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前線的線報來的遲,但是都很炸裂。
也就是現在,他們才恍惚的知道,到底這段時間都發生了什麽。胡人入侵,邊關根本沒有抵抗,兵馬大元帥胡春光賣國求榮,胡人許給他個永安王。因為邊關未做抵抗,所以永安全然不知曉,所以也沒能派兵阻擋。胡人入關後,直接奔向都城未央城,想直搗黃龍,滅掉圖撒國,怎料去了發現已是一座空城。他們的情報得知大漠人要借著天時打中原聯軍一個措手不及,於是將計就計,順便重創了大漠人一把。一下消除了之後這個大患的大部分主力。而永安城在堅守數日後不知什麽原因投降,世子被殺,人頭懸掛於城門,據推測是為保全永安百姓才選擇投降的,畢竟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世子要是怕死也不會投降,他應該化妝成百姓隱於市井才是。
此時的圖撒女皇心裏打起來鼓,萌生了一股愧疚之感,雖然永安王和胡春光是好友,可是……永安王的兒子為了保全永安百姓都被殺了,孫常安知道後會如何呢?她吩咐大臣告訴被軟禁在宅院的永安王事情,看他如何反應。
數日後,永安王孫常安自縊未遂,被人救了下來,自此頹廢度日……
皇帝下旨,封簫成道為邊關兵馬大元帥,負責梧桐城外邊防,賜梧桐侯。追封永安世子為永安侯……
梁國幽州……
南宗國的武王李緣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終於在梁國的七裏堡與寧王李萌順利會師。隨後,他們馬不停蹄地朝著圖撒國進發。一路上,旌旗飄揚,塵土飛揚,那場麵可謂是風起雲湧、氣勢磅礴。
然而,讓武王李緣感到十分詫異的是,李萌被人懸賞了刺殺令,數額之高是少有的肥差。盡管他們率領的這支軍隊如此引人注目,等同於一直告訴殺手自己的位置所在,但他們卻並未遭遇預想之中的頻繁刺殺行動。這著實令李緣心生疑慮,他那張原本就有些撇嘴的嘴巴此刻更是撅得老高,不停地嘟囔著:“寧王啊寧王,我看你之前純粹就是無病呻吟!瞧瞧,你這般光明正大地率軍出征,居然連一個來行刺你的都沒有,這哪裏符合常理?”
李緣心裏暗自思忖著,雖說軍中人數眾多,想要下手確實不易。但正因如此,刺客反而更容易混入其中。可是這麽多天過去了,除了有一次不知何人妄圖下毒害他之外,便再無其他動靜。而且那次下毒最終也未能得逞,至於這究竟是否是寧王自導自演的一出戲碼,一時之間還真不好判斷。想到此處,李緣不禁對寧王越發充滿了猜疑。
其實,李緣內心深處對於寧王李萌還是頗為敬重的。畢竟,寧王也是條鐵骨錚錚的好漢。隻不過兩人的政見卻是大相徑庭。寧王始終主張強軍之策,堅持走精兵路線,但是從未有過什麽奪取天下的宏偉抱負。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寧王就是被困在了他父親所設定的種種規矩框架之內,不敢越雷池半步。整天隻知道修身養性,念佛參禪,講究不爭不搶,雖有奪天下之才,卻束手束腳,他那個好哥哥沒殺了他這個傻兒子,也算是這寧王愚忠的一點迴饋……總之,隻要是關於寧王那些窩囊事兒,李緣覺得自己能夠滔滔不絕地講上個三天三夜。自己就不一樣了,身為武王的他,一直將武力奉為至上信條。當初,他刻意選擇了武州這塊土地,並巧妙地引導皇帝將此地賜予他作為封地,順便就被冊封了武王。這個武王的頭銜著實令他憋著大嘴顯擺了好久,因為“武”字簡直與他自身的氣質完美契合!當年的武王伐紂,周武王,魏武帝,漢武帝各種武王、武帝讓他心心念念,自己也要。現在武王的名號他是有了,就差這武王的功績了,就算是玩鬧也得鬧的大點,讓自己進入史冊,萬古流芳。
