皆置身事外,此番逆賊名號既出,高穀陽遍詢六扇門各地分舵,竟無人知曉碧落守望殿的來曆。
更令他酸楚的是,乃昨夜醉影居一戰,聖上竟遣於公公召旎嘯前往,而未令六扇門參與其事。
論及武林,京城乃六扇門總舵所在,高手如林,且六扇門為朝廷於江湖之耳目,代天巡狩,然聖上竟未念及六扇門,實乃令人唏噓不已。
忽地,高穀陽心念一動,暗道莫非皇上已洞悉六扇門與旎嘯因衛家之事心生嫌隙,加之六扇門與錦衣衛、東廠素有齟齬,彼此間多有不合,是以在一些緊要關頭,六扇門竟被廠衛與皇上悄然排除在外。
高穀陽悟透此節,心中明了,若要解開這重重猜疑與戒備,唯有尋旎嘯麵談。一想到旎嘯,他心中不禁又生幾分不快。
再說旎嘯,時至午後,忽接兩封密信。
一封乃千陽門在京潛伏弟子所報,言及數年前,壽寧公主府一女官打死兩名都人,宮女被打死之事,在宮中本是稀鬆平常,幾乎日日有之。
然千陽門弟子順藤摸瓜,從一支狼毫筆查起,發現與該筆同批次者,僅餘三支下落不明,其中一支恰與壽寧公主有關。
壽寧公主幼時與鄭貴妃同住,長大了自是不便,貴妃愛女心切,不願公主遠離翊坤宮。
萬曆皇帝便命太監於翊坤宮東側尋一殿以居公主,隻是當時未得空閑,又一下子騰挪不出,便暫居東六宮之後。
恰在那時,兩名都人無辜被公主身邊的女官打死,而後沉屍花園湖中。
公主自不會因兩名都人而嚴懲女官,然至萬曆三十四年,這名女官不知何故獲罪,被公主杖斃。
此事被宮中潛伏的山莊弟子探知,後又在宮中暗中打聽,得知那日打死兩都人之時,恰逢刮起大風,公主居所年久失修,門窗被風吹倒,屋內一片混亂。
公主大怒,又無處可去,見工部所派之人未至,便命女官於城中尋木匠前來修繕。
依此線索,化身為丐幫弟子的山莊弟子,查得當年那老木匠如今居於外城宣南坊。
更奇的是,這老木匠本住城外,由安定門往北不過幾裏,可自那次進宮為公主居所修繕後,竟搬入城中,且由北移至南,不再做木匠活計,反而賣起豆腐來。若非細細查訪,根本不知此木匠過往。
此木匠本姓祝,遷居南城外後,改名為芮三高,在鄰裏眼中,不過是個憨厚老實之人罷了。
那千陽門弟子假扮成錦衣衛之模樣,對那芮三高又是恐嚇,又是誘惑,終使其吐露真相。
那日,芮三高為公主偏殿修繕門窗之時,恰逢兩具宮女屍身橫陳,一陣狂風驟起,吹動宮女衣裳,他眼角餘光瞥見,那二都人腰腹之處,竟有綠紫之色印記,宛若數指之形,甚是觸目驚心,故而銘記於心。
又見一女官急匆匆而來,芮三高膽小如鼠,不敢多看,隻顧埋頭做事。
出宮之後,他愈發覺著此事蹊蹺,聯想到宮中往日種種傳言,心中更是生疑,於是更名改姓,從城北遷至城南,隱於市井百姓之中,連姓名都換了去。
千陽門弟子探得此事後,贈予芮三高五十兩紋銀,囑咐他速速遠走高飛,莫要再迴京城。芮三高自然心知肚明,當夜便離了京城。
然在追查此事之際,山莊弟子竟意外發現,那蕭公公身邊的小太監桂小滿,竟現身外城,前往一家專賣冥物的店鋪,名叫廣安堂。
當時,恰有山莊弟子於暗中搜尋芮三高,行至廣安堂前,見桂小滿身著便服,便心生留意。隻聽桂小滿言稱,家中老爺需紙錢人、紙馬、紙錢等物,欲焚燒於小姐之靈前。
誰料這小太監竟低聲說,他也需鎮魂符與五雷驅邪符各一張,隻因近日心神不寧,夜不能寐。
旁側假意購買冥紙的山莊弟子,耳力過人,聞此言語,暗自留意。
待小太監離去,此山莊弟子欲尾隨其後,卻察覺方才與小太監交談之夥計,舉止異常,與掌櫃言稱腹痛難忍,急奔茅廁而去。
那山莊弟子眼尖,瞥見一斑,便假意選購冥紙,踱步至廣安堂後門巷口,果見先前那夥計頭戴鬥笠,步履匆匆,向內城行去。
山莊弟子心中生疑,暗忖這夥計緣何前往內城?又憶起那桂小公公,何故舍近求遠,至外城購此冥物?
