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們能造嗎
一開始,梁永豐還以為是自己那邊又收了能人了。
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技能卡全都是木工方麵的。
其中僅高級技能卡就有兩張,其中一張就來自剛才那名叫老馮的男子,還有一張來自一個姓霍的。
所有的技能卡加一起足足有十幾張,其中一半都是中級。
而且數量還在增加。
又等了將近20分鍾,老馮才領著二十幾個人迴來。
這些人都是一身的泥水,一看就是剛剛從田裏出來的。
梁永豐登時明白老馮為什麽花了這麽長時間,才把所有人叫過來了——人家剛剛正在幹農活。
黃主任臉上有點掛不住。
他剛才把中堂公社的造船廠吹的舉世無雙,可是現在卻出來了這麽一群人。
“這個……我們公社船廠好久沒接到活了,管理的鬆了一些!”黃主任手腳比劃著,語氣一轉又道,“不過梁老板放心,他們的手藝都是沒問題的,特別是老馮、老霍,祖上三代都是做龍舟的,在整個惠州、廣州,馮家和霍家製作龍舟的手藝,都是頂頂有名的!”
梁永豐沒有接黃主任的話,因為此時這些人腦袋上的血條都是紅色的。
自家的農活幹到一半就被叫迴來,肯定要引發人家的不滿。
這時候他得先安撫人心。
“諸位師傅,實在抱歉,這時候把你們從田裏叫迴來!”有係統幫忙,梁永豐對這些人的手藝,比黃主任還有信心,“不過我們實在著急用龍舟,把你們叫迴來,實屬無奈!”
就見這些人腦袋上的血條逐漸往下退,不多時,就有人由紅色轉成了綠色。
一線的工人就是這樣,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隻要管理者別太過分,他們其實很好說話。
梁永豐趁勢又道,“我看這麽辦吧!隻要幫我們做好這條龍舟,諸位師傅都可以去我們的工地做工,我們的木工組收入是最高的,人均月收入可以達到150塊以上!”
他的話落地,那些已經由紅轉綠的人腦袋上的數字登時往上猛漲。
有幾個人的好感度,一下子躥到了80以上。
其他還沒有轉綠的,也紛紛轉變。
梁永豐看向黃主任,“黃主任不會嫌我挖你們的人吧?”
黃主任連連擺手,“沒有,沒有!能給他們找到工作,公社謝梁老板還來不及!”
人沒有工作,就會陷入貧困。
更重要的是人閑下來,就會出亂子。
黃主任甚至想讓梁永豐多招些人,張了張嘴,最終沒有說出口。
他怕梁永豐誤會他得寸進尺,今後不再來中堂建廠房,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梁永豐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之前不在東莞招人,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是使用本地人太麻煩,本地工人不好管。
但是此時他們的工地,最西也就是到萬江,而且是在萬江靠近莞城鎮的那一帶。
那裏距離中堂的直線距離有七八公裏遠。
這個時代,東莞剛有公交車,公交線路僅限於莞城鎮內。
從萬江到中堂的道路非常差,中間還要多次過河。
很多河上又沒有橋,得靠渡船過河。
他們一路過來,足足用了三四個小時。
這基本上,就相當於外地了。
第二個原因是不希望蓋房子的技術被當地人學去,成為他的競爭對手。
但是這些人本來就有木匠手藝,不存在被學走手藝的問題。
反倒是這些人如果肯加入,他手下的木工水平,將會出現一個極大的飛躍。
梁永豐看了他們的前期準備工作,又跟黃主任一起買了200畝地。
他們從中堂返迴的時候,正好碰到一支龍舟隊正在吃飯。
龍舟隊員們蹲在路邊,一個直徑足有三十多厘米的大盤子,裏麵裝了滿滿一盤子米飯,堆的跟金字塔似的。
盤子最上麵放著一條魚,米飯上淋了魚湯。
隊員們大口大口的吃著米飯和魚。
梁永豐忽然有一種感覺,大多數人就是為了這些吃的,才來參加龍舟賽的。
迴到住處,梁永豐發現幾條褲衩晾在曬衣繩上,正在迎著夕陽隨風招展。
梁鎮從屋裏出來,匯報今天的情況。
今天他又新招了一批人,他們的職工人數目前已經達到了700人。
明天將會有一波港商過來。
……
兩人邊走邊說,港資企業已經陸續入駐莞城。
梁永豐一路看下來,發現玩具廠生產要用到注塑機,電風扇廠生產要用到衝裁機,五金廠生產要用到衝床。
但是不管哪一個廠家,他們都會用到一個東西——模具。
就在這時,不遠處的塑料花廠傳來一陣嘈雜聲。
隻見塑膠廠的李老板正在和兩名工人討論著什麽,三人腳下扔著一塊厚重的鐵板。
李老板邊說邊不住搖頭。
“怎麽了?”梁永豐走上前問。
“這塊鐵又壞掉了!”李老板指著地上的鐵板道。
“這個是塑膠模具吧?”梁永豐問。
“梁生也懂這個?”
