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唐濱海
三國:我張角隻玩法術 作者:天馬絕塵O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家是廮陶城有名的望族,祖上曾經出過刺史。
現在沒落了,隻有一人在朝中當縣令。
由於唐家身處冀州,避諱的緣故,是不能在冀州當縣令的。
所以,唐極海正在幽州上穀郡當縣令。
為了唐極海的前程,唐家盡全力的隱瞞和黃巾軍的關係,和黃巾軍保持曖昧的關係,這才維持到今天。
隻不過今日家主唐德元,得知張角登門拜訪,差點沒有被嚇死。
唐德元年過六旬,眼看著沒有多少活頭,可不經嚇。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唐德元隻好打起精神應付張角。
他知道張角打的是什麽主意,無非是想讓唐家吐出更多的好處來。
唐德元對此,是非常不情願的,釋放傭戶,已經讓唐家元氣大傷。
按照張角想法,還想讓他們上交大批良田,這不是要他們唐家的小命嘛。
隻不過意外發生了,唐德元等待半天的張角,直接說不來了,讓唐德元白等了一場。
但是,張角並沒有取消這次行程,也沒有說何時拜訪,讓唐德元一直處於擔心吊膽的狀態。
晾了五天,唐德元終於得到些許的風聲,說是張角很看好唐濱海。
唐德元並不覺得這是空穴來風,很顯然是張角故意透露出來的,無非就是讓他妥協,放唐濱海投奔太平道。
不然,張角隔三差五就來這麽一出,看唐德元心髒受不受得了。
唐德元想了又想,最終還是妥協了,在絕對的力量麵前,為了家族能夠存活,他隻能出此下策。
唐濱海身為嫡長子,家裏最有出息的子弟,唐家一致認為,唐濱海能成為太守,甚至是刺史,大力培養!
放這樣優秀的子弟幫助黃巾軍,唐德元的心都在絞疼。
但唐濱海本人卻沒有半點感覺,反而興致勃勃,因為按照東漢的法令,他要四十歲才能正式進入仕途。
現在他才二十三歲,對於唐濱海而已,這段時間,無疑是煎熬的。
而且,在唐濱海眼裏,太平道是值得效力的勢力,東漢滅亡隻是遲早的事情。
群雄逐鹿,他更看好太平道,趁著太平道還沒有起勢,這個時候加入,顯然更有前途。
當然,如若是大世家的話,可以無視法令,畢竟曹操20歲,荀彧27歲,袁術約20歲,鍾繇約20歲都分別出仕,讓法令成了擺設。
世家的力量已經如此強大,自然讓劉宏感到畏懼,他在位期間,不斷打壓世族,黨禁了很多次。
最近一次黨禁,要追溯去年,也就是光和七年。
黃巾軍揭竿而起,使得劉宏陣腳大亂,害怕那些被關押的大臣與黃巾軍裏應外合,於是便將黨禁解除了。
這些,唐濱海都有關注,隻不過和他的關係都不大,畢竟他的家族,隻能算豪族,和世家完全沒有可比性。
最多也就在廮陶城有點勢力,出了廮陶城,出了巨鹿國,恐怕再無人,給唐家半分麵子。
既然即將迎接新一輪的洗牌,那為什麽唐家不能在這場洗牌中起勢,成就扶龍之臣,成就新的世家!
所以,唐濱海得知家族允許自己投靠黃巾軍,便第一時間去報道了。
由於唐濱海是個特殊人才,得到了張角的召見。
“參見大賢良師。”
唐濱海站在張角麵前,倍現恭敬。
“你對太平道有什麽看法?”
張角開頭,就拋出極其困難的問題。
“太平道的根基乃是農民,所以想要走的長遠,那就必須為農民謀取許多利益。”
“但是治天下,卻不能指望農民,還得靠豪族世家。”
“太平道可以打壓世家豪族,但不能打壓的太狠,至少在還需要世家豪族的情況下,不能失去自斷手臂。”
唐濱海說的是井井有條,滴水不漏。
算是為張角點明了今後的大方向,從大局觀便能看出,唐濱海絕對是個人才。
雖然很多人都能看出太平道今後要走的路,但卻不會跟張角點出來。
因為大多都是站在太平道對立麵的,怎麽可能幫助太平道走上正軌。
“不錯,一針見血。”
“身為豪族子弟,你卻這麽賣力的幫助太平道,圖什麽?”
