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棄暗投明?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末的農民起義軍,自高迎祥死後,李自成被推舉為第二代闖王。
至此開始,李自成宣布“為救百姓,故起義兵”,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號,立誌以“仁義”之師,反抗失去民心的明朝官軍,奪取天下。
李自成為爭取民心,提出“均田免賦”的主張,即平均分配可耕種的土地,減免繁重的賦稅。
數年間,因為李自成重視從嚴管理、訓練部隊,又搞好與民眾的關係,對百姓秋毫無犯,得到了大量的民心。
然而利欲皆是一步步膨脹起來的,隨著麾下聚攏的士卒越來越多,龍蛇混雜,軍中的氣氛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等到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禎自縊於景山之上,明朝滅亡後,底層起義軍的貪婪、欲望開始集中大爆發。
攻入京城後的李自成原本下令:“敢有傷人、殺人或是搶奪財物以及淫人婦女者殺無赦!”
剛開始幾日,眾人懾於李自成的威望,不敢有所僭越。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
然而數日後,下麵的將士聽說自李自成及以下軍官,都開始爭奪明朝皇宮內的珍寶、古玩以及宮中的女人,他們再也坐不住。
底層士卒們在軍官的帶領下,開始四處抄家富豪、商人、以及曾經明朝的官員。
規定每家需要具體繳納的銀錢金額,如果不達標,就以殘忍的刑罰逼其就範。
一時之間,京城之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許多明末的官員死於此次劫難之中。
史載:“京城中的官員及其家屬死者達一千六百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李自成的軍隊也從這次搶奪中嚐到了甜頭,之後甚至開始劫掠普通百姓,導致人心盡失,最終走向敗亡。
而此時太原郡的白波軍同樣麵臨這樣的問題。
剛開始成立的白波軍,主要由太原本地的百姓組成,主要因為南匈奴與烏桓趁大漢虛弱之時,想來搶奪太原郡的百姓以及土地。
當時大漢朝廷的主力軍在涼州平亂,無法顧及太原郡的形勢,於是百姓組建了自衛軍。
太原郡的自衛軍隊主要在白波穀一帶駐紮,所以被稱為白波軍。
白波軍成立之初,因為都是父老鄉親或是相鄰村鎮的百姓,大家的心思還在抵禦外敵上。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前來投靠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犯罪分子、各村縣的地痞流氓以及有野心想在亂世之中撈一把的投機主義者。
白波軍人數越來越多,首領郭太又不具備古之名將的治軍能力,加上權利越大,欲望越大,野心也就越大。
隨著人數急劇膨脹,糧食也成為了白波軍的一大難題。
起初,白波軍人數不多,還都是太原郡的老百姓,他們的糧食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人數的增多,導致糧食供不應求,部分白波軍開始劫掠周邊的百姓村落。
自此之後,白波軍在太原郡的民心盡失,不再是當初那支抵禦外族侵略的民兵自衛隊,而是成了想在亂世之中搏一把的賭徒。
郭太死後,白波軍四分五裂,在徐晃的建議下,楊奉部的白波軍沒有在劫掠過當地百姓,成為當地的一股清流。
許多太原郡被其餘白波軍剝削得活不下去的百姓皆來投靠楊奉。
楊奉雖然得到了太原郡的大部分民心,但也因此壓力徒增,隻能在盂縣設立關卡,收取來往行商的稅錢,緩解壓力。
盂縣是北部雁門郡南下太原名城晉陽或是進入中原的必經要道,也是中原各地行商前往北境做生意的重要道路,因為盂縣兩麵皆是高山,無法繞路而行。
楊奉的白波軍在盂縣內設立南北通行的稅收點,行商們無論北上還是南下,都需要繳納一定稅額才能通行,否則從哪來,迴哪去!
