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亂成一鍋粥
三國:我張角隻玩法術 作者:天馬絕塵O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靠著本家,以及收攬的謀臣猛將,已經發家。
先是在東郡大敗黑山賊,這支黑山賊已經被張角料理過,戰鬥力極弱,收拾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乎,曹操順理成章的當上東郡太守,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盤。
第二年,青州黃巾軍的發展超乎所有諸侯的預料,連破兗州等地,在這種危急存亡的情況下。
由濟北國相鮑信的推薦之下,曹操再次高升,當上兗州牧。
和鮑信一起共擊青州黃巾軍,在戰役當中,鮑信戰死,曹操獨自奮戰,終於戰勝青州黃巾軍。
收獲百萬人口,以及降卒三十萬,組建青州兵。
這也是曹操麾下第一支極具戰力的部隊!
曹操的地盤和袁術的地盤交界,兩人的矛盾不斷,終於在匡亭附近發生大戰,這場戰役,由曹操取勝。
這使得曹操在諸侯當中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碰上南匈奴於夫羅。
對於外族,曹操自然是迎頭痛擊,取得頗為輝煌的成就。
曹操對如今的地盤已經不滿,將目光放在徐州身上,悍然發動了一次強有力的攻勢,直接奪取徐州數十座城,將徐州牧陶謙困在郯縣。
可是最終由於糧草耗盡,失敗告終,但曹操侵犯徐州的心始終不死。
隻因北方有袁紹、公孫瓚等人,曹操無法插足,隻能向徐州方麵發展。
這個時候,張角已經連敗袁紹,將袁紹圍困在郡城當中,和曹操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得知許攸來投,鞋帶沒有穿,光腳出去迎接,“子遠,吾之子房,你終於來了。”
許攸見曹操態度誠懇,並且將自己比作張良。
誰人都知道,劉邦沒有張良,就沒有漢朝大業,這讓許攸很是受用,“袁紹非是明主,隻有你才是明主啊。”
“明主擁有的慧眼識珠,在你身上體現的那叫個淋漓盡致。”
曹操和許攸兩人相見甚歡,徹夜長談,可以說是一見如故,曹營的文人雅士,統統將這一幕給記錄下來,好做今後談資。
許攸為曹操分析了徐州的內外境況,那陶謙老邁,幾個兒子都不成大器,隻要等陶謙一嗝屁,那徐州簡直是手到擒拿。
就在許攸欲要說黃巾賊才是曹操頭等大敵的時候,朝廷指令已經下達,請各路英雄共討黃巾賊!
“子遠,你怎麽看?”
曹操詢問道。
“吾離開袁本初的時候,黃巾賊已經勢如破竹的將袁本初圍困在郡城內。”
“現在看來,袁本初已經無法支撐下去,急需外力破除黃巾賊,不然萬事休矣。”
許攸沉聲道。
“乃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吾自成為兗州牧之後,便整日不得惶恐。”
“因為吾深知袁本初是人中之龍,恐怕今後會問鼎北方。”
“而吾所在都是四戰之地,想要謀發展極其困難,等袁本初問鼎北方,恐怕中原就沒有吾容身之所。”
“所以吾一直將那袁本初當做頭號大敵。”
“如若黃巾賊能幹翻袁本初,就算公孫瓚能夠一統北方,也不足為慮。”
曹操作為袁紹的好友,自然明白袁紹身上攜帶的能量,隻要袁紹有起勢的兆頭,大批謀臣武將投靠,再加上北方雄厚的土地,以及茫茫多的人口。
發展速度,絕對不是曹操身處兗州、徐州這種地方能夠相提並論。
所以曹操知道,兩人之間,遲早有一戰,但是曹操還是希望那一戰越遲越好。
“主公有所不知,那袁本初喜大好功,目無一切,多疑至極,沒有成勢之前,或許是位好明君。”
“但成勢之後,和那公孫瓚其實也相差無幾,不足為慮!”
“反倒是那黃巾賊,領袖者張角,宛如天神下凡,稱之為聖君也不為過,讓張角得到北方,那對主公才是場災難。”
“在下認為應該出兵援助袁紹,幫助袁紹撐過這段困難時期,讓袁紹和黃巾賊去狗咬狗,這樣主公才能飛速發展。”
許攸提議道。
曹操麵色沉重,他之前也是參加過圍剿黃巾賊的將領,也深知張角的強大。
那張角一手法術,顯然就不是凡人,而且此人極其明事理,管轄之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黃巾軍也願意為其付出全部。
這樣的存在,如何不讓人膽寒,當許攸再次提起張角,曹操深思熟慮之後,覺得很有道理。
相較於袁紹,張角這個人更可怕,因為張角沒有半點弱點!