“以前見別人做過!這個東西很容易壞嗎?”梁永豐問。
“這要分誰做的!”李老板搖了搖頭道,“香港和台灣做的一般用不了幾個月就壞掉了,但是價格便宜,一萬塊以內基本就可以搞定。rb的可以用幾年都不壞,但是rb人心黑,一塊鐵要賣好幾萬,比我整台機器都貴。我們辛辛苦苦一場,不如人家一塊鐵賺的多!”
李老板發出一連串抱怨。
梁永豐盯著地上的模具忽然問,“既然這個模具壞了,能不能賣給我?”
“梁生買一個壞掉的塑膠模做什麽?”李老板一愣。
“不瞞李老板,我想試試做模具。”
即便是香港和台灣製造的便宜的模具也要將近一萬塊,這都快趕上他們一棟廠房一年的租金了。
“這個好啊!梁生如果能製造,我以後直接就向你買塑膠模了!”李老板半開玩笑的道。
梁永豐笑了笑,最後他用100塊買下了這個損壞的模具。
一迴到辦公室,梁永豐就衝梁鎮道,“把李滿倉叫過來!”
李滿倉很快到來。
梁鎮負責後勤和人事工作後,他就成了木工組的組長。
梁永豐指了指桌子上的模具道,“你看看這個,我們能造嗎?”
一開始,梁永豐還以為是自己那邊又收了能人了。
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技能卡全都是木工方麵的。
其中僅高級技能卡就有兩張,其中一張就來自剛才那名叫老馮的男子,還有一張來自一個姓霍的。
所有的技能卡加一起足足有十幾張,其中一半都是中級。
而且數量還在增加。
又等了將近20分鍾,老馮才領著二十幾個人迴來。
這些人都是一身的泥水,一看就是剛剛從田裏出來的。
梁永豐登時明白老馮為什麽花了這麽長時間,才把所有人叫過來了——人家剛剛正在幹農活。
黃主任臉上有點掛不住。
他剛才把中堂公社的造船廠吹的舉世無雙,可是現在卻出來了這麽一群人。
“這個……我們公社船廠好久沒接到活了,管理的鬆了一些!”黃主任手腳比劃著,語氣一轉又道,“不過梁老板放心,他們的手藝都是沒問題的,特別是老馮、老霍,祖上三代都是做龍舟的,在整個惠州、廣州,馮家和霍家製作龍舟的手藝,都是頂頂有名的!”
梁永豐沒有接黃主任的話,因為此時這些人腦袋上的血條都是紅色的。
自家的農活幹到一半就被叫迴來,肯定要引發人家的不滿。
這時候他得先安撫人心。
“諸位師傅,實在抱歉,這時候把你們從田裏叫迴來!”有係統幫忙,梁永豐對這些人的手藝,比黃主任還有信心,“不過我們實在著急用龍舟,把你們叫迴來,實屬無奈!”
就見這些人腦袋上的血條逐漸往下退,不多時,就有人由紅色轉成了綠色。
一線的工人就是這樣,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隻要管理者別太過分,他們其實很好說話。
梁永豐趁勢又道,“我看這麽辦吧!隻要幫我們做好這條龍舟,諸位師傅都可以去我們的工地做工,我們的木工組收入是最高的,人均月收入可以達到150塊以上!”