隨著天下大亂,長距離來往的行商開始減少,楊奉他們的軍隊能收到的商稅漸漸變少。
如此下去,也隻是慢性死亡罷了。
如果還無法找到更好的出路,或許他們又要重迴劫掠百姓的日子,這也是現在徐晃十分憂慮的事情。
他見張良低聲勸諫,聲稱與並州刺史劉備有交情,有門路引薦他們,又見張良儀表非凡,絕非尋常人,有些明白對方的身份了。
徐晃這些年一直在太原郡,哪還不知道並州刺史劉備的事跡?
即使這個時代通訊在落後,他們太原郡與雁門郡也是比鄰而居。
現在的白波軍早已經變質,僅僅隻有他麾下的軍隊還嚴格遵守昔日的約定,如果他們能打包投靠並州刺史劉玄德,並在對方的帶領下,收複太原郡,未嚐不是一條最好的出路。
“可否與先生單獨一敘?”徐晃同樣低聲問道。
張良一看有戲,立刻抱拳說道:“將軍請!”
徐晃於是帶著張良來到附近的一株大樹之下,陳到則站在離兩人十米開外的位置,巡視四方。
“敢問先生大名?以我所見,先生絕非隻是普通的商人而已!”剛剛來到大樹之下,徐晃就語出驚人的問道。
張良深知要想拉攏對方,必須取得對方的信任,於是如實的迴道:“不瞞將軍,我姓張名良,表字子房,如今在並州刺史玄德公麾下擔任參謀。
此次南下也是因為想為玄德公挖掘各方麵的人才,並州人才匱乏,想必徐將軍應該也知道一二。”
“原來是子房先生,失敬失敬!並州刺史劉玄德第一謀主,在下早已有所耳聞,今日一見,真是見麵遠勝聞名啊!”徐晃讚不絕口的說道。
“沒想到白波軍內還有徐將軍這樣的將才,我有一句話,不吐不快。我觀徐將軍的麾下,不但軍紀嚴明,還能做到對百姓秋毫無犯,屬實難得。
不過,這些年白波軍在太原郡的所作所為卻聲名狼藉,劫掠百姓,對抗官軍,無惡不作。
將軍的理念完全與如今的白波軍背道而馳,而並州百廢待興,玄德公又禮賢下士,將軍為何不棄暗投明呢?”
至此開始,李自成宣布“為救百姓,故起義兵”,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號,立誌以“仁義”之師,反抗失去民心的明朝官軍,奪取天下。
李自成為爭取民心,提出“均田免賦”的主張,即平均分配可耕種的土地,減免繁重的賦稅。
數年間,因為李自成重視從嚴管理、訓練部隊,又搞好與民眾的關係,對百姓秋毫無犯,得到了大量的民心。
然而利欲皆是一步步膨脹起來的,隨著麾下聚攏的士卒越來越多,龍蛇混雜,軍中的氣氛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等到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禎自縊於景山之上,明朝滅亡後,底層起義軍的貪婪、欲望開始集中大爆發。
攻入京城後的李自成原本下令:“敢有傷人、殺人或是搶奪財物以及淫人婦女者殺無赦!”
