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金順臣恨恨的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若要派人前去調查核實一番,倒也的確發現有許多普通百姓正處於饑寒交迫、食不果腹的艱難困境之中。可是那些達官顯貴們家中究竟擁有多少金銀,以及暗中實際掌握著多少兵員數量等等情況,卻始終無人能夠真正摸清底細。皇帝的權利在被侵蝕,如同中原大地的東周列國之時一樣,越來越多的地方上不服管製,隻不過是麵和心不和罷了。”
帝師李大忠也說道:“是啊,侯爺,也許您不知道,這鮮國啊,如果不是那可惡的倭人前來興風作浪、肆意搗亂,恐怕如今早就已經分崩離析、不複存在了!想當初,朝內的那幫家夥們暗中勾結、心懷鬼胎,所行之事令人不齒。而朝外那些分封的“土皇帝”們,則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裏。若不是因為倭人實力過於強大,眾人皆懼怕被其剿滅,心裏那點邪念一直被壓製著,否則的話,早晚會有人揭竿而起、發動叛亂。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旦有人膽敢挺身而出,充當那個造反的急先鋒,那麽緊接著便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效仿之人。如此一來,整個國家必然陷入混亂與動蕩之中。雖然皇帝有著較多的土地和兵員,但是擱不住這次抵禦倭人,傷的全是皇家手底下的人,一旦元氣大傷,有人要造反,必將危及整個皇室。
因此,我家唯有實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製度,方才能夠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分封製裏麵有偷懶的成份在其中,而且有時候又有妥協的成份在其中。收天下的時候,打不過或者不好打的地方,就勸降,把地直接封給對方,隻要對方歸順就可以了;地大了,管不過來,封出去,每年上稅,皇帝省心,地方上兵政幾乎全權自治,等等這一切,若是對地方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任由其自由發展,那麽這些地區最終選擇獨立出去,幾乎是必然結果?特別是當某個地方恰好位於繁華地帶時,或者該地盛產金銀鐵礦等寶貴資源時,亦或是此地乃至關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且掌控著重兵在手之時,稍有不慎受到他人的拿捏和排擠,又或者被人蠱惑或有征伐的抱負,那麽反叛之心必定油然而生。所以我一直在朝裏強調削藩,不過他們的能量太大,利用朝裏的黨爭,我被反噬,打入天牢……
至於那倭人嘛,自然也絕非善茬兒。其實,對於當前這種嚴峻的局勢,我作為皇帝的老師,早已多次向陛下進諫示警。隻可惜,當時的陛下並未將倭人的逐漸滲透視為嚴重威脅,反倒天真地認為倭人能夠幫助地方有效地拉動經濟增長,並增加賦稅收入。哎,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那群倭人竟然靠著各種手法將詳盡無比的地形圖以及兵力分布圖帶到了倭國!不僅如此,他們對於這片土地的了解可謂細致入微,甚至連何處盛產何種資源、何地的官員更為貪腐等機密信息皆了然於胸。這意味著我方的所有底細都已被敵方牢牢掌控,在這樣我明敵暗的局勢下,如果還能不打敗仗,那簡直就是對敵人精心策劃與不懈努力的一種褻瀆!我們鮮國被打成這樣,多數都是咎由自取。
再看看朝堂之上的那幫亂臣賊子吧,真真是個個罪該萬死!他們手中所握有的權力和謀略,全然沒有用到為國為民的正道上去,整日裏就隻知道在自己眼前那區區一畝三分地上耀武揚威,作威作福。像這般屍位素餐之徒,日後如果落得個被倭人殲滅的下場也是他們自作孽,不可活,純屬活該!這群人啊......簡直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王八蛋!
此時,樸成煥不禁緊皺雙眉,他小心翼翼地將頭湊到李大忠耳畔輕聲道:“老李呀,您好歹也是堂堂帝師,怎的說話如此粗鄙?”
