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袁紹落幕
三國:我張角隻玩法術 作者:天馬絕塵O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瓚!!!”
袁紹仰天咆哮,發泄心中的鬱悶。
他家裏人全部安排在渤海郡,想的就是身處後方,安全。
如今被公孫瓚所破,家人生死未卜,自己前景黯淡,袁紹百感交集。
不過袁紹還是詢問家裏人情況,可士兵卻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隻知道被公孫瓚擄走了。
“袁紹,你全家已經被公孫瓚所屠,這個結果,可在你的預料之內?”
張角適時開口道。
這是,張角截下來獨門情報,劉備攻破渤海郡之後,公孫瓚點名要袁紹家人。
最終氣不過的公孫瓚,直接在薊城將袁紹全家殺害!
以報心頭之恨。
可以說,如今的公孫瓚已經徹底瘋魔,權力膨脹,讓他失去所謂的人性。
這種事情一出,公孫瓚肯定盡失人心,稍微挑撥,便能讓劉虞與公孫瓚打起來。
不管是劉虞亦或者公孫瓚獲得勝利,最終勝利者依舊是張角!
除去袁紹和公孫瓚之後,放眼北方再無敵手,南下收拾完曹操,便能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
這個時候,離統一天下已然是不遠。
“你騙我!”
袁紹怒視著張角,想要從張角的眼神中,看出欺騙的痕跡。
可惜,在張角的眼中,袁紹隻能看到真誠。
“你都是將死之人,吾需要騙你嗎?”
張角淡然道。
得知殘酷真相的袁紹,再也堅持不住身軀,踉蹌的倒在地上。
身為四世三公之後的袁紹,竟然哭了。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撣,可袁紹已然崩潰,早就不顧這些。
看著袁紹像小孩般嚎啕大哭的張角,隻是感慨公孫瓚確實有些瘋狂,直接將天下楷模都逼哭了。
“就算是死,吾也不願死在逆賊的手中。”
袁紹哭完之後,滿臉淚痕的站起身來,手持長劍,直接架在脖子上。
袁紹的眼神中對這人世間已無留念,縱觀這數年,起起落落,也算得上輝煌。
可落到如此這般田地,確實出乎袁紹的意料。
如今迴想起來,自己的孤傲自大,不聽勸阻,也是吞下苦根的因素。
可那又怎麽樣,他總歸是袁紹,是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楷模!
就算死,也要死得體貼,而不是被逆賊割下腦袋。
念到這,袁紹再無猶豫,長劍劃過,生命流逝,倒在血泊之中。
張角騎馬來到袁紹屍首麵前,眼中流露出一絲的憐憫,“既然你選擇這種死法,吾也成全你的體麵。”
這次,張角沒有割下袁紹的腦袋,隻是喊道:“袁紹已死,爾等還不投降!”
話音剛落,張角就砍下帥旗,隨著帥旗轟然倒地,還有袁紹軍的死去。
身處附近的袁軍,看到袁紹的屍體,心中升起一股悲憤,不斷向黃巾軍發動攻勢。
而看不到袁紹屍首的袁軍,在看到帥旗轟然倒地,要不投降,要不落荒而逃,頑抗者寥寥無幾。
“大賢良師,成了?”
見到袁紹帥旗被砍,裴元紹意識到這場戰役要結束了,驚唿道。
糧道被斷,隻能與人數眾多的袁紹軍決戰,這也還能贏,實在是出乎裴元紹的認知範圍。
不過,既然是大賢良師率領的黃巾軍,那沒有什麽不可能!
