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嘯正欲開口詢問,忽聞車頂有異響,似有人落下。
他當即施展極升震陰指,指力穿透車頂木板,隻見車上兩名刺客,正是之前險些取了駱風雁性命的那二人。
二人覺察腳底似有異物穿破,連忙一掌拍向車頂,借著掌風反震之力,身形騰空而起。
旎嘯聽得聲響,身形一閃,自車窗中鑽出,手用力一撐,腳輕點車頂,身形已然躍上車頂之上。
他抬頭一望,隻見一名殺手身體倒立,長劍高舉,直刺而來。
旎嘯揮掌而出,施展折梅手,瞬間奪下對方長劍。
他隨即左手一拳揮出,拳風凜冽,將另一名正欲揮劍相刺的殺手震退。
緊接著,旎嘯將手中長劍一拋,長劍在空中旋轉如風,眨眼間便取了從後方飛來的兩名殺手性命。
然而,那被奪長劍的殺手卻再次揮掌拍向旎嘯。
旎嘯冷哼一聲,舉掌相迎。
兩掌相交,發出沉悶之聲,那刺客悶哼一聲,顯然不敵,借著掌力落於屋頂之上。
而在兩掌相擊之際,旎嘯察覺對方掌力中似有一股熟悉之感。
落於屋頂的殺手兩眼閃過一絲怒色,卻也明白自己難以勝過旎嘯。
他長喝一聲,與先前那殺手一同飛身而走,全然不顧正在與錦衣衛和大內高手激戰的同伴,消失在一陣煙霧之中。
馬車如飛,向東疾馳,越過太液湖,直至順皇城之牆,再往東行,由北安門而入。
守門的錦衣衛與禁軍一見馬車,自是識得,當即拔刀舉槍,一部分圍護馬車,另一部分則衝向追來的蒙麵殺手,殺聲震天。
馬車行至內官監、司禮監前,萬曆皇帝喝令停車。
旎嘯見皇帝目光焦急,緊盯著臉色慘白、汗珠滿額的鄭貴妃,心中已然明了皇帝之意,乃欲先救貴妃。
於是,他向皇帝微微點頭,皇帝便喝令眾人嚴守四周,膽敢靠近者,格殺勿論。
此刻,馬車停駐,周圍之人似有所悟,皆不敢喧嘩,提劍舉刀,背靠馬車,目光如炬,緊盯四周,生怕再有刺客衝出,影響馬車內之人。若施救之時受到幹擾,那受傷之人隻怕兇多吉少了。
眾人轉身之際,韓文慶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卻又瞬間恢複如初,似是放棄了心中所想之念。
此時,馬車內,旎嘯又點了貴妃幾處穴道,取來落於馬車中的一把匕首。
此匕首華貴非凡,想必是皇帝隨身攜帶之物,以備不時之需。
見皇帝並未阻止,反而微微頷首,旎嘯便對鄭貴妃輕聲道:“娘娘,得罪了。”
言罷,他匕首輕劃,貴妃衣衫裂開,露出手臂上又黑又腫的傷口,觸目驚心。
旎嘯毫不遲疑,匕首劃破貴妃玉臂之傷,雙指隨即運力,宛如吸虹,將貴妃體內之毒緩緩吸至傷口之處。
繼而,他掌力一吐,隻見一團黑漬腥臭之物,被其憑空吸出,棄於一旁。
萬曆皇帝目睹此景,驚異萬分,從未見過如此神奇之救人除毒之法。再觀貴妃手臂傷口,血色已複紅潤,心知體內之毒已盡除。
他望著眼前這位年輕人,心中疑惑叢生,此人不僅武藝超群,醫術也是高超非凡,究竟是何人?