張角如今沒有後代,或許是破綻之一,但是那位諸侯想派出刺客去弄死張角,那絕對是腦袋裝屎了。
畢竟想要刺殺一個擁有法術的男人,那難度比登天還高。
於是乎,曹操調動三萬兵馬,帶上精兵強將,直奔黃巾賊的老窩,一副要剿滅黃巾賊的樣子。
……
張楊也收到朝廷的命令,名義上張楊是朝臣,也是袁紹的附庸。
見袁紹有難,覺得如若不發兵前去救袁紹,到時候袁紹怪罪下來,自己無法承擔這滔天的怒火。
於是乎,張楊也點齊上萬兵馬,踏上討伐黃巾賊的道路。
集結兵馬和收集糧草以及征民夫都需要時間,糧草需要民夫來運輸。
對於老百姓而言,打仗就是苦差事,幫忙運輸糧草,不僅要耽誤自家的收成,還要自帶口糧。
這就不說了,發動戰爭還需要錢糧,錢糧哪裏來?自然是從老百姓身上來。
其他諸侯可不像張角那樣,不僅包運輸糧草民夫的夥食,還知道體恤老百姓。
如果家裏隻有一名男子漢的就不用應征,可以留在家裏種田。
同時糧草的錢,張角也不會收割老百姓,而是收割富農、地主、豪族等人的,畢竟張角不需要這幫人支持,更多的還是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在張角看來,戰爭是為了讓老百姓過的更好,而不是過的更差。
於是乎,撒出去的細作,在田野間培養的勢力派上用場來,各諸侯勢力的田野當中,有許多人都信奉太平道,暗自給太平道傳遞消息。
當曹操、張楊兩大諸侯的戰爭武器開始轟鳴發車的時候,遠在巨鹿郡的陶安易已經收到消息。
陶安易的眉頭緊皺,看到如今亂成一團麻的局勢,心中也開始有些慌亂。
先是在東郡大敗黑山賊,這支黑山賊已經被張角料理過,戰鬥力極弱,收拾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乎,曹操順理成章的當上東郡太守,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盤。
第二年,青州黃巾軍的發展超乎所有諸侯的預料,連破兗州等地,在這種危急存亡的情況下。
由濟北國相鮑信的推薦之下,曹操再次高升,當上兗州牧。
和鮑信一起共擊青州黃巾軍,在戰役當中,鮑信戰死,曹操獨自奮戰,終於戰勝青州黃巾軍。
收獲百萬人口,以及降卒三十萬,組建青州兵。
這也是曹操麾下第一支極具戰力的部隊!
曹操的地盤和袁術的地盤交界,兩人的矛盾不斷,終於在匡亭附近發生大戰,這場戰役,由曹操取勝。
這使得曹操在諸侯當中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碰上南匈奴於夫羅。
對於外族,曹操自然是迎頭痛擊,取得頗為輝煌的成就。
曹操對如今的地盤已經不滿,將目光放在徐州身上,悍然發動了一次強有力的攻勢,直接奪取徐州數十座城,將徐州牧陶謙困在郯縣。
可是最終由於糧草耗盡,失敗告終,但曹操侵犯徐州的心始終不死。
隻因北方有袁紹、公孫瓚等人,曹操無法插足,隻能向徐州方麵發展。
這個時候,張角已經連敗袁紹,將袁紹圍困在郡城當中,和曹操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得知許攸來投,鞋帶沒有穿,光腳出去迎接,“子遠,吾之子房,你終於來了。”
許攸見曹操態度誠懇,並且將自己比作張良。
誰人都知道,劉邦沒有張良,就沒有漢朝大業,這讓許攸很是受用,“袁紹非是明主,隻有你才是明主啊。”
“明主擁有的慧眼識珠,在你身上體現的那叫個淋漓盡致。”
曹操和許攸兩人相見甚歡,徹夜長談,可以說是一見如故,曹營的文人雅士,統統將這一幕給記錄下來,好做今後談資。
許攸為曹操分析了徐州的內外境況,那陶謙老邁,幾個兒子都不成大器,隻要等陶謙一嗝屁,那徐州簡直是手到擒拿。
就在許攸欲要說黃巾賊才是曹操頭等大敵的時候,朝廷指令已經下達,請各路英雄共討黃巾賊!