因為大賢良師就是無所不能的神,沒有大賢良師解決不掉的問題。
感覺到袁紹軍兵敗如山倒的裴元紹,不再指揮軍隊,而是將最後的後備役投入戰場。
裴元紹本人更是帶隊,收割袁紹軍的性命。
不一會兒,戰場就被黃巾軍徹底掌控,除去那些逃走的袁紹軍,其餘都被俘虜。
整備好俘虜,張角就帶著這些俘虜,直奔郡城,將折斷的帥旗丟在城頭前,再加上烏壓壓一片的降軍,郡城守軍瞬間就慫了,直接獻城投降。
就這樣,擊潰袁紹大軍的張角,總算是入主郡城。
高幹率領大軍姍姍來遲,看到已經被攻破的郡城,有些呆滯,後來得知袁紹身首異處,渤海郡淪陷的消息,高幹果斷率領兵馬投降。
大勢已去,高幹不願跟隨袁紹,就隻剩下投降了。
整個冀州,隻剩下韓猛率領的軍隊,還率屬於袁紹,這支殘兵敗將,由於消息閉塞,還沒有得知袁紹身死的消息。
張角相信,這支軍隊得知噩耗之後,也會無條件投降,畢竟沒有後勤補給,這支軍隊就像無根的葉子,是存活不了多久。
渤海郡乃袁紹治下最富的地方,不管是人口還是錢財都不能和治下其他郡相提並論。
畢竟渤海郡乃老本營,袁紹自然是大力搞發展,可哪曾想到,被公孫瓚截胡了。
這讓張角很不爽,可現在的情況,隻能把公孫瓚暫時放在一邊。
曹操北上的消息,終於傳到張角的耳朵,深知曹操強大的張角,瞬間明白自己的領地,正在遭受嚴重的打擊。
搞不好的話,整個基本盤都會在曹操的攻勢下,徹底崩壞。
張角可不想打下冀州之後,數年之內都無法動彈,於是乎,將郡城交給裴元紹打理。
與之投降的還有辛評等文人墨士,隻是張角對這些家夥並不信任,臨走前叮囑裴元紹,可以用辛評、荀諶等人,但絕對不能相信。
逢紀身死,郭圖下落不明,許攸投奔曹營,這些對於張角來說,都無關緊要。
張角僅僅帶著三千兵馬,便迴轉巨鹿郡,欲要給予曹操當頭一棒。
至於剩下來的兵馬,全部被留下來,防備公孫瓚。
畢竟公孫瓚拿下渤海郡,難免不會膨脹,對河間國發動攻勢,也是相當有可能性的。
所以,裴元紹作為防備公孫瓚重要力量,一定得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能出差池。
幸虧公孫瓚殺死袁紹全家,搞得自己人緣極差,荀諶、辛評這些世家子弟,都不願跟隨公孫瓚,不然張角都不敢輕易離開。
畢竟公孫瓚還是正兒八經的名門之後,出身還是要好過張角,隻有頭腦清醒,不將自己名聲搞錯,那些世家子弟或許都會暗中相助公孫瓚。
等公孫瓚攜大軍攻打河間國,肯定不是裴元紹能夠抵擋,張角必須留下來坐鎮。
但現在公孫瓚已經將自己一手好牌給打的稀巴爛,哪怕是坐擁幽州和青州兩地,張角也沒有感到絲毫畏懼。
這種對手,被收拾起來,分分鍾的事情,如今放眼整個中原以及北方,能被稱之為對手的隻有曹操一人。
袁紹仰天咆哮,發泄心中的鬱悶。
他家裏人全部安排在渤海郡,想的就是身處後方,安全。
如今被公孫瓚所破,家人生死未卜,自己前景黯淡,袁紹百感交集。
不過袁紹還是詢問家裏人情況,可士兵卻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隻知道被公孫瓚擄走了。
“袁紹,你全家已經被公孫瓚所屠,這個結果,可在你的預料之內?”
張角適時開口道。
這是,張角截下來獨門情報,劉備攻破渤海郡之後,公孫瓚點名要袁紹家人。
最終氣不過的公孫瓚,直接在薊城將袁紹全家殺害!
以報心頭之恨。
可以說,如今的公孫瓚已經徹底瘋魔,權力膨脹,讓他失去所謂的人性。
這種事情一出,公孫瓚肯定盡失人心,稍微挑撥,便能讓劉虞與公孫瓚打起來。
不管是劉虞亦或者公孫瓚獲得勝利,最終勝利者依舊是張角!
除去袁紹和公孫瓚之後,放眼北方再無敵手,南下收拾完曹操,便能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
這個時候,離統一天下已然是不遠。
“你騙我!”
袁紹怒視著張角,想要從張角的眼神中,看出欺騙的痕跡。
可惜,在張角的眼中,袁紹隻能看到真誠。
“你都是將死之人,吾需要騙你嗎?”
張角淡然道。
得知殘酷真相的袁紹,再也堅持不住身軀,踉蹌的倒在地上。
身為四世三公之後的袁紹,竟然哭了。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撣,可袁紹已然崩潰,早就不顧這些。
看著袁紹像小孩般嚎啕大哭的張角,隻是感慨公孫瓚確實有些瘋狂,直接將天下楷模都逼哭了。
“就算是死,吾也不願死在逆賊的手中。”
袁紹哭完之後,滿臉淚痕的站起身來,手持長劍,直接架在脖子上。
袁紹的眼神中對這人世間已無留念,縱觀這數年,起起落落,也算得上輝煌。
可落到如此這般田地,確實出乎袁紹的意料。
如今迴想起來,自己的孤傲自大,不聽勸阻,也是吞下苦根的因素。
可那又怎麽樣,他總歸是袁紹,是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楷模!