旎嘯探得貴妃脈象平穩,確認其體內毒素已清,便放下貴妃之手,拱手向皇帝稟報道:“陛下,娘娘已無大礙。”
言罷,他欲轉身離去,不料皇帝開口挽留:“隨朕迴宮。”
旎嘯聞言,略作思索,終是點頭應允。
剛下馬車,忽見數十道身影自天而降,皆是高手模樣。
不知為何,眾大內高手中有二人身形一閃,已到旎嘯麵前,拳掌齊出,直取旎嘯周身要害。
旎嘯身形靈動,閃避自如,麵對二人攻勢,毫無懼色。
三人瞬間交戰,身影交錯,拳掌之聲,不絕於耳,一時之間,竟難辨敵我。
十餘招過後,旎嘯忽使出一式“九霄龍吟”,緊接著又是一招“偷星望月”,巧妙卸去對方二人之力。
而後,他運起七成真氣於雙掌,猛然間左右先後擊出,施展出陰陽掌。
就在那一瞬,對方二人的掌力竟莫名交換,反攻彼此。
那兩大內高手隻覺掌心一陣痛麻,一股巨力襲來,令他們不由自主地蹬蹬後退數步。腳下石板隨其退勢,哢嚓哢嚓碎裂開來。
二人雖未受傷,但敗局已定。
此刻,他們心中湧起幾絲熟悉之感,對視一眼,恍然發現,適才所接之掌,竟是源自對方之手,皆是驚愕不已。
正當此時,又一道身影如電閃來,正是侍衛首領方長風。
他一聲怒喝:“好個陰陽掌,看招!”
話音未落,他已向旎嘯攻出兩式,左掌右爪,真氣澎湃,赫赫風聲中,風塵碎石四散飛濺。
旎嘯此刻已是怒火中燒,雙目圓睜,施展飛花星天掌法,與方長風戰得難解難分。
不多時,萬曆皇帝從容自馬車中步出。
其實,他早已知曉外麵情形,隻是頗為意外。
他原以為救他與貴妃之人,乃是大內侍衛或廠衛高手所扮,然掀起車窗布簾一望,才發現此人竟與廠衛、大內高手素不相識。
至此,他隱約猜到,這年輕男子隻怕便是旎嘯了。
但他眉宇間又生疑惑,想到自己與鄭貴妃微服外出,知情者寥寥無幾,皆是宮中當值的廠衛高手與大內侍衛。
諸多太監宮女皆不知情,文臣武將更是無從得知。何以旎嘯恰好在保安寺附近,又恰好救了自己與貴妃?
他不僅對旎嘯心生疑慮,更是對廠衛與大內高手產生了懷疑。
旎嘯與方長風對掌一擊,身形微晃,退卻數步,顯是內力稍遜一籌。
此時,皇帝威嚴之聲驟起:“夠了!”
皇帝麵色一沉,目光掃視眾人。
那淩厲的眼神,令在場眾人不由自主地單膝跪地,齊聲唿道:“驚恐聖上與貴妃受驚,臣等罪該萬死!”
唯獨旎嘯,略顯尷尬地立於原地。
皇帝見狀,對他微微點頭,以示寬慰,隨即對身旁侍衛厲聲道:“迴宮!”