他的話落地,那些已經由紅轉綠的人腦袋上的數字登時往上猛漲。
有幾個人的好感度,一下子躥到了80以上。
其他還沒有轉綠的,也紛紛轉變。
梁永豐看向黃主任,“黃主任不會嫌我挖你們的人吧?”
黃主任連連擺手,“沒有,沒有!能給他們找到工作,公社謝梁老板還來不及!”
人沒有工作,就會陷入貧困。
更重要的是人閑下來,就會出亂子。
黃主任甚至想讓梁永豐多招些人,張了張嘴,最終沒有說出口。
他怕梁永豐誤會他得寸進尺,今後不再來中堂建廠房,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梁永豐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之前不在東莞招人,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是使用本地人太麻煩,本地工人不好管。
但是此時他們的工地,最西也就是到萬江,而且是在萬江靠近莞城鎮的那一帶。
那裏距離中堂的直線距離有七八公裏遠。
這個時代,東莞剛有公交車,公交線路僅限於莞城鎮內。
從萬江到中堂的道路非常差,中間還要多次過河。
很多河上又沒有橋,得靠渡船過河。
他們一路過來,足足用了三四個小時。
這基本上,就相當於外地了。
第二個原因是不希望蓋房子的技術被當地人學去,成為他的競爭對手。
但是這些人本來就有木匠手藝,不存在被學走手藝的問題。
反倒是這些人如果肯加入,他手下的木工水平,將會出現一個極大的飛躍。
梁永豐看了他們的前期準備工作,又跟黃主任一起買了200畝地。
他們從中堂返迴的時候,正好碰到一支龍舟隊正在吃飯。
龍舟隊員們蹲在路邊,一個直徑足有三十多厘米的大盤子,裏麵裝了滿滿一盤子米飯,堆的跟金字塔似的。
盤子最上麵放著一條魚,米飯上淋了魚湯。
隊員們大口大口的吃著米飯和魚。
梁永豐忽然有一種感覺,大多數人就是為了這些吃的,才來參加龍舟賽的。
迴到住處,梁永豐發現幾條褲衩晾在曬衣繩上,正在迎著夕陽隨風招展。
梁鎮從屋裏出來,匯報今天的情況。
今天他又新招了一批人,他們的職工人數目前已經達到了700人。
明天將會有一波港商過來。
……
兩人邊走邊說,港資企業已經陸續入駐莞城。
梁永豐一路看下來,發現玩具廠生產要用到注塑機,電風扇廠生產要用到衝裁機,五金廠生產要用到衝床。
但是不管哪一個廠家,他們都會用到一個東西——模具。
就在這時,不遠處的塑料花廠傳來一陣嘈雜聲。
隻見塑膠廠的李老板正在和兩名工人討論著什麽,三人腳下扔著一塊厚重的鐵板。
李老板邊說邊不住搖頭。
“怎麽了?”梁永豐走上前問。
“這塊鐵又壞掉了!”李老板指著地上的鐵板道。
“這個是塑膠模具吧?”梁永豐問。
“梁生也懂這個?”
“以前見別人做過!這個東西很容易壞嗎?”梁永豐問。
“這要分誰做的!”李老板搖了搖頭道,“香港和台灣做的一般用不了幾個月就壞掉了,但是價格便宜,一萬塊以內基本就可以搞定。rb的可以用幾年都不壞,但是rb人心黑,一塊鐵要賣好幾萬,比我整台機器都貴。我們辛辛苦苦一場,不如人家一塊鐵賺的多!”
李老板發出一連串抱怨。
梁永豐盯著地上的模具忽然問,“既然這個模具壞了,能不能賣給我?”
“梁生買一個壞掉的塑膠模做什麽?”李老板一愣。
“不瞞李老板,我想試試做模具。”
即便是香港和台灣製造的便宜的模具也要將近一萬塊,這都快趕上他們一棟廠房一年的租金了。
“這個好啊!梁生如果能製造,我以後直接就向你買塑膠模了!”李老板半開玩笑的道。
梁永豐笑了笑,最後他用100塊買下了這個損壞的模具。
一迴到辦公室,梁永豐就衝梁鎮道,“把李滿倉叫過來!”
李滿倉很快到來。
梁鎮負責後勤和人事工作後,他就成了木工組的組長。
梁永豐指了指桌子上的模具道,“你看看這個,我們能造嗎?”