就算死,也要死得體貼,而不是被逆賊割下腦袋。
念到這,袁紹再無猶豫,長劍劃過,生命流逝,倒在血泊之中。
張角騎馬來到袁紹屍首麵前,眼中流露出一絲的憐憫,“既然你選擇這種死法,吾也成全你的體麵。”
這次,張角沒有割下袁紹的腦袋,隻是喊道:“袁紹已死,爾等還不投降!”
話音剛落,張角就砍下帥旗,隨著帥旗轟然倒地,還有袁紹軍的死去。
身處附近的袁軍,看到袁紹的屍體,心中升起一股悲憤,不斷向黃巾軍發動攻勢。
而看不到袁紹屍首的袁軍,在看到帥旗轟然倒地,要不投降,要不落荒而逃,頑抗者寥寥無幾。
“大賢良師,成了?”
見到袁紹帥旗被砍,裴元紹意識到這場戰役要結束了,驚唿道。
糧道被斷,隻能與人數眾多的袁紹軍決戰,這也還能贏,實在是出乎裴元紹的認知範圍。
不過,既然是大賢良師率領的黃巾軍,那沒有什麽不可能!
因為大賢良師就是無所不能的神,沒有大賢良師解決不掉的問題。
感覺到袁紹軍兵敗如山倒的裴元紹,不再指揮軍隊,而是將最後的後備役投入戰場。
裴元紹本人更是帶隊,收割袁紹軍的性命。
不一會兒,戰場就被黃巾軍徹底掌控,除去那些逃走的袁紹軍,其餘都被俘虜。
整備好俘虜,張角就帶著這些俘虜,直奔郡城,將折斷的帥旗丟在城頭前,再加上烏壓壓一片的降軍,郡城守軍瞬間就慫了,直接獻城投降。
就這樣,擊潰袁紹大軍的張角,總算是入主郡城。
高幹率領大軍姍姍來遲,看到已經被攻破的郡城,有些呆滯,後來得知袁紹身首異處,渤海郡淪陷的消息,高幹果斷率領兵馬投降。
大勢已去,高幹不願跟隨袁紹,就隻剩下投降了。
整個冀州,隻剩下韓猛率領的軍隊,還率屬於袁紹,這支殘兵敗將,由於消息閉塞,還沒有得知袁紹身死的消息。
張角相信,這支軍隊得知噩耗之後,也會無條件投降,畢竟沒有後勤補給,這支軍隊就像無根的葉子,是存活不了多久。
渤海郡乃袁紹治下最富的地方,不管是人口還是錢財都不能和治下其他郡相提並論。
畢竟渤海郡乃老本營,袁紹自然是大力搞發展,可哪曾想到,被公孫瓚截胡了。
這讓張角很不爽,可現在的情況,隻能把公孫瓚暫時放在一邊。
曹操北上的消息,終於傳到張角的耳朵,深知曹操強大的張角,瞬間明白自己的領地,正在遭受嚴重的打擊。
搞不好的話,整個基本盤都會在曹操的攻勢下,徹底崩壞。
張角可不想打下冀州之後,數年之內都無法動彈,於是乎,將郡城交給裴元紹打理。
與之投降的還有辛評等文人墨士,隻是張角對這些家夥並不信任,臨走前叮囑裴元紹,可以用辛評、荀諶等人,但絕對不能相信。
逢紀身死,郭圖下落不明,許攸投奔曹營,這些對於張角來說,都無關緊要。
張角僅僅帶著三千兵馬,便迴轉巨鹿郡,欲要給予曹操當頭一棒。
至於剩下來的兵馬,全部被留下來,防備公孫瓚。
畢竟公孫瓚拿下渤海郡,難免不會膨脹,對河間國發動攻勢,也是相當有可能性的。
所以,裴元紹作為防備公孫瓚重要力量,一定得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能出差池。
幸虧公孫瓚殺死袁紹全家,搞得自己人緣極差,荀諶、辛評這些世家子弟,都不願跟隨公孫瓚,不然張角都不敢輕易離開。
畢竟公孫瓚還是正兒八經的名門之後,出身還是要好過張角,隻有頭腦清醒,不將自己名聲搞錯,那些世家子弟或許都會暗中相助公孫瓚。
等公孫瓚攜大軍攻打河間國,肯定不是裴元紹能夠抵擋,張角必須留下來坐鎮。
但現在公孫瓚已經將自己一手好牌給打的稀巴爛,哪怕是坐擁幽州和青州兩地,張角也沒有感到絲毫畏懼。
這種對手,被收拾起來,分分鍾的事情,如今放眼整個中原以及北方,能被稱之為對手的隻有曹操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