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蘇凝梅之話,旎嘯微微頷首,“正是如此。再者,我在想,若蕭公公身邊的桂小滿也是碧落守望殿之人,我等便可借其之手驗證一事——碧落守望殿的巢穴是否真在西北,以證我們推測無誤。”
“如何驗證?”子音問道,隨即又似有所悟,直說道:“少爺是想借那女官之名,故意將此消息透露給桂小公公?此人定會報信,我等便可依其所接觸之人,驗證我們的猜測,斷定敵人巢穴確在西北一帶。”
言罷,子音麵露難色,問道:“可那女官已死,又不知葬身何處,如何利用?”
旎嘯聽罷,不禁笑道:“那被殺的宮女,宮中潛伏的弟子已打聽清楚,當時二女被殺後,便被那女官匆匆裹了,綁上大石,沉入花園湖中。”
三侍女聽罷,皆是驚訝又帶幾分邪惡喪氣之色。
妙琴更是問道:“少爺莫非要入宮中的湖水裏撈取屍體?”
旎嘯緩緩點頭,神色淡然:“確有此意,且欲借此驗證。若我等所料不差,便可早作準備,麵對碧落守望殿這等強敵,我們便多一分勝算。”
在皇宮之中,兩宮牆間一條狹窄之道上,有幾位宮女身著襦裙,上紅下藍,頭戴黑色狄髻,手中各捧一盒,正低頭默默行走,步履輕盈,宛如蓮花綻放。
對麵數丈開外,蕭誌正緩緩而來,步伐不急不緩。
將至那幾名宮女麵前時,忽聞身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蕭誌側耳一聽,便知是那尚宮局的司徒尚宮,司徒蘭靜。
然蕭誌並未讓路,隻是以冷漠之眼相待。
司徒蘭靜,年近四十,容顏姣好,隻是宮中歲月磨礪,使其麵上威嚴十足。她身後跟隨著五六位宮女,行色匆匆,不知欲往何處。
及至此處,見是蕭公公,司徒蘭靜也不敢造次,知曉這位公公背後乃是太後撐腰,遂輕點其首,從蕭公公一側疾步而過。
對麵那幾位捧盒的宮女,見司徒蘭靜前來,皆是心生畏懼,慌忙閃避一旁,低頭彎腰,不敢直視這位女官。
尤其是那最後一名宮女,閃避之時,不慎踩到石塊,腳下一歪,輕聲驚唿,引得司徒蘭靜怒目而視,隨後便匆匆離去。
那崴腳的宮女,手中捧著盒子,彎腰低頭,渾身顫抖不已。
其同伴皆不敢轉身相扶,又見司徒蘭靜那兇神惡煞之態,嚇得紛紛逃離,隻剩下這名宮女獨自留在原地。
蕭公公對此並未理會,宮中之事,便是如此。
然而,當他從那宮女身旁經過時,忽有一紙團疾速飛來,蕭公公神色一變,身手敏捷地將紙團接住。
他暗中前後張望,隻見這夾道兩頭,除了自己與那離去的宮女外,再無他人。於是,他迅速展開紙團,隻見其上寫道:“獨往清心廬”。
蕭誌掃了一眼,便以內力直接將紙團震碎,隨後邊走邊將紙屑撒落於夾道石板的縫隙之中,不留痕跡。
那離去的宮女,實則是梅花山莊弟子,名叫慕容連雪。十五歲那年,她便被關傲悄然送入宮中,潛伏至今,已有數載。
此時,她藏於一處隱蔽之地,望見蕭公公之舉,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隨後,她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去追趕那已不見蹤影的幾名宮女。
清心廬,乃京城之中一座尋常戲樓,規模適中,坐落於外城,故而觀戲者多為平民百姓、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之輩,偶有顯貴之士蒞臨其間。
此戲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環繞大半圈,正對戲台,多設雅座,憑窗而坐,可一邊品茶飲酒,一邊觀賞戲曲,若腹中饑餓,更有點心瓜果以供享用。
蕭誌初至清心廬,他鬢發微霜,頭戴一頂鑲嵌玉飾之黑方巾,身著道袍,腰間束以青色絲帶,其上懸掛玉佩一枚,觀之儼然一位富紳模樣。
他暗中環視四周,但見戲樓之內人來人往,卻並未尋見所約之人。
步入戲樓,隻見大廳寬敞明亮,四周雕梁畫棟,美輪美奐,中央一方舞台,台下觀眾熙熙攘攘,歡聲笑語不絕於耳,空氣中茶香果香交織。
