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倭人的將領並非愚笨之輩,他們目光銳利地審視著城樓外堆積如山的木材,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大量的木材究竟意欲何為?莫非對方想要施展火攻之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其中潛藏的危險。
原本已經組裝完畢的衝車此刻便不準備投入使用。之所以如此謹慎,是他們預測到如果不解決城門洞內的引火物,貿然將衝車推向城門,一旦敵軍趁機縱火,後果不堪設想。衝車必將在熊熊烈焰中化為灰燼,而身處火海之中的士兵們即便悍不畏死,也難在短時間內衝破城門,全軍覆沒不說,還相當於添了一塊大木料,這火勢會更大,影響其他兵士攻城。
經過權衡利弊後,他們果斷決定先派出雲梯和攻城塔發動首輪攻擊。這樣一來,倘若能夠一舉成功,自然省去後續諸多麻煩;即使不幸失敗,至少也能順勢點燃城下的引火之物,待火勢漸熄,引火之物消耗殆盡之時,再重新組織兵力展開攻城行動。
在此之前,也曾有部分心急的倭人將領,率領小隊,試圖發射火箭,引燃城牆下方的草木。然而,由於他們所處位置相對較低,射擊距離明顯處於劣勢,不僅未能達成目的,反而白白葬送了幾條人命。相比之下,占據高處,守城的蟠龍軍一方,占盡了優勢,且物資充足,箭矢不要錢一樣的向對方招唿。最為關鍵的便是熊知沛所率領的人馬,他們早已在城牆上等待著戰鬥打響,做足了充足的防範措施。不僅如此,他們還預判了敵人會替他們來點火,預先儲備了大量的清水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發現城內外有任何著火之處,隻要稍有煙霧冒出,便會立刻有人迅速衝下城牆前去滅火。熊知沛這次是要火攻的,他可不能讓這事出什麽意外,在計劃前就破了局,一旦在戰前失火,整個計劃都將宣布失敗。
隨著著火點多了起來,天宇城內的士兵果斷地打開城門,隻見數個手持盾牌的小兵魚貫而出,在城池內外往返奔波,全力撲火。那些狡猾的倭人眼見火勢難以蔓延得逞,便也隻得悻悻作罷,佯裝撤退離去。但實際上,這些倭人並未真正放棄,而是在後續的時間裏時不時地發動突然襲擊,企圖打亂天宇城的部署。
好在蟠龍軍應對這件事也輕車熟路,畢竟之前各種模擬演示,經過多次與火焰的較量之後,他們的救火技巧愈發嫻熟,動作也越發利落。最終,盡管倭人使出渾身解數,但始終未能成功將城下的草木大麵積引燃。
熊知沛自倭人來後,當機立斷派遣蟠龍軍將城中一切能夠拆卸、搬運之物統統轉移運走。同時,他命令將所有的武器裝備盡數搬至城牆上,多餘過剩的武器裝備,全部運往百花城妥善安置。上城牆的樓梯也被他們拆了,這樣他們上城牆全靠梯子,下城牆有幾條繩子,直接抓著滑下去還快,到時候倭人來了,進了城,讓他們有來無迴。
由於熊知沛的計劃,城牆上頓時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以及堆積如山的箭矢。這下子,若是倭人膽敢貿然來犯,恐怕真得要吃上不小的苦頭了。
就在熊知沛他們等的不耐煩的時候,隻聽得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驟然響起,如雷貫耳。原來,倭人已然開始整隊列陣,向城池逼近,一場慘烈的攻防大戰即將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天宇城北的道路相對狹窄,根本無法容納大規模的軍隊展開陣型。這無疑對防守一方極為有利,因為這樣他們便可集中兵力重點打擊敵軍進攻的較小區域,從而大大提高攻城難度。