張角淡然詢問道。
張角可不認為自己的王霸之氣這麽濃烈,一開就能讓文臣武將,納頭就拜。
當然,張角的心中也已經有答案,這樣問,隻是試探唐濱海而已。
看看唐濱海是否實誠。
“當然是為家族,謀取一片未來!”
“我覺得太平道能再創新的天地。”
唐濱海豪情萬丈道。
“你這小子,還真敢說。”
張角笑了笑,不予置否。
有些聰明人願意在自己身上投資,這是好事,張角當然不會拒絕。
正如唐濱海所說,現階段,太平道不可能完全脫離豪族世家。
因為治理人才都出自豪族世家,畢竟知識被壟斷了,普通老百姓家,想要讀書,那比登天來。
所以基本上能讀得起書的,家庭背景都不普通,至多中途敗落。
張角想要管理地方,再沒有將知識普及,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情況下,就得依靠豪族世家。
但張角不可能被豪族世家牽著鼻子走,他要做的就是,打壓一批,提攜一批。
要知道,豪族世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每個州的豪族世家與外州的都不不待見,抱團成風!
而張角隻需要抓住這一點,將那些落魄的豪族世家拉攏過來,打壓現在受益的豪族世家,他的話語權自然很大。
如今種種現象,都代表張角的路,並沒有選錯。
單方麵向豪族世家妥協,隻會被其掐著脖子,而且還不一定受待見。
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拉攏打壓這方麵,也需要。
隨著做的越來越多,張角越來越得心應手,這不,就把唐家拿捏的死死,讓其乖乖把唐濱海交出來。
這是得益於魯迅那句話的啟迪, 為了開一扇窗,有時不得不主張拆掉屋頂。
折中,保全家族實力,是每個家族都會做的。
張角隻需要將更嚴重的方案擺在豪族麵前,豪族自然會乖乖的選擇稍微輕一點的方案。
當然這也建立在軍隊絕對掌控在自己手中,如若讓豪族世家掌控軍隊,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到時候隻要有家豪族有壞心思,將張角其他麾下豪族串聯起來,那麽,奪取張角的地盤將輕而易舉。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那些率領兵馬的武將,都沒有半點背景,遠沒有家族觀念一說。
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黃巾軍嫡係,對於太平道有相對的忠誠,再加上張角那至高無上的聲望,基本不可能舉兵造他的反。
現在沒落了,隻有一人在朝中當縣令。
由於唐家身處冀州,避諱的緣故,是不能在冀州當縣令的。
所以,唐極海正在幽州上穀郡當縣令。
為了唐極海的前程,唐家盡全力的隱瞞和黃巾軍的關係,和黃巾軍保持曖昧的關係,這才維持到今天。
隻不過今日家主唐德元,得知張角登門拜訪,差點沒有被嚇死。
唐德元年過六旬,眼看著沒有多少活頭,可不經嚇。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唐德元隻好打起精神應付張角。
他知道張角打的是什麽主意,無非是想讓唐家吐出更多的好處來。
唐德元對此,是非常不情願的,釋放傭戶,已經讓唐家元氣大傷。
按照張角想法,還想讓他們上交大批良田,這不是要他們唐家的小命嘛。
隻不過意外發生了,唐德元等待半天的張角,直接說不來了,讓唐德元白等了一場。
但是,張角並沒有取消這次行程,也沒有說何時拜訪,讓唐德元一直處於擔心吊膽的狀態。
晾了五天,唐德元終於得到些許的風聲,說是張角很看好唐濱海。
唐德元並不覺得這是空穴來風,很顯然是張角故意透露出來的,無非就是讓他妥協,放唐濱海投奔太平道。
不然,張角隔三差五就來這麽一出,看唐德元心髒受不受得了。
唐德元想了又想,最終還是妥協了,在絕對的力量麵前,為了家族能夠存活,他隻能出此下策。
唐濱海身為嫡長子,家裏最有出息的子弟,唐家一致認為,唐濱海能成為太守,甚至是刺史,大力培養!