李大忠聞言,二話不說,揚起拳頭便朝著樸成煥的肩膀狠狠砸了幾下,口中憤憤不平地嚷道:“咱現在可是江湖中人,向來不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再說了,曾經那個循規蹈矩的李大忠早就在那天牢裏已經死透啦!如今的我,跟金順臣沒啥兩樣!你要是不想繼續當個無所事事的街溜子,就別整天搞什麽文人那一套風花雪月,趕緊跟著老金好生練練武藝,待到他日學成之時,也好親手用那淩厲的刀法,將你的仇人斬於刀下!豈不快哉!”
樸成煥被李大忠激的滿臉通紅,隨即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大喊大叫,眾人一直暢聊到深夜……
鮮國皇城……
皇帝端坐在朝堂之上,龍顏震怒,那憤怒的咆哮聲如驚雷般在殿內迴響。然而,下方站立的一眾官員們卻個個低垂著頭顱,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姿態。
按常理而言,鮮國本應擁有頗為可觀的兵力。但如今,各地勢力割據一方,彼此之間相互牽製,誰也不情願輕易出兵。不僅如此,那些地方官員更是肆意地少報或瞞報兵力數量,情況之嚴重令人咋舌。更有甚者,他們還紛紛叫嚷著地方局勢動蕩不安,沒有錢發軍餉,軍裏也揭不開鍋了,反而向朝廷伸手要錢,一個個各懷鬼胎,因此幾乎無人願意出兵支援朝廷。
誠如金順臣等人所言,地方上不願出兵,並不僅僅是因為覺得此舉勞心勞力且難以討好,更為關鍵的是,其中暗藏著一些人的反叛之心。位於內陸的諸位王爺,宛如旁觀者一般坐視皇城陷入危機而無動於衷,他們就是故意而為。那些實力強大的王爺,巴不得皇城被攻破,待到時機成熟之時,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舉起義旗,順勢奪取皇位。畢竟,若貿然造反,所承受的反噬之力太過沉重,稍有不慎便會被扣上叛軍的帽子,被其他王爺聯合打壓,趁虛而入,奪走自己苦心經營的地盤。
金順臣恨恨的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若要派人前去調查核實一番,倒也的確發現有許多普通百姓正處於饑寒交迫、食不果腹的艱難困境之中。可是那些達官顯貴們家中究竟擁有多少金銀,以及暗中實際掌握著多少兵員數量等等情況,卻始終無人能夠真正摸清底細。皇帝的權利在被侵蝕,如同中原大地的東周列國之時一樣,越來越多的地方上不服管製,隻不過是麵和心不和罷了。”
帝師李大忠也說道:“是啊,侯爺,也許您不知道,這鮮國啊,如果不是那可惡的倭人前來興風作浪、肆意搗亂,恐怕如今早就已經分崩離析、不複存在了!想當初,朝內的那幫家夥們暗中勾結、心懷鬼胎,所行之事令人不齒。而朝外那些分封的“土皇帝”們,則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裏。若不是因為倭人實力過於強大,眾人皆懼怕被其剿滅,心裏那點邪念一直被壓製著,否則的話,早晚會有人揭竿而起、發動叛亂。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旦有人膽敢挺身而出,充當那個造反的急先鋒,那麽緊接著便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效仿之人。如此一來,整個國家必然陷入混亂與動蕩之中。雖然皇帝有著較多的土地和兵員,但是擱不住這次抵禦倭人,傷的全是皇家手底下的人,一旦元氣大傷,有人要造反,必將危及整個皇室。