倭人首先把攻城塔推在最前方,因為有輪子,倒是走起來挺絲滑,但是畢竟太大了,比城牆還高,走起來非常慢。一眾小鮮兵在底下賣力的推著,周邊還有很多盾牌手,他們的盾牌巨大,主要就是防禦用的,也不用考慮攻擊,所以是大型的雙手盾牌,麵積大且厚重,防禦效果非常好。
熊知沛站在城樓上,目光緊緊盯著那座緩緩逼近的巨大攻城塔。這座攻城塔猶如一座移動的山嶽,令人心生畏懼。熊知沛知道普通的攻擊手段對於如此龐然大物來說可能收效甚微。箭矢直接射上,與射在盾牌上無異,經過一番思索,他決定使用火矢。
盡管城牆上還有一些小型的投射車和威力強大的床弩,但熊知沛並未急於使用它們。他心中有著自己的盤算:如果過早發動攻擊,倭人一旦發現傷亡過大,極有可能選擇撤退。而他絕對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他已經將天宇城拆的七零八落,城中的財物也被洗劫一空。倘若此時放走了倭人,那麽他究竟是該繼續留在此地堅守,還是就此撤離呢?這種兩難的局麵會令他陷入極度的尷尬之中。因此,他必須想辦法讓倭人誤以為有機可乘,從而堅定地攻入城內。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劃過一道道耀眼的火光,無數燃燒著的火矢如雨點般朝著攻城塔傾瀉而去。瞬間,木塔的正麵被密密麻麻的火矢所覆蓋,形成了一片熊熊火海。木塔內部的倭人們也顯然早已預料到火攻的威脅,他們事先在塔內放置了大量的水和泥土,旁邊的濕地正有無限的這兩樣東西,倭人通過塔頂不斷向下潑泥漿來撲滅火焰。由於木塔的結構堅固且防護嚴密,這些火矢雖然猛烈,但暫時還未能對其造成實質性的損壞。相反,木塔成功地阻擋住了大部分箭矢,保護了後方大批的倭人士兵。
隨著攻城塔逐漸接近城牆,進入到敵人能夠有效射擊的範圍之內,倭人們也毫不示弱地展開了反擊。隻見他們紛紛彎弓搭箭,向著城牆上射去。一時間,雙方羽箭如蝗蟲過境一般,在空中交織成一張密集的網,帶著淩厲的風聲唿嘯往來。熊知沛覺得時機差不多到了,讓投石車直接放了幾壇子烈酒,向攻城塔上砸去,這木塔被砸的瞬間就爆燃成一片火海。一群倭人在裏麵又緊急救火。攻城塔下的小鮮兵被燒死好幾個,不過接著就有新的兵士頂上。由於木塔的速度減慢,且不時有引火物從木塔上掉下,躲在攻城塔後麵的兵士被命令直接架著雲梯開始攻城。
熊知沛這邊倒是不那麽緊張,兵士隻要受傷,接著就被拉到城外的馬車上,滿一車就直接拉走,這讓在城裏打仗的兵士極為放心。且說那賈窮與二當家,此刻也不能當逃兵啊,都留下來陪著熊知沛。賈窮手持一把弩箭,躲在城垛子口後,不斷地往外瞄,射了幾十箭後,竟當真射中了好幾個敵人!而那二當家也不是沒事幹,隻見他雙手緊握著一塊厚重的大門板,高高舉過頭頂,將自己和賈窮的腦袋嚴嚴實實地護住,以此來抵禦從下方源源不斷射上來的密集箭矢。
城下的倭人的確是狡猾至極,他們派上來的第一批送死的士兵竟然全部都是小鮮兵,幾乎不見倭人的正規軍影子。熊知沛見狀,當機立斷,決定改變計劃,先集中兵力消滅這批衝在前頭的小鮮兵,待到第二批倭人攻上來時,再果斷棄城逃跑,他主要計劃殺的也是倭人,他怕這麽多小鮮兵進來了,剩下的倭人坐收漁翁之利,不上套。
