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遠領命,正要離去,卻被旎嘯喚住,“我即刻動身去往西北,待至明日晨曦初現,我離去的消息必將不徑而走,武林大會數千之眾,定會心生揣測。因此,你需使人於明日上午傳出風聲,說我已急赴陝西去了。”
“啊,少莊主,此舉豈不是……”班遠聽得,滿心訝異。
旎嘯擺手而笑,“那人將天下英雄的目光引向此地,意在西北暗中行事。我一時難以趕過去,故而需先亂了此人的部署,讓天下江湖中人,乃至外族夷狄,皆奔赴西北,當那時紛擾四起,看那人如何應對?
“再者,依據今日之事,我還疑心雲龍山比武,也是那人陰謀之中的一環,或許連天火門黃宗,也被其算計其中,事成之後,或可將天火門推至台前。”
班遠拱手施禮,“屬下明白,知曉如何應對了。”
說罷,他步出陣外,縱身躍出窗外,轉瞬之間,已消失無蹤。
旎嘯撤去陣法,擺好座椅,並無多少行囊需整,便匆匆離開徐州城,借著夜色,施展輕功,疾馳向陝西而去。
次日黎明,袁清心攜老仆歐陽霜步入城中,徑直奔向旎嘯之處,意在答謝昨日再度救命之恩。
此番她褪去勁裝,少了幾分俠女之氣,換上高髻雲鬟,其間點綴著稀疏花翠,釵梳淡雅,端莊之中透著一絲嫵媚風情。
主仆二人方至院門口,不期然撞見季布煙與其老仆季秋素,想必二人也是為此而來。
袁清心望向季布煙,隻見她施粉敷朱,花翠滿頭,身著錦裙繡襖,腳踏羅襪弓鞋,裝扮得極為妖嬈。
袁清心心中自是不悅,冷哼一聲,走上前去,唯獨對季秋素含笑微微點頭。
季布煙自是對袁清心沒有好臉色,而兩老仆歐陽霜與季秋素則似已習以為常,微笑不語。
少時,天火門兩俏侍慌慌張張自內室而出,麵色蒼白。
二人自是識得隨後而至的袁清心,但此刻卻對季布煙說道:“稟季大小姐,那旎嘯公子,他,他……”
“他究竟如何了?”聞聽此言,眾人皆是一驚,季布煙更是急切上前,脫口而出。
二俏侍中一人答道:“旎嘯公子隻怕已連夜離去,方才我二人入內室查看,床鋪整齊,無絲毫熱氣,再觀室內其餘之處,我二人揣測,旎嘯公子昨夜或有急事,匆匆離去,卻不知其去向何方。”
季布煙望向袁清心,二人目光交匯,皆從對方眼中讀出,旎嘯匆匆離去,恐與昨日之事脫不了幹係。
此時,一俏侍對她們說道:“二位大小姐,旎嘯公子既已離去,我二人需速速向幾位護法長老稟報,否則少不得一頓責罰。”
言罷,這兩俏侍向袁清心和季布煙施了一禮,便急匆匆地走了。
不消多時,旎嘯離去之事,已傳遍武林大會,數千群雄皆知。
豈料突然暴出一事,眾議紛紛,說有人目睹旎嘯在昨夜之時,與萬風山莊袁清心大小姐,及碧龍幫季布煙大小姐,於雲龍山密林深處幽會,更有流言蜚語,說三人衣衫不整。
此言一出,袁清心和季布煙又驚又怒,心知此乃設計陷害之人所為,竟拿她們的清譽來潑汙旎嘯,可她們兩個,皆是四十多歲的老女人了。
二女自是為旎嘯憤憤不平,怒斥那幕後黑手。
然未及多時,又有消息傳出,說旎嘯昨夜匆匆離去,似有不明勢力前往陝西,而駱風雁雙親也在那裏。
但那股勢力的背後之主,意在使旎嘯深陷武林大會,竟使出卑劣手段,以袁清心和季布煙的名聲為餌。
一時間,關於旎嘯與袁、季二女之事的謠言不攻自破,反而更加證實了西北駱家,南華堡附近不明勢力的傳聞為真。
至此,天下群雄哪還有心留戀雲龍山,至於武林盟主之位,豈能與得道成仙相提並論?
