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慶舉杯欲飲,然目睹旎嘯與沈飛親密之態,心中莫名煩躁,杯中之酒,也覺索然無味。
而沈飛與旎嘯一番寒暄後,笑道:“我未至京師之時,已聞公子此番立下大功,誅殺韃子高手近千,更兼拔除其潛藏京師之毒瘤,實乃大快人心,令人欽佩不已。
“我迴來後,聽上司幾位大人私下議論,隻可惜公子謙遜,不願邀功,否則,我現在也需得尊稱公子一聲大人了。”
聞聽此言,旎嘯朗聲一笑,“沈兄與我相交非淺,當知我性情。此番沈兄歸來,可是奉了家中大人之命?”
沈飛眼神微閃,暗暗留意四周動靜,深知此地暗探遍布,他與旎嘯的一言一行皆在他人監視之下。
他壓低聲音,緩緩說道:“公子昔日讓我離京,實是為我解圍,使我免於大人與公子之間的夾縫之苦。特別是於泰領廠衛高手前往通州一事,更是讓家中幾位大人惱怒不已。
“想我大明自洪武太祖開國以來,錦衣衛乃聖上親軍,何曾想過會淪為東廠的附庸?想當年,陸柄陸指揮使一舉擺脫東廠束縛,那等氣概和睿智,何等壯哉!
“須知,我錦衣衛本直屬聖上,即便東廠權勢日盛,也不過是兩個不同的衙門罷了。
“我錦衣衛十萬之眾,豈會甘心受那些閹黨擺布?隻可惜,自陸大人死後,錦衣衛又複歸舊狀,隻得聽命於那幾位公公。”
旎嘯見說,麵色微微一怔,旋即又是一笑。
他深知錦衣衛與東廠的糾葛已曆上百年,其矛盾根深蒂固,難以化解。錦衣衛欲尋盟友以抗東廠,重振陸柄之威,不再受那幾位太監的驅使。
然而,朝中文臣武將,皆因錦衣衛之名聲不佳而不願結盟;至於武林門派,不過是一群草莽之輩,真正有實力助錦衣衛者寥寥無幾,唯有六扇門、江西龍虎山張天師、武林盟主等寥寥數家。
而今,這數家之中,又添上了旎嘯他。
旎嘯聞沈飛言外之意,心中暗道:我不過一介布衣,豈敢涉足錦衣衛與東廠的紛爭?
此時,蘇凝梅見旎嘯麵露難色,心中已然明了幾分,便笑向沈飛說道:“沈千戶,聞你素好戲曲,我家少爺也是愛曲之人,隻可惜自二月入京以來,瑣事纏身,無暇顧及。不知沈千戶可否擇日,邀我家少爺共賞戲曲?”
沈飛聽罷,心中已然透亮,知曉旎嘯不願卷入是非之中,便拱手笑道:“蘇姑娘既有此雅興,沈某豈敢不從?”
言罷,他又轉向旎嘯,“沈某他日必當設宴,邀公子共赴戲園一遊,還望公子撥冗蒞臨,並攜百裏姑娘及駱小姐同行。”
“難道我等便不在邀請之列嗎?”解子音笑問道,言語間帶著幾分俏皮。
沈飛故作一愣,隨即大笑:“自是都要請的,一個不落。”
眾人聽罷,皆是一陣歡笑,將方才那絲尷尬化作無形,隨風而去。
過了幾天,沈飛果然遣人送帖前來,誠邀旎嘯及百裏雲歌、駱風雁與解子音等三侍女,共赴風吟社,賞曲觀劇。
旎嘯自是不會推辭,一行六人,自千陽門而出,行至金城坊。
風吟社所在,不過距千陽門數街之遙。
沈飛攜家中一忠誠老仆,早在戲園門口恭候多時。一番寒暄之後,便引眾人登樓,至一間寬敞雅致的閣中。此閣臨窗,正對戲台,視野極佳。
閣內已有二俏麗侍女侍立,旎嘯細觀,料此二女應是沈飛自家中帶來,心中便已猜到,沈飛或有要事相商。
不久,佳肴滿桌,美酒瓜果,一應俱全。
沈飛與眾人輪番舉杯,酒過數巡,他向那老仆使了個眼色。
老仆心領神會,悄然走至門口,把守起來。
此時,沈飛又望向旎嘯,旎嘯心知有異,遂凝神靜聽。
片刻之後,旎嘯低聲說道:“沈兄有事可直說,隔牆無耳。”
沈飛見說,微微頷首,卻又似欲言又止,神色頗為躊躇。
旎嘯見狀,心中愈發好奇,直言問道:“沈兄究竟有何事?”
