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4 章 帝王惜才
(接上文……)
禮部尚書劉琦也同意此事:“陛下,此事必定牽連甚廣,而且如此之多的糧庫出現 這種情況,說明他們都有串通,而且今年南方恐還有災情,官員一旦大批受罰,必定民心不穩,臣愚鈍,還請陛下三思,先暗中調查再做打算,而且臣也讚同戶部對人選的抉擇,不能撕破臉,同流合汙暗中調查,往往會查的更深,知道的內情更透徹。所去之人必然是要和地方上無瓜葛,朝內無黨派,不然結黨營私,最後不了了之的可能是最大的。”
沈允天長歎一口氣:“朕老了,朕要是年輕時,一定自己親自南下,砍了這群貪官汙吏。你們還沒說有沒有什麽人選呢?”
戶部尚書想說什麽,然後又組織了下語言:“陛下,這欽差品級都不會太小,過往之事,品級越大的官去了越查不出東西來,燈下黑,欺上瞞下的事。官大了自然牽連廣,總有能說上話講情的,所以這案子越讓他們去,越是破不了。他們拉不下臉皮,想不到對方底線,看不到百姓疾苦,裝聾作啞,油膩之事,更是做的絲滑。所以……陛下,臣推薦讓個品級低,沒和朝中這些老臣有什麽瓜葛的人去,最好殺伐果斷,能力還得強,又得聰明能周旋,可以考慮那……嗯,陛下聖明,一定心裏有人選,臣就不猜了。”
沈允天嘴巴一撇:“你們幾個都是老狐狸,就差把魯山郡的那兩個小子的名說出來了,曹峰不行,他得執掌魯山郡的商業,讓子凡去吧,不過他的品級太低,朕怕南方的那些亂臣賊子不服他,這樣,給他們兩個一人官升一品,雖然官也不大,但是帶著欽差的帽子,也算能震得住對方。等老四大婚完了以後,再南下。”
幾位大臣都符合皇帝聖明……
沈允天一時煩躁:“唉,不提他們了,換個話題,讓朕輕鬆下,那個趙文斌怎麽樣了。”他轉頭看向一旁侍立的龔正,開口問道:“龔愛卿,那趙文斌如今身在何處?”
龔正聞言趕忙躬身,如實答道:“啟稟陛下,趙文斌此前已然前往前線。據情報說,他在家推演卦術,期間偶得一卦,預示需要他前去協助魯王殿下處理一些緊急狀況,但是此卦大兇,他糾結了一夜,還是和家人告別,獨自奔赴前線而去。”
沈允天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忖:“這趙文斌果真是忠心耿耿、勇挑重擔啊,明知此去大兇,還敢孤身前往,讓他想起了當年趙子龍勇闖曹營,孤身救主,他一介文弱之相,能有這份膽量和忠義,以後也必能成大事!此事他越想越惜才,朕當時怎麽就沒遇到個這樣的臣子,那月華真人……,唉!他那師父還真沒有趙文斌這氣魄,就知道置身事外,躲得那叫一個清閑。讓朕當時好生著急,不過好在朕沒得到,其他那幾個老賊也沒落到好,也算讓朕欣慰。”
緊接著,龔正繼續稟報說,趙文斌在前往前線的路途當中,意外邂逅了上次曾去過魯山郡的那個名叫金大壯的外國人。此人攜帶著一名隨從以及兩名來自陳國的人士,他們正巧相遇,遂結伴同行。由於一路上曆經諸多艱難險阻,但好在眾人齊心協力、相互扶持,每每都能成功化險為夷。經過這番共患難之後,幾人深感彼此緣分匪淺,索性結為異姓兄弟。如此一來,五個人,來自四個國家,竟成為了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之後便一同踏上了前往圖撒國的旅程。
到達圖撒國後,趙文斌一行人首先來到了梧桐城。在這裏,他們正巧遇到了梧桐城將士的骨灰運送迴城,趙文斌作為主事,超度亡魂,並化解了簫成道老將軍家的一樁離奇造化。更為神奇的是,傳說在此期間趙文斌竟然遇到了神跡……,他碰到了自己的師祖,也就是月華天師的師父,上清真人,不過現在叫上清天尊了,說是活著的道家掌事人,統領中原道宗,而且此人就是曾經擔任了圖撒國三日國師出走的那位。
