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經過鐵匠一番精心地重鑄之後,一尊嶄新的鐵佛出現在眾人眼前。令人驚奇的是,這尊鐵佛竟然隻有成人的巴掌大小,顯得小巧玲瓏而又精致無比。鐵佛手持著禪定印,神態安詳寧靜,慧明看了好久,卻與曾經的鐵佛寺鐵佛十分相像,滿意的點了點頭。
慧明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尊珍貴的鐵佛迴到他的住處,然後恭敬地將它放置在正屋中央的桌上。接著,他又從櫃子裏取出了老住持圓寂時留下的那顆舍利珠。這顆舍利珠晶瑩剔透,借著外麵的陽光,在屋中如珍珠般散發著淡淡的五彩光芒。慧明恭恭敬敬地把舍利珠放在了鐵佛的手心中,心裏暗自思忖:若是舉行法事的時候,是否可以將這尊鐵佛移到院子中?想到此處,他決定出去尋找一個合適的擺放家具。
走出房門,慧明四處尋覓,終於在不遠處發現了一張被他人遺棄的破舊香案。他快步上前,將其撿迴住處,並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對這個香案進行整修打磨。待一切準備就緒,慧明才小心翼翼地把鐵佛安置在了香案之上。
天空中的太陽高懸,灑下萬道金光。陽光恰好映照在那顆舍利珠上,瞬間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奇異光華。這神奇的景象僅僅持續了一刹那,但卻足以讓慧明目瞪口呆。不過很快,他便迴過神來,迅速拿起一塊紅布,將舍利珠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畢竟,現在還不到它發揮威能的時候。
隨後,慧明坐在桌前,提起筆開始書寫起這段日子以來鐵佛寺所經曆的種種遭遇、自己長途跋涉的艱辛曆程以及來到南宗所立下的宏偉誓願。自己肩負著重建鐵佛寺的重任,也肩負著拯救天下的大願,而今天便是這個偉大使命的新起點。現在還缺一塊木匾額,為了節省開支,慧明走上街頭去化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僅成功討得了一塊木板。其實也不足為奇,南宗人信佛,別說是木板,普通人家討要點貴重的東西,也不是沒有可能不給的。
最後,慧明帶著這塊來之不易的木板迴到宅子,親自操起刻刀,專心致誌地雕刻起牌匾來。隨著木屑紛紛揚揚地飄落,“鐵佛寺”三個大字雖沒有書法家的遒勁之力,但是非常樸拙。他在寺廟中為了研習經書,曾經認真的學習過書法與文字,他的字練了很久,剛剛能讓自己滿意。他用墨水把字塗抹了一番,鐵佛寺的匾額就算成了。他又將修修改改好幾遍的鐵佛寺介紹與發大願的啟示貼於門前牆上,這幾張紙他抄了幾份,怕風吹日曬的掉了,好備用。鐵佛寺的匾額掛上沒多久,便引來了不少民眾圍觀,看牆上的寺院介紹,近期圖撒國鐵佛寺被大漠人大屠殺,搗毀寺院,焚燒住持,讓百姓義憤填膺,看到起發的大願,有的人深信不疑,有的人覺得不切實際,有的人感到聖僧將要出世……陸續有人進到院中朝拜。慧明請兩個百姓幫忙,把香案和蒲團拿到院中,他把鐵佛請到香案上供百姓瞻仰。
鐵佛一入香台,蒙在其上的紅布被摘下,頓時舍利寶珠在陽光下佛光乍現,近處的光芒如虹如幻,引得百姓紛紛朝拜。
慧明在其側誦經為民眾祈福,不多時,鐵佛寺中現佛光之事就被傳開了。作為這南宗國最小的寺廟,一時間倒是引來不少好奇的百姓前來一看究竟,還不時有人布施,一切都在向好處發展……
南宗永安寺……
近日以來,李寶仁一直忙碌於朝堂之事,整日周旋於繁雜的政務之中,身心俱疲。直到今日,他才好不容易抽出些許時間,靜下心來前往永安寺進行修行。然而,即便身處清幽寧靜的寺廟之中,他的內心深處仍有那麽一絲不安。