沈飛壓低聲音,“此事乃沈某從幾位大人處偶得,並非上峰之意。”
“哦?”旎嘯聽得,心中一驚,略作思量後說道:“願聞其詳。”
沈飛低聲說道:“我聞幾位大人私下議論,道是近日京城恐有大事發生。”
旎嘯見說,神色不禁為之一變。
沈飛繼續說道:“我也不知幾位大人從何處得知此消息,隻聞有不少江湖高手,喬裝打扮,潛入京城,或扮作南北商人,或裝作進京士子文人。
“然幾位大人細查之下,竟發現這些人中,不僅有武林門派的高手,更有北虜、番僧,乃至女真族的高手。”
旎嘯聽罷,心中頓時明了。
錦衣衛幾位大人不想沈飛告知於他,實則是想他助錦衣衛對抗東廠。即便不能相助,也需在雙方之間保持中立。
當然,錦衣衛幾位大人深知他與沈飛的交情,遠勝於東廠的於泰和韓文慶。
對於錦衣衛幾位大人之此舉,旎嘯並未心生憤懣。
但他轉念一想,錦衣衛雖人多勢眾,密探遍布天下,號稱十萬之眾,消息靈通。
然東廠的密探也不容小覷。若東廠已知此事,為何於泰、韓文慶二人未曾前來相告?
再者,六扇門雖為朝廷機構,卻以武林門派現於江湖。
按理說,也能探得些許風聲。然六扇門大當家高穀陽也未遣人前來告知。
至此,旎嘯方悟,無論是錦衣衛,還是東廠,乃至六扇門,皆對他心存戒備,更隱有敵意。
離了風吟社戲園,旎嘯引眾女歸來,隨即吩咐關傲,令其遣千陽門在京潛伏的密探,傾盡全力,務必探得些許風聲。
果不其然,經一日一夜,終覓得些微線索。且關傲還對旎嘯言,覺京城之中,似有一絲不一樣的味道彌漫。
旎嘯聞此,心中疑慮更重。
他想起衛軒一家遭難之時,白蓮教仿佛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而那碧落守望殿,自通州與快活林之事後,亦是如人間蒸發般,再無蹤跡。
旎嘯深知,此二股勢力,已然深潛於京城之中,隻是難以查探其真實麵目。
及至第三日,旎嘯攜百裏雲歌、駱風雁及三侍女,漫步於街市之上。
此時正值午時,隻見大街小巷,人聲鼎沸,行人絡繹不絕,猶如潮水湧動,不絕於眼。
販夫走卒、文人墨客、富商巨賈、平民百姓,各色人等,穿梭其間,好不熱鬧。
集市之中,貨攤密布,綾羅綢緞、古玩字畫、珍饈佳肴、奇珍異寶,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
叫賣之聲、討價還價之聲、孩童嬉笑之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街頭藝人耍著雜技,身手矯健,引來眾人喝彩;說書先生口若懸河,講述著精彩絕倫的評話,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圍觀,聽得如癡如醉。
茶樓酒肆之內,更是座無虛席,人們品茗飲酒,談天說地,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又聞本月初三,乃韋馱菩薩聖誕之日,雖已過數日,但香客依舊前往廟宇進香祈福,絡繹不絕。
而沈飛與旎嘯一番寒暄後,笑道:“我未至京師之時,已聞公子此番立下大功,誅殺韃子高手近千,更兼拔除其潛藏京師之毒瘤,實乃大快人心,令人欽佩不已。
“我迴來後,聽上司幾位大人私下議論,隻可惜公子謙遜,不願邀功,否則,我現在也需得尊稱公子一聲大人了。”
聞聽此言,旎嘯朗聲一笑,“沈兄與我相交非淺,當知我性情。此番沈兄歸來,可是奉了家中大人之命?”