“子遠,你怎麽看?”
曹操詢問道。
“吾離開袁本初的時候,黃巾賊已經勢如破竹的將袁本初圍困在郡城內。”
“現在看來,袁本初已經無法支撐下去,急需外力破除黃巾賊,不然萬事休矣。”
許攸沉聲道。
“乃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吾自成為兗州牧之後,便整日不得惶恐。”
“因為吾深知袁本初是人中之龍,恐怕今後會問鼎北方。”
“而吾所在都是四戰之地,想要謀發展極其困難,等袁本初問鼎北方,恐怕中原就沒有吾容身之所。”
“所以吾一直將那袁本初當做頭號大敵。”
“如若黃巾賊能幹翻袁本初,就算公孫瓚能夠一統北方,也不足為慮。”
曹操作為袁紹的好友,自然明白袁紹身上攜帶的能量,隻要袁紹有起勢的兆頭,大批謀臣武將投靠,再加上北方雄厚的土地,以及茫茫多的人口。
發展速度,絕對不是曹操身處兗州、徐州這種地方能夠相提並論。
所以曹操知道,兩人之間,遲早有一戰,但是曹操還是希望那一戰越遲越好。
“主公有所不知,那袁本初喜大好功,目無一切,多疑至極,沒有成勢之前,或許是位好明君。”
“但成勢之後,和那公孫瓚其實也相差無幾,不足為慮!”
“反倒是那黃巾賊,領袖者張角,宛如天神下凡,稱之為聖君也不為過,讓張角得到北方,那對主公才是場災難。”
“在下認為應該出兵援助袁紹,幫助袁紹撐過這段困難時期,讓袁紹和黃巾賊去狗咬狗,這樣主公才能飛速發展。”
許攸提議道。
曹操麵色沉重,他之前也是參加過圍剿黃巾賊的將領,也深知張角的強大。
那張角一手法術,顯然就不是凡人,而且此人極其明事理,管轄之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黃巾軍也願意為其付出全部。
這樣的存在,如何不讓人膽寒,當許攸再次提起張角,曹操深思熟慮之後,覺得很有道理。
相較於袁紹,張角這個人更可怕,因為張角沒有半點弱點!
張角如今沒有後代,或許是破綻之一,但是那位諸侯想派出刺客去弄死張角,那絕對是腦袋裝屎了。
畢竟想要刺殺一個擁有法術的男人,那難度比登天還高。
於是乎,曹操調動三萬兵馬,帶上精兵強將,直奔黃巾賊的老窩,一副要剿滅黃巾賊的樣子。
……
張楊也收到朝廷的命令,名義上張楊是朝臣,也是袁紹的附庸。
見袁紹有難,覺得如若不發兵前去救袁紹,到時候袁紹怪罪下來,自己無法承擔這滔天的怒火。
於是乎,張楊也點齊上萬兵馬,踏上討伐黃巾賊的道路。
集結兵馬和收集糧草以及征民夫都需要時間,糧草需要民夫來運輸。
對於老百姓而言,打仗就是苦差事,幫忙運輸糧草,不僅要耽誤自家的收成,還要自帶口糧。
這就不說了,發動戰爭還需要錢糧,錢糧哪裏來?自然是從老百姓身上來。
其他諸侯可不像張角那樣,不僅包運輸糧草民夫的夥食,還知道體恤老百姓。
如果家裏隻有一名男子漢的就不用應征,可以留在家裏種田。
同時糧草的錢,張角也不會收割老百姓,而是收割富農、地主、豪族等人的,畢竟張角不需要這幫人支持,更多的還是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在張角看來,戰爭是為了讓老百姓過的更好,而不是過的更差。
於是乎,撒出去的細作,在田野間培養的勢力派上用場來,各諸侯勢力的田野當中,有許多人都信奉太平道,暗自給太平道傳遞消息。
當曹操、張楊兩大諸侯的戰爭武器開始轟鳴發車的時候,遠在巨鹿郡的陶安易已經收到消息。
陶安易的眉頭緊皺,看到如今亂成一團麻的局勢,心中也開始有些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