各門各派,乃至外族夷狄,數千人紛紛離去,匆匆前往陝西。
若是以前,眾人尚不敢如此明目張膽,但自京城事變迭起,駱家之事漸失禁忌,無論是武林還是朝廷,皆有人欲借此機會,求得那夢寐以求的成仙秘術。
武林大會遭此攪擾,天火門黃宗主卻並未動怒,反遣眾多天火門弟子前往西北。
不過一兩日之間,天下局勢驟變,江湖、朝廷、外族夷蠻,皆蜂擁至陝西,半路上更是刀光劍影,紛爭不斷,不知多少人命喪半途,又有多少恩怨情仇因此結下。
旎嘯晝夜兼程,餐風飲露,披星戴月,到第三日的時候,至開封府扶溝縣城外一村落,忽接雲龍山那邊的消息,說有人借袁清心與季布煙來陷他。
所幸班遠所遣散布消息之人行動迅速,謠言不攻自破。
旎嘯又令送信弟子傳令班遠,務必追查造謠生事之人到底是誰。
班遠接信後,即刻著手調查,奈何那造謠之人已被滅口,為一無名小卒,斃命於雲龍山一幽深山澗,看似不慎失足,跌落山崖,撞石而亡。
班遠心知,此乃幕後黑手所為,布置得滴水不漏,無從查起。
隨後,他索性喬裝打扮,混入那前往陝西的各路江湖人士之中,暗中探聽消息。
及至汝州伊陽縣,旎嘯放緩行程。
原來,百裏雲歌傷勢好了大半之後,聞駱風雁之事,便攜三侍女匆匆趕來,現有玄天六合保護,一行十人已至北地山西澤州縣。
而那霜風幫石泰,據山莊弟子探報,竟攜徒孫黃思洛返迴關外。
旎嘯傳書於雲歌她們,約在陝西潼關相聚。
同時,他又得知,陝西鳳翔府那股神秘勢力,一夜之間,仿佛人間蒸發,蹤跡全無。
而雲星宗再遭江湖匪類、西域與韃靼高手侵襲,雙方多處激戰,幸得屠浩麾下廠衛相助,方得損失不大。
觀此諸多地點,旎嘯心生疑惑,因為這些地點,遍及陝西數州十餘縣,然對手目標明確,直指雲星宗高手。
他料定,不日之內,陝西鳳翔府或臨兆府,必將與那神秘勢力有一場惡戰。
天下皆知,西北雲星宗,乃是他旎嘯的勢力。
旎嘯凝視著地圖上標注的十數處地點,心中揣測不定,那股神秘勢力的藏身之處,如今究竟何在?
駱風雁及她雙親,又身陷何方?
諸多謎團,猶如霧裏看花,難以捉摸。
時光荏苒,不覺已至十月初。
但見那天邊薄雲飄散,西風凜冽,遠山鶴唳,霜林似錦。正值秋盡冬初,紅葉凋零,梧桐葉落,滿目蕭瑟。
潼關,據《水經注》所載:河水於關內南流,潼激關山,故而得名潼關。
此地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末年,曹操為防關西之亂,於建安元年設立潼關,同時廢棄函穀關。
至明洪武初年,又設潼關衛。潼關北倚黃河,東、西、北三麵城牆高達五六丈,而南城牆之巔,竟有十丈之巨。
全城共建有六門,東門名“金陡”,為關門所在;西門曰“懷遠”;另有上南門、下南門、大北門、小北門,共守此關。
這一日,一行十一人,各騎駿馬,風馳電掣,正是旎嘯與百裏雲歌一行人。
前兩日,旎嘯於潼關外東二十裏處,等候多時,終見百裏雲歌攜解子音、蘇凝梅、華妙琴及玄天六合趕來。
一行十一人休整一日,旎嘯也在等待消息。因一旦過了潼關,便踏入陝西地界。
然而,時至今日,關於駱風雁及其雙親的下落,仍無絲毫線索。
這令他一時之間,如墜迷霧,偌大的西北之地,究竟該從何尋起?又該從何著手?那股神秘勢力,至今仍未露出半點蹤跡。
“啊,少莊主,此舉豈不是……”班遠聽得,滿心訝異。
旎嘯擺手而笑,“那人將天下英雄的目光引向此地,意在西北暗中行事。我一時難以趕過去,故而需先亂了此人的部署,讓天下江湖中人,乃至外族夷狄,皆奔赴西北,當那時紛擾四起,看那人如何應對?