沈飛眼神微閃,暗暗留意四周動靜,深知此地暗探遍布,他與旎嘯的一言一行皆在他人監視之下。
他壓低聲音,緩緩說道:“公子昔日讓我離京,實是為我解圍,使我免於大人與公子之間的夾縫之苦。特別是於泰領廠衛高手前往通州一事,更是讓家中幾位大人惱怒不已。
“想我大明自洪武太祖開國以來,錦衣衛乃聖上親軍,何曾想過會淪為東廠的附庸?想當年,陸柄陸指揮使一舉擺脫東廠束縛,那等氣概和睿智,何等壯哉!
“須知,我錦衣衛本直屬聖上,即便東廠權勢日盛,也不過是兩個不同的衙門罷了。
“我錦衣衛十萬之眾,豈會甘心受那些閹黨擺布?隻可惜,自陸大人死後,錦衣衛又複歸舊狀,隻得聽命於那幾位公公。”
旎嘯見說,麵色微微一怔,旋即又是一笑。
他深知錦衣衛與東廠的糾葛已曆上百年,其矛盾根深蒂固,難以化解。錦衣衛欲尋盟友以抗東廠,重振陸柄之威,不再受那幾位太監的驅使。
然而,朝中文臣武將,皆因錦衣衛之名聲不佳而不願結盟;至於武林門派,不過是一群草莽之輩,真正有實力助錦衣衛者寥寥無幾,唯有六扇門、江西龍虎山張天師、武林盟主等寥寥數家。
而今,這數家之中,又添上了旎嘯他。
旎嘯聞沈飛言外之意,心中暗道:我不過一介布衣,豈敢涉足錦衣衛與東廠的紛爭?
此時,蘇凝梅見旎嘯麵露難色,心中已然明了幾分,便笑向沈飛說道:“沈千戶,聞你素好戲曲,我家少爺也是愛曲之人,隻可惜自二月入京以來,瑣事纏身,無暇顧及。不知沈千戶可否擇日,邀我家少爺共賞戲曲?”
沈飛聽罷,心中已然透亮,知曉旎嘯不願卷入是非之中,便拱手笑道:“蘇姑娘既有此雅興,沈某豈敢不從?”
言罷,他又轉向旎嘯,“沈某他日必當設宴,邀公子共赴戲園一遊,還望公子撥冗蒞臨,並攜百裏姑娘及駱小姐同行。”
“難道我等便不在邀請之列嗎?”解子音笑問道,言語間帶著幾分俏皮。
沈飛故作一愣,隨即大笑:“自是都要請的,一個不落。”
眾人聽罷,皆是一陣歡笑,將方才那絲尷尬化作無形,隨風而去。
過了幾天,沈飛果然遣人送帖前來,誠邀旎嘯及百裏雲歌、駱風雁與解子音等三侍女,共赴風吟社,賞曲觀劇。
旎嘯自是不會推辭,一行六人,自千陽門而出,行至金城坊。
風吟社所在,不過距千陽門數街之遙。
沈飛攜家中一忠誠老仆,早在戲園門口恭候多時。一番寒暄之後,便引眾人登樓,至一間寬敞雅致的閣中。此閣臨窗,正對戲台,視野極佳。
閣內已有二俏麗侍女侍立,旎嘯細觀,料此二女應是沈飛自家中帶來,心中便已猜到,沈飛或有要事相商。
不久,佳肴滿桌,美酒瓜果,一應俱全。
沈飛與眾人輪番舉杯,酒過數巡,他向那老仆使了個眼色。
老仆心領神會,悄然走至門口,把守起來。
此時,沈飛又望向旎嘯,旎嘯心知有異,遂凝神靜聽。
片刻之後,旎嘯低聲說道:“沈兄有事可直說,隔牆無耳。”
沈飛見說,微微頷首,卻又似欲言又止,神色頗為躊躇。
旎嘯見狀,心中愈發好奇,直言問道:“沈兄究竟有何事?”