據來自曹峰方麵的可靠情報顯示,圖撒皇家內史皆在,上清天尊出走前所留下的一封神秘書信,成功地推演預測出此後圖撒國長達數十年的國運走向!其中涵蓋了諸多重大事件,例如永安珠最終的下落、擁立女帝、胡人東侵、以及遷都等等。令人驚歎的是,所有這些預言竟然無一不精準地成為了現實。
而且,這位上清天尊與圖撒女帝見了一麵,絕非僅僅隻是巧合那麽簡單。正是這位上清天尊力勸圖撒女帝再次遷都,誰曾料到這一決策會如此恰到好處且至關重要。就在女帝剛剛離開原有都城短短數日之後,胡人大軍便浩浩蕩蕩一路向東,侵襲而來,並迅速向南推進。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接繞過永安城,對圖撒都城未央城先行而擊,由於其出擊之突然,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不過胡人見未央城空,馬上就改變策略,直接突襲大漠人的軍隊,趁著天時,在大漠人側後方偷襲,一舉擊潰了大漠人主力。收兵之後,緊接著圖撒國新都與舊都,兩城雙雙淪陷敵手。
據傳,當得知這一連串噩耗之際,圖撒女帝驚得麵無人色,心中對於上清天尊的敬佩之情更甚,簡直已經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她當場許下宏願,表示一旦這場戰事平息終結,定要為上清天尊建造宏偉的道場,並為其塑造金身,以示尊崇感激之意。
隻可惜趙文斌也許是應了劫,當時胡人肆虐南下之際,趙文斌恰好與上清天尊一同身處永安城中。如今這座城市已然落入胡人掌控的勢力範圍之內,並且胡人奇襲大漠人後,收兵防守之際,一定會再返迴頭去滅掉永安城這個大患,到時候就怕胡人久攻不下,打急了最後屠城,永安城是一定堅持不住的,沒有後援,被數十倍兵力的敵軍包圍,沒有活的可能。麵對如此險惡的局勢,兩人的處境可謂是岌岌可危、九死一生,其命運究竟如何實在難以預料。
(接上文……)
禮部尚書劉琦也同意此事:“陛下,此事必定牽連甚廣,而且如此之多的糧庫出現 這種情況,說明他們都有串通,而且今年南方恐還有災情,官員一旦大批受罰,必定民心不穩,臣愚鈍,還請陛下三思,先暗中調查再做打算,而且臣也讚同戶部對人選的抉擇,不能撕破臉,同流合汙暗中調查,往往會查的更深,知道的內情更透徹。所去之人必然是要和地方上無瓜葛,朝內無黨派,不然結黨營私,最後不了了之的可能是最大的。”
沈允天長歎一口氣:“朕老了,朕要是年輕時,一定自己親自南下,砍了這群貪官汙吏。你們還沒說有沒有什麽人選呢?”
戶部尚書想說什麽,然後又組織了下語言:“陛下,這欽差品級都不會太小,過往之事,品級越大的官去了越查不出東西來,燈下黑,欺上瞞下的事。官大了自然牽連廣,總有能說上話講情的,所以這案子越讓他們去,越是破不了。他們拉不下臉皮,想不到對方底線,看不到百姓疾苦,裝聾作啞,油膩之事,更是做的絲滑。所以……陛下,臣推薦讓個品級低,沒和朝中這些老臣有什麽瓜葛的人去,最好殺伐果斷,能力還得強,又得聰明能周旋,可以考慮那……嗯,陛下聖明,一定心裏有人選,臣就不猜了。”
沈允天嘴巴一撇:“你們幾個都是老狐狸,就差把魯山郡的那兩個小子的名說出來了,曹峰不行,他得執掌魯山郡的商業,讓子凡去吧,不過他的品級太低,朕怕南方的那些亂臣賊子不服他,這樣,給他們兩個一人官升一品,雖然官也不大,但是帶著欽差的帽子,也算能震得住對方。等老四大婚完了以後,再南下。”
幾位大臣都符合皇帝聖明……
沈允天一時煩躁:“唉,不提他們了,換個話題,讓朕輕鬆下,那個趙文斌怎麽樣了。”他轉頭看向一旁侍立的龔正,開口問道:“龔愛卿,那趙文斌如今身在何處?”