“再者,依據今日之事,我還疑心雲龍山比武,也是那人陰謀之中的一環,或許連天火門黃宗,也被其算計其中,事成之後,或可將天火門推至台前。”
班遠拱手施禮,“屬下明白,知曉如何應對了。”
說罷,他步出陣外,縱身躍出窗外,轉瞬之間,已消失無蹤。
旎嘯撤去陣法,擺好座椅,並無多少行囊需整,便匆匆離開徐州城,借著夜色,施展輕功,疾馳向陝西而去。
次日黎明,袁清心攜老仆歐陽霜步入城中,徑直奔向旎嘯之處,意在答謝昨日再度救命之恩。
此番她褪去勁裝,少了幾分俠女之氣,換上高髻雲鬟,其間點綴著稀疏花翠,釵梳淡雅,端莊之中透著一絲嫵媚風情。
主仆二人方至院門口,不期然撞見季布煙與其老仆季秋素,想必二人也是為此而來。
袁清心望向季布煙,隻見她施粉敷朱,花翠滿頭,身著錦裙繡襖,腳踏羅襪弓鞋,裝扮得極為妖嬈。
袁清心心中自是不悅,冷哼一聲,走上前去,唯獨對季秋素含笑微微點頭。
季布煙自是對袁清心沒有好臉色,而兩老仆歐陽霜與季秋素則似已習以為常,微笑不語。
少時,天火門兩俏侍慌慌張張自內室而出,麵色蒼白。
二人自是識得隨後而至的袁清心,但此刻卻對季布煙說道:“稟季大小姐,那旎嘯公子,他,他……”
“他究竟如何了?”聞聽此言,眾人皆是一驚,季布煙更是急切上前,脫口而出。
二俏侍中一人答道:“旎嘯公子隻怕已連夜離去,方才我二人入內室查看,床鋪整齊,無絲毫熱氣,再觀室內其餘之處,我二人揣測,旎嘯公子昨夜或有急事,匆匆離去,卻不知其去向何方。”
季布煙望向袁清心,二人目光交匯,皆從對方眼中讀出,旎嘯匆匆離去,恐與昨日之事脫不了幹係。
此時,一俏侍對她們說道:“二位大小姐,旎嘯公子既已離去,我二人需速速向幾位護法長老稟報,否則少不得一頓責罰。”
言罷,這兩俏侍向袁清心和季布煙施了一禮,便急匆匆地走了。
不消多時,旎嘯離去之事,已傳遍武林大會,數千群雄皆知。
豈料突然暴出一事,眾議紛紛,說有人目睹旎嘯在昨夜之時,與萬風山莊袁清心大小姐,及碧龍幫季布煙大小姐,於雲龍山密林深處幽會,更有流言蜚語,說三人衣衫不整。
此言一出,袁清心和季布煙又驚又怒,心知此乃設計陷害之人所為,竟拿她們的清譽來潑汙旎嘯,可她們兩個,皆是四十多歲的老女人了。
二女自是為旎嘯憤憤不平,怒斥那幕後黑手。
然未及多時,又有消息傳出,說旎嘯昨夜匆匆離去,似有不明勢力前往陝西,而駱風雁雙親也在那裏。
但那股勢力的背後之主,意在使旎嘯深陷武林大會,竟使出卑劣手段,以袁清心和季布煙的名聲為餌。
一時間,關於旎嘯與袁、季二女之事的謠言不攻自破,反而更加證實了西北駱家,南華堡附近不明勢力的傳聞為真。
至此,天下群雄哪還有心留戀雲龍山,至於武林盟主之位,豈能與得道成仙相提並論?