倭人的將領並非愚笨之輩,他們目光銳利地審視著城樓外堆積如山的木材,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大量的木材究竟意欲何為?莫非對方想要施展火攻之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其中潛藏的危險。
原本已經組裝完畢的衝車此刻便不準備投入使用。之所以如此謹慎,是他們預測到如果不解決城門洞內的引火物,貿然將衝車推向城門,一旦敵軍趁機縱火,後果不堪設想。衝車必將在熊熊烈焰中化為灰燼,而身處火海之中的士兵們即便悍不畏死,也難在短時間內衝破城門,全軍覆沒不說,還相當於添了一塊大木料,這火勢會更大,影響其他兵士攻城。
經過權衡利弊後,他們果斷決定先派出雲梯和攻城塔發動首輪攻擊。這樣一來,倘若能夠一舉成功,自然省去後續諸多麻煩;即使不幸失敗,至少也能順勢點燃城下的引火之物,待火勢漸熄,引火之物消耗殆盡之時,再重新組織兵力展開攻城行動。
在此之前,也曾有部分心急的倭人將領,率領小隊,試圖發射火箭,引燃城牆下方的草木。然而,由於他們所處位置相對較低,射擊距離明顯處於劣勢,不僅未能達成目的,反而白白葬送了幾條人命。相比之下,占據高處,守城的蟠龍軍一方,占盡了優勢,且物資充足,箭矢不要錢一樣的向對方招唿。最為關鍵的便是熊知沛所率領的人馬,他們早已在城牆上等待著戰鬥打響,做足了充足的防範措施。不僅如此,他們還預判了敵人會替他們來點火,預先儲備了大量的清水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發現城內外有任何著火之處,隻要稍有煙霧冒出,便會立刻有人迅速衝下城牆前去滅火。熊知沛這次是要火攻的,他可不能讓這事出什麽意外,在計劃前就破了局,一旦在戰前失火,整個計劃都將宣布失敗。
隨著著火點多了起來,天宇城內的士兵果斷地打開城門,隻見數個手持盾牌的小兵魚貫而出,在城池內外往返奔波,全力撲火。那些狡猾的倭人眼見火勢難以蔓延得逞,便也隻得悻悻作罷,佯裝撤退離去。但實際上,這些倭人並未真正放棄,而是在後續的時間裏時不時地發動突然襲擊,企圖打亂天宇城的部署。
好在蟠龍軍應對這件事也輕車熟路,畢竟之前各種模擬演示,經過多次與火焰的較量之後,他們的救火技巧愈發嫻熟,動作也越發利落。最終,盡管倭人使出渾身解數,但始終未能成功將城下的草木大麵積引燃。
熊知沛自倭人來後,當機立斷派遣蟠龍軍將城中一切能夠拆卸、搬運之物統統轉移運走。同時,他命令將所有的武器裝備盡數搬至城牆上,多餘過剩的武器裝備,全部運往百花城妥善安置。上城牆的樓梯也被他們拆了,這樣他們上城牆全靠梯子,下城牆有幾條繩子,直接抓著滑下去還快,到時候倭人來了,進了城,讓他們有來無迴。
由於熊知沛的計劃,城牆上頓時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以及堆積如山的箭矢。這下子,若是倭人膽敢貿然來犯,恐怕真得要吃上不小的苦頭了。
就在熊知沛他們等的不耐煩的時候,隻聽得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驟然響起,如雷貫耳。原來,倭人已然開始整隊列陣,向城池逼近,一場慘烈的攻防大戰即將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天宇城北的道路相對狹窄,根本無法容納大規模的軍隊展開陣型。這無疑對防守一方極為有利,因為這樣他們便可集中兵力重點打擊敵軍進攻的較小區域,從而大大提高攻城難度。