龔正聞言趕忙躬身,如實答道:“啟稟陛下,趙文斌此前已然前往前線。據情報說,他在家推演卦術,期間偶得一卦,預示需要他前去協助魯王殿下處理一些緊急狀況,但是此卦大兇,他糾結了一夜,還是和家人告別,獨自奔赴前線而去。”
沈允天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忖:“這趙文斌果真是忠心耿耿、勇挑重擔啊,明知此去大兇,還敢孤身前往,讓他想起了當年趙子龍勇闖曹營,孤身救主,他一介文弱之相,能有這份膽量和忠義,以後也必能成大事!此事他越想越惜才,朕當時怎麽就沒遇到個這樣的臣子,那月華真人……,唉!他那師父還真沒有趙文斌這氣魄,就知道置身事外,躲得那叫一個清閑。讓朕當時好生著急,不過好在朕沒得到,其他那幾個老賊也沒落到好,也算讓朕欣慰。”
緊接著,龔正繼續稟報說,趙文斌在前往前線的路途當中,意外邂逅了上次曾去過魯山郡的那個名叫金大壯的外國人。此人攜帶著一名隨從以及兩名來自陳國的人士,他們正巧相遇,遂結伴同行。由於一路上曆經諸多艱難險阻,但好在眾人齊心協力、相互扶持,每每都能成功化險為夷。經過這番共患難之後,幾人深感彼此緣分匪淺,索性結為異姓兄弟。如此一來,五個人,來自四個國家,竟成為了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之後便一同踏上了前往圖撒國的旅程。
到達圖撒國後,趙文斌一行人首先來到了梧桐城。在這裏,他們正巧遇到了梧桐城將士的骨灰運送迴城,趙文斌作為主事,超度亡魂,並化解了簫成道老將軍家的一樁離奇造化。更為神奇的是,傳說在此期間趙文斌竟然遇到了神跡……,他碰到了自己的師祖,也就是月華天師的師父,上清真人,不過現在叫上清天尊了,說是活著的道家掌事人,統領中原道宗,而且此人就是曾經擔任了圖撒國三日國師出走的那位。
據來自曹峰方麵的可靠情報顯示,圖撒皇家內史皆在,上清天尊出走前所留下的一封神秘書信,成功地推演預測出此後圖撒國長達數十年的國運走向!其中涵蓋了諸多重大事件,例如永安珠最終的下落、擁立女帝、胡人東侵、以及遷都等等。令人驚歎的是,所有這些預言竟然無一不精準地成為了現實。
而且,這位上清天尊與圖撒女帝見了一麵,絕非僅僅隻是巧合那麽簡單。正是這位上清天尊力勸圖撒女帝再次遷都,誰曾料到這一決策會如此恰到好處且至關重要。就在女帝剛剛離開原有都城短短數日之後,胡人大軍便浩浩蕩蕩一路向東,侵襲而來,並迅速向南推進。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接繞過永安城,對圖撒都城未央城先行而擊,由於其出擊之突然,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不過胡人見未央城空,馬上就改變策略,直接突襲大漠人的軍隊,趁著天時,在大漠人側後方偷襲,一舉擊潰了大漠人主力。收兵之後,緊接著圖撒國新都與舊都,兩城雙雙淪陷敵手。
據傳,當得知這一連串噩耗之際,圖撒女帝驚得麵無人色,心中對於上清天尊的敬佩之情更甚,簡直已經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她當場許下宏願,表示一旦這場戰事平息終結,定要為上清天尊建造宏偉的道場,並為其塑造金身,以示尊崇感激之意。
隻可惜趙文斌也許是應了劫,當時胡人肆虐南下之際,趙文斌恰好與上清天尊一同身處永安城中。如今這座城市已然落入胡人掌控的勢力範圍之內,並且胡人奇襲大漠人後,收兵防守之際,一定會再返迴頭去滅掉永安城這個大患,到時候就怕胡人久攻不下,打急了最後屠城,永安城是一定堅持不住的,沒有後援,被數十倍兵力的敵軍包圍,沒有活的可能。麵對如此險惡的局勢,兩人的處境可謂是岌岌可危、九死一生,其命運究竟如何實在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