因此,我家唯有實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製度,方才能夠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分封製裏麵有偷懶的成份在其中,而且有時候又有妥協的成份在其中。收天下的時候,打不過或者不好打的地方,就勸降,把地直接封給對方,隻要對方歸順就可以了;地大了,管不過來,封出去,每年上稅,皇帝省心,地方上兵政幾乎全權自治,等等這一切,若是對地方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任由其自由發展,那麽這些地區最終選擇獨立出去,幾乎是必然結果?特別是當某個地方恰好位於繁華地帶時,或者該地盛產金銀鐵礦等寶貴資源時,亦或是此地乃至關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且掌控著重兵在手之時,稍有不慎受到他人的拿捏和排擠,又或者被人蠱惑或有征伐的抱負,那麽反叛之心必定油然而生。所以我一直在朝裏強調削藩,不過他們的能量太大,利用朝裏的黨爭,我被反噬,打入天牢……
至於那倭人嘛,自然也絕非善茬兒。其實,對於當前這種嚴峻的局勢,我作為皇帝的老師,早已多次向陛下進諫示警。隻可惜,當時的陛下並未將倭人的逐漸滲透視為嚴重威脅,反倒天真地認為倭人能夠幫助地方有效地拉動經濟增長,並增加賦稅收入。哎,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那群倭人竟然靠著各種手法將詳盡無比的地形圖以及兵力分布圖帶到了倭國!不僅如此,他們對於這片土地的了解可謂細致入微,甚至連何處盛產何種資源、何地的官員更為貪腐等機密信息皆了然於胸。這意味著我方的所有底細都已被敵方牢牢掌控,在這樣我明敵暗的局勢下,如果還能不打敗仗,那簡直就是對敵人精心策劃與不懈努力的一種褻瀆!我們鮮國被打成這樣,多數都是咎由自取。
再看看朝堂之上的那幫亂臣賊子吧,真真是個個罪該萬死!他們手中所握有的權力和謀略,全然沒有用到為國為民的正道上去,整日裏就隻知道在自己眼前那區區一畝三分地上耀武揚威,作威作福。像這般屍位素餐之徒,日後如果落得個被倭人殲滅的下場也是他們自作孽,不可活,純屬活該!這群人啊......簡直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王八蛋!
此時,樸成煥不禁緊皺雙眉,他小心翼翼地將頭湊到李大忠耳畔輕聲道:“老李呀,您好歹也是堂堂帝師,怎的說話如此粗鄙?”
李大忠聞言,二話不說,揚起拳頭便朝著樸成煥的肩膀狠狠砸了幾下,口中憤憤不平地嚷道:“咱現在可是江湖中人,向來不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再說了,曾經那個循規蹈矩的李大忠早就在那天牢裏已經死透啦!如今的我,跟金順臣沒啥兩樣!你要是不想繼續當個無所事事的街溜子,就別整天搞什麽文人那一套風花雪月,趕緊跟著老金好生練練武藝,待到他日學成之時,也好親手用那淩厲的刀法,將你的仇人斬於刀下!豈不快哉!”
樸成煥被李大忠激的滿臉通紅,隨即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大喊大叫,眾人一直暢聊到深夜……
鮮國皇城……
皇帝端坐在朝堂之上,龍顏震怒,那憤怒的咆哮聲如驚雷般在殿內迴響。然而,下方站立的一眾官員們卻個個低垂著頭顱,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姿態。
按常理而言,鮮國本應擁有頗為可觀的兵力。但如今,各地勢力割據一方,彼此之間相互牽製,誰也不情願輕易出兵。不僅如此,那些地方官員更是肆意地少報或瞞報兵力數量,情況之嚴重令人咋舌。更有甚者,他們還紛紛叫嚷著地方局勢動蕩不安,沒有錢發軍餉,軍裏也揭不開鍋了,反而向朝廷伸手要錢,一個個各懷鬼胎,因此幾乎無人願意出兵支援朝廷。
誠如金順臣等人所言,地方上不願出兵,並不僅僅是因為覺得此舉勞心勞力且難以討好,更為關鍵的是,其中暗藏著一些人的反叛之心。位於內陸的諸位王爺,宛如旁觀者一般坐視皇城陷入危機而無動於衷,他們就是故意而為。那些實力強大的王爺,巴不得皇城被攻破,待到時機成熟之時,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舉起義旗,順勢奪取皇位。畢竟,若貿然造反,所承受的反噬之力太過沉重,稍有不慎便會被扣上叛軍的帽子,被其他王爺聯合打壓,趁虛而入,奪走自己苦心經營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