倭人首先把攻城塔推在最前方,因為有輪子,倒是走起來挺絲滑,但是畢竟太大了,比城牆還高,走起來非常慢。一眾小鮮兵在底下賣力的推著,周邊還有很多盾牌手,他們的盾牌巨大,主要就是防禦用的,也不用考慮攻擊,所以是大型的雙手盾牌,麵積大且厚重,防禦效果非常好。
熊知沛站在城樓上,目光緊緊盯著那座緩緩逼近的巨大攻城塔。這座攻城塔猶如一座移動的山嶽,令人心生畏懼。熊知沛知道普通的攻擊手段對於如此龐然大物來說可能收效甚微。箭矢直接射上,與射在盾牌上無異,經過一番思索,他決定使用火矢。
盡管城牆上還有一些小型的投射車和威力強大的床弩,但熊知沛並未急於使用它們。他心中有著自己的盤算:如果過早發動攻擊,倭人一旦發現傷亡過大,極有可能選擇撤退。而他絕對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他已經將天宇城拆的七零八落,城中的財物也被洗劫一空。倘若此時放走了倭人,那麽他究竟是該繼續留在此地堅守,還是就此撤離呢?這種兩難的局麵會令他陷入極度的尷尬之中。因此,他必須想辦法讓倭人誤以為有機可乘,從而堅定地攻入城內。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劃過一道道耀眼的火光,無數燃燒著的火矢如雨點般朝著攻城塔傾瀉而去。瞬間,木塔的正麵被密密麻麻的火矢所覆蓋,形成了一片熊熊火海。木塔內部的倭人們也顯然早已預料到火攻的威脅,他們事先在塔內放置了大量的水和泥土,旁邊的濕地正有無限的這兩樣東西,倭人通過塔頂不斷向下潑泥漿來撲滅火焰。由於木塔的結構堅固且防護嚴密,這些火矢雖然猛烈,但暫時還未能對其造成實質性的損壞。相反,木塔成功地阻擋住了大部分箭矢,保護了後方大批的倭人士兵。
隨著攻城塔逐漸接近城牆,進入到敵人能夠有效射擊的範圍之內,倭人們也毫不示弱地展開了反擊。隻見他們紛紛彎弓搭箭,向著城牆上射去。一時間,雙方羽箭如蝗蟲過境一般,在空中交織成一張密集的網,帶著淩厲的風聲唿嘯往來。熊知沛覺得時機差不多到了,讓投石車直接放了幾壇子烈酒,向攻城塔上砸去,這木塔被砸的瞬間就爆燃成一片火海。一群倭人在裏麵又緊急救火。攻城塔下的小鮮兵被燒死好幾個,不過接著就有新的兵士頂上。由於木塔的速度減慢,且不時有引火物從木塔上掉下,躲在攻城塔後麵的兵士被命令直接架著雲梯開始攻城。
熊知沛這邊倒是不那麽緊張,兵士隻要受傷,接著就被拉到城外的馬車上,滿一車就直接拉走,這讓在城裏打仗的兵士極為放心。且說那賈窮與二當家,此刻也不能當逃兵啊,都留下來陪著熊知沛。賈窮手持一把弩箭,躲在城垛子口後,不斷地往外瞄,射了幾十箭後,竟當真射中了好幾個敵人!而那二當家也不是沒事幹,隻見他雙手緊握著一塊厚重的大門板,高高舉過頭頂,將自己和賈窮的腦袋嚴嚴實實地護住,以此來抵禦從下方源源不斷射上來的密集箭矢。
城下的倭人的確是狡猾至極,他們派上來的第一批送死的士兵竟然全部都是小鮮兵,幾乎不見倭人的正規軍影子。熊知沛見狀,當機立斷,決定改變計劃,先集中兵力消滅這批衝在前頭的小鮮兵,待到第二批倭人攻上來時,再果斷棄城逃跑,他主要計劃殺的也是倭人,他怕這麽多小鮮兵進來了,剩下的倭人坐收漁翁之利,不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