各門各派,乃至外族夷狄,數千人紛紛離去,匆匆前往陝西。
若是以前,眾人尚不敢如此明目張膽,但自京城事變迭起,駱家之事漸失禁忌,無論是武林還是朝廷,皆有人欲借此機會,求得那夢寐以求的成仙秘術。
武林大會遭此攪擾,天火門黃宗主卻並未動怒,反遣眾多天火門弟子前往西北。
不過一兩日之間,天下局勢驟變,江湖、朝廷、外族夷蠻,皆蜂擁至陝西,半路上更是刀光劍影,紛爭不斷,不知多少人命喪半途,又有多少恩怨情仇因此結下。
旎嘯晝夜兼程,餐風飲露,披星戴月,到第三日的時候,至開封府扶溝縣城外一村落,忽接雲龍山那邊的消息,說有人借袁清心與季布煙來陷他。
所幸班遠所遣散布消息之人行動迅速,謠言不攻自破。
旎嘯又令送信弟子傳令班遠,務必追查造謠生事之人到底是誰。
班遠接信後,即刻著手調查,奈何那造謠之人已被滅口,為一無名小卒,斃命於雲龍山一幽深山澗,看似不慎失足,跌落山崖,撞石而亡。
班遠心知,此乃幕後黑手所為,布置得滴水不漏,無從查起。
隨後,他索性喬裝打扮,混入那前往陝西的各路江湖人士之中,暗中探聽消息。
及至汝州伊陽縣,旎嘯放緩行程。
原來,百裏雲歌傷勢好了大半之後,聞駱風雁之事,便攜三侍女匆匆趕來,現有玄天六合保護,一行十人已至北地山西澤州縣。
而那霜風幫石泰,據山莊弟子探報,竟攜徒孫黃思洛返迴關外。
旎嘯傳書於雲歌她們,約在陝西潼關相聚。
同時,他又得知,陝西鳳翔府那股神秘勢力,一夜之間,仿佛人間蒸發,蹤跡全無。
而雲星宗再遭江湖匪類、西域與韃靼高手侵襲,雙方多處激戰,幸得屠浩麾下廠衛相助,方得損失不大。
觀此諸多地點,旎嘯心生疑惑,因為這些地點,遍及陝西數州十餘縣,然對手目標明確,直指雲星宗高手。
他料定,不日之內,陝西鳳翔府或臨兆府,必將與那神秘勢力有一場惡戰。
天下皆知,西北雲星宗,乃是他旎嘯的勢力。
旎嘯凝視著地圖上標注的十數處地點,心中揣測不定,那股神秘勢力的藏身之處,如今究竟何在?
駱風雁及她雙親,又身陷何方?
諸多謎團,猶如霧裏看花,難以捉摸。
時光荏苒,不覺已至十月初。
但見那天邊薄雲飄散,西風凜冽,遠山鶴唳,霜林似錦。正值秋盡冬初,紅葉凋零,梧桐葉落,滿目蕭瑟。
潼關,據《水經注》所載:河水於關內南流,潼激關山,故而得名潼關。
此地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末年,曹操為防關西之亂,於建安元年設立潼關,同時廢棄函穀關。
至明洪武初年,又設潼關衛。潼關北倚黃河,東、西、北三麵城牆高達五六丈,而南城牆之巔,竟有十丈之巨。
全城共建有六門,東門名“金陡”,為關門所在;西門曰“懷遠”;另有上南門、下南門、大北門、小北門,共守此關。
這一日,一行十一人,各騎駿馬,風馳電掣,正是旎嘯與百裏雲歌一行人。
前兩日,旎嘯於潼關外東二十裏處,等候多時,終見百裏雲歌攜解子音、蘇凝梅、華妙琴及玄天六合趕來。
一行十一人休整一日,旎嘯也在等待消息。因一旦過了潼關,便踏入陝西地界。
然而,時至今日,關於駱風雁及其雙親的下落,仍無絲毫線索。
這令他一時之間,如墜迷霧,偌大的西北之地,究竟該從何尋起?又該從何著手?那股神秘勢力,至今仍未露出半點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