沈飛壓低聲音,“此事乃沈某從幾位大人處偶得,並非上峰之意。”
“哦?”旎嘯聽得,心中一驚,略作思量後說道:“願聞其詳。”
沈飛低聲說道:“我聞幾位大人私下議論,道是近日京城恐有大事發生。”
旎嘯見說,神色不禁為之一變。
沈飛繼續說道:“我也不知幾位大人從何處得知此消息,隻聞有不少江湖高手,喬裝打扮,潛入京城,或扮作南北商人,或裝作進京士子文人。
“然幾位大人細查之下,竟發現這些人中,不僅有武林門派的高手,更有北虜、番僧,乃至女真族的高手。”
旎嘯聽罷,心中頓時明了。
錦衣衛幾位大人不想沈飛告知於他,實則是想他助錦衣衛對抗東廠。即便不能相助,也需在雙方之間保持中立。
當然,錦衣衛幾位大人深知他與沈飛的交情,遠勝於東廠的於泰和韓文慶。
對於錦衣衛幾位大人之此舉,旎嘯並未心生憤懣。
但他轉念一想,錦衣衛雖人多勢眾,密探遍布天下,號稱十萬之眾,消息靈通。
然東廠的密探也不容小覷。若東廠已知此事,為何於泰、韓文慶二人未曾前來相告?
再者,六扇門雖為朝廷機構,卻以武林門派現於江湖。
按理說,也能探得些許風聲。然六扇門大當家高穀陽也未遣人前來告知。
至此,旎嘯方悟,無論是錦衣衛,還是東廠,乃至六扇門,皆對他心存戒備,更隱有敵意。
離了風吟社戲園,旎嘯引眾女歸來,隨即吩咐關傲,令其遣千陽門在京潛伏的密探,傾盡全力,務必探得些許風聲。
果不其然,經一日一夜,終覓得些微線索。且關傲還對旎嘯言,覺京城之中,似有一絲不一樣的味道彌漫。
旎嘯聞此,心中疑慮更重。
他想起衛軒一家遭難之時,白蓮教仿佛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而那碧落守望殿,自通州與快活林之事後,亦是如人間蒸發般,再無蹤跡。
旎嘯深知,此二股勢力,已然深潛於京城之中,隻是難以查探其真實麵目。
及至第三日,旎嘯攜百裏雲歌、駱風雁及三侍女,漫步於街市之上。
此時正值午時,隻見大街小巷,人聲鼎沸,行人絡繹不絕,猶如潮水湧動,不絕於眼。
販夫走卒、文人墨客、富商巨賈、平民百姓,各色人等,穿梭其間,好不熱鬧。
集市之中,貨攤密布,綾羅綢緞、古玩字畫、珍饈佳肴、奇珍異寶,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
叫賣之聲、討價還價之聲、孩童嬉笑之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街頭藝人耍著雜技,身手矯健,引來眾人喝彩;說書先生口若懸河,講述著精彩絕倫的評話,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圍觀,聽得如癡如醉。
茶樓酒肆之內,更是座無虛席,人們品茗飲酒,談天說地,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又聞本月初三,乃韋馱菩薩聖誕之日,雖已過數日,但香客依舊前往廟宇進香祈福,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