蕭誌不禁微微蹙眉,心中暗道:至今未知對方何人,約我至此又有何圖謀?然對方既令我孤身赴約,此事必然非同小可,且需瞞過眾人耳目。
他步入戲樓之時,瞥見一旁木牆上懸掛著戲目與戲子的名牌,下一場戲便是《牡丹亭》。
這時,一夥計迎上前來,彎腰點頭,畢恭畢敬說道:“老爺,您是欲於樓下尋座,還是上二樓閣兒?樓上尚有幾處絕佳位置。”
蕭誌聞言一愣,心中暗驚:時至此刻,對方仍未現身。但他旋即鎮定心神,索性要了一處閣兒。
在閣兒內,他端坐如鬆,神色淡然,似乎對來此之目的毫不掛懷,也不焦急尋覓所約之人,而是全神貫注地欣賞起戲曲來。
不多時,茶博士奉上香氣撲鼻的龍井茶,隨即退出雅座,並細心將房門掩好。
蕭誌內功深厚,側耳細聽,閣兒外走廊之上並無偷聽之人,而鄰近兩閣兒雖有人聲,卻也不過是閑聊即將開場的戲曲罷了。
過了一會兒,一陣歡唿之聲響起。
但見戲台之上,一花旦身著一襲華麗絲綢戲服,其上繡著精美絕倫的牡丹花紋,色彩斑斕,耀眼奪目;頭戴金釵玉簪,耳垂之上搖曳著珍珠耳環,更顯嫵媚之態,動人心魄。
另一小生則身著一件淡雅長衫,腰間束以絲帶,手中輕搖折扇,舉手投足間盡顯文人雅士之風度。
《牡丹亭》之戲,蕭誌雖已觀之多次,書也讀之再三,然每次觀之,皆令其感慨萬千,淚濕衣襟。那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情事,不禁令其憶起往昔種種。
正當他沉浸於迴憶之中,忽覺側麵椅上多了一人。
蕭誌大驚,險些起身,雙目緊盯來人,暗運內功於雙掌,欲隨時出手,然觀對方並無敵意,便強按下心頭驚疑。
來人一身商賈打扮,年約四五十歲,對他微微一笑,擺手示意稍安勿躁。隨後,此人倒了一杯茶,以指沾茶水,在桌上寫下一個“旎”字。
蕭誌見狀,心中一驚,難以置信。
原來,這商賈竟是旎嘯所扮。
此時見蕭公公麵露疑色,旎嘯便以傳音入密之術,提及雞鳴山永寧寺及公公義女之事。
至此,蕭誌方對眼前之人深信不疑,因對方所言,唯有上次唐突造訪千陽門,與旎嘯一番密談之事,此等機密,唯有二人知曉。
“如何驗證?”子音問道,隨即又似有所悟,直說道:“少爺是想借那女官之名,故意將此消息透露給桂小公公?此人定會報信,我等便可依其所接觸之人,驗證我們的猜測,斷定敵人巢穴確在西北一帶。”
言罷,子音麵露難色,問道:“可那女官已死,又不知葬身何處,如何利用?”
旎嘯聽罷,不禁笑道:“那被殺的宮女,宮中潛伏的弟子已打聽清楚,當時二女被殺後,便被那女官匆匆裹了,綁上大石,沉入花園湖中。”
三侍女聽罷,皆是驚訝又帶幾分邪惡喪氣之色。
妙琴更是問道:“少爺莫非要入宮中的湖水裏撈取屍體?”
旎嘯緩緩點頭,神色淡然:“確有此意,且欲借此驗證。若我等所料不差,便可早作準備,麵對碧落守望殿這等強敵,我們便多一分勝算。”
在皇宮之中,兩宮牆間一條狹窄之道上,有幾位宮女身著襦裙,上紅下藍,頭戴黑色狄髻,手中各捧一盒,正低頭默默行走,步履輕盈,宛如蓮花綻放。
對麵數丈開外,蕭誌正緩緩而來,步伐不急不緩。
將至那幾名宮女麵前時,忽聞身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蕭誌側耳一聽,便知是那尚宮局的司徒尚宮,司徒蘭靜。
然蕭誌並未讓路,隻是以冷漠之眼相待。
司徒蘭靜,年近四十,容顏姣好,隻是宮中歲月磨礪,使其麵上威嚴十足。她身後跟隨著五六位宮女,行色匆匆,不知欲往何處。
及至此處,見是蕭公公,司徒蘭靜也不敢造次,知曉這位公公背後乃是太後撐腰,遂輕點其首,從蕭公公一側疾步而過。
對麵那幾位捧盒的宮女,見司徒蘭靜前來,皆是心生畏懼,慌忙閃避一旁,低頭彎腰,不敢直視這位女官。
尤其是那最後一名宮女,閃避之時,不慎踩到石塊,腳下一歪,輕聲驚唿,引得司徒蘭靜怒目而視,隨後便匆匆離去。
那崴腳的宮女,手中捧著盒子,彎腰低頭,渾身顫抖不已。
其同伴皆不敢轉身相扶,又見司徒蘭靜那兇神惡煞之態,嚇得紛紛逃離,隻剩下這名宮女獨自留在原地。