他選擇武州也是有目的性的,由於它所處之地,位於邊關,距離京城甚遠,正所謂天高皇帝遠,他在這裏過得逍遙自在、美不勝收。尤其是那座屬於陳國的鋼城,早已成為他覬覦多時的目標。隻可惜那時的他羽翼尚未豐滿,隻能按捺住內心的衝動,暫時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世間之事往往難以預料。不知為何,這座鋼城竟然莫名其妙地落入了他的手中。當看到陳國和梁國之間打得不可開交時,他的心也跟著躁動起來。而那位來自梁國的年輕人竟然也是個狠人,竟主動將鋼城拱手相送。那一刻,他心中暗自期盼著陳國能夠被激怒,進而派兵前來攻打鋼城。於是,他率領著手下的人馬苦苦等待了整整三個月之久,但令人失望的是,陳國方麵卻連個屁都未曾放過。
要說他有謀反之心倒也不盡然,隻是他一直在默默等待合適的時機到來。待到時機成熟之時,他便打算前往異國他鄉大展身手一番。當然,他唯一的期望就是皇帝不要插手此事,任由他自由馳騁,能夠支持他或者是放任他。倘若有朝一日他走運,真能登上皇位,那麽必定會開疆拓土、橫掃中原,甚至還要征服那些兇悍的胡人、大漠人、草原人,建立起不世之功業!什麽圖撒國的大漠人和胡人、阿貓阿狗的,全都得拜倒在大武皇帝腳下。
李萌也納悶起來,這追殺令不會無緣無故的關閉了吧,還是何原因所致。不過相對現在而言也挺好的,至少現在不必老為這刺殺一事心驚膽戰。書信了幾封給兩位王妃寬心。如今的李萌一身戎裝,士兵都是一水的武州兵,叛逆的很,要是別人,不要說是指揮他們打仗了,跟不跟著走都不好說,不過知道是寧王要指揮他們,倒是也都給對方一個麵子,這寧王一手的好兵法,立功機會會非常多,至少不會跟著送死,也是個不錯的依仗,他身上的變數可太多了,得了好處有自己的,要是哪日出來問題,他們是武州兵,倒也沒什麽後患。
前線的線報來的遲,但是都很炸裂。
也就是現在,他們才恍惚的知道,到底這段時間都發生了什麽。胡人入侵,邊關根本沒有抵抗,兵馬大元帥胡春光賣國求榮,胡人許給他個永安王。因為邊關未做抵抗,所以永安全然不知曉,所以也沒能派兵阻擋。胡人入關後,直接奔向都城未央城,想直搗黃龍,滅掉圖撒國,怎料去了發現已是一座空城。他們的情報得知大漠人要借著天時打中原聯軍一個措手不及,於是將計就計,順便重創了大漠人一把。一下消除了之後這個大患的大部分主力。而永安城在堅守數日後不知什麽原因投降,世子被殺,人頭懸掛於城門,據推測是為保全永安百姓才選擇投降的,畢竟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世子要是怕死也不會投降,他應該化妝成百姓隱於市井才是。
此時的圖撒女皇心裏打起來鼓,萌生了一股愧疚之感,雖然永安王和胡春光是好友,可是……永安王的兒子為了保全永安百姓都被殺了,孫常安知道後會如何呢?她吩咐大臣告訴被軟禁在宅院的永安王事情,看他如何反應。
數日後,永安王孫常安自縊未遂,被人救了下來,自此頹廢度日……
皇帝下旨,封簫成道為邊關兵馬大元帥,負責梧桐城外邊防,賜梧桐侯。追封永安世子為永安侯……
梁國幽州……
南宗國的武王李緣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終於在梁國的七裏堡與寧王李萌順利會師。隨後,他們馬不停蹄地朝著圖撒國進發。一路上,旌旗飄揚,塵土飛揚,那場麵可謂是風起雲湧、氣勢磅礴。
然而,讓武王李緣感到十分詫異的是,李萌被人懸賞了刺殺令,數額之高是少有的肥差。盡管他們率領的這支軍隊如此引人注目,等同於一直告訴殺手自己的位置所在,但他們卻並未遭遇預想之中的頻繁刺殺行動。這著實令李緣心生疑慮,他那張原本就有些撇嘴的嘴巴此刻更是撅得老高,不停地嘟囔著:“寧王啊寧王,我看你之前純粹就是無病呻吟!瞧瞧,你這般光明正大地率軍出征,居然連一個來行刺你的都沒有,這哪裏符合常理?”