剛開始幾日,眾人懾於李自成的威望,不敢有所僭越。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
然而數日後,下麵的將士聽說自李自成及以下軍官,都開始爭奪明朝皇宮內的珍寶、古玩以及宮中的女人,他們再也坐不住。
底層士卒們在軍官的帶領下,開始四處抄家富豪、商人、以及曾經明朝的官員。
規定每家需要具體繳納的銀錢金額,如果不達標,就以殘忍的刑罰逼其就範。
一時之間,京城之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許多明末的官員死於此次劫難之中。
史載:“京城中的官員及其家屬死者達一千六百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李自成的軍隊也從這次搶奪中嚐到了甜頭,之後甚至開始劫掠普通百姓,導致人心盡失,最終走向敗亡。
而此時太原郡的白波軍同樣麵臨這樣的問題。
剛開始成立的白波軍,主要由太原本地的百姓組成,主要因為南匈奴與烏桓趁大漢虛弱之時,想來搶奪太原郡的百姓以及土地。
當時大漢朝廷的主力軍在涼州平亂,無法顧及太原郡的形勢,於是百姓組建了自衛軍。
太原郡的自衛軍隊主要在白波穀一帶駐紮,所以被稱為白波軍。
白波軍成立之初,因為都是父老鄉親或是相鄰村鎮的百姓,大家的心思還在抵禦外敵上。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前來投靠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犯罪分子、各村縣的地痞流氓以及有野心想在亂世之中撈一把的投機主義者。
白波軍人數越來越多,首領郭太又不具備古之名將的治軍能力,加上權利越大,欲望越大,野心也就越大。
隨著人數急劇膨脹,糧食也成為了白波軍的一大難題。
起初,白波軍人數不多,還都是太原郡的老百姓,他們的糧食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人數的增多,導致糧食供不應求,部分白波軍開始劫掠周邊的百姓村落。
自此之後,白波軍在太原郡的民心盡失,不再是當初那支抵禦外族侵略的民兵自衛隊,而是成了想在亂世之中搏一把的賭徒。
郭太死後,白波軍四分五裂,在徐晃的建議下,楊奉部的白波軍沒有在劫掠過當地百姓,成為當地的一股清流。
許多太原郡被其餘白波軍剝削得活不下去的百姓皆來投靠楊奉。
楊奉雖然得到了太原郡的大部分民心,但也因此壓力徒增,隻能在盂縣設立關卡,收取來往行商的稅錢,緩解壓力。
盂縣是北部雁門郡南下太原名城晉陽或是進入中原的必經要道,也是中原各地行商前往北境做生意的重要道路,因為盂縣兩麵皆是高山,無法繞路而行。
楊奉的白波軍在盂縣內設立南北通行的稅收點,行商們無論北上還是南下,都需要繳納一定稅額才能通行,否則從哪來,迴哪去!
隨著天下大亂,長距離來往的行商開始減少,楊奉他們的軍隊能收到的商稅漸漸變少。
如此下去,也隻是慢性死亡罷了。
如果還無法找到更好的出路,或許他們又要重迴劫掠百姓的日子,這也是現在徐晃十分憂慮的事情。
他見張良低聲勸諫,聲稱與並州刺史劉備有交情,有門路引薦他們,又見張良儀表非凡,絕非尋常人,有些明白對方的身份了。
徐晃這些年一直在太原郡,哪還不知道並州刺史劉備的事跡?
即使這個時代通訊在落後,他們太原郡與雁門郡也是比鄰而居。
現在的白波軍早已經變質,僅僅隻有他麾下的軍隊還嚴格遵守昔日的約定,如果他們能打包投靠並州刺史劉玄德,並在對方的帶領下,收複太原郡,未嚐不是一條最好的出路。
“可否與先生單獨一敘?”徐晃同樣低聲問道。
張良一看有戲,立刻抱拳說道:“將軍請!”
徐晃於是帶著張良來到附近的一株大樹之下,陳到則站在離兩人十米開外的位置,巡視四方。
“敢問先生大名?以我所見,先生絕非隻是普通的商人而已!”剛剛來到大樹之下,徐晃就語出驚人的問道。
張良深知要想拉攏對方,必須取得對方的信任,於是如實的迴道:“不瞞將軍,我姓張名良,表字子房,如今在並州刺史玄德公麾下擔任參謀。
此次南下也是因為想為玄德公挖掘各方麵的人才,並州人才匱乏,想必徐將軍應該也知道一二。”
“原來是子房先生,失敬失敬!並州刺史劉玄德第一謀主,在下早已有所耳聞,今日一見,真是見麵遠勝聞名啊!”徐晃讚不絕口的說道。
“沒想到白波軍內還有徐將軍這樣的將才,我有一句話,不吐不快。我觀徐將軍的麾下,不但軍紀嚴明,還能做到對百姓秋毫無犯,屬實難得。
不過,這些年白波軍在太原郡的所作所為卻聲名狼藉,劫掠百姓,對抗官軍,無惡不作。
將軍的理念完全與如今的白波軍背道而馳,而並州百廢待興,玄德公又禮賢下士,將軍為何不棄暗投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