內城巷陌間,此類店鋪亦不乏見。弟子心中揣測,恐那桂小公公是有心至此廣安堂傳遞消息,而傳信之人,便是這夥計無疑了。
念及此,他速尋得附近另一名喬裝打扮的山莊弟子,暗中傳信,令其尾隨廣安堂夥計。
那夥計行至內城,也是踏入一家冥物專賣店,隨後返迴廣安堂。
不多時,隻見一老者自店鋪踱出,看似尋常顧客,手中提著大包冥錢、紙人紙馬,自外城宜北坊西便門而出,一路向西而去。
沿途之上,山莊弟子幾度更迭,緊咬不放,然跟至二十餘裏處,便不再前行,隻見那老者徑自向西北方向遁去。
旎嘯閱罷密報,踱步至桌前,蘇凝梅早已備好地圖,輕輕鋪展。
旎嘯目光如炬,聚焦於地圖上京城正西、西北、正北三處,隻是這片區域廣闊。
昨夜,於泰親率百名廠衛及大內高手,突入已成瓦礫之場的醉影居,雖鏖戰之下,傷亡頗重,然也非全無斬獲,最甚者,乃探得此股逆賊之名號——碧落守望殿。
此碧落守望殿,究竟為一秘密結社,亦或武林門派,亦或為海外番邦潛藏中原之勢力?眾人皆茫然無知。
自是,錦衣衛與東廠借此契機,於京城之內,大肆搜捕,凡有可疑之人,不問販夫走卒、江湖草莽、商賈巨賈、文臣武將,一概擒拿,稍有反抗,立時格殺勿論,尤以外邦人士為甚,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朝堂之上,本已派係紛爭,錯綜複雜,此番更借衛家、林尚儀之事,加之往昔京察之舊賬,東林、浙、楚、齊、宣五黨,相互攻訐,但聞風吹草動,片言隻語,皆成攻訐之利器,真乃疑神疑鬼,人心惶惶。
文臣武將間,複有向太子、福王者發難者,而錦衣衛與東廠,素為文臣所惡,此番更成眾矢之的,唾罵之聲不絕於耳。
二者之間,舊怨新仇交織,更於暗中搜羅對方之過失,尤其是潛藏的敵探。
京城之內,一片混亂,唯六扇門波及不大,然大當家高穀陽心中卻苦澀難言。
數次搜捕叛逆,六扇門皆置身事外,此番逆賊名號既出,高穀陽遍詢六扇門各地分舵,竟無人知曉碧落守望殿的來曆。
更令他酸楚的是,乃昨夜醉影居一戰,聖上竟遣於公公召旎嘯前往,而未令六扇門參與其事。
論及武林,京城乃六扇門總舵所在,高手如林,且六扇門為朝廷於江湖之耳目,代天巡狩,然聖上竟未念及六扇門,實乃令人唏噓不已。
忽地,高穀陽心念一動,暗道莫非皇上已洞悉六扇門與旎嘯因衛家之事心生嫌隙,加之六扇門與錦衣衛、東廠素有齟齬,彼此間多有不合,是以在一些緊要關頭,六扇門竟被廠衛與皇上悄然排除在外。
高穀陽悟透此節,心中明了,若要解開這重重猜疑與戒備,唯有尋旎嘯麵談。一想到旎嘯,他心中不禁又生幾分不快。
再說旎嘯,時至午後,忽接兩封密信。
一封乃千陽門在京潛伏弟子所報,言及數年前,壽寧公主府一女官打死兩名都人,宮女被打死之事,在宮中本是稀鬆平常,幾乎日日有之。
然千陽門弟子順藤摸瓜,從一支狼毫筆查起,發現與該筆同批次者,僅餘三支下落不明,其中一支恰與壽寧公主有關。
壽寧公主幼時與鄭貴妃同住,長大了自是不便,貴妃愛女心切,不願公主遠離翊坤宮。
萬曆皇帝便命太監於翊坤宮東側尋一殿以居公主,隻是當時未得空閑,又一下子騰挪不出,便暫居東六宮之後。
恰在那時,兩名都人無辜被公主身邊的女官打死,而後沉屍花園湖中。