李緣心裏暗自思忖著,雖說軍中人數眾多,想要下手確實不易。但正因如此,刺客反而更容易混入其中。可是這麽多天過去了,除了有一次不知何人妄圖下毒害他之外,便再無其他動靜。而且那次下毒最終也未能得逞,至於這究竟是否是寧王自導自演的一出戲碼,一時之間還真不好判斷。想到此處,李緣不禁對寧王越發充滿了猜疑。
其實,李緣內心深處對於寧王李萌還是頗為敬重的。畢竟,寧王也是條鐵骨錚錚的好漢。隻不過兩人的政見卻是大相徑庭。寧王始終主張強軍之策,堅持走精兵路線,但是從未有過什麽奪取天下的宏偉抱負。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寧王就是被困在了他父親所設定的種種規矩框架之內,不敢越雷池半步。整天隻知道修身養性,念佛參禪,講究不爭不搶,雖有奪天下之才,卻束手束腳,他那個好哥哥沒殺了他這個傻兒子,也算是這寧王愚忠的一點迴饋……總之,隻要是關於寧王那些窩囊事兒,李緣覺得自己能夠滔滔不絕地講上個三天三夜。自己就不一樣了,身為武王的他,一直將武力奉為至上信條。當初,他刻意選擇了武州這塊土地,並巧妙地引導皇帝將此地賜予他作為封地,順便就被冊封了武王。這個武王的頭銜著實令他憋著大嘴顯擺了好久,因為“武”字簡直與他自身的氣質完美契合!當年的武王伐紂,周武王,魏武帝,漢武帝各種武王、武帝讓他心心念念,自己也要。現在武王的名號他是有了,就差這武王的功績了,就算是玩鬧也得鬧的大點,讓自己進入史冊,萬古流芳。
他選擇武州也是有目的性的,由於它所處之地,位於邊關,距離京城甚遠,正所謂天高皇帝遠,他在這裏過得逍遙自在、美不勝收。尤其是那座屬於陳國的鋼城,早已成為他覬覦多時的目標。隻可惜那時的他羽翼尚未豐滿,隻能按捺住內心的衝動,暫時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世間之事往往難以預料。不知為何,這座鋼城竟然莫名其妙地落入了他的手中。當看到陳國和梁國之間打得不可開交時,他的心也跟著躁動起來。而那位來自梁國的年輕人竟然也是個狠人,竟主動將鋼城拱手相送。那一刻,他心中暗自期盼著陳國能夠被激怒,進而派兵前來攻打鋼城。於是,他率領著手下的人馬苦苦等待了整整三個月之久,但令人失望的是,陳國方麵卻連個屁都未曾放過。
要說他有謀反之心倒也不盡然,隻是他一直在默默等待合適的時機到來。待到時機成熟之時,他便打算前往異國他鄉大展身手一番。當然,他唯一的期望就是皇帝不要插手此事,任由他自由馳騁,能夠支持他或者是放任他。倘若有朝一日他走運,真能登上皇位,那麽必定會開疆拓土、橫掃中原,甚至還要征服那些兇悍的胡人、大漠人、草原人,建立起不世之功業!什麽圖撒國的大漠人和胡人、阿貓阿狗的,全都得拜倒在大武皇帝腳下。
李萌也納悶起來,這追殺令不會無緣無故的關閉了吧,還是何原因所致。不過相對現在而言也挺好的,至少現在不必老為這刺殺一事心驚膽戰。書信了幾封給兩位王妃寬心。如今的李萌一身戎裝,士兵都是一水的武州兵,叛逆的很,要是別人,不要說是指揮他們打仗了,跟不跟著走都不好說,不過知道是寧王要指揮他們,倒是也都給對方一個麵子,這寧王一手的好兵法,立功機會會非常多,至少不會跟著送死,也是個不錯的依仗,他身上的變數可太多了,得了好處有自己的,要是哪日出來問題,他們是武州兵,倒也沒什麽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