言罷,皇帝又向旎嘯使了個眼色,示意其隨馬車一同入宮。
旎嘯深知,此時絕不能輕易離去。
外間行刺之事尚未水落石出,他若貿然離開,諸多事宜難以交代。
更何況,他此番救駕,正是時候讓皇帝知曉他與梅花山莊之事。
憶起數年前,於山莊之中,他無意間竊聽三老密談。
言及正德皇帝與隆慶皇帝之死,皆疑雲重重,加之玄武與青龍久未歸返,白虎、麒麟、朱雀又各有異狀,三老皆感大明江山風雨飄搖。
旎嘯聽罷,心生憂慮,悄然離開梅花山莊。
不料途中狂風大作,風沙蔽日,他竟迷失方向,誤從西南出口而出,恰遇駱風雁與老嫗遭人追殺,從此卷入駱家一事。
再者,數日前,百裏雲歌曾私下與旎嘯言及,若他再為朝廷建功立業,且有機緣,定要為駱家平反昭雪,洗去駱風雁的罪身。
否則,駱風雁不敢以罪身嫁入梅花山莊,恐為山莊招來災禍。
他當即施展極升震陰指,指力穿透車頂木板,隻見車上兩名刺客,正是之前險些取了駱風雁性命的那二人。
二人覺察腳底似有異物穿破,連忙一掌拍向車頂,借著掌風反震之力,身形騰空而起。
旎嘯聽得聲響,身形一閃,自車窗中鑽出,手用力一撐,腳輕點車頂,身形已然躍上車頂之上。
他抬頭一望,隻見一名殺手身體倒立,長劍高舉,直刺而來。
旎嘯揮掌而出,施展折梅手,瞬間奪下對方長劍。
他隨即左手一拳揮出,拳風凜冽,將另一名正欲揮劍相刺的殺手震退。
緊接著,旎嘯將手中長劍一拋,長劍在空中旋轉如風,眨眼間便取了從後方飛來的兩名殺手性命。
然而,那被奪長劍的殺手卻再次揮掌拍向旎嘯。
旎嘯冷哼一聲,舉掌相迎。
兩掌相交,發出沉悶之聲,那刺客悶哼一聲,顯然不敵,借著掌力落於屋頂之上。
而在兩掌相擊之際,旎嘯察覺對方掌力中似有一股熟悉之感。
落於屋頂的殺手兩眼閃過一絲怒色,卻也明白自己難以勝過旎嘯。
他長喝一聲,與先前那殺手一同飛身而走,全然不顧正在與錦衣衛和大內高手激戰的同伴,消失在一陣煙霧之中。
馬車如飛,向東疾馳,越過太液湖,直至順皇城之牆,再往東行,由北安門而入。
守門的錦衣衛與禁軍一見馬車,自是識得,當即拔刀舉槍,一部分圍護馬車,另一部分則衝向追來的蒙麵殺手,殺聲震天。
馬車行至內官監、司禮監前,萬曆皇帝喝令停車。
旎嘯見皇帝目光焦急,緊盯著臉色慘白、汗珠滿額的鄭貴妃,心中已然明了皇帝之意,乃欲先救貴妃。
於是,他向皇帝微微點頭,皇帝便喝令眾人嚴守四周,膽敢靠近者,格殺勿論。
此刻,馬車停駐,周圍之人似有所悟,皆不敢喧嘩,提劍舉刀,背靠馬車,目光如炬,緊盯四周,生怕再有刺客衝出,影響馬車內之人。若施救之時受到幹擾,那受傷之人隻怕兇多吉少了。
眾人轉身之際,韓文慶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卻又瞬間恢複如初,似是放棄了心中所想之念。
此時,馬車內,旎嘯又點了貴妃幾處穴道,取來落於馬車中的一把匕首。
此匕首華貴非凡,想必是皇帝隨身攜帶之物,以備不時之需。
見皇帝並未阻止,反而微微頷首,旎嘯便對鄭貴妃輕聲道:“娘娘,得罪了。”
言罷,他匕首輕劃,貴妃衣衫裂開,露出手臂上又黑又腫的傷口,觸目驚心。
旎嘯毫不遲疑,匕首劃破貴妃玉臂之傷,雙指隨即運力,宛如吸虹,將貴妃體內之毒緩緩吸至傷口之處。
繼而,他掌力一吐,隻見一團黑漬腥臭之物,被其憑空吸出,棄於一旁。
萬曆皇帝目睹此景,驚異萬分,從未見過如此神奇之救人除毒之法。再觀貴妃手臂傷口,血色已複紅潤,心知體內之毒已盡除。
他望著眼前這位年輕人,心中疑惑叢生,此人不僅武藝超群,醫術也是高超非凡,究竟是何人?