根據所獲取到的最新情報顯示,武王李緣在接到朝廷下達的出兵聖旨之後,竟然並未采取任何明顯的行動。這究竟意味著什麽?難道他竟敢公然違抗聖命不成?在此之前,兵部尚書曾對其有所暗示,他暗中指使手下展開調查。經過一番深入探查後發現,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這位武州刺史——武王李緣。
平日裏,朝堂之上眾人皆忙於明爭暗鬥、相互算計,對於這處於地方的土皇帝,李緣遠離朝堂,自然未能予以過多關注。未曾料到,此人竟在不知不覺間於當地培植起了強大的勢力,已然形成一種近乎自治的局麵。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諸如少報、瞞報以及偷換概念等種種手段,悄悄地豢養了數量龐大的私兵。
而關於寺院募集資金一事,本也並非罕見現象,但在武州地區卻可謂達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這些人巧妙地借助寺院作為掩護,暗渡陳倉,將部分工程款以及皇家專門劃撥的專項資金專門撥給特定的寺院。那些銀兩不過是在寺院的賬目上稍作停留,便會被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義迅速花費出去,隨後又如流水般重新迴到地方掌權者們的囊中。毫無疑問,李緣在其中必定存在重大問題。而之後將鋼城收入囊中,讓武州有了自己的鐵礦場,用不完的還偷偷賣給梁國礦石,這一切都存在巨大風險,就算李緣不想造反,但是他的存在就是潛在的危險。李寶仁要不是兵部尚書的提醒,他這皇位還沒坐穩多久,地方上就出了叛亂,於情於理都是他的治國的失誤。
李寶仁靜靜地坐在禪堂裏,與覺遠尊者相對而坐,兩人雙腿盤起,雙目微閉,進入了一種寧靜的狀態。然而,他們並沒有完全沉浸於冥想之中,偶爾會睜開眼睛,互相交流幾句。
話題漸漸地轉向了最近發生的鐵佛寺慘案。李寶仁皺著眉頭,語氣沉重地向覺遠尊者詢問道:“尊者,像這樣的慘劇,究竟應該怎樣才能杜絕呢?無辜生命的枉死虐殺,有違天道,何解!”
經過鐵匠一番精心地重鑄之後,一尊嶄新的鐵佛出現在眾人眼前。令人驚奇的是,這尊鐵佛竟然隻有成人的巴掌大小,顯得小巧玲瓏而又精致無比。鐵佛手持著禪定印,神態安詳寧靜,慧明看了好久,卻與曾經的鐵佛寺鐵佛十分相像,滿意的點了點頭。
慧明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尊珍貴的鐵佛迴到他的住處,然後恭敬地將它放置在正屋中央的桌上。接著,他又從櫃子裏取出了老住持圓寂時留下的那顆舍利珠。這顆舍利珠晶瑩剔透,借著外麵的陽光,在屋中如珍珠般散發著淡淡的五彩光芒。慧明恭恭敬敬地把舍利珠放在了鐵佛的手心中,心裏暗自思忖:若是舉行法事的時候,是否可以將這尊鐵佛移到院子中?想到此處,他決定出去尋找一個合適的擺放家具。
走出房門,慧明四處尋覓,終於在不遠處發現了一張被他人遺棄的破舊香案。他快步上前,將其撿迴住處,並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對這個香案進行整修打磨。待一切準備就緒,慧明才小心翼翼地把鐵佛安置在了香案之上。
天空中的太陽高懸,灑下萬道金光。陽光恰好映照在那顆舍利珠上,瞬間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奇異光華。這神奇的景象僅僅持續了一刹那,但卻足以讓慧明目瞪口呆。不過很快,他便迴過神來,迅速拿起一塊紅布,將舍利珠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畢竟,現在還不到它發揮威能的時候。
隨後,慧明坐在桌前,提起筆開始書寫起這段日子以來鐵佛寺所經曆的種種遭遇、自己長途跋涉的艱辛曆程以及來到南宗所立下的宏偉誓願。自己肩負著重建鐵佛寺的重任,也肩負著拯救天下的大願,而今天便是這個偉大使命的新起點。現在還缺一塊木匾額,為了節省開支,慧明走上街頭去化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僅成功討得了一塊木板。其實也不足為奇,南宗人信佛,別說是木板,普通人家討要點貴重的東西,也不是沒有可能不給的。