放這樣優秀的子弟幫助黃巾軍,唐德元的心都在絞疼。
但唐濱海本人卻沒有半點感覺,反而興致勃勃,因為按照東漢的法令,他要四十歲才能正式進入仕途。
現在他才二十三歲,對於唐濱海而已,這段時間,無疑是煎熬的。
而且,在唐濱海眼裏,太平道是值得效力的勢力,東漢滅亡隻是遲早的事情。
群雄逐鹿,他更看好太平道,趁著太平道還沒有起勢,這個時候加入,顯然更有前途。
當然,如若是大世家的話,可以無視法令,畢竟曹操20歲,荀彧27歲,袁術約20歲,鍾繇約20歲都分別出仕,讓法令成了擺設。
世家的力量已經如此強大,自然讓劉宏感到畏懼,他在位期間,不斷打壓世族,黨禁了很多次。
最近一次黨禁,要追溯去年,也就是光和七年。
黃巾軍揭竿而起,使得劉宏陣腳大亂,害怕那些被關押的大臣與黃巾軍裏應外合,於是便將黨禁解除了。
這些,唐濱海都有關注,隻不過和他的關係都不大,畢竟他的家族,隻能算豪族,和世家完全沒有可比性。
最多也就在廮陶城有點勢力,出了廮陶城,出了巨鹿國,恐怕再無人,給唐家半分麵子。
既然即將迎接新一輪的洗牌,那為什麽唐家不能在這場洗牌中起勢,成就扶龍之臣,成就新的世家!
所以,唐濱海得知家族允許自己投靠黃巾軍,便第一時間去報道了。
由於唐濱海是個特殊人才,得到了張角的召見。
“參見大賢良師。”
唐濱海站在張角麵前,倍現恭敬。
“你對太平道有什麽看法?”
張角開頭,就拋出極其困難的問題。
“太平道的根基乃是農民,所以想要走的長遠,那就必須為農民謀取許多利益。”
“但是治天下,卻不能指望農民,還得靠豪族世家。”
“太平道可以打壓世家豪族,但不能打壓的太狠,至少在還需要世家豪族的情況下,不能失去自斷手臂。”
唐濱海說的是井井有條,滴水不漏。
算是為張角點明了今後的大方向,從大局觀便能看出,唐濱海絕對是個人才。
雖然很多人都能看出太平道今後要走的路,但卻不會跟張角點出來。
因為大多都是站在太平道對立麵的,怎麽可能幫助太平道走上正軌。
“不錯,一針見血。”
“身為豪族子弟,你卻這麽賣力的幫助太平道,圖什麽?”
張角淡然詢問道。
張角可不認為自己的王霸之氣這麽濃烈,一開就能讓文臣武將,納頭就拜。
當然,張角的心中也已經有答案,這樣問,隻是試探唐濱海而已。
看看唐濱海是否實誠。
“當然是為家族,謀取一片未來!”
“我覺得太平道能再創新的天地。”
唐濱海豪情萬丈道。
“你這小子,還真敢說。”
張角笑了笑,不予置否。
有些聰明人願意在自己身上投資,這是好事,張角當然不會拒絕。
正如唐濱海所說,現階段,太平道不可能完全脫離豪族世家。
因為治理人才都出自豪族世家,畢竟知識被壟斷了,普通老百姓家,想要讀書,那比登天來。
所以基本上能讀得起書的,家庭背景都不普通,至多中途敗落。
張角想要管理地方,再沒有將知識普及,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情況下,就得依靠豪族世家。
但張角不可能被豪族世家牽著鼻子走,他要做的就是,打壓一批,提攜一批。
要知道,豪族世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每個州的豪族世家與外州的都不不待見,抱團成風!
而張角隻需要抓住這一點,將那些落魄的豪族世家拉攏過來,打壓現在受益的豪族世家,他的話語權自然很大。
如今種種現象,都代表張角的路,並沒有選錯。
單方麵向豪族世家妥協,隻會被其掐著脖子,而且還不一定受待見。
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拉攏打壓這方麵,也需要。
隨著做的越來越多,張角越來越得心應手,這不,就把唐家拿捏的死死,讓其乖乖把唐濱海交出來。
這是得益於魯迅那句話的啟迪, 為了開一扇窗,有時不得不主張拆掉屋頂。
折中,保全家族實力,是每個家族都會做的。
張角隻需要將更嚴重的方案擺在豪族麵前,豪族自然會乖乖的選擇稍微輕一點的方案。
當然這也建立在軍隊絕對掌控在自己手中,如若讓豪族世家掌控軍隊,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到時候隻要有家豪族有壞心思,將張角其他麾下豪族串聯起來,那麽,奪取張角的地盤將輕而易舉。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那些率領兵馬的武將,都沒有半點背景,遠沒有家族觀念一說。
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黃巾軍嫡係,對於太平道有相對的忠誠,再加上張角那至高無上的聲望,基本不可能舉兵造他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