公主自不會因兩名都人而嚴懲女官,然至萬曆三十四年,這名女官不知何故獲罪,被公主杖斃。
此事被宮中潛伏的山莊弟子探知,後又在宮中暗中打聽,得知那日打死兩都人之時,恰逢刮起大風,公主居所年久失修,門窗被風吹倒,屋內一片混亂。
公主大怒,又無處可去,見工部所派之人未至,便命女官於城中尋木匠前來修繕。
依此線索,化身為丐幫弟子的山莊弟子,查得當年那老木匠如今居於外城宣南坊。
更奇的是,這老木匠本住城外,由安定門往北不過幾裏,可自那次進宮為公主居所修繕後,竟搬入城中,且由北移至南,不再做木匠活計,反而賣起豆腐來。若非細細查訪,根本不知此木匠過往。
此木匠本姓祝,遷居南城外後,改名為芮三高,在鄰裏眼中,不過是個憨厚老實之人罷了。
那千陽門弟子假扮成錦衣衛之模樣,對那芮三高又是恐嚇,又是誘惑,終使其吐露真相。
那日,芮三高為公主偏殿修繕門窗之時,恰逢兩具宮女屍身橫陳,一陣狂風驟起,吹動宮女衣裳,他眼角餘光瞥見,那二都人腰腹之處,竟有綠紫之色印記,宛若數指之形,甚是觸目驚心,故而銘記於心。
又見一女官急匆匆而來,芮三高膽小如鼠,不敢多看,隻顧埋頭做事。
出宮之後,他愈發覺著此事蹊蹺,聯想到宮中往日種種傳言,心中更是生疑,於是更名改姓,從城北遷至城南,隱於市井百姓之中,連姓名都換了去。
千陽門弟子探得此事後,贈予芮三高五十兩紋銀,囑咐他速速遠走高飛,莫要再迴京城。芮三高自然心知肚明,當夜便離了京城。
然在追查此事之際,山莊弟子竟意外發現,那蕭公公身邊的小太監桂小滿,竟現身外城,前往一家專賣冥物的店鋪,名叫廣安堂。
當時,恰有山莊弟子於暗中搜尋芮三高,行至廣安堂前,見桂小滿身著便服,便心生留意。隻聽桂小滿言稱,家中老爺需紙錢人、紙馬、紙錢等物,欲焚燒於小姐之靈前。
誰料這小太監竟低聲說,他也需鎮魂符與五雷驅邪符各一張,隻因近日心神不寧,夜不能寐。
旁側假意購買冥紙的山莊弟子,耳力過人,聞此言語,暗自留意。
待小太監離去,此山莊弟子欲尾隨其後,卻察覺方才與小太監交談之夥計,舉止異常,與掌櫃言稱腹痛難忍,急奔茅廁而去。
那山莊弟子眼尖,瞥見一斑,便假意選購冥紙,踱步至廣安堂後門巷口,果見先前那夥計頭戴鬥笠,步履匆匆,向內城行去。
山莊弟子心中生疑,暗忖這夥計緣何前往內城?又憶起那桂小公公,何故舍近求遠,至外城購此冥物?
內城巷陌間,此類店鋪亦不乏見。弟子心中揣測,恐那桂小公公是有心至此廣安堂傳遞消息,而傳信之人,便是這夥計無疑了。
念及此,他速尋得附近另一名喬裝打扮的山莊弟子,暗中傳信,令其尾隨廣安堂夥計。
那夥計行至內城,也是踏入一家冥物專賣店,隨後返迴廣安堂。
不多時,隻見一老者自店鋪踱出,看似尋常顧客,手中提著大包冥錢、紙人紙馬,自外城宜北坊西便門而出,一路向西而去。
沿途之上,山莊弟子幾度更迭,緊咬不放,然跟至二十餘裏處,便不再前行,隻見那老者徑自向西北方向遁去。
旎嘯閱罷密報,踱步至桌前,蘇凝梅早已備好地圖,輕輕鋪展。
旎嘯目光如炬,聚焦於地圖上京城正西、西北、正北三處,隻是這片區域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