最後,慧明帶著這塊來之不易的木板迴到宅子,親自操起刻刀,專心致誌地雕刻起牌匾來。隨著木屑紛紛揚揚地飄落,“鐵佛寺”三個大字雖沒有書法家的遒勁之力,但是非常樸拙。他在寺廟中為了研習經書,曾經認真的學習過書法與文字,他的字練了很久,剛剛能讓自己滿意。他用墨水把字塗抹了一番,鐵佛寺的匾額就算成了。他又將修修改改好幾遍的鐵佛寺介紹與發大願的啟示貼於門前牆上,這幾張紙他抄了幾份,怕風吹日曬的掉了,好備用。鐵佛寺的匾額掛上沒多久,便引來了不少民眾圍觀,看牆上的寺院介紹,近期圖撒國鐵佛寺被大漠人大屠殺,搗毀寺院,焚燒住持,讓百姓義憤填膺,看到起發的大願,有的人深信不疑,有的人覺得不切實際,有的人感到聖僧將要出世……陸續有人進到院中朝拜。慧明請兩個百姓幫忙,把香案和蒲團拿到院中,他把鐵佛請到香案上供百姓瞻仰。
鐵佛一入香台,蒙在其上的紅布被摘下,頓時舍利寶珠在陽光下佛光乍現,近處的光芒如虹如幻,引得百姓紛紛朝拜。
慧明在其側誦經為民眾祈福,不多時,鐵佛寺中現佛光之事就被傳開了。作為這南宗國最小的寺廟,一時間倒是引來不少好奇的百姓前來一看究竟,還不時有人布施,一切都在向好處發展……
南宗永安寺……
近日以來,李寶仁一直忙碌於朝堂之事,整日周旋於繁雜的政務之中,身心俱疲。直到今日,他才好不容易抽出些許時間,靜下心來前往永安寺進行修行。然而,即便身處清幽寧靜的寺廟之中,他的內心深處仍有那麽一絲不安。
根據所獲取到的最新情報顯示,武王李緣在接到朝廷下達的出兵聖旨之後,竟然並未采取任何明顯的行動。這究竟意味著什麽?難道他竟敢公然違抗聖命不成?在此之前,兵部尚書曾對其有所暗示,他暗中指使手下展開調查。經過一番深入探查後發現,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這位武州刺史——武王李緣。
平日裏,朝堂之上眾人皆忙於明爭暗鬥、相互算計,對於這處於地方的土皇帝,李緣遠離朝堂,自然未能予以過多關注。未曾料到,此人竟在不知不覺間於當地培植起了強大的勢力,已然形成一種近乎自治的局麵。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諸如少報、瞞報以及偷換概念等種種手段,悄悄地豢養了數量龐大的私兵。
而關於寺院募集資金一事,本也並非罕見現象,但在武州地區卻可謂達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這些人巧妙地借助寺院作為掩護,暗渡陳倉,將部分工程款以及皇家專門劃撥的專項資金專門撥給特定的寺院。那些銀兩不過是在寺院的賬目上稍作停留,便會被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義迅速花費出去,隨後又如流水般重新迴到地方掌權者們的囊中。毫無疑問,李緣在其中必定存在重大問題。而之後將鋼城收入囊中,讓武州有了自己的鐵礦場,用不完的還偷偷賣給梁國礦石,這一切都存在巨大風險,就算李緣不想造反,但是他的存在就是潛在的危險。李寶仁要不是兵部尚書的提醒,他這皇位還沒坐穩多久,地方上就出了叛亂,於情於理都是他的治國的失誤。
李寶仁靜靜地坐在禪堂裏,與覺遠尊者相對而坐,兩人雙腿盤起,雙目微閉,進入了一種寧靜的狀態。然而,他們並沒有完全沉浸於冥想之中,偶爾會睜開眼睛,互相交流幾句。
話題漸漸地轉向了最近發生的鐵佛寺慘案。李寶仁皺著眉頭,語氣沉重地向覺遠尊者詢問道:“尊者,像這樣的慘劇,究竟應該怎樣才能杜絕呢?無辜生命的枉死虐殺,有違天道,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