旎嘯探得貴妃脈象平穩,確認其體內毒素已清,便放下貴妃之手,拱手向皇帝稟報道:“陛下,娘娘已無大礙。”
言罷,他欲轉身離去,不料皇帝開口挽留:“隨朕迴宮。”
旎嘯聞言,略作思索,終是點頭應允。
剛下馬車,忽見數十道身影自天而降,皆是高手模樣。
不知為何,眾大內高手中有二人身形一閃,已到旎嘯麵前,拳掌齊出,直取旎嘯周身要害。
旎嘯身形靈動,閃避自如,麵對二人攻勢,毫無懼色。
三人瞬間交戰,身影交錯,拳掌之聲,不絕於耳,一時之間,竟難辨敵我。
十餘招過後,旎嘯忽使出一式“九霄龍吟”,緊接著又是一招“偷星望月”,巧妙卸去對方二人之力。
而後,他運起七成真氣於雙掌,猛然間左右先後擊出,施展出陰陽掌。
就在那一瞬,對方二人的掌力竟莫名交換,反攻彼此。
那兩大內高手隻覺掌心一陣痛麻,一股巨力襲來,令他們不由自主地蹬蹬後退數步。腳下石板隨其退勢,哢嚓哢嚓碎裂開來。
二人雖未受傷,但敗局已定。
此刻,他們心中湧起幾絲熟悉之感,對視一眼,恍然發現,適才所接之掌,竟是源自對方之手,皆是驚愕不已。
正當此時,又一道身影如電閃來,正是侍衛首領方長風。
他一聲怒喝:“好個陰陽掌,看招!”
話音未落,他已向旎嘯攻出兩式,左掌右爪,真氣澎湃,赫赫風聲中,風塵碎石四散飛濺。
旎嘯此刻已是怒火中燒,雙目圓睜,施展飛花星天掌法,與方長風戰得難解難分。
不多時,萬曆皇帝從容自馬車中步出。
其實,他早已知曉外麵情形,隻是頗為意外。
他原以為救他與貴妃之人,乃是大內侍衛或廠衛高手所扮,然掀起車窗布簾一望,才發現此人竟與廠衛、大內高手素不相識。
至此,他隱約猜到,這年輕男子隻怕便是旎嘯了。
但他眉宇間又生疑惑,想到自己與鄭貴妃微服外出,知情者寥寥無幾,皆是宮中當值的廠衛高手與大內侍衛。
諸多太監宮女皆不知情,文臣武將更是無從得知。何以旎嘯恰好在保安寺附近,又恰好救了自己與貴妃?
他不僅對旎嘯心生疑慮,更是對廠衛與大內高手產生了懷疑。
旎嘯與方長風對掌一擊,身形微晃,退卻數步,顯是內力稍遜一籌。
此時,皇帝威嚴之聲驟起:“夠了!”
皇帝麵色一沉,目光掃視眾人。
那淩厲的眼神,令在場眾人不由自主地單膝跪地,齊聲唿道:“驚恐聖上與貴妃受驚,臣等罪該萬死!”
唯獨旎嘯,略顯尷尬地立於原地。
皇帝見狀,對他微微點頭,以示寬慰,隨即對身旁侍衛厲聲道:“迴宮!”
言罷,皇帝又向旎嘯使了個眼色,示意其隨馬車一同入宮。
旎嘯深知,此時絕不能輕易離去。
外間行刺之事尚未水落石出,他若貿然離開,諸多事宜難以交代。
更何況,他此番救駕,正是時候讓皇帝知曉他與梅花山莊之事。
憶起數年前,於山莊之中,他無意間竊聽三老密談。
言及正德皇帝與隆慶皇帝之死,皆疑雲重重,加之玄武與青龍久未歸返,白虎、麒麟、朱雀又各有異狀,三老皆感大明江山風雨飄搖。
旎嘯聽罷,心生憂慮,悄然離開梅花山莊。
不料途中狂風大作,風沙蔽日,他竟迷失方向,誤從西南出口而出,恰遇駱風雁與老嫗遭人追殺,從此卷入駱家一事。
再者,數日前,百裏雲歌曾私下與旎嘯言及,若他再為朝廷建功立業,且有機緣,定要為駱家平反昭雪,洗去駱風雁的罪身。
否則,駱風雁不敢以罪身嫁入梅花山莊,恐為山莊招來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