蕭公公對此並未理會,宮中之事,便是如此。
然而,當他從那宮女身旁經過時,忽有一紙團疾速飛來,蕭公公神色一變,身手敏捷地將紙團接住。
他暗中前後張望,隻見這夾道兩頭,除了自己與那離去的宮女外,再無他人。於是,他迅速展開紙團,隻見其上寫道:“獨往清心廬”。
蕭誌掃了一眼,便以內力直接將紙團震碎,隨後邊走邊將紙屑撒落於夾道石板的縫隙之中,不留痕跡。
那離去的宮女,實則是梅花山莊弟子,名叫慕容連雪。十五歲那年,她便被關傲悄然送入宮中,潛伏至今,已有數載。
此時,她藏於一處隱蔽之地,望見蕭公公之舉,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隨後,她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去追趕那已不見蹤影的幾名宮女。
清心廬,乃京城之中一座尋常戲樓,規模適中,坐落於外城,故而觀戲者多為平民百姓、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之輩,偶有顯貴之士蒞臨其間。
此戲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環繞大半圈,正對戲台,多設雅座,憑窗而坐,可一邊品茶飲酒,一邊觀賞戲曲,若腹中饑餓,更有點心瓜果以供享用。
蕭誌初至清心廬,他鬢發微霜,頭戴一頂鑲嵌玉飾之黑方巾,身著道袍,腰間束以青色絲帶,其上懸掛玉佩一枚,觀之儼然一位富紳模樣。
他暗中環視四周,但見戲樓之內人來人往,卻並未尋見所約之人。
步入戲樓,隻見大廳寬敞明亮,四周雕梁畫棟,美輪美奐,中央一方舞台,台下觀眾熙熙攘攘,歡聲笑語不絕於耳,空氣中茶香果香交織。
蕭誌不禁微微蹙眉,心中暗道:至今未知對方何人,約我至此又有何圖謀?然對方既令我孤身赴約,此事必然非同小可,且需瞞過眾人耳目。
他步入戲樓之時,瞥見一旁木牆上懸掛著戲目與戲子的名牌,下一場戲便是《牡丹亭》。
這時,一夥計迎上前來,彎腰點頭,畢恭畢敬說道:“老爺,您是欲於樓下尋座,還是上二樓閣兒?樓上尚有幾處絕佳位置。”
蕭誌聞言一愣,心中暗驚:時至此刻,對方仍未現身。但他旋即鎮定心神,索性要了一處閣兒。
在閣兒內,他端坐如鬆,神色淡然,似乎對來此之目的毫不掛懷,也不焦急尋覓所約之人,而是全神貫注地欣賞起戲曲來。
不多時,茶博士奉上香氣撲鼻的龍井茶,隨即退出雅座,並細心將房門掩好。
蕭誌內功深厚,側耳細聽,閣兒外走廊之上並無偷聽之人,而鄰近兩閣兒雖有人聲,卻也不過是閑聊即將開場的戲曲罷了。
過了一會兒,一陣歡唿之聲響起。
但見戲台之上,一花旦身著一襲華麗絲綢戲服,其上繡著精美絕倫的牡丹花紋,色彩斑斕,耀眼奪目;頭戴金釵玉簪,耳垂之上搖曳著珍珠耳環,更顯嫵媚之態,動人心魄。
另一小生則身著一件淡雅長衫,腰間束以絲帶,手中輕搖折扇,舉手投足間盡顯文人雅士之風度。
《牡丹亭》之戲,蕭誌雖已觀之多次,書也讀之再三,然每次觀之,皆令其感慨萬千,淚濕衣襟。那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情事,不禁令其憶起往昔種種。
正當他沉浸於迴憶之中,忽覺側麵椅上多了一人。
蕭誌大驚,險些起身,雙目緊盯來人,暗運內功於雙掌,欲隨時出手,然觀對方並無敵意,便強按下心頭驚疑。
來人一身商賈打扮,年約四五十歲,對他微微一笑,擺手示意稍安勿躁。隨後,此人倒了一杯茶,以指沾茶水,在桌上寫下一個“旎”字。
蕭誌見狀,心中一驚,難以置信。
原來,這商賈竟是旎嘯所扮。
此時見蕭公公麵露疑色,旎嘯便以傳音入密之術,提及雞鳴山永寧寺及公公義女之事。
至此,蕭誌方對眼前之人深信不疑,因對方所言,唯有上次唐突造訪千陽門,與旎嘯一番密談